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兴明报馆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三嫁咸鱼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堂堂太常寺卿,还伴读东宫,竟被一群工人堵在家门口前要钱。
次日,奉天殿前,一群朝臣等在门口准备上朝。
黄子澄黑着脸,低着头走近。
远远瞧着,一众朝臣三个一群,五个一起眼神偷瞄着他,冲着他指指点点。
黄子澄自觉昨日之事有些丢脸,面对这些指点更加敏感。
此时的他若能躲过,恨不得当即扭头就走。
“黄寺卿,听说昨日把书坊卖了?”有人不满足背后指点,直接进前笑嘻嘻地询问。
黄子澄自然也明白,这般询问后接下来是什么。
不想多做搭理,用鼻子哼出一字,越过他快步离开。
走出没几步,后面几声窃窃私语便传进了耳朵。
“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自己没什么能耐,却偏又要经营什么书坊,听说自开了就没挣到什么钱。”
“对啊,本没钱,却偏偏还要充大头,听说那书房才卖了十两,那些工人堵门讨薪都没钱支付。”
“买走书坊的好像是大福酒楼的东家吧?他家那土豆菜肴着实香的很,下值喝上几杯?”
提议出言,几个同僚纷纷附和。
庸俗,除了还知道个什么?
听见这谈论,黄子澄顷刻间有几分高高在上之感,也顿觉这些有关于他的品头论足有些微不足道了。
“上朝...”
良久后,随着太监一声喊,奉天殿大门应声而开。
一众大臣这才停止了闲言碎语鱼贯而入,进了奉天殿。
不管是街头大妈,还是奉天殿朝臣,背后说人闲话的通病都一样。
背后说别人闲话,殊不知自己也是背后被别人评头论足的那一个。
***
早朝之后,黄子澄回了东宫。
吕氏悄悄把他拉于一旁,塞出了些银子。
“这是作甚?”黄子澄不满。
他是那种爱财之人吗?这不是凌辱他吗?
吕氏解释,道:“那朱大福替先生结清了月钱,先生欠着我的,总好过欠着他吧,先生拮据,我这里也不着急,先生何时有了,何时再还就是。”
黄子澄欠着朱大福的,在朱大福跟前也就低人一头。
说不准,何时就因这一头被朱大福收买了。
黄子澄自诩清高,听吕氏只是帮忙,并非贿赂。
想了一下,终还是接了下来。
“黄先生,朱大福那书坊?”吕氏问道。
他们这边最铁杆的盟友也就是黄子澄了。
有事儿多征求一下黄子澄的意见总归是没错的。
“不用搭理他,是皇家血脉又如何?长于乡野,能成什么气候?还学别人开书坊,再怎么开,不过也是猪鼻子插大葱罢了。”
现如今的黄子澄对朱大福的印象那可是差到了骨子里。
***
书坊中。
此刻,朱大福正张罗着挂牌。
兴明日报馆,白底黑字,有些另类,又有些焕然一新。
“歪了,歪了,往左些。”
朱大福指挥,黄玉新挂牌。
正挂着,背后响起了一道冷冰冰的声音,道:“还你钱。”
朱大福扭头,黄子澄已把钱袋子放于地上扭头离开。
走的迅速,堪如朱大福是瘟疫一般。
瞅着黄子澄的背影,旁边挂牌的黄玉新吃味道:“我等给他干了数月,他却一拖再拖着我们的月钱,昨日去他门上讨要,他仍旧一再拖延,今日怎就良心发现了,竟还主动送上门来了。”
不管黄子澄是怎么良心发现的,他能把钱还回来就行了。
不然的话,还得他去黄子澄那里讨要。
那么多工人都讨要不出来,只凭他一人又如何能讨要出来。
...
牌子挂上,兴明报馆正式成立。
之后,朱大福用后世常用宋体写下了兴明报馆几个大字。
笔画粗中有细,极聚审美价值外,也极适合刻板印刷。
类似的这种字体,首次出现是在南宋临安的书坊中。
到明初,文人大肆追捧这种字体的书体。
经过百年发展,到弘治正德时,才逐渐形成后世所知的那中宋体。
其实说来,后世的那种宋体称呼为明体才更准确一些。
朱大福从后世而来,写下的几个大字,完全超越了当今时代数百年。
黄玉新干印刷这活儿年头也不短了,接触过不少刻板的字体,自也能看出朱大福所写几个大字的好赖。
“东家这字横平竖直,比当下的一些仿宋体还要美观,这种字体于印刷是与有非常大的便利。”黄玉新惊喜不已。
这字虽是朱大福所写,却也是他所刻,所印。
经此一来,他无疑也可因此成写名。
想不到,他这东家,不仅大方,竟还有如此本事。
朱大福不再此事上多言,把所写兴明报馆之中的,明报馆三字,分别拆开,道:“若把偏旁部首分离,再需要的时候再做组合,你觉如何?”
八万多汉字,一版稿子中还会有些字重复。
也就是说,常用字还要多刻几个。
如此一来,至少得刻十万个以上才可不至于耽误了印刷。
因是新字体,所有的字都需重新印刷。
如此一来,即便是夜以继日的雕刻,那也得数月时间了。
《三国演义》那么好的东西放着,罗贯中不着急,他都着急了。
黄玉新想了想,眼前一亮道:“这倒可省事儿不少。”
之后,朱大福便开始以宋体书写了字。
把偏旁部首拆分开,刻板方便,书写也方便。
两三日时间,便把该写的都写完了。
...
字写完,朱大福开始考虑起活字所用的原料来。
据说,毕昇刚发明活字印刷的时候,其实是木活字。
木活字稳定性太差,遇水容易膨胀,会造成字体的大小不一,也会影响字形。
所以,才改用了泥活字。
直到现在,所用的仍旧还是泥活字。
打开系统,有两种活字的配比方式。
一种是铅活字,需三十分。
另一种则是铜活字,需六十分。
而他只有五十分,兑换土豆消耗太多了。
好在,他也没准备兑换铜活字。
现如今的货币铜占据的分量并不轻,若以铜做活字,那造价太大,他也无力承担。
兑换了铜活字的配比方式。
朱大福连同他所写的字体,一并交给了黄玉新。
“你就用这种方式来刻就行。”
对朱大福,黄玉新是无条件信任的。
连反问都没有,便当即答应了下来。
...
朱大福写字加点工,两三天就能办成。
可黄玉新即便再加班加点,没有个十天半月也是拿不下来的。
一日,朱允炆帮着在酒楼忙活完,问道:“大福,你那《三国志通俗演义》何时刊印?”
这么久了,难道不印了?
朱大福不想给黄玉新压力,有想他们把活儿做到精益求精,自交给他们后,就从没催促过。
至于到底何时能成,他也不清楚。
“快了,快了...”朱大福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朱允炆微微一笑,安稳朱大福不用着急。
实则,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每次问都说快,怕是开不下去,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吧?
黄先生开着都不行,他书都没读过几天的人又岂能开下去。
https://fozhldaoxs.cc/book/97391891/6113220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