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登基称帝(二)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三嫁咸鱼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成王败寇。刘邦登基称帝,刘邦的属下升官发财。项羽乌江自刎,项羽的部将“树倒猢狲散”,只能各自亡命天涯。
选择比努力重要,谁叫你们死心塌地跟随项羽!
不要急着逃命,有些人应该跑,有的人不配逃。
当年陈平贡献反间计时,提过项王骨鲠之臣的名单,人数不多,就一个一个点名,亚父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之辈。如今,范增、龙且已死,周殷已降,项羽手下“骨鲠之臣”只剩下一个钟离眛,天下虽大无容身之地,钟离眛能逃到哪里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种上了皇帝黑名单的人,基本上很难逃掉。
天下虽大,只有楚王韩信,有能力保护钟离眛。
勇猛的钟离眛,和用兵如神的韩信,情同手足。
钟离眛和韩信两人先后参加起义,在反秦事业中并肩作战,到了项羽部下,他们的待遇却完全不一样。在那种战乱年代,钟离眛凭着勇猛凶悍的表现脱颖而出,很快得到项羽的重用。
善于谋战的兵仙韩信,不能进入项羽的视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勇猛的项羽面前,勇猛是用人的第一标准。
钟离眛与韩信相比,更加勇猛,喜欢冲杀在前,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浓厚,在战斗过程中与项羽结下深厚情谊。韩信不以武力见长,而是一个智将,所以难入项羽法眼,得不到重用,位居执戟郎中,处处受其藐视,进献的计策,项羽根本不屑一顾。
韩信与项羽没有共同语言,两人不是一个类型,相互嫌弃。在韩信看来,项羽的妇人之仁和匹夫之勇,是身为统帅的大忌。在项羽看来,韩信熟悉的兵法,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更重要的是,贵族出身的项羽,道德要求极高。韩信的口碑不好,早在故乡时,曾忍受胯下之辱,对项羽来说,这是无法原谅的污点。项羽绝不允许部下有如此懦弱的一面,他自己就是火爆脾气的统帅。而钟离眛口碑不错,既得民心,也得军心。
钟离眛发达后并没有趾高气昂,一如既往关照韩信。
真正的兄弟情谊,相互欣赏,韩信只是暂时的落魄。
韩信既有满腹经纶,又有事业心,因为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一直担任小小的执戟郎中,长期处于郁闷压抑中。时间一长,韩信失望之极,后来他主动炒了项羽的鱿鱼,投靠刘邦去了。
相约共进退的好兄弟,从此各事其主。
陈平的反间计,给了钟离眛致命一击。
荥成之战时,钟离眛被汉军围困在荥阳东,项羽前往营救,汉军只能退走。项羽乘借胜势进行追击,切断了汉军的粮道,刘邦被困中请求议和,但项羽并不准许,汉军形势一片糟糕。
陈平给刘邦出谋划策,追随项王的忠臣,不过只有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几个人而已,如果大王用重金买通说客,用计去离间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再出兵攻打,项王必败无疑。
天下形势的发展,在陈平的谋划之中。
钟离眛,无疑是反间计的最大受害者。
我们早已知道,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项羽果然中计,他对忠臣的疑忌,致使忠臣纷纷离他而去,钟离眛也因此失去了项羽的信任。垓下之战的时候,钟离眛趁机逃离楚军的阵营。
先想办法逃出这个必死之地,蛰伏蓄势,以待时机。
一旦天下有变,再来一个东山再起,打一场翻身仗。
风水轮流转,楚汉相争项羽战败自刎后,曾经显赫一时的钟离眛成为败军之将,而曾经毫不起眼的韩信却成了大英雄。
钟离眛如同过街老鼠,过起了东躲西藏、四处流浪的生活。后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听说好兄弟韩信当了楚王,于是决定投靠韩信。韩信念当年兄弟之情,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
韩信贵为楚王,保护一个人,应该不在话下。
一般人确实无所谓,关键是钟离眛得罪皇帝。
刘邦一直记恨钟离眛多次给予汉军沉重打击,恨之入骨,得到消息的刘邦,听说钟离眛躲在楚国,命令楚王韩信抓捕。
钟离眛眼光不错,楚王韩信,确实有能力保护他。
但是,楚王韩信,不是一个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人。
韩信初到楚国,吸取了有人动不动就能闯入卧室的经验教训,在巡视下属县邑时,都带领大批亲信士兵,严加防护。
事不过三,两次被刘邦强行闯入,不能再有第三次。
人不能两次掉进同一条河流,不会陷入同一个套路。
不过,韩信回到楚国,只报恩,不报仇,值得点赞。
韩信就任楚王后,首先带领大批士兵,找到曾经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老大娘,以礼相待,厚赠千金,酬谢她的一饭之恩。
厚赠千金,没必要带领大批士兵吧,吓死老大娘了。
听到一饭之恩就厚赠千金,旧日好友亭长欣喜若狂。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对别人期望不要过高。
韩信接着召见亭长,出乎意料,只送给他一百钱,还狠狠地羞辱他,你和你老婆都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我不喜欢。
又把那位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屠户召来,任命他当中尉。
韩信做事无厘头,折射出人性之恶,让大家诧异郁闷。
衣锦还乡后,韩信对漂母直接赏赐千金,无可厚非,人要有感恩之心。对曾经侮辱自己的屠户,不仅任命为中尉之职而且夸赞为壮士,有容人之量,有用人之术,社会舆论一片称赞。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算是传统美德。
让人大跌眼镜,韩信对南昌亭长一家,只赐给一百钱,还奚落亭长是个小人,做事有始无终,宁愿赏赐举手之劳的漂母,宁愿原谅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屠户,也不原谅自己最初的兄弟。
表现不佳,对外人宽容大度,对兄弟却是尖酸刻薄。
韩信身为楚王,位高权重,还是一如既往感情用事。
韩信讲感情,收留钟离眛,对刘邦的命令置之不理。
钟离眛收到韩信庇护,没人敢继续追杀,暂时安全。
另一个英雄也在逃,彭越受封梁王,流亡在彭越处的田横顿感处境危险,就和亲信五百多人,逃到大海中的一个小岛。
算你们狠,惹不起你们这帮人,我就躲开你们。
田横仓皇出逃没有理由,他不在刘邦的黑名单。
刘邦不想杀田横,认为田横兄弟最先平定齐地,功劳显赫,齐地贤能之士大多归附于他们。现在逃入海中,如不收服,以后恐怕会作乱。田横罪过不大,功劳不小,收服他比杀他更好。
天下大定,不想再杀人,而是收服天下英雄之心。
刘邦派使者面见田横,宣布赦免其罪,招他入朝。
皇帝特赦令让田横非常感动,但是他谢绝了刘邦的诏令,我曾经烹杀陛下的特使郦食其,他的弟弟郦商是汉将,我内心惶恐不安,不敢奉诏,请准许我做一个平民,老死在这个海岛上。
使者多次在劝说,田横就是不为所动,坚持己见。
见田横油盐不进,使者无可奈何,只能铩羽而归。
使者回来如实报告,郦商当时担任皇宫卫尉,刘邦特意下诏给他,要有政治站位,顾全大局,不能胡来,并提出了警告,田横即将前来,包括他的随从人马在内,谁敢动一下,灭族!
刘邦的态度坚定,郦商不敢再有异议,坚决服从。
刘邦第二次派使者持节前往,将下诏之事告知田横,放心吧,没人敢动你,保证你的安全,接着给田横出了一道选择题。
A:田横奉诏入朝,大者封王,小者封侯。
B:田横如果不来,逆天而行,派兵诛灭。
田横别无选择,只好带两位随从入朝,走到距离洛阳三十里的驿站,对使者强烈表示,人臣晋见天子,应当沐浴更衣。
使者觉得田横的意见不错,能表达对皇帝陛下的尊敬。
田横沐浴更衣时,与两位随从商量,不想活着见刘邦。
我不想活了,当初,我和汉王都是国王,而今,人家贵为天子,我却成了逃亡的俘虏。北面侍奉他,本来就羞辱难堪,无脸见人。再说,我烹杀了人家的兄长,却跟他的弟弟同朝共事,纵然他迫于天子的诏令不敢动我,我心里难道就没有愧疚吗?皇上想见我,不过是想看一看我的相貌,好奇心作怪而已。现在砍下我的人头,骑马奔驰三十里,相貌还不会腐败,一样可以看。
田横自杀后,随从捧着人头,和使者飞奔洛阳。
刘邦看到田横的头颅,不禁伤感落泪,哎,这位英雄可惜了,田横起于平民,兄弟三人,相继为王,岂不是天下贤才!
天下贤才,又在齐国根深蒂固,是心腹之患。
死了的田横,比活着的田横,更让皇帝放心。
英雄之间惺惺相惜,刘邦当即下令以王者之礼埋葬田横,任命两位随从为都尉。让皇帝惊讶的是,两位随从坚决不从。
更惊讶的是,田横入葬后,两位随从义气可嘉,在田横墓旁挖掘坟穴,双双自刎身亡,相随地下,真正做到了生死与共。
真正的忠臣,一马不备双鞍,忠臣不事二主。
不过,有什么样的君王,才有什么样的臣民。
古人说的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毫无疑问,自立为王的田横,与随从情同手足。
刘邦听说后,大为震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人,立即派遣使者征召留在岛上的五百随从。使者一到,宣示了皇帝的优厚待遇,但田横五百壮士知道田横已经死亡,全部殉义自杀。
田横不想投降,自刎而死,以死维护自己的尊严。
“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今天,在山东省即墨市东部海域中,有一座小岛,名叫田横岛,就是当年五百壮士挥刀殉节的地方。古人一直提倡:“士为知己者死”,田横的五百壮士,慨然赴死,可谓义薄云天!
不过,动不动就殉义自杀,算是一伙不安定分子。
相对于田横自刎身亡,季布豁达得多,幸运得多。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说的就是这家伙。
楚国人季布,是项羽的将领,为人侠义,好逞意气,在战场上表现突出,曾多次使刘邦困窘受辱。项羽死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且颁布诏令:胆敢窝藏季布的,诛灭三族。
刘邦看起来气势汹汹,得罪了皇帝,季布非死不可。
不要激动,季布心静如水,没有动不动就自杀身亡。
此时,季布藏匿在濮阳一户周姓人家,这是个义士。
形势严峻,周氏给季布出了个主意,让季布剃光头,带上锁链,穿上粗布衣服,混在自家奴婢当中,一起卖给鲁地朱家。
不是周氏不讲义气,卖掉季布,实属情非得已。
因为周氏没有能力救季布,但朱家有这个能力。
朱家是鲁地有名的侠士,喜好行侠仗义,心知是季布,就买了下来,安排在田里干活。朱家告诫他的儿子,田里的事情,随便这个家奴干什么。不过,吃饭时,一定要请他同桌吃饭。
莫名其妙,家奴可以不干活,还要同桌吃饭。
这是什么家奴,怎么感觉是我们朱家的大爷。
安顿好家事后,朱家赶紧跑去拜见滕公夏侯婴。现在知道朱家为什么有能力救季布吗?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名叫夏侯婴。
滕公夏侯婴,可是刘邦身边红人,铁杆心腹。
夏侯婴留朋友住下,设宴盛情款待,几天后,朱家借机问滕公,季布这家伙究竟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的这么急呢?
季布这厮不知好歹,多次困辱皇上,皇上痛恨他,一定要抓住他泄愤。皇上痛恨他,我也痛恨他,抓住他,先暴打一顿。
要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解皇帝之所忧。
朱家看到夏侯婴情绪激动,赶紧安抚朋友的情绪。
不要情绪激动,忠于其主,本来就是为臣的本分,季布为项羽效劳,是他的职责罢了。再说,项羽的将领能杀光吗?
您作为皇上的亲信,为什么不去提醒皇上呢?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为了自己的私怨,去追杀一个亡国将领,岂不是向天下人显示度量不够宽广吗!况且,以季布的贤能,朝廷如果追迫太急,他不向北逃奔匈奴,就会向南投靠南越。忌恨豪杰而资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原因,一定要引以为戒。
在朋友夏侯婴面前敞开心扉,朱家暴露了真实意图。
非常危险,万一朋友不帮忙,自己都会有灭族之祸。
夏侯婴马上反应过来,朱家是大侠客,季布肯定藏在他家,为救人而来,便答应求情。滕公找到一个机会,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刘邦进言。刘邦认为有理,赦免了季布,任命他担任郎中。
郎中主要职责就是护卫皇帝,属于高级官吏。
虽然痛恨季布的过去,但是更欣赏他的忠信。
忍辱负重的季布,遇到的是宽仁大度的刘邦。
生死之间,季布选择了生。为了求生,屈身为奴也在所不惜。在周氏和朱家的帮助下,季布终于重见天日,成为汉家郎。
对于季布之生,可敬可佩!季布以勇气显扬于楚国,他多次战胜敌军,拔取敌军军旗,可谓壮士。然而,当他遭受刑罚,沦为奴仆的时候却不肯死,又是多么卑下啊!他一定是相信自己的才能,想为国尽忠,所以虽然受到屈辱,但并不感到羞耻,想要发挥自己尚未施展的才华,因此最终成为汉王朝的名将。
季布,就像一座灯塔,为身处逆境的我们指明方向。
得罪刘邦的季布,很幸运,不仅没死,还得到封赏。
季布的舅舅丁公,也在外逃亡,听闻外甥被刘邦封为郎中,顿时欣喜若狂。当年季布打得刘邦满地找牙,是刘邦的仇人。而我丁公关键时刻放了刘邦一马,是刘邦的恩人,这还了得,肯定给我一个更大的官。于是,丁公满怀喜悦来到长安投奔刘邦。
本来丁公不是皇帝黑名单的人,傻乎乎地自投罗网。
放过刘邦一马的丁公,糊里糊涂送走了自己的脑袋。
丁公,也是项羽的将领,彭城之战时,他追逼刘邦,短兵相接之际,不知丁公出于何种心理,领兵撤退,放了刘邦一马。项羽覆亡后,丁公自恃有恩于刘邦,去拜见皇帝,请求封赏。
我们也都是这么想的,有仇的季布都能得到皇上的封赏,有恩的丁公更是理所应当。不过,刘邦皇帝不是这么想问题。
大家的想法不重要,皇帝的心思决定一切。
看着讨封的丁公,刘邦脸上露出诡异的笑。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刘邦下令把丁公带到军营,巡回示众,大家都来看,这个人叫丁公,作为项王的臣子,不忠于项王。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为人臣者,千万不要仿效丁公。
想向丁公学习的,肯定没有好下场,必死无疑。
丁公游街示众后,懵里懵懂就被刘邦砍了脑袋。
丁公为人十分愚蠢,先是放走刘邦,导致楚汉战争发生重大转折,如果没有放走刘邦,自然没有汉王朝什么事。不善于摸透皇帝心思,不明所以主动向刘邦讨要好处,这分明是在找揍。
也许丁公大人到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死?
因为皇帝心里,对忠诚与背叛,有自己一杆秤。
季布是刘邦的仇人,丁公是刘邦的恩人。季布见刘邦被封官,丁公却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难道刘邦是恩怨不分的人吗?肯定不是,刘邦这样做是他善于用人的表现,决定无比正确。
分析帝王心术,可以挽救堕入深渊的人。
调动天下人才为己所用,乃王者之大道。
只要对国家有利,稳固自身权力,都用。
季布这个人不仅能力强,而且人格魅力也大。季布为楚将时,能数困刘邦,可见他是一个将佐之才。项羽败亡之后,他没有主动投降刘邦,足见他也是一位忠义之士。楚地还盛行“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充分说明季布还是一个信义之士。
这样的季布,英明的领导都信任,想拉拢为己所用。
实事求是,刘邦恨季布不假,但这个恨也容易化解。
季布作为项羽部将,他为项羽数困刘邦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天下未定,各为其主”,刘邦总不能将曾经效力于项羽的人都杀光。而且放过季布,可以向那些曾经效力项羽的人显示刘邦的宽厚仁慈,还会让刘邦获得更多人支持,稳固刘氏天下。
更重要的是,刘邦虽然一统天下,但是外患尚未平息,外有日益崛起的匈奴,内有独立诸侯国,汉朝正是用人之际。季布正是德才兼备难得一遇的将才,正是如此,刘邦才能容忍季布。
要主动提高自身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生活。
GM尚未成功,刘邦皇帝还需努力吸纳人才。
放下心魔,忘记仇恨,成全自己更好的人生。
反观丁公,绝对是个投机分子。在项羽帐下效力时,因为刘邦的三言两语就放过刘邦,这里无外乎是想给自己找个退路。无论将来鹿死谁手,丁公脚踏项羽和刘邦这两只船,都会过得很精彩。丁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对主公并没什么忠义可言。
危难之际,刘邦迫不得已,只能卖力讨好丁公。
现在刘邦已登基称帝,丁公这种人,不是东西。
精通帝王之术的刘邦,对丁公不会有什么好感。
丁公这个人没什么能力,只是个默默无名之辈。
这个人没能力也就罢了。更恶劣的是,丁公为臣不忠,天天嚷嚷曾经放过刘邦,让皇帝没有安全感,以后也可能出卖自己。资源要充分利用,拉出去砍头示众,借丁公的脑袋警示后人。
我们不要忘记,其实刘邦自己,也不忠心主公。
对皇帝而言,他厌恶的,往往是自己所擅长的。
刘邦杀丁公一举两得,杀丁公一方面为项王报仇拉拢项羽旧人的心,另一方面刘邦此举也向自己人明示当叛徒的下场。
分析完皇帝的心理,季布和丁公的结局理所必然。
刘邦的三个敌手,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发人深省。
审视一下刘邦对上述三位敌将的态度,不难发现刘邦的逻辑,田横和季布都是贤才,刘邦对他们一概既往不咎,还要对他们加官进爵,这样的胸襟不愧为大汉天子。而对于丁公这种卖主求荣的小人,刘邦不仅不会因为此人救过自己就加以封赏,反而杀之以儆效尤。这一点充分表现出刘邦的政治智慧: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杀一人警示教育天下人,算得上高超的教育艺术!
刘邦的用人之道,刘邦着重的是下属的忠诚品质,季布由于忠诚而被任用,丁公由于不忠诚而被除掉,由此可见,刘邦想借两人的下场作为警示片,警告属下必须忠诚于自己,这样才会被自己任用和重用,如果不做一个忠诚的人,那就离死不远了。
刘邦拥有如此的胸襟和智慧,能得天下,绝非偶然。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幸运,更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https://fozhldaoxs.cc/book/18911183/1335909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