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刘伯温兵书 十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三嫁咸鱼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第18章 十八客战 【原文】
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惟务深入。深入,则为主者不能胜也。谓客在重地(1),主在散地故耳。法曰:“深入则专。”
汉韩信(2)、张耳(3)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4)聚兵井陉口,众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韩信涉西河(5),虏魏豹(6),擒夏悦,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7),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8),骑不得成列,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9)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能进,退不能还,野无所掠,不十日,两将之头可悬麾下(10)。愿君留意,否则,必为所擒。”成安君自以为义兵,不听,果被杀。
【注释】
(1)重地:指深入敌境,远离城邑的地区。
(2)韩信:汉初名将,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初从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刘邦采纳其策,攻占了关中。后破赵取齐,被封为齐王;不久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汉朝建立后,改封其为楚王。被告谋反,终为吕后所杀。
(3)张耳:汉初诸侯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战国末为魏国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令,秦末陈胜起义时,他与陈余从武臣北定赵地,武臣为赵王,他为丞相。陈胜起义失败后,他受项羽分封为常山王。后因与陈余有隙,弃项羽而投刘邦,又改立赵王。
(4)陈余:秦末大梁人。陈胜起义后,他与张耳从武臣占据赵地。武臣被杀后,他与张耳共立旧贵族赵歇为王。后迫走张耳,自为代王。在韩信破赵之战中,不听李左车之策,兵败被杀。
(5)西河:指黄河。
(6)魏豹:汉初诸侯王。战国时期魏国贵族。陈胜起义时立其兄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咎被迫自杀,豹逃至楚,借兵攻下魏地20余城,自立为魏王。项羽大封诸侯,改封西魏王。后为韩信所虏杀。
(7)樵苏后爨:打柴割草然后烧火煮饭。樵苏,打柴割草。爨,烧火煮饭。
(8)方轨:两车并行谓之方轨。
(9)间道:偏僻小路。
(10)麾下:古代主将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因此,称将军为麾下。这里指军旗之下。
【译文】
敌我交战,如果敌方在本土作战,应处在守御的地位;而如果我方进入敌方作战,则务必深入敌境。逼近敌军,能使守卫者失去优势,原因是我方士卒处于难返之地,只能拼死作战,而敌方处在防御地位,将士有轻敌心理。兵书上说:“深入敌境,军心越稳固,力量越集中,战斗力越强。”
汉时,韩信、张耳率领数万军队,想向东经过井陉山攻打赵国。赵王和成安君陈余聚集军队守卫在井陉山口,守军号称20万。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陈余建议:“听说韩信渡过了西河,俘获了魏王豹,擒拿了夏悦,鲜血流遍阏与,现在又有张耳辅佐他,准备进攻赵国。他们的军队是乘胜离开自己的国土到远方战斗,锋芒所向锐不可挡。我听说,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士卒就会有饥饿之色:现在打柴割草做饭,士卒常常吃不饱。而井陉山路狭窄,战车不能并行、战马不能成列,看样子他们的粮食必定在后面。希望您能援拨精锐部队3万人,从小路断绝敌人的军资粮草;并命令部下挖深沟、筑高垒,不与敌人交战。这样一来,将使敌人处于前不能战、退不能还的困境,再加上城外又没有可以掠夺的东西,用不着十天,韩信、张耳两将的头颅就会悬挂在您的旗杆下了。希望您能考虑我的计策。否则,必定被他们擒获。”成安君陈余认为仁义之师不应当用诈谋奇策,遂没有听从李左车的建议,后来果然战败被杀。
【心得】
本篇主要阐述深入敌国境内作战的谋略思想。刘伯温认为,进攻固守本土的敌人,只有深入敌国境内作战,才能战胜敌人。这是由于深入敌境,士卒无路可逃,只有拼死作战;反之,敌人在本国作战易因思乡恋土而逃散。因为孤军深入敌国,将我军置于非战不可,别无出路的境况之中,部队就能宁死而不败北。兵士不怕死,还有什么不可战胜呢?士卒齐心奋战,就能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第19章 十九强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法曰:“能而示之不能。”
战国,赵将李牧(1),常居代雁门(2),备匈奴(3),以便宜置吏,市租(4)皆输入幕府(5),为士卒费。日击数牛享士,习骑射,谨烽火(6),多间谍,厚遇战士,约曰:“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扑虏者斩。”匈奴每入盗,辄入收保,不与战。如定数岁,无所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7)李牧,李牧如故。赵王召之,使人代牧将。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于是,复请牧。牧称疾,杜门不出。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若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李牧遂往,至,如故约。匈奴来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8),选骑得一万三千匹,百金之士(9)五万人,控弦者(10)十万人,悉勒兵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来,佯败不胜,以数个人委之(11)。单于闻之,大卒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以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犯赵边。
【注释】
(1)李牧:战国末赵国名将。长期驻守赵国北部边境,甚得军心,曾率军打败东胡、林胡、匈奴。赵王迁三年(公元前233年),因击败秦军有功,被封武安君。后因赵王中秦国反间计被杀。
(2)雁门:郡名。战国赵武灵王置。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河曲、五寨、甯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
(3)匈奴:中国古族名,亦称胡。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
(4)市租:谓收取租税。
(5)幕府:古代将帅出征,所设府署以帐幕搭设而成,故称将帅之府署属“幕府”。
(6)烽火:古代边防报警设施。当敌人入侵时,即在边境所筑的高墙“烽火墙”上烧柴或烧狼粪传报敌情。
(7)让:责备。
(8)乘:古代车单位,一车四马为一乘。
(9)百金之士:指能够冲锋陷阵可以得到重金之赏的勇士。
(10)控弦者:指会拉弓射箭的士卒。
(11)委之:即弃之。
【译文】
与敌人交战,如果我方兵多强盛,可以故意显示怯弱,用以引诱敌人前来作战,再用精锐的兵力去迎击,如此敌军必败。兵书上说:“实能取胜却故意示弱。”
战国时,赵将李牧长期驻守雁门,防备匈奴进犯。他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官吏,收取的租稅都送交军府,做为士卒的费用,一天内还杀几头牛犒赏士卒。他要求将士练习骑马射箭,注意烽火报警信号,并多派间谍搜集情报,对待将士也特别优厚。后来还与将士约定:“当匈奴前来侵略时,必须立刻收兵回城防御,有违令擒捉匈奴兵者,一律处斩。”因此,每当匈奴来犯,赵国士兵都退到城内防守,不与敌交战。这种情况持续了数年,赵国边境上没有什么损失。但匈奴却认为李牧胆怯,就连赵国戍边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领胆怯。赵王因此责备李牧,李牧却依然故我。赵王于是便召回李牧,另派人接替李牧为将。新任将领到任一年多,匈奴来犯他便出战,因而多次失利,损失甚巨,也影响边境百姓不能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一次召请李牧出任边将。李牧宣称有病,闭门不出。赵王于是强令李牧出任将军,领兵守卫边境。李牧说:“如果任用我,必须允许我像以前那样处理守边事务,那我才敢接受王上的命令。”赵王一口答应。于是李牧前往北部边境,到达后仍像以前那样约束部队。匈奴来犯,毫无所获,还是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兵士每天都得到赏赐,李牧不让他们出战,但他们极欲与匈奴决战。于是李牧开始展开战前准备:挑选战车,得到1300乘;挑选坐骑,得马13万匹;选得精兵5万人、弓箭手10万人,让他们全部参加训练、学习战法。然后让百姓出城放牧,边民布满山野。匈奴兵来后,李牧假装战败,数千人被俘虏。匈奴首领单于闻讯,立即率领大军前来劫掠。不料李牧设置奇特的兵阵,指挥左右两翼军队包抄攻击,匈奴军队大败。这一仗,斩杀匈奴10多万骑兵,单于也逃走了。此后10多年,匈奴再也不敢侵犯赵国边境了。
【心得】
本篇主要阐述在我强敌弱情况下作战的谋略思想。在对敌作战中,如果我军兵多力强,可以佯装弱小,以引诱敌人前来与我决战,我则以精锐部队出其不意地反击,敌人一定会被打败。
《孙子兵法·势篇》说;“强弱,形也。”《百战奇法·弱战》云:“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这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采用的谋略。采用多种方法,伪装强大,使敌方无法判断我之虚实,因而不敢轻易与我交战,则可保全我军实力安全撤退。这和“强而示弱”一样,都是迷惑敌人的一种示形法。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率兵据守雁门一带,抵御匈奴族的侵扰。李牧要求士卒苦练骑射,同时派了许多探子,搜集和刺探匈奴人的军情。但他却又严令部下,见到匈奴人入侵的警报,务必立即避进城堡中,不得随意捕杀匈奴人,违者按军法Lun处。
因为他不允许部下出击匈奴人,匈奴人便以为他胆小怯战,连赵军将士也产生了这样的看法。
几年过去了,匈奴人越来越确信李牧的怯懦无能了,便逐渐丧失了戒备。而赵国将士早就想同匈奴人好好打上一仗了。李牧一方面布置战车和骑兵进行演习,一方面让边民跟随军队去放牧。匈奴人见到后,便来抢掠。李牧命赵军假装败退,引诱敌入,并有意让几十人被匈奴俘虏过去。
匈奴单于见李牧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就率军大举入侵,李牧巧设奇兵,歼灭了10多万匈奴部队。
https://fozhldaoxs.cc/book/95601948/255643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