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四百三十八章 缉拿贪官,陕西大灾

第四百三十八章 缉拿贪官,陕西大灾


  与此同时。

  朱由校则又提到唆使马世龙收受贿赂的唐通,道:“至于唐通,着令骆志杰押解其到宣府,并召集全军游击以上将军,对其行为批斗,并直接按贪墨受贿之罪处置,传首全军!令对马世龙所做的选择予以通报嘉奖,按新的军功爵制度,他当如何升授?”

  “当升授柱国。”

  熊廷弼回道。

  “以品行端正,廉洁奉公,不庇下属为由,加授伯爵。”

  朱由校回道。

  “是!”

  熊廷弼回道。

  接下来,他便正式奉朱由校的旨意,持尚方宝剑,督师九边,且首先去的就是大同。

  因为宣大总督张凤翔现在就在大同。

  ……

  “陛下亲征漠北,而且是走的往宣府那条路?”

  张凤翔这里也刚刚从自己的心腹幕僚这里得知朱由校亲率大军北上的消息,并因此露出了一脸的震惊。

  “随扈的大臣都有谁?”

  而张凤翔接着又问了起来。

  “熊蛮子!”

  他的幕僚知道他想问的是什么,也就只回答了一个人的名字。

  张凤翔听后,整个人就仿佛被抽去魂魄一样,倒在了藤椅上,心道:“但愿上天垂怜,能再来一次土木堡之变吧。”

  接下来,张凤翔在大同府是如坐针毡。

  因为他是真担心皇帝陛下会迁怒于他,查到他贪污受贿并临阵脱逃的罪证。

  但张凤翔倒也没有后悔他之前的决定,因为他是真不敢在宣府死守,毕竟林丹汗是派的近十万兵马南下,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宣府城中一些士绅豪族也不会老实,指不定会为了自己家族利益而选择提前做内应,要知道,熊蛮子任辽东经略前,辽阳以东的许多要隘关城就是因内部士族提前投敌被后金攻破的,譬如抚顺。

  只是熊蛮子到任后肃清内奸,让后金没机会而已。

  所以,张凤翔也就选择了提前避祸到大同。

  没多久。

  张凤翔就得到宣府被秦邦屏守住、林丹汗已经撤走、张家口堡被收复的消息。

  这让张凤翔听后颇为失望,道:“吾失去一守城之大功也!”

  不过,张凤翔倒没有因此立即选择弃官逃走,去塞外投敌,一是他舍不得在关内的锦绣生活,二是他还心存侥幸,即皇帝陛下来了宣府也没查到他贪污受贿、临阵脱逃的实证。

  而且接下来不久,他也得知了熊廷弼要来大同的消息。

  这让张凤翔有了想行贿熊廷弼而使得熊廷弼帮他说话的想法。

  毕竟在他看来,熊廷弼怎么也和自己一样,都是文官,不应该太会为难彼此。

  于是,等熊廷弼一到大同,张凤翔就立即将他请到了私室,并立即作揖道:“还请熊公救我!”

  熊廷弼故作不解地问:“张公这是为何,缘何要熊某救你,熊某能救你什么?”

  “熊公岂会不知?本来陛下就下旨让下官待在宣府,以防鞑靼进犯,可在下却因大同突然有胡虏进犯,而不得不亲自来大同巡防,但谁知下官前脚刚走,林丹汗就大兵进犯,屠张家口,围攻宣府,如此一来,陛下必会迁怒于下官,而朝中必有御史因此事弹劾下官也!还请熊公为下官伸冤啊!”

  张凤翔说着就将一张印有五万两白银的会票递到了熊廷弼面前。

  熊廷弼沉默了片刻,道:“这事也不能怪你,谁让他林丹汗来得这么巧呢,你放心吧,熊某会替你美言的。”

  熊廷弼说着就顺走了张凤翔的会票。

  张凤翔因此放心了不少。

  但接着,熊廷弼就派人将张凤翔请到自己这里来。

  张凤翔因熊廷弼已经收了他的会票,而不疑有诈,也就来了。

  但张凤翔一来,熊廷弼就喝令道:“来人,把张凤翔拿下!”

  张凤翔听后大惊:“这,这,熊公,你这是干什么?”

  “干什么?”

  熊廷弼持起了尚方宝剑,并拿出圣旨道:“奉圣上旨意,把你押去宣府严审!你临阵脱逃、暗受外虏贿赂,别以为朝廷不知道!”

  张凤翔听后直接晕了过去。

  然后,张凤翔就被押去了宣府,并被朱由校宣布处以通敌之罪,抄家灭族。

  一场因为林丹汗要入关寇掠大明的事产生的祸害就此被全部处决。

  但这不代表大明和鞑靼之间的矛盾就因此彻底解决。

  朱由校没打算就此放过林丹汗。

  因为大明的扩张步伐并没有因此停止。

  不过,让朱由校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准备以此为借口对鞑靼发动更主动的攻击时,他却收到了一份来自陕西的奏报。

  这份奏报的作者是马懋才。

  “臣乡延安府,去年全年无雨,草木枯焦,民争采山间蓬草为食。蓬草尽,则剥树皮而食。树皮尽,则掘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饥民相聚为“盗”,与其坐等饥死,不如为“盗”而死。又烧人骨为薪,煮人肉以为食者,而食人之人,不数日即面目赤肿,燥热而死。于是,死枕藉,臭气薰天,安塞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不及掩埋者,又不知还有多少?小县如此,大县可知,一处如此,他处可知。百姓又安得不相牵而为“盗”。而庆阳、延安以北,饥荒更甚。”

  朱由校此时便认真看着这上面的内容。

  他没想到历史上在这个时间段所发生的陕西大旱灾所产生的饥荒惨状到底还是发生了。

  本来朱由校对此是有所准备的,

  他知道在历史上的这段时间,自然气候对陕西非常不友好,持续的寒潮,持续的旱灾,让这里成了明末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源地。

  所以,为避免这种情况,他提前派了历史上这个时期积极向崇祯报道陕西灾情的文官马懋才以陕西巡抚身份入陕监视灾情,且允诺暂停对陕西的田赋增收。

  不过,现在朱由校不得不承认,在这种天灾面前,他即便有所准备,也是不够的,还得动用更多的国力才能避免这种天灾对这里的人和整个大明的社稷造成很大的影响。

  朱由校知道历史上的崇祯时期是个灾难频发的时间。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灾开始,也就是现在马懋才所奏之事,且持续五年。

  崇祯二年:长达十年的寒潮出现,气温骤降,饥荒加重。

  崇祯五年:西北、江南发生大饥荒,黄河决口,导致南北往来几欲断绝,商贾不通,道路阻塞。

  崇祯六年:山西发生大规模疫灾。

  崇祯七年:宁夏发生大规模鼠患。

  崇祯八年:大规模蝗灾发生,山海关出现大规模天花肆掠。

  崇祯九年:山西、蒙古南部发生瘟疫。

  崇祯十年:连续七年的大旱灾开始出现。

  崇祯十二年:山东和长江流域爆发大规模天花。

  崇祯十三年:山东发生大旱灾,陕西出现大规模瘟疫。

  崇祯十四年:江南出现大规模饥荒,山东出现大规模瘟疫。

  崇祯十六年:大规模鼠疫出现在北方。

  几乎是年年都有大灾。


  https://fozhldaoxs.cc/book/94090010/6290239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