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格物学


  冯萋萋亲自将四个铜制的显微镜摆在讲台上。
  显微镜有“镜”的后缀,却也不是拿着一个镜片就能上,总要有一个机器。
  在众多样式中,杨知月选择让玻璃工坊联合铁匠坊做了“类列文·虎克”的显微镜。
  这是构造最为简单的一种,也较好制作。
  它的背板是一片长条形的铜片,一根螺丝横贯中心,这螺丝可以使得标本调节到焦距内,螺丝前方是一个钉子头,标本会被放置在上方,钉子头下方略靠前、对准标本的位置有一个单独的透镜,使用者透过此孔的另一头可以观察到标本。
  整个机器需要立起来使用。
  所观察的标本也很简单——一碗水……中的一滴。
  冯萋萋从门口的水缸中舀出了一碗水(为了防止火灾,宿舍楼内处处都有这么一缸水),又单独过滤了一碗。
  ——将一个漏斗放置在透明杯上方,再在漏斗中放入一层棉花、一层木炭、一层细沙,然后将生水倒入等待过滤。
  这是最简单的、在家也能完成的过滤流程。
  比起大型的净水流程,它无法有效完成对微生物的过滤,不过对脏水与污水的过滤是极其有效的。
  所以,冯萋萋又格外多过滤了一碗脏水。
  脏水的效果是最明显的,尽管过滤速度缓慢,仍旧能明显得看出浑浊的水液经过一层层的渗透与过滤,逐渐变得清澈明亮。
  到此,原本坚定不移地认为过滤无用的孩子们开始动摇,可他们还是咬紧牙关执拗道:
  “这是污水,河里的水都是清水,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了,”冯萋萋笑眯眯地接话,“这次实验是拓展课程,咱们还没有上正课呢!”
  她领着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未过滤的生水与已过滤的清水,让其将两者的不同记录在表格上,并自主思索其中缘由。
  孩子们对她布置的任务颇为好奇,兴高采烈地开始实验。
  开始是未过滤的生水——
  只有四个显微镜,同学们必须得排队。
  第一个观察的同学凑到透镜下方,睁着一只眼睛观察,口中下意识发出疑问。
  “那是……什么东西?”
  争执双方的每个人看过之后,都情不自禁地沉默
  那滴水里有着许多类似于原虫之类的微生物,它们在水液中欢畅地游动。
  孩子们一想到平日喝的水中有许许多多此等生物,便觉得腹中隐约有些疼痛。
  就连胆子最大的尹创也脸色惨白,更有胆小者面如死灰近乎昏厥。
  唯有阿仁还在冷静观察那些漂浮的、不断游动的小生物,他注视着它们留下的尾巴,心底升腾起无尽的好奇。
  “哥哥,我也想看。”
  他让出位置,可心底的好奇无法压制,情不自禁地走到站在讲台旁边的冯萋萋身前。
  踮起脚尖,仰着脑袋,包子脸上写满迷茫:
  “冯老师,那些水里的小东西叫什么名字呢?”
  冯萋萋半蹲下来,平视着难得好奇的孩子,诚实地回答:
  “老师也不知道,古籍中没有讲过,我想应该是古人未曾发现此物。”
  见小孩子仍旧好奇,她索性抛出一个难题:“如果让你来命名,你会叫他们什么?”
  两人的交谈吸引了大家注意力,他们也借“为新生事物起名”来转移受伤的小心灵。
  大家七嘴八舌地提议:
  “叫他们小东西。”
  “不,叫他们小玩意。”
  “你们的名字都好土哦。”
  在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中,阿仁逐渐缕清思路,“叫他们……浮游如何?”
  “此乃何意?”
  “在《淮南子.俶真》中有一句‘独浮游无方之外,不与物相弊摋。’细细想来与此物的特征很相似。”
  若杨知月再次定会大赞,你抓到了重点!
  浮游生物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希腊词汇,意为“漫游者”。
  它们的本质即为漂流。
  了解到词语的含义后,国内译者在翻译时遂选择了具有相似词意的“浮游”。
  冯萋萋微微颔首:“的确,《汉书》也曾有文‘民浮游无事,出夫布一匹’,这个名字选得非常贴切,老师会记录在册。”
  “以后人们再观察到此物时,都会叫他们‘浮游’,你便是命名者。”
  闻言,阿仁忍不住红了脸,心底却升起前所未有的骄傲。
  能将名字记录在书册上,长久的流传下去,这样的想法让他的身体轻轻颤抖,一扇崭新的、从未涉及的大门从此对他打开。
  讨论过命名权,孩子们又观察起过滤后的清水。
  水液中仍旧有些浮游生物,但与未清理的生水相比好得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的效果只是简易过滤,”冯萋萋开口引导,“净水工程出来后的清水会更加干净,如果同学们对此好奇,可以等水窖投入运行后,亲自去接一杯水,再重复一次现在的实验。”
  “我想那时候的结果应该会让大家更为满意,这个课题就当课后作业,我期待收到你们的实验报告!”
  孩子们纷纷点头,接着又追问起“为什么这几个东西能过滤?”“显微镜又是如何被发明的?”“这其中又涉及到哪些知识点?”“考试会考到吗?”以及最重要的——
  “这便是格物学吗?”
  “是!”
  冯萋萋知晓孩子们对格物一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他们只是遵照书上的内容学习,自身没有对此的任何探求与好奇。
  借此计划,她刚好可以一洗格物之悲,将主公的思想宣传出去。
  于是,她一字一顿、分外笃定地启唇:
  “格物在庖牺氏画卦时便已肇端,它藏在儒家道统的背后,也是历代先皇所共识的学问。”
  “我们生活在万物之中,其自身也是一物,遂很难理解何为‘物’,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格物格的是什么?庶物?人伦?心性?……以上种种皆可,也皆不可。”
  “若要我以一句话总结:——
  “——以《易》所载形而上学为本,行格物之实,究天地万物之道,明人事变常之理,平实而至,盖高而明。”


  https://fozhldaoxs.cc/book/56103737/453986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