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阴差阳错(求订阅)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三嫁咸鱼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回到,许秋前往手套箱配制了两个溶液,基于他的三代系列以及学妹的系列,即两个最高效率的-体系。配制时,溶液浓度提高约,他打算采用今天刚制定的溶剂添加剂引入的新策略。
随后,他利用学妹周日留下来的氧化锌预聚体溶液,以及清洗干净的基片,旋涂了片氧化锌基片,置于摄氏度加热台上高温退火。
下午,韩嘉莹和陈婉清乘坐校车离开,前往张疆做合成。学妹的主要工作是大批量合成她的第二代材料,至少要拿到毫克以上的最终产物;学姐新买的,-茚二酮(单元)还在路上,她打算先把单元的醛基化反应准备起来,等单元到了就可以直接进行合成。
一点二十多分,许秋进入实验室,准备做一批器件。
孙沃似乎也有旋涂的想法,不过他看到许秋后,主动将手套箱避让出来。
许秋朝孙沃友善的点点头,将退火完成的氧化锌基片传入手套箱,随后在两瓶溶液中用新策略小心添加,接着轻轻晃动瓶子一分钟,让均匀的分散在溶液中,最后清洗手套箱氛围分钟,这才再次进入手套箱,开始旋涂。
这次,他直接采用模拟实验室中摸索得到的最佳条件,作为自己的实验条件。
在旋涂的过程中,许秋非常认真专注,试图抓住上次实验时一闪而逝的灵感。
然而,片器件旋涂完毕,并没有之前灵机一动的感觉出现。
许秋只好无奈的耸耸肩,把这些器件传送到蒸镀舱内,开始蒸镀。
在等待真空度下降的过程,他也没闲着,把学妹带回来的多个产物和中间产物的样品,各取毫克左右,装入核磁管,加入氘代氯仿溶解,去老化楼送了一次样,测试核磁共振氢碳谱。
从老化楼赶回来,他又马不停蹄的继续蒸镀、测试。
最终,这批器件效率最高值达到了,学妹的体系也达到了。
看到这个结果,许秋舒了一口气,不算出人意料,他也没指望一次性达到模拟实验室中的最高值,只要能接近这个数值就好。
毕竟,这次在模拟实验室中得到的最高值和以往不同,以往可能是几次或者十几次的实验结果中的最高值,而这次经过反复优化后,是取近百次的实验结果。
看上去是,实际上大概是±。
这次个器件中只有个是许秋自己的,样本数量不算多,结果只要落在附近就算正常。
……
接下来的两天,许秋又连续做了两批器件,同时他还把那多个产物和中间产物,进行元素分析的送样。
这些涉及到分子结构的基础表征测试,全部中间产物都要进行的;
诸如光吸收、能级测试、显微形貌等针对有效层或者器件的表征手段,就不需要面面俱到了,只要考虑最终产物即可。
一连三天,做了三批器件,许秋终于在现实中重复出了和的效率。
他在做实验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完善的更好,尤其是一些现实中难以做到的,而利用模拟实验室可以做到的优化手段。
还真被他发现了一条路子——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系统,对电池器件的传输层进行优化。
在现实中,针对传输层,通常的做法是在实验启动前,做一波探索实验,确认一组实验条件,固定下来长期使用。
一方面,现实中想要优化传输层,比如更改蒸镀三氧化钼的膜厚,每变换一次条件就要重新蒸镀一次器件,再加上实验数据是会波动的,必须大量的数据才能确认最优条件,实验的时间成本非常高,。
另一方面,传输层对于器件性能的影响不大,确立了一组通用条件后,可能无法在所有体系中发挥的效果,但在大多数体系下都能够稳定发挥以上的效果,这便足够了,不需要每换一个体系就重新摸索一遍。
但许秋有模拟实验室,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数十台蒸镀机器同时工作,完全可以一波就把条件给摸索清楚,而且还不会花费太多的系统积分。
之前没想到这一点,主要原因是开启模拟实验室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许秋都没有做器件优化工作,此外也是受了思维定势的影响。
现在思路打开了,许秋瞬间发散思维,想到了很多点子
比如,除了三氧化钼的膜厚优化外,氧化锌的制备条件也可以摸索一番,包括膜厚、退火温度、退火时间以及其他制备工艺。
再比如,可以试一试正结构的器件,虽然大多数情况倒结构的性能更佳,而且许秋经过长期的实验也已经习惯采用倒结构器件,制备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一些,但不排除有例外出现的可能性。
此外,还有其他科研工作者开发出的一些新型传输层材料,比如、,已经商用化了,而且也不贵,可以找深城那家光电材料公司购买一些。
金属电极的膜厚倒是不用优化,因为只要膜厚超过一定阈值,确保器件不发生断路,具体厚度并不重要,哪怕蒸镀到纳米厚,和纳米厚也没什么差别,反而可能因为电阻增大了倍,导致效率降低了也不是没可能。
当然,电极种类还是要考虑的,常用三种电极,金、银、铝的功函数各不相同。
不过,有之前时期的探索经验,这方面许秋已经摸索过了,当前体系下最佳的电极是银。
基于这些思路,许秋给模拟实验人员下达了指令
以现有最优实验条件为基准,优化两种-系列电池器件的加工工艺,第一优先级是调控三氧化钼的膜厚,第二优先级是调控氧化锌制备条件,第三优先级是正结构器件的尝试,第四优先级是是引入新型传输层材料(暂时没有材料,处于冻结中)。
“总的来说,这次算的上是阴差阳错,经过连续三天的实操,之前的一闪而逝的灵感没抓到,反而产生新的实验灵感。”许秋自我总结,随后感慨道
“就是积分消耗有点快啊,每周进账,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好在之前有先见之明积攒了不少,暂时还算够用,希望下次权限提升,能够弥补吧。”
……
周三晚上。
因为魏兴思这周四要出国,所以这些天他还是比较忙的,在周一组会后他就基本没怎么管实验室了,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
现在终于准备妥当,空闲下来,便打算和学生们谈谈心,了解下最近的实验进展。
第一个被点名的是吴菲菲,不过她进去没多久,大约三分钟后,便从办公室里出来了。
“许秋,魏老师找你。”吴菲菲说道,表情看着还挺开心的。
“好。”许秋点头回应,今天的实验已经完成,也没什么事情干,此时正在看文献,试图从中找点灵感出来。
听到魏老师的召唤指令后,许秋当即放下文献,起身前往,只是他微微诧异排序,一般第二个是段云才对,不过这也不重要就是了。
“实验怎么样?”魏老师坐在办公桌前,身体靠在转椅靠背上,似乎有些疲惫,懒洋洋道。
“这周连续做了三批器件,基于我的三代系列以及韩嘉莹的二代系列-,目前最高效率……”许秋斟酌了一番,像往常一样留了一手,“分别为和,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顺便把魏老师接下来可能问的问题也给回答了。
“了!”魏兴思眼前一亮,挺直了身子,随后他盯着办公桌上的笔筒,陷入了思索,手指不自觉的开始轻敲桌子。他可不知道许秋藏了一手,如果按照寻常情况考虑,短短三天的时间,器件效率就再次取得突破的几率其实并不大,所以他得到这个消息还是有些意外的。
过了一会儿,魏兴思突然看向许秋,说道“没记错的话,体系现在的世界纪录,是左右吧。”
“是的,目前的最高效率是,”许秋点头回应,随后详细介绍道
“是去年刚发表的工作,的三聚体和四聚体,湾位通过乙烯基形成稠环连接,给体材料是,那篇文章发表在了上。”
许秋现在要挑战的效率记录,原记录的文章自然看过很多遍,记得非常清楚,这篇文章还给了他实验灵感,在设计-分子时,采用稠环化的灵感来源便是这里。
“有没有信心超越他们?”这是一个疑问句,但硬生生的被魏兴思说成了肯定句。
“我尽力。”许秋没有把话说太满。
“好!”魏兴思微笑颔首,“如果能把器件效率做上去,就可以搞一篇大文章出来。”
魏兴思的心中已经基本有底了,如果是段云说出“我尽力”,不用想,这工作多半要凉,因为段云喜欢吹牛,哪天他不吹了,就说明问题很大;而许秋比较稳重,能说出这话来,就说明他至少有五成以上的把握。
不同人说出同样的话,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魏兴思作为导师,对学生能力、性格、行事风格的把握,自认为还是比较准确的。
顿了顿,他继续问道“对了,的结果怎么样?”
“还可以,之前得到了一个初步结论,-分子稠环化,可以显著提高给受体之间的激子拆分能力。”许秋道。
“不错,如果加上偏理论方面的研究,甚至有机会冲击一下子刊,,或者最近新出的子刊”魏兴思感慨道
“领域,已经多少年没有出现、系列的文章了啊。”
许秋嗯了一声,没有多做回应。
实际上,除了早在年,作为受体材料首次被应用于有机光伏领域中,发表了一篇《科学》主刊外,系列这些年发表的文章没有一篇和《自然》、《科学》沾边。
那篇《科学》文章中,是其中一个文章作者,他是有机光伏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文章的具体内容是基于受体的有机光伏器件,在纳米的光照条件下,获得了的光电转换效率。
这在现在只是渣渣一般的成果,效率低就不说了,光照条件还只是单色光,都不是标准太阳光谱下的数据,可在当时算是突破性的进展,这意味着研究者们终于找到富勒烯衍生物的替代品了。
可惜,这么多年来,系列一直不争气,、、、(德国应化)这些材料、化学类的顶刊加起来倒是发了十篇以上,可一篇和、沾边的子刊都没有,哪怕是这样的《自然》小子刊都没有。
这种情况,就像是一些研究者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己玩,却一直出不了圈。
归根结底,非富勒烯受体只是有机光伏大研究领域下的一个细分领域,又是非富勒烯体系中的一个细分领域。
除非能够做到突破细分领域的成绩来,比如突破有机光伏整个领域的光电转换效率总纪录(),那意义自然不同。
打破体系的记录吗?
自然是的。
但上面还有更高的记录。
就如同
百万身家厉不厉害?一般般。
千万身家厉不厉害?还凑合。
亿万身家厉不厉害?这个厉害吧。
但上面还有十亿万富豪。
因此,现在有机会谋求一篇《自然》、《科学》的子刊,(),或是(),也算是一大进步了。
当然,在学术界,不同领域的不同研究者对于不同期刊的定位有所偏差,就如同和之争,换算比例究竟是:、:、或是其他,没人能说的清楚。
有人看不上,觉得上面有不少灌水的文章,还要收不少的版面费,不如,不如,但你让他们去上灌水试试看,他们瞬间就萎了。
相对来说,有机光伏领域,能在、上灌水得课题组一定是比能在上灌水的课题组要多的。
至于和比较,相对来说,是老刊,比较稳定,是新刊,有赌的成分在里面,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很难说的清楚。
因此,许秋还是倾向。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就像当年《自然》子刊()刚出来,不少人觉得是第二,把很多好文章投了过去,坐等升值。
现在出了分区,是三区,人们顿时傻眼了,都不好意思跟别人介绍他们当年投的工作。
不过,目前这些对于许秋来说,暂时还处于想象阶段。
等什么时候器件效率真到了以上,才有机会把这些变为现实。
上周每天在千字更新的基础上,多更几百到一千多字,积少成多,一周时间多更了千字,已经把月票和上周推荐票的千加更还上了。
作者君很有节操的对吧,再求一波月票和推荐票。
。
https://fozhldaoxs.cc/book/9847/92967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