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出鞘 > 第两百一十章 风云别如雨

第两百一十章 风云别如雨


翌日清晨时分,李子衿走出禅房。

        瞥见池子里的枯黄落叶。

        少年蹲下身子。

        正当少年,出神之际,那位小沙弥缓缓走来。

        他说道“李施主,请随我一同去用斋饭。”

        李子衿起身缓缓点头,说道“有劳忘忧小师傅了。”

        两人沿着昨天来时的路,缓缓行走。

        秋高气爽,天气微凉。

        那位忘忧小师傅,看起来心情不错,李子衿问道“忘忧小师傅,何事让你如此喜悦?”

        那小沙弥抬起头,微笑说道“李施主,有所不知,再过几日,便是中秋佳节,每逢中秋佳节,师傅都会亲手给我做月饼吃,我从半年前就一直盼啊盼,盼到现在了哩。”

        李子衿讶然。

        那忘忧小师傅,笑着解释道“是用花生,杏仁,面粉做的,没有荤腥呢。”

        原来如此。当两人从后院走到前院时,李子衿看见院子里,那位了云大师,正盘腿坐在桥上。

        桥下池子里,那些鲤鱼纷纷向他靠拢。

        了云方丈不必回头,已然知晓少年正在身后,只见他手指微动,掌心凭空出现鱼料,颗颗粒粒,缓缓撒入池中。

        院墙外的树梢上,有一个小家伙匆匆忙忙,看见李子衿起床便往他这边靠过来,在那小家伙身后,还有一只松鼠。

        纸人无事挥舞着他的手,兴高采烈的说道“李子衿,你醒了。”

        显然,无事刚才是在跟树梢上那只松鼠玩耍。

        昨天夜里,少年在蒲团上禅坐,闭目养神,运转识海内的灵气,流过洞府窍穴,练功修行。

        苍白纸人不用睡觉,李子衿又忙着练功,小家伙觉得闷的慌,便自己出来玩。

        在后院和前院那些鱼儿又不跟他耍,无事便只好往寺庙外走,远远就给他瞧见一颗松柏之上,这个有一只小家伙,走进一瞧,原来是只松鼠。

        一只苍白纸人,一直住在悬空寺外,喜好在悬崖峭壁之上,那些松柏枝头,雀跃不已的小松鼠。

        两个家伙就这么玩了一夜,不亦乐乎。

        李子衿嗯了一声,轻轻摊开手,纸人无事,便一个跳跃到他掌心,转过身,朝寺庙外松柏枝头上的那只松鼠,挥了挥手。

        松柏枝头上那个小家伙,也是个开了灵智的,此情此景,它抱着一颗果子,    想了想,还是几个跳跃,跑到李子衿脚下,眨了眨眼睛。

        那个一袭黑红锦衣的少年,愣了愣,跟那小家伙大眼瞪小眼。

        还是纸人无事精灵古怪,看到自己的玩伴,竟敢大着胆子跑到这边来,无事一个翻身下地,那个头比无事大了一个脑袋的小松鼠,便将怀中的果子递给无事。

        这一带的松鼠胆子一向很小,基本是不敢靠近人的。

        然而这只小家伙竟然能冒着这样大的风险,“不远千里”前来分给它的好朋友果子吃。

        看得出,小松鼠也算是真的喜欢无事了。

        无事接过果子,朝那小松鼠,说了声谢谢!

        后者歪了歪脑袋,又眨了一遍眼睛,然后飞快地离开悬空寺,翻过院墙,跳回了外面。

        眨眼便消失不见了。

        唯一的食物送给了朋友,那它自己便需要重新觅食。

        少年,小沙弥,老方丈,三人坐在院中石桌上,吃着清淡素雅的斋饭。

        纸人无事,趴在石桌下一张空置板凳,抱着那颗野果,紧皱眉头。

        这是真的“无从下口”,却不是果子无从下口,而是想要吃果子的那个纸人,无口可下。

        到底是松鼠朋友的一番心意,无事又不好拂了朋友的好意,让人家寒了心。

        “李子衿,要不你把这果子吃了?”纸人无事只好踮起脚尖,抱着那颗野果,望向正刨着斋饭吃的少年郎。

        李子衿笑道“别人送给你的礼物,你怎么能拿来转赠给我呢?”

        无事苦笑不已,说道“可是我才明窍境而已,还远远不能够幻化出人身啊,更别提消受这些人间食物了。你瞧瞧,这颗野果比我都要重,若非我已经算半个‘炼气士’了,断然是不可能拿得起它的。”

        李子衿摇头拒绝,埋头吃饭,将难题抛回给纸人无事。

        那忘忧小沙弥忽然停下手中动作,将筷子放在碗上,问道“李施主,你这只苍白纸人何以能够开口言语呀?听它的意思,好像还能够修行?”

        少年尚未答话,了云方丈便轻敲自己那徒儿的脑袋一下,教训道“食不言,寝不语,又给忘了!”

        忘忧小沙弥悻悻然缩了缩脑袋,重新拿起筷子,安静吃饭。

        那个一袭黑红锦衣的少年朝那小沙弥笑了笑,也不再说什么,给了无事一个眼神,埋头安静吃饭。

        待到清晨斋饭时间结束,收拾碗筷之时,少年想要帮忙,却被了云方丈拦下,说让忘忧自己锻炼锻炼,客人就不必跟他一起忙活了,李子衿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朝小沙弥递去一个歉意的眼神。

        后者摇头微笑,表示无关紧要。

        饭后,了云方丈引着李子衿散步,在悬空寺里头到处逛逛,两人来到一处悬崖廊桥,在廊桥走道上,赤脚僧人伸出一手,指了指对面的山崖。

        那处山崖崖壁原是空无一物,结果被那了云方丈屈指一点,便如同“点石成金”一般,出现一座石塑大佛。

        了云方丈笑道“小施主,你瞧那边。”

        李子衿顺着僧人的手指朝对面山崖望去,见大佛如浮雕,镶嵌在对岸崖壁,远远观望,高数十丈,身形庞大,如鬼斧神工。

        李子衿赞叹道“这佛像栩栩如生,五官棱角分明,身上无金装,却如此威严,这样庞大的石佛竟然还能处处照顾到细节,殊为不易,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不知是何年何月建成?”

        赤脚僧人双手轻轻搭放在廊桥栏杆上,身子微微前倾,微笑道“对岸那石佛,具体何年何月建成,已无法考究。只因有那石佛镶嵌在崖壁里,故而咱们此处脚下所踩这廊桥,名为观佛桥,尽头那座似要逐雁的悬空亭,名为观佛亭。”

        都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初次看见石佛的少年,不自觉地多看了那佛几眼,情不自禁便沉浸进去。

        好像凝视那座石佛时,总有一种石佛也在凝视他的错觉。

        “小施主,似乎有心事?”赤脚僧人转头望向少年,问道。

        李子衿回过神来,轻声说道“谈不上心事,就是我看那石佛的眼睛太‘真’了,好像它也在看着我似的。”

        那赤脚僧人故作惊讶道“施主险些入魔啊。”

        少年脸色有些差,不明所以道“方丈何出此言?”

        了云摇头道“贫僧略同佛法,对妖魔有所了解,却不是攻那眼中妖魔,而是研究心中妖魔,贫僧方才观小施主气象,君子之心呈摇摇欲坠之势,想必小施主此刻的心境,定是乌云罩顶,阴霾不散吧。”

        李子衿的心湖之上,的的确确有些奇怪,表面上波澜不惊,跟往常无二,可暗地里心湖底下,已然掀起漩涡。

        那了云所说的乌云、阴霾,自然也不在天上,而在“湖底”。

        是人内心,被压抑到最深处的恶念,这些恶念聚集在一起,三三两两,难成气候。

        可千里之堤也可溃于蚁穴,星星之火亦可燎原,当恶念堆叠成山,也许只需要一件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矣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心中的恶念,终将幻化为妖魔,虎视眈眈,跃跃欲试。

        被了云方丈说中了,李子衿沉默不言,不敢直视了云,转而继续凝望那座石佛,试图以石佛的神威,压制心中那些恶念。

        可是少年愈是如此,心湖底下那些阴霾,便愈泛滥的凶。

        李子衿用尽力气,紧紧握住廊道栏杆,甚至将廊桥栏杆都给捏得开始缓缓碎裂。

        青筋逐渐暴露,颇有些咬牙切齿。

        原来那温润如玉的面孔,隐隐有转向狰狞之势。

        赤脚僧人佛唱一声“阿弥陀佛,小施主入魔了。”

        了云随手扯下自己手腕上那串赤色佛珠,佛珠掉了一地,了云只取其中一颗,以食指中指捻住那颗赤色佛珠,单手并拢胸前,口中念念有词。

        僧人所念每一声佛法,都如同有实质一般,像那儒家炼化文字“为我所用”的神通一般。

        一串串金色经文,从了云方丈口中飞出,然后飞速进入那个少年剑客身体中。

        这些金色经文一入少年身体,便压制住他心湖中那些恶念,然而想要完全消除那些恶念,依然极为艰难。

        “阿弥陀佛。”了云沉声佛唱一句,加快念诵佛经的语速。

        少年心湖之上的金色经文越来越多,直到堆积如山,猛地将他整片心湖填满。

        如那远古精卫,衔石填海。

        在僧人加快诵经语速之后,少年心湖中那些恶念,要么被金色经文死死镇压在湖底,动弹不得,要么就为求活命,选择脱离李子衿的心湖,飞出他的身体。

        这些选择脱离少年的恶念,“脱身”的一瞬间,就被吸食入了云方丈指尖那颗赤色佛珠之中。

        佛珠之上,原先还会绽放金光。

        伴随着吸食的恶念愈来愈多,佛珠之上的金光也愈发黯淡。

        直到最后,它再也不发光,赤色佛珠也变成了黑色佛珠。

        了云转头再看,那少年青筋消退,面容也不再狰狞,整个人又回到了正常状态。

        只是跟从前有所不同的是,李子衿此刻等同于“没有心湖”,因为在他原先心湖之上,已经出现了一座凭借金色经文堆叠而成的大山。

        佛山填湖,水泄不通。

        而那个从始至终,自己几乎无感觉的少年剑客,只觉得一切仿佛都发生在一瞬间。

        好像第一次不用自己斩出光阴流水,那条光阴流水就自行暂停在那一刻一般。

        李子衿脸色尚且有些苍白,微眯起眼望着对岸那座石佛,问道“了云方丈,你说我入魔了。为何我盯着石佛看,还会入魔?”

        赤脚僧人轻轻握住拳头,将手心出那粒黑色佛珠,以及佛珠中承载的所有恶念,悉数吸收到身体中去。

        他转头望向石佛,轻声道“望佛入魔,并非绝无仅有之事。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小施主的那件心事,看来很重,重到足以压垮一座世俗王朝。”

        李子衿面无表情,只是斜瞥身边那位高人一眼。

        这位了空大师,不显山,不露水,却似乎对自己了如指掌。

        要么就是某位不出世的老神仙,能够以玄术神通窥探他的内心。

        要么······他就是认出了自己的身份。

        赤脚僧人笑着摇了摇头,其实他还说得浅了。

        那少年眼中的佛,可能早就“死”在了那场红莲业火当中。

        所以少年眼中望佛,心中却在观魔。

        僧人不敢说实话,生平第一次打了妄语。

        少年那件埋藏在心湖之底的心事,不仅仅会压垮一座世俗王朝。

        会压垮一座天下。

        ————

        赤脚僧人闭着眼,耳边传来一位老道人,跨越时空的问话。

        “杀一人以利天下,可以吗?”

        那“一人”,此刻正站在赤脚僧人身边。

        黑衫背剑,腰悬玉牌。

        ————

        老道人趴在青牛之上,无精打采。

        这座洞天,时光流逝很慢。

        乃是真正意义上的,山中十年,山外一天。

        故而老道人几百年前向外头问去的那句言语,如今才得到回复。

        “不可以。”

        那和尚如是说道。

        老道人坐起身,屈指凌空点开一道光幕,展现出那幻化而出的悬空寺,石佛,廊桥,了空,还有那个少年。

        “知‘道’了。”老道人说道。

        他摊开手掌,轻轻朝光幕“那边”,吹了一口气。

        吹走了碧海云天,吹走了云舒云卷。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

        廊道之上,李子衿最后望那石佛一眼,而后挪开视线,双手离开栏杆,转身自顾自朝来时路走去,轻声道“谢方丈引路,带我观佛。”

        一语双关。

        了空双手合十,摇头道“阿弥陀佛。”

        赤脚僧人抬起头,望向那处碎裂的栏杆,已然多出一处缺口,木屑碎了一地。

        知晓那少年以后都不会再来这观佛亭观佛了,了云屈指一弹,对岸崖壁之上那石佛消失不见,来去无痕。

        李子衿回到前院,被无事看出他有些闷闷不乐,小家伙想陪他说说话,被少年拒绝。

        他独自找了处娴雅恬静的角落,从怀中摸出那本从山下裁光山山神庙借来的《抱朴子》,翻阅起《仙药卷》来。

        《仙药卷》上说,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

        其中有石芝,若人服用,可延年益寿。

        此中仙药,正是自己眼下急需的!

        李子衿迫不及待地继续翻下去,伸出一根手指,放在书页上,手指快速往下竖划,视线便跟着手指一目十行起来。

        根据书上内容,少年得知石芝其状,如肉象有头尾四足者,良似生物,附於大石。

        又得知石芝的形状,模样,赤如珊瑚,白如截肪,黑如泽漆,青如翠羽,黄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后面还有许多内容,但都不重要。

        李子衿只记下对自己最有利的两三行文字即可。

        为求万全,毕竟这书以后还是要还给那位裁光山山神娘娘的,所以李子衿找来忘忧小沙弥,借来纸笔,将自己所求的几行文字,从书上抄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仙药卷上所述许多芝类,在扶摇天下闻所未闻。

        一会儿说什么石象芝,捣之三万六千杵,食用一斤,则得千岁,食用十斤,则得万岁。

        李子衿腹诽不已。

        怎么可能呢?

        若真是随便找株灵芝服用,便可千岁万岁寿命,那么世人还何须修行求长生?

        天天入山找灵芝不就完了。

        毕竟是卷古籍,书上内容的真假,难以判断,正如那悬空寺对面的石佛,建筑年代已久,依然无法考究一般。

        想必当初书写此书那位大能所处的时代,真是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以至于服用那些仙芝,真能使人千岁万岁?

        可如果是这样,又为何从未见过有人活了万年之久呢。

        千岁以上的神仙,并非没有,只是极其罕见。

        据李子衿所知,扶摇天下几位守陵人当中,就有两位守陵人是千岁高龄。

        只不过十境大修士,驻颜有术,能够长生久视,旁人瞧不出真实年龄罢了。

        可要说万岁以上的大修士······李子衿仔细想了想,还真没听说过。

        如果书上所言是真的,那么服用仙芝,得万年寿命那些人去哪里了?

        思来想去,少年总觉得这本《抱朴子》该不会是某位欺世盗名之徒写出来骗人的吧。

        可心中斟酌一番,又觉得事已至此,自己寿命所剩无几,眼下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

        不论书上所说那些仙药究竟是否存在,或者说服用那些仙药过后,效果究竟是否属实,少年都需要尽力一试,以求活命。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书上所说,有夸大其词的嫌疑,服用那些仙芝之后,并不能让人活上千年万年,反正李子衿也不认为自己需要活到那个时候。

        只需要将自己被搬山剑气搬走的五十年寿命赚回来就好。

        一日寿命都不多要老天爷的。

        甚至少年觉得,哪怕是自己大仇得报当日殒命,也无不可?

        人终有一死,只是李子衿要在死前,替太平郡讨回公道。

        这便是,少年那件“小小”心事。

        裁光山山神庙。

        夜已深沉,四下无人。

        山神庙中那株百年银杏树下,凭空出现一位身材高大的女子。

        王若依,裁光山山神。

        女子此刻正抬头望着银杏树,她摊开一只手掌,掌心接住一片缓缓落下的金黄树叶。

        忽然转过头去,山神庙门口,一位少年剑客刚好一只脚迈过门槛。

        李子衿抬起右脚,走进山神庙,原地站定,朝那位女子山神微微作揖,说道“见过山君。”

        女子山神点头微笑,说道“来了。”

        她好像早就知道他会来一样。

        “来了。”

        李子衿走到银杏树下,站在女子山神身旁,从怀中摸出那本保存完好的《抱朴子》,将它交还给那位裁光山山神娘娘。

        王若依笑问道“这才借去几日,这么快就看完了?”

        李子衿摇头说道“并未纵览全书,不过对在下有用的内容,已经基本看完。”

        少年欲言又止,想了想后,还是如实相告道“因为书上有些文字,晦涩难记,在下特意做了部分抄录,若是山君对此介意,那么在下便将抄录的部分也交给山君。”

        王若依摆摆手,“不必,既是道友亲手抄录下来的文字,便是你自己的东西了,何须交给我?”

        这位女子山神眨了眨眼睛,少年手上那本古籍瞬间消失,被她收回袖里乾坤当中。

        “有问题,就问好了。”

        她猜出少年心事,笑着挥手将掌心那片金黄树叶撒入池子里,看着树叶在半空中缓缓翻转,最终落入池塘。

        与撒了一池子的金黄银杏叶,别无两样。

        再然后,女子山神便收回了视线。

        好似那片树叶,也如世间一个个凡人一般,乍一看,与众不同,多看几眼,却发现不过如此。

        到了最后,起初那些令人一眼惊艳的人,便都只落得个惨淡下场。

        泯然众人矣。

        在那之后,自然移开目光。

        李子衿开门见山道“敢问山君,书上那《仙药卷》所说的石芝,哪里能寻到?”

        女子山神早有准备,不见她如何动作,银杏树下便出现一张茶桌,两只木椅。

        王若依走到那边,随意挑了一边坐下,张开手,手心便出现一只茶壶,视线一扫,前后两处位置便出现两只茶杯。

        一身金光,被她刻意克制住,眼下这位裁光山山君,便不像个山君,只是个女子了。

        女子率先落座后,玉手提着茶壶,向那个呆站在原地的少年剑客伸出柔荑,微笑道“坐。”

        李子衿知道这是有的聊,走到另一张木椅上坐下,不过神情依然有些焦急。

        坐在少年对面的绝色女子,瞧出他心中的急迫,安抚道“陪我喝完这盏茶,便告诉你。”

        少年哪里知道,若跟女子聊天,无论聊什么,都不可以操之过急。

        人生路上,若与女子同行,事无巨细,皆如饮茶一般,需得要细细品茗,斟酌思量。

        之前远观,未曾近看这位裁光山山君。

        如今两人对坐,近在咫尺,女子姿色,方才显露出来。

        水色山色月色,不如女子颜色。

        仿若眼前女子,便是这裁光山所裁剪出那一缕,最美的光。

        分明已经收起山君金光了,一身月白色长裙,在月色与星光的照耀下,反倒更加惹眼,女子耳边一块晶莹剔透的耳环,不像玉饰,却胜似玉饰,是映衬她姿色极好的点缀。

        王若依伸手替李子衿端起茶杯,缓缓倒茶,茶水入杯约莫有个七分,她便收手,才替自己沏茶。

        两杯茶水,丝丝热气,女子摊开一手“道友,请。”

        李子衿也不跟她客气了,顾不上什么闻香品茗的饮茶规矩,随意端起茶杯小抿一口,只觉得滋味不如何,还不如喝酒呢。

        女子看少年表情平平,便问道“怎么了,这茶不好喝,用不用给你换酒饮?”

        “不必了······”李子衿摆摆手,觉得那位山君,难不成能看透自己心思?

        其实不过是瞅见他腰间那不离身的酒葫芦罢了,谁还能看不出少年剑客,喜好饮酒呢。

        “道友从哪里来?”她一手握着茶杯,一手随意往杯子里扇着冷风,免得烫口。

        其实若以山神法力,随意施展一门能使得茶水迅速降温的术法,便可避免这些小事。

        可山上神仙,偶尔也有闲情雅致,想要做个普通人,总不能做成了神仙,反倒连凡人的乐趣都享受不了了,那岂不是亏得慌?

        没有这样的道理。

        李子衿回答道“仓庚州,大煊王朝。”

        “哦?道友原是从大煊来,不知道友有没有去看过那座三阵万剑镇一楼的拜剑阁?”王若依眼睛一亮,忽然问道。

        李子衿有些尴尬,摇头道“没有见过,不瞒山君所说,其实在下从前一直待在大煊边境,严格意义上来讲,算是个山里人吧。就连大煊京城,也只去过一次罢了。”

        女子山君点了点头,“能够从仓庚州,跑到这么远的桑柔来,道友想必已经看过许多山水美景了,真羡慕你。”

        李子衿喝了口茶水,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羡慕的。

        王若依接着说道“我就不同了,从小被关在阁楼中,除了看书写字,就是吃饭睡觉,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府上后花园。说来可笑,我至今还记得从阁楼走到后花园的凉亭,前后总共需要一百零二步。

        这一百零二步,便让我走了十八年。后来扶桑王朝与邻国开战,战火连绵至今,仍未停歇,我做了山神以后,虽说气数被绑定在这裁光山了,天下之大,我却哪里也去不得。

        至多是在裁光山与山神庙这两处辗转,不过细想之下,也总好过生前在府上那一百零二步。至少在这里,还能看见山和水。”

        所以,她才羡慕那个少年剑客,可以如此自由地走过几州之地,辗转于扶摇山水之间。

        李子衿也忽然可以理解,为何眼前这位绝色女子,与自己初见之时,会说出那句仙路孤寒了。

        她为裁光山左右双峰所取的名字,也是那“孤寒”和“取暖”。

        想必被锁在阁楼之中的那个小姑娘,独自看书写字,读圣贤文章时,一定很寂寞吧。

        那个一袭黑衫的少年剑客,轻轻抿了一口茶水,握着茶杯,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安危这位女子山君,他从来不擅长这个。

        人间疾苦无数,不曾想凡人如此,山水神灵也是如此。

        谁料到那女子却自嘲一句“让道友见笑了。”

        李子衿赶紧摆手道“没有的事。山君生前,是命不好。只是······成为山水神灵,坐镇一方水土,必然是山君自己的选择,山君既然生前脚下便有枷锁,为何死后还要画地为牢?”

        女子“嗯”了一声,喝光茶水,重新为自己和那少年添好茶,这才缓缓说道“当时朝廷派来诏神司那位官员,也像你这样问我,问我为什么生前做了笼中雀,死后还要当那山中鸟。”

        “山君怎么说?”少年好奇问道。

        王若依端起茶杯,仰头望向那座裁光山,轻声道“我的家乡就在这里,府上长辈,人才辈出,最后都去了京城,个个身居高位,家书不少,就是从没有回来过。

        说来也好笑,我家府上那些男丁,好像个个都文曲星转世似的,不是这个中了状元,就是那个摘了探花。文官极多,武官也不少。去京城,去战场。去了以后,就好像那里才是他们的家。

        我还有两个妹妹,早年出嫁,也嫁到那门当户对的好人家去了,住进京城。我爹总说,嫁出去的女儿,就好像泼出去的水一样,覆水难收。她们嫁了出去,成了别家的人,也没有回来过。

        我想,大家都不回家了,那这个家还能称之为家么。所以本该是我谈婚论嫁的年纪,我也以各种理由婉拒了别家公子们。我不想也嫁出去,像两个妹妹一样,像府上长辈一样,出去再也不回来了。

        可能对于我来说,曾经拼命想要逃离的那座阁楼,后来却反而成为了我注定的归宿吧。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哪里都不想去。

        所以哪怕是死后,我也不愿转世。我想留在这里,成为裁光山山神,就可以永远留在这里了。”

        哪也不去,女子最后说道。

        李子衿一言不发,就只是直愣愣地看着那位裁光山山君,茶杯不离手也不沾桌。

        王若依“噗”地一声笑了出来,说道“当时朝廷派来那个诏神司的的官员,也是你现在这副表情。”

        李子衿叹了口气,将茶杯放回桌上,轻声说道“山君真该与我饮酒的。”

        若二人方才饮酒,此刻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了。

        女子摇头道“山君我,喝不醉哩。”

        少年自然知道,不过是句玩笑话罢了,岂料她会当真。

        然后下一刻,李子衿便笑不出来了,笑容凝固在脸上,眼神晦暗不明。

        曾几何时,也有一个像裁光山山君这般单纯的少女,会把他的玩笑当真话听。

        少年心湖之中那座金色山岳,蓦然开始摇晃。

        似乎下一刻,就会有什么东西从下面蹿出来。

        压不住了。

        从某处光阴流水极其缓慢的洞天,刮出一阵狂风。

        那阵狂风先是吹散天上白云,白云散碎,化作雨水,缓缓落下。

        狂风又去地面,朝那山神庙去,转眼席卷而至,猛地刮向少年与女子。

        若真让这狂风卷入山神庙,恐怕此地的百年银杏都会被连根拔起,庙中的房屋也会悉数毁坏。

        那位女子山君几乎瞬间起身,现出山君金身,身前蓦然出现一把流光溢彩的古琴,琴弦光彩斑斓,如那天上霓虹一般,五颜六色。

        这位裁光山山君心念微动,双手猛地放在琴上,眨眼间便已拨动琴弦千百次。

        眼花缭乱,看不清玉指动作。

        宛如那千手观音,出手一次,便是出手千次。

        山神庙中,顿时弦音阵阵,光彩夺人,那些流光溢彩的弦音化作无数光点,在山神庙门口形成一道屏障,打算将那阵狂风拦在庙外。

        金丹境的王若依坐镇自家山头,实力已提一境,更手握本命法宝,威力无穷,当将其视作元婴境大修士看待。

        岂料那阵无中生有的狂风径直无事了女子山君琴弦之上拨弄而出的阵阵弦音,那些七彩光环,压根儿就拦不住狂风的脚步。

        狂风不费吹灰之力,便击碎女子山君的万千弦音,冲入山神庙内。

        王若依眼中满是惊骇。

        李子衿紧跟着起身,拔剑出鞘,一剑斩春风。

        少年身后,春风乍起。

        翠渠剑碧波流转,春风春雨两种剑意,融入剑芒。

        满池子金黄树叶随春风而起,一剑递出。

        横吹两岸柳一式,唤来天地间另一阵“无中生有”的大风。

        春风与秋风对撞,依然徒劳无功。被那阵狂风化解地无声无息,仿佛泥牛入海。

        眼看着那阵狂风就要将两人卷起,王若依已经一手抓住少年的肩膀,打算缩地成寸带他离开,可惜还是晚了一步,眨眼之间,狂风已至。

        谁料当那风吹到少年身边时,径直穿过了他的身体,就连一旁的女子山君也未受到影响。

        狂风又吹过那株百年银杏,同样没有出现两人想象之中那个银杏树被连根拔起的画面。

        狂风瞬间温柔下来,只轻轻带起一片树叶,在空中飘曳,随风飘散于山神庙屋顶,落在一片砖瓦之上,静谧无声。

        那个黑衫背剑的少年,心湖之中的金色山岳之上,“莫名”出现了一座道观。

        四四方方,坐落在金色山岳中央。

        道观门口悬挂一块牌匾,篆刻三字。

        知道观。

        在这座知道观落下之后,金色山岳如虎添翼,势头猛然一沉,又再下沉几分,将李子衿心湖之下那些恶念,压得死死的。

        一日之内,佛道两家各显神通,要将那座将来或许能够压垮一座天下的“心魔”,镇压在少年心湖之底。

        ————

        仓庚州,道玄书院。

        一位腰悬玉牌的中年男子身穿布衣布鞋,头戴布巾,正坐在窗边书桌旁,提笔练字。

        天边两颗流星划过,辛计然蓦然回头望向窗外,见此异象,轻轻放下笔,伸手抚摸腰间那枚篆刻有“上善若水”四字的玉牌。

        男子手指抹过玉牌上那“上善若水”四字。

        玉牌的背面,蓦然出现另外四个文字。

        厚德载物。

        正面那上善若水,出自道祖的三千法言,是为道家的学问,被辛计然“借”来一用。

        背面的厚德载物,却是出自被儒家奉为经典的那本古籍——《易》。

        有趣的是,那位道祖的三千法言里面,也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连起来用了。

        如今扶摇天下最近那位道祖道意真谛之人,却是位读书人。

        这位读书人集儒、道两家学问与一身,与创立道玄书院那位圣贤,认为将儒道两家学问糅合并济,便大有可为的理念颇合,故而成为道玄书院第一位教书先生,而后被世人尊称为大先生。

        辛计然乃是“道”与“儒”两家学问集大成者。

        此刻,男人沉默着扯下腰间正反两面都出现篆文的玉牌,将它提到眼前,最后看了一眼,随后将玉牌轻轻抛向窗外。

        那玉牌离窗化光,比天上流星还快,眨眼便逝,跨越山海。

        来到桑柔州,经过裁光山。

        从孤寒峰与取暖峰中间那被裁下的一线天,穿越过去,来到山神庙。

        就连那位女子山君都没注意道,那光化作微不可闻的一粒光点,进入少年剑客体内。

        在李子衿心湖之上落下,在佛家的金色山岳与道家的知道观正殿门口,又添上一幅楹联。

        左侧是那上善若水,右侧是那厚德载物。

        横批,乃是海纳百川。

        上下联一幅是从儒家借来的,一幅是从道家借来的,然而中间的横批,却是辛计然自身的学问,故而那海纳百川四字,先是有一副空白牌匾凭空出现在知道观正殿门口,而后牌匾之上,有人远隔山海,一笔一划写下海纳百川四字。

        当川子的最后一竖落下,那个少年郎的“心湖”,瞬间扩大千百倍。

        从外界涌入无数江河,与李子衿最初的心湖之水,缓缓融合在一起。

        千百条江河之水涌入少年心湖之水,将他心湖底下那些恶念,心魔,冲刷的一干二净,稀释到几乎细不可闻的地步。

        在这之后,佛家的金色山岳自行移开,不再“填海”,而是安安静静坐落在李子衿心湖岸上,成一座山。

        山上有座知道观,知道观中有个海纳百川的正殿,门口悬挂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八字楹联。

        至此,佛教,道教,儒教。

        三教合一。

        那座洞天中的老道人见此景象,只连道三声好。

        悬空寺中,倒行于廊道中的赤脚僧人,掌观山河,见此景象,微笑道“好一个堵不如疏,好一个海纳百川,好一个读书人!”

        而那个从始至终,都不明白在自己心湖之中究竟发生何事的少年,眼中只有秋风萧瑟的凄凉景象,想着那个为救自己跃入东海的天真少女。

        天下事,大不过心里事,从来如此。

        少年抬头再看。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


  https://fozhldaoxs.cc/book/16233/93031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