新笔趣阁 > 祖龙赤蛇 > 第110章 入葬

第110章 入葬


  年终的赏赐逐渐发到各级官员手中,标志着一年的结束。赵正也得到了一份赏赐,以表彰他在邯郸的无畏行为。
赏赐发下后,各级官司开始分派人手,前往墓地送葬。
秦昭襄王的墓地在他生前就已经修好了。那是由昭襄王亲自选定的墓址,亲自批准的修建方案。在修建前甚至夯筑了数个高台,以祭祀天地日月,保佑他的墓地周全。
但唐太后的墓地必须要现挖。
唐太后是秦王柱的生母,和宣太后一样,地位不过是个八子。芈八子亲眼看着儿子当上了秦王,自己成为太后,享受了几十年荣华富贵。但唐八子就没有那么好运,她去世时丈夫还活着,她只能以八子的身份下葬。现在她的儿子竟然成为了秦王,母以子贵,唐八子也就被追尊为唐太后,获得与丈夫合葬的资格!这就需要在昭襄王墓旁边另修一个高规格的大墓,还要再把唐八子的墓打开,请出遗骸,重新装殓,与昭襄王同时发送。
自然,这些工作名义上要由秦王来主持,而秦王偏偏又是个重病缠身的人,大家默认由太子子楚出面,由内史具体负责,由国尉调集刑徒。
经过数月的工作,现在大墓已经挖好,唐八子的灵柩已经入殓,放在昭襄王灵堂的侧室中。
起灵的那天,秦王挣扎着起来,被人搀扶着来到灵堂后面。子楚和众王子都在旁边侍候,赵正也在诸王子中间。那一天天气寒冷,朔风呼啸,秦王虽然坐在屏风后一处背风之处,依然咳嗽不已,气喘不止。
终于,宗正出来宣布秦王的教令:“太子子楚送灵,太子傅吕不韦为相!”
但在最后时刻,秦王依然挣扎着出来,在灵柩前执手而立。吕不韦依礼唱赞,诸宗亲大臣一一上前送灵。最后,吕不韦唱道:“启灵!”八名卿大夫上来,抬着灵柩出了灵堂;八名王子从侧室内抬出唐太后的灵柩,两座灵柩均抬到宫前的灵车之上,安放整齐。
子楚带着赵正向秦王礼辞,秦王回礼相送。子楚出宫,和赵正一起登上车。这时东方方白,送灵的大队开始向东出发。
众大臣离开后,秦王再也支持不住,两腿一软,摔倒在地上。众郎卫急忙扶起,抬来一张床,将秦王安放其上,匆匆返回偏殿,秦太医已经在那里等候,温了药,给秦王喝下。秦王喘息良久,才慢慢缓过来。
沿途的外围警卫由王龁负责,内层警卫由内史绾负责,而送灵队伍另有一支五千人的剑士负责护卫,剑士由子楚亲自率领。
从章台宫到王陵大约六十余里,如果急行军的话自然一天可到。但这是送陵,不是行军,不能那样匆忙。到了点要休息,不然那些老人可能会受不了,尤其是在如此恶劣的天气环境下。
走到浐灞边上时,太阳已经快落山了。送灵的大队在五千剑士的护卫下,就在浐、灞两岸的一些聚邑中歇息,哪家住哪处聚邑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到了地方后,各家自觉到自己的住处,由乡人们提供餐食。这不是由秦国政府提供的,而是各参礼的大夫们各自找关系,而且要自掏腰包。
子楚、赵正和诸王子们则另有居处,那就是芷阳宫。
芷阳宫历史可谓悠久。那还是在秦穆公时代,秦穆公为了纪念彻底击败西戎,全面征服西戎的土地,将滋水改名灞水,在灞水上修建了灞桥,灞桥旁修建了灞宫。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百七十年了,按理这座宫殿也应该废弃了。但秦孝公决定迁都咸阳,当时咸阳周围还是一片荒凉。他的儿子惠文王继承先王遗志,不等咸阳建成,先整修了灞宫,暂时住下。住在灞宫内的秦惠文王,修建了咸阳的大部分宫殿,成就了大秦气象。
这样一处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宫殿,在昭襄王时改名芷阳宫,成为一处离宫。而且将自己的陵墓修在这里的山上。
第二天鸡鸣时,送葬的队伍再次集合出发。说来奇怪,昨天大风呼啸了一天,今天却风清气朗。大家踏着晨曦,缓缓上了山,在一片山洼处停下,这里就是秦王和太后的墓地所在。
又是一道道繁琐的祭祀活动,杀死大量的牲畜猪、狗、马等殉葬。直到正午时分,秦王和太后的灵柩由人抬着,从墓口而入,安放进墓地。随葬的器具、殉畜也一一整齐摆放到位。直到太阳落到西山头时,墓门合上,墓口最终封闭。
所有这一切都是吕不韦进行唱赞。他站在不同的地方,一遍遍高声唱赞着每一道仪式,高声诵读着相应的祭文,从早到晚,始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子楚和赵正一直立在离他最近的地方观礼,诸大夫依礼而进,依礼而行,而吕不韦挺立在最高处,衣襟飘飘,状若神仙。
下山后,大队还是在浐灞之间的聚落中休息,第二天启程回咸阳。
安葬了昭襄王,就到了十月。这是秦国的新年,改年号为秦王元年。既然改了元,那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新王的登基大典。
先王去世后,太子自动继承王位,这并没有什么仪式,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但继承王位的太子还没有自己的年号,在大家的心理上还只算是先王的“代理”。要等到第二年,改元之后,举行了登基大典,才算正式为王。
登基大典一般也没有什么繁琐的礼仪。群臣除掉丧服,以朝服上朝,新王全副冠冕,在群臣的注视下,登上章台宫大殿九层台阶,与群臣见礼后,就算礼成。然后可以正常地议事。
但就是这样一件简单的事,却难倒了秦国上下官员:秦王甚至连步上九级台阶都十分吃力!
新年就在一片暗淡中渡过。直到十月望日,还没有秦王登基的消息。传言是,由于秦王在送葬过程中感染风寒,得了寒热之证。
许多大臣是相信的,因为他们也寒热往来了好几天,整个新年都没有过好。赵正更是高热不退数日,几致惊厥。守护他的四名女人急报宗正和太子,但太子目前也在发热,甚至赵姬都抽不出身来看护赵正——她要照顾太子。
宗正只得命太医前往。这时,子楚的生母夏姬暗中提醒那四名女人,让她们去找自己的族人太医夏无且。夏无且当时还年轻,属于承祖业入太医的,虽然医术不错,但并无声望。得到夏姬的提醒,又有宫中点名来请,夏无且进到宫中,给赵正服了药,不过是些葛根、黄连之类,赵正竟然很快就不发热了,神志也清醒了。
侍候赵正的女人将赵正病情转佳的消息报告给太子和赵姬,声言是一名年轻的太医治好的。赵姬便问给太子治病的太医,夏无且是谁。给太子治病的太医并不认识夏无且,后来是他的一名门生悄悄告诉他,夏无且是刚入没几年的少年太医,好像和夏姬有些关系。这名太医听了,心下有些吃惊,因为他知道夏姬可是太子的生母,今后可要好好攀一攀这棵大树。
他回去后,立即找到夏无且,知道他已经给赵正治好了病,立即大加赞赏,当即向太医令推荐将夏无且加一爵。太医令正在组织侍医给秦王治病。这个事比较紧急,因为关系到秦王登基的事。目前已经进入十月了,秦王的病情毫无起色,登基的事几乎无从谈起。太医令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但却毫无办法。夏无且只是一名普通的太医,属太医中级别最低的公士一级,要不是朝中大员都病人,高级别的太医都出去应诊,哪里轮得到夏无且去给赵正治病!但夏无且毕竟是把赵正的病给治好了,的确要记一功,晋爵一级也不为过。有了这名太医的保举,太医令也就同意了,上报奉常,求晋夏无且一爵为簪袅。
这名太医又道:“夏无且能治公子正之疾,可知其医道略有成,愿以为佐,而医太子。”
能够给太子治病的太医,级别自然不低,收个门生也很正常。太医令道:“准!”
太医立即就找到了夏无且,告诉他自己已经推荐他晋爵一级,并请太医令准许,他可以带着夏无且入府给太子治疗。
第二天,太医就带着夏无且去给太子复诊。太子的病与赵正不同,是一种寒热往来:一般上午不发热,可以正常处理政务,到了下午就发热,面部潮红,浑身无力。到夜间更重,干咳不止。
太医认为是感冒风寒所致,一直予疏风散寒的药,让太子发汗。夏无且只是个门生,只能在一旁学习,并不能实际诊治。但他觉得太子应该不是感冒风寒之证。随太医诊了脉,记了病症,回家后就去找夏家的前代太医。
夏家当太医已经有年头了,但并不算出色。而且夏家因为有太医,弟子中有许多人都跟着太医学习医术,虽然不当太医,为乡里诊疾,也能收获一些诊金,贴补家用。夏无且是这些子弟中最出色的一位。前代太医告老后,夏无且就顶替了他的职位。
夏无且有了疑难,也就来找这位太医请教。


  https://fozhldaoxs.cc/book/72833843/187661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