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黄天之世 > 第720章 兖徐之役

第720章 兖徐之役


初平四年(193年),十月九日,秋。

        陈都,廷尉府。

        黄昏已过,廷尉府中大部分的房舍都已经熄灭了灯火,只有少数的几处还仍然还亮着黯淡的灯火。

        轻微的脚步声响起,两名手执着灯笼,腰佩着环首刀的卫士从长廊之中缓步走过,警惕的查看着四周,任何的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都没有被他们所遗漏。

        就算是身处安全的腹地,这些卫士也没有丝毫的放松警惕,仍旧恪守职责巡视着府衙。

        李成轻轻关上了窗户,不再去看窗外。

        灯火摇曳,他的案桌之上摆放着不少的简牍。

        李成再次向着四下看了一眼,又缓步走了一圈,扫视着了房舍一番,这才重新坐在了席上。

        房间之中的灯很多,但是他只点燃了一盏。

        李成坐在了席上,将案桌上的简牍简单的整理了一下,然后将灯往着自己身前移动了一下。

        随后伸手进入怀中,取出了一个细小的木制的小筒。

        李成双手握住木筒轻轻一用力,筒盖和筒身便分离了开来,一张卷成了一团的纸卷从木筒之中便掉了出来。

        李成一手将木筒收入怀中,另一手同时拿起了掉在了案桌之上的那张纸卷。

        慢慢展开纸卷,李成的双眉微蹙,眼神伴随着摇曳的灯火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脚步声再度传来,离得距离并不近,李成双目微眯,将手中的纸卷举起放在了身前的灯火上。

        黄纸遇到灯火瞬间便被引燃,只不过李成的注意力并不在手中正在燃烧的纸卷上,而是在房舍之外。

        脚步声很快再度过去,廷尉府中的卫士巡视的时间间隔并不长。

        卷纸不大,只是燃烧了很短的时间便已经全部燃烧殆尽,所留下的灰烬也没有多少,很快便被李成全部清理了干净。

        李成坐在席上,这是他进入陈都之后,第一次收到来自太平道的密令。

        密令之上,不仅印着鹰狼卫和枢密院的印章,甚至还印着许安的私章,足以见事情的重要性。

        而密令上的命令,也是让李成感到有些棘手,他知道若是按照密令上行事,一旦事成,恐怕整个汉庭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汉庭如今看起来各方势力皆是通力合作,前线军将奋勇作战,但实则在陈都等地,早已经是暗流涌动。

        李成如今在廷尉府中任官,也能接触一些朝中的机密。

        现在陈都朝中分成了三派。

        一派是以孙坚为首,袁术为辅,程普、朱治、孙策等掌握着兵权的将校,其多来自于豫、扬两州。

        若只是孙坚,只掌握军权,其实影响力不大。

        但是因为袁术的原因,其在朝堂之上的影响颇深,毕竟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绍于北称帝建制,也没有让刘协对于袁术有太多的别扭,刘协对于孙坚和袁术两人信任已经是让另外两派都感觉到了不安。

        第二派,则是以刘宠为主,郭嘉、戏志才等人为辅,还有不少的将校都支持刘宠。

        庙堂之上,不少的高官都偏向于刘宠,其中三公之一的司空张喜也是和刘宠站在一起。

        而荆州牧刘表和新任的扬州刺史刘繇也是支持刘宠。

        第三派,则是以王允为主的长安派,皇甫嵩、盖勋等人为辅。

        王允是如今汉庭的司徒,而皇甫嵩则是如今汉庭的太尉,那些自长安而来的官员和豪强世家都支持着他们。

        他们各自的家族也具有影响力,更不用提他们都是老臣,本身名望就高。

        不过虽然具备着相当的政治影响力,但是却没有掌握多少的兵权。

        曾经王允和皇甫嵩等百官虽然在长安朝廷之中任职,但是毕竟是被董卓胁迫。

        如今刘辩已经退位,长安百官德高望重者众多,谁又有资格能来清算他们?

        永远忠臣汉天子,谁是天子忠于谁。

        如今汉室的正统已定,只有刘协一人。

        虽然董太后和何皇后两人并不对付,但是这样的争斗并没有延续到刘辩和刘协的身上。

        两人都是处于深宫之中,虽然身处帝王家,但是两人的感情并不比寻常人家的兄弟要薄弱多少。

        因此刘协对于这些在长安朝廷之中任职的官吏并没有什么成见,相反因为王允等人带着刘辩逃出了长安,刘协还因为嘉奖了一番王允和皇甫嵩等人。

        如今汉庭占据、豫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五州之地。

        其州中长官,分别是豫州牧孙坚,兖州刺史曹操,徐州牧陶谦、扬州刺史刘繇、荆州牧刘表。

        扬州刺史刘繇、荆州牧刘表支持刘宠。

        徐州牧陶谦则是支持孙坚。

        兖州刺史曹操保持着中立,并没有在任何的场合上公开站队过。

        刘备掌握着幽州骑军地位也是举足轻重,他和曹操两人一样也是保持着中立,没有接介入三派的纷争。

        王允并没有刺史和州牧一级的地方官员支持,只是在朝廷具备着影响力。

        只不过,王允和刘宠似乎达成了共识,李成也算是王允的心腹,因此得到了一些信息。

        伴随着兖州、徐州、青州越发激烈的战事,有人上表天子,认为如今孙坚作为主帅,应当全力以赴以应对叛军进攻,再身兼豫州牧一职却是有些力不从心,建议重新选拔一人作为豫州牧。

        而在所有备选人之中,呼声最高的,便是盖勋。

        盖勋曾任凉州汉阳郡长史,迁任汉阳太守,后入朝为讨虏校尉,汉灵帝刘宏在世时对盖勋信任有佳,后又命其担任京兆尹,镇守长安。

        汉灵帝无论是对于皇甫嵩还是卢植,向来都是严格无比,但凡事有不顺,责罚即下。

        但是当初征募盖勋入朝作为讨虏校尉时,盖勋多次直言不讳指出了刘宏为政所犯下的过失,两人却是没有发生过争论,反倒是君臣相知,颇为和睦。

        加上盖勋一直以来的行事,无论是董卓乱京之后的举动,还是董卓占据了京城之后的行为,都让盖勋成为豫州牧最优的人选。

        只是现在唯一的变故,就是在于盖勋的身上,盖勋似乎并没有接任豫州牧的意思。

        汉庭的朝堂之上情势错综复杂,三派之间现在没有明争,但是暗斗却是越演愈烈,只是三方现在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克制,并没有继续扩大的纠纷。

        而许安传递而来的密信,则是要他在为如今汉庭再添上一把火,将三方之间的纠纷彻底的摆到明面之上,让三方陷入相互的猜忌之中,进而加剧纠纷。

        而最好的办法,便是一场精心密谋的谋杀。

        为了配合他的行动,整个潜伏在汉庭的鹰卫缇骑都可以供他驱策。

        汉庭各地的鹰卫管理人都已经收到了来自于太平道的密令,这些鹰卫的缇骑都收到了消息,只要收到了写着暗号的命令,便会不惜一切代价全力配合。

        不惜一切代价……

        灯火摇曳,李成的脸庞在橘黄色的火光之中忽暗忽明,阴晴不定。

        自鹰狼卫成立以来,在命令之中一共只出现了两次“不惜一切代价。”

        第一次是四州黄巾复起,许攸赶赴青州,指挥四州黄巾军起事,从并州鹰狼卫的总部传来了一封命令。

        命令潜伏在冀州的鹰卫,不惜一切代价,吸引冀州军注意,以掩护许攸通过冀州,进入青州主持四州黄巾军西撤。

        冀州鹰卫因此元气大伤,死伤数百人,但是最后的结果,他们成功的为许攸做出了掩护,没有人发现许攸的踪迹。

        一直到许攸抵达青州之后,汉军才如梦初醒。

        第二次则是援助泰山黄巾军,命令四州留守的鹰卫缇骑全部行动起来,为泰山黄巾军提供情报。

        最后的结果,鹰卫在四州之地残存的据点暴露了大半,死伤惨重,但是却让泰山黄巾军成功转危为安,成功站稳了脚跟。

        这一次命令之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字词,让李成的内心更是沉重了几分。

        李成抬起了头,看着案桌上不断跃动着的烛火。

        汉庭和魏庭的战事从初平四年春季一直持续到了秋季,现在已经快要分出了伯仲。

        早在三月之时,青州牧袁谭亲自统领青州兵三万,冀州兵五千,合计三万五千人,挥师南下,与曹操和刘备对峙于平原郡的祝阿城。

        魏军陈兵三万五千人,屯驻于平原郡祝阿城。

        汉军陈兵两万六千人,驻守于祝阿城南二十里。

        而与此同时,也在三月。

        臧霸也领着大军抵达了郓亭以东。

        臧霸领本部兵马一万三千人,青州兵两万人,合计军兵三万三千人。

        而汉军主将则是朱治,领徐州兵一万七千人,丹阳兵六千,双方人数相差虽有一万。

        但是朱治麾下的精锐更多,而孙策就在琅琊国不远处的公来山,正在进攻泰山郡的盖县,其麾下还有六千军卒。

        两处的大战几乎是同时爆发。

        祝阿之战一直持续到六月上旬。

        最终的结果以汉军战胜告终,最后是曹操麾下的校尉于禁打开了局面,指挥麾下的骑军一战击溃了青州兵的右军,而后乐进、典韦两将突入阵中,阵斩青州军右军主将,进而引发了连锁反应。

        青州兵兵败如山倒,袁谭一路溃败到济南国的国都东平陵这才止住了溃势,据说收拢残兵只得一万余人。

        不过汉军一方也是伤亡惨重,元气大伤,所以曹操只是派兵攻占了祝阿、历城之后,便没有再继续前进。

        刘备带领的五千幽州骑被孙坚全部调走,没有骑军的掩护,曹操也不敢深入青州太远的距离,他也担心黄河北岸冀州军会在他进攻青州的时候切断他们的后路。

        祝阿一战,也是让曹操麾下的兖州军短时间失去的继续进取的能力。

        祝阿之战如果算的上是鏖战,那么郓亭之战,就是真真正正的血战。

        郓亭之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一共有六万一千余人,汉军两万八千余人,魏军三万三千人。

        双方在公来山、郓亭、箕屋山一线相持不下,谁也不肯后退。

        臧霸若是再退,便会丢到在徐州的所有地盘,也将会丢失所有的军心,因此臧霸这次已经是泼妇沉重,甚至多次亲冒矢石,冲突掩杀。

        青州别驾王脩也是亲临战阵,指挥军众前进。

        王脩不是那不学无术的华彦,他精通军略,知晓用兵之道,青州兵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战力也是增强不少。

        魏军士气如虹,汉军虽然武备更为精良,兵员更为精锐,但是一时之间却是被击退了数阵。

        若只有朱治的话,可能郓亭之战汉军多半要遭受败绩。

        但是事情的变故就在于孙策的身上。

        朱治眼见魏军兵锋正盛,想要下令撤军,但是孙策认为臧霸骁勇,护卫众多不可轻敌,但是王脩亲临战阵却是不智之举。

        青州兵虽比之前强上了不少,但是青州兵的将校却是少有斗将,若是能够斩杀王脩,便可以轻而易举的逆转战局。

        直到最后,朱治还是决定相信孙策的判断。

        随后孙策领丹阳兵三千向着臧霸带领的中军发起了反冲击,在吸引了臧霸军的火力之后。

        在扬州讨伐严白虎时,蒋钦、周泰、凌操各带千名丹阳兵,自三路奔袭位于左阵的王脩。

        蒋钦、周泰、凌操三人都是在孙静讨伐严白虎之时加入了军中,而后随着战功的累积,最终升任为军司马和军侯,跟随着孙策一路北上驰援。

        三将都是一等一的斗将,麾下又是骁勇善战,武备精良的丹阳兵。

        还没有等王脩反应过来,三将已经是在青州军左军的军阵之上撕开了三道缺口。

        丹阳兵士气如虹,青州军左军的前阵也因此陷入了短暂的混乱。

        王脩想要撤离前阵,但是凌操已经赶制,护卫在王脩周围的将校甚至没有凌操的一合之敌。

        王脩被凌操阵斩,青州军的左军也因为王脩的战死,而彻底陷入了崩溃。

        臧霸收到消息之后,也是无可奈何,眼见军势打乱,只能是带着本部兵马径直向北逃窜。

        郓亭之战,就此结束。

        魏军对于兖州和徐州两州发起的进攻皆以失败告终。

        不同于没有了进攻能力的兖州军,朱治麾下的徐州军和扬州军却是士气如虹。

        朱治请得命令之后,立即挥师北上,尽得徐州琅琊国北部诸地,并进入青州州内。

        兖徐之役,以汉军大胜收尾。

        而在司隶之地,孙坚也成功的击退了魏军的进攻。

        此时的魏军正面临着汉军的反攻。

        若是没有外力的介入,那么洛阳地区或许还能保住,但是青州绝对是难以保留。

        这个时候传来的密令,就是为了让汉庭发生内乱,从而打乱汉军的部署,使得魏庭能够得到重新恢复元气的时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汉庭和魏庭的争斗越是剧烈,便越是对于太平道有利。

        喜欢黄天之世


  https://fozhldaoxs.cc/book/89293663/538213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