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穿成寡妇后的种田日常 > 第3章 第3章

第3章 第3章


“给,这是刚拟好的字据,你们两家按个手印。回头派人跟着去一趟王家,把这事给了了。”胡里正拿着字据来找王万友按手印。

        这事不这么办还真不行,不趁热打铁,老王家指不定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他这老胳膊老腿的可经不住这么来回折腾。

        待按完手印,秦大哥坐上驴车,跟着里正一起去王万友家取银子。只有万氏还一边哭天抹泪,一边絮絮叨叨。

        王万友听得直心烦,他们这叫啥?叫偷鸡不成蚀把米,这米都快赶上鸡的价了。要不怎么说,人不能干这些亏心事,这亏心事干多了,准得遭报应。

        肖氏老老实实坐在车尾,没敢吭声。其实她也被这哭声弄得烦心,一开始她就和当家的说了,那钱就匀出点来给秦大丫,破钱消灾嘛!可公婆不同意,非要独吞,现在咋样?搭进去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米和铜板加一起,都快有一两银子了。

        处理完婆家,哦不,是前婆家的糟心事,秦雅总算能躺炕上歇会了。

        陈氏刚给她盛了一碗米汤,现在胃也不疼了,头疼也好了一些。本来陈氏想在一旁陪陪她,可她实在受不住陈氏总是一副泪眼婆娑的模样,就劝她回去歇息了。

        其他人也都家去了,此时屋里只剩下秦雅自己,她这才有功夫寻思自己的事。

        她记得,自己好不容易攒了十几万块钱,想着拿来付首付买个房子。那天晚上她在网上看了几套房源,本想第二天休息去看房,结果醒来就莫名其妙穿来了这里。

        从原主的记忆里得知,她穿来的朝代叫大梁,此时新朝刚建立几年。原主叫秦大丫,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有三个哥哥一个弟弟,陈氏是续弦,先后生了秦大丫和弟弟。陈氏嫁过来时,家里最大的孩子已经十岁,最小的也已经五岁了。

        陈氏性子腼腆老实,平时话不多,对几个孩子也很好。秦老汉当初正是看中了她这一点,觉得她不会磋磨先头几个孩子。

        陈氏嫁进来后确实和几个孩子处得很好,秦大丫出生后,哥哥们还总是带着她一起玩。后来,几个哥哥都成了家,就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那日秦大哥从王家回来后,就经由秦老汉做主,把那笔钱给了秦雅。

        本来抚恤金里还有米和麻布,秦大哥做主都给换成了银钱。他家也不缺米,大老远拉回来干啥?再说他妹也用不上,难道他还真能让他妹出粮食咋的?

        手里有了银子,加上原主的嫁妆,秦雅的心总算能安定下来。爹亲娘亲不如银子亲,这话秦雅深有体会,想她前世那对父母,真是完美体现了这句话。

        小的时候没人愿意养她,一心只想过自己的日子。等她长大工作,有了点钱,就一个两个的都凑过来想要算计她那点钱。那脸怕不是比脸盆还大。

        在家里休养了几天后,秦雅的身子一天天好转起来。等过了十几天,她的身体已经全都恢复了。年轻就是好,恢复得也快。

        于是,瞅着秦家老小这几天都忙乎着地里的事,秦雅就早早就起来了。

        原主是个勤快的姑娘,出嫁前她就经常做饭。她病了这么些日子,也是该干点活。再躺下去,准要落个“懒”字在身上。在乡下,谁家姑娘要是传出好吃懒做的名声,别说嫁人,光是村人的唾沫星子都会把人淹没。

        此时,灶屋很安静,秦雅在灶屋里转了转,决定煮粥,烙高粱面饼子,家里还有白菜,正好拌个凉菜。

        她先把粟米粥煮上,就开始和面。家里只有半袋子白面,那是留着过节或来客时吃的,平时家里就吃高粱面。

        高粱面有点粗,用后世的话说就是筋度不够,所以烙出的饼子比较松散、粗糙。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以高粱面为主。只有里正、里长这样的人家才能三不五时地吃上一顿白面。

        正好灶屋有枣子,秦雅将枣子切碎一起和到面里,这样能给饼子加点甜味,小孩子也更爱吃。

        大人都吃惯了高粱饼子,小孩子还是不太爱吃,嫌饼子剌嗓子。虽然哥嫂对原主一般,但是原主很喜欢几个侄子侄女,再说大人的事和小孩子也没关系。

        粥煮好后,秦雅一边打开盖子晾凉,一边把饼子放到锅里烙。这个时候铁锅已经很常见,只是乡下用的是洛锅,不是质量好的广锅,不过即使是洛锅也不便宜。秦家虽然家境尚可,却也舍不得买广锅。

        这时,门开了,秦大嫂进来了。秦大嫂人不坏,就是嘴巴不好,还爱占小便宜,往常没少支使原主干活。可那天王家人上门找麻烦,秦大嫂也是给她出了头的,所以秦雅也愿意卖个好,就想着帮着做做饭。

        秦大嫂简单和秦雅打了个招呼就端着粥出去了,其实她心里对小姑子没啥好抱怨的,大丫出嫁前帮着她做了不少事,她也感恩。

        可她家闺女转念就十三了,再过两年就要说亲了,也不知道小姑子这事会不会有影响。她这心里始终不踏实。人心里要不舒坦,嘴上就带出来了。

        对此,秦雅心知肚明,所以秦大嫂平时抱怨几句,她也没说啥。就连陈氏,对秦大嫂的抱怨也默不作声,人家只是抱怨几句,又没亏待闺女,她还能咋的?身为继室,有时就是底气不足。

        不过,秦雅现在可没空琢磨她在想啥,锅里的饼再不捡出来就得糊了,还是赶紧烙饼吧。等待饼熟的时候,她把白菜切成细条,撒上盐拌了拌,准备待会和饼一起端上去。

        堂屋里传来秦大嫂的声音:“娘,本来早上我打算做饭的,可我刚起来,大丫都做上了。您可别怪我,可不是我让她做的。”

        “大丫躺了这么久,一直被你们照顾着,觉着过意不去。她既然做了,你正好也就歇歇。”说完,陈氏径直来到灶屋里间,接过她手里的菜板:“病还没好全,咋就干起活来了?一早多冷啊!”

        “娘,没事的。我的病好了。娘,不用您收拾,我这边做就收拾了。您在旁边歇会。”陈氏闲不住,说话的功夫她已经把菜板洗干净了。

        “大丫,这些我来端,你洗洗手吃饭去吧。”秦二嫂风风火火地进来了。二房的孩子还小,秦二嫂大部分时间要照顾孩子。“娘,您也去吃饭吧。”

        “没事,我拿过去吧。你还是快去看着点孩子,别再磕着碰着。”陈氏不是恶婆婆,平时也不摆婆婆架子。所以三个儿媳面上对她都还可以,至于心里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吃过饭,男人们要去地里干活。家里养着猪和鸡,屋后还有菜地,加上洗衣做饭,这些都是女人们的活计。

        别看单拎出来都觉得简单,可加在一起可就多了,累人得很。秦二嫂因为要看孩子,所以这些活基本都是陈氏带着秦大嫂和秦三嫂来干。

        现在秦雅病好了,也是要分担一部分的。农户人家就是这样,不养闲人,就连六岁的铁牛也时常跟着铁柱一起去打猪草。

        午饭是秦大嫂做的。家里的饭是几个妯娌轮流做的,这个月正好轮到秦大嫂,早上是秦雅做的,午饭就不好再让她做了。农家的饭菜很简单,主食是馍馍,菜是炒青菜和咸菜丝。

        男人们中午是不会回来吃饭的,秋收时节,地里干活的人们都不回家吃饭,家里派人送饭过去。秦家送饭的活惯常交给大房的铁柱,他今年十岁,平时除了上山打猪草外,还帮家里干些零活。

        比如这跑腿的活就都交给他,还别说,这么大的孩子就喜欢四处跑跑转转,让他在家里干点啥他还不愿意呢。

        红日西斜,倦鸟归林,干活的人陆续归家,家里开始热闹起来。大人们说起地里的收成,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二房的宝柱已经能扶着墙站起来了,嘴里吸着手指头还咿咿呀呀地喊着什么。

        此时正值交秋天气,西风夜起,白露为霜,晨起时不穿件袄子都没法出门。秦家的秋收也在这时结束了,家里开始打麦子。

        村里有个打麦场,村里人都把粮食拉到那里打。老话说:秋忙秋忙,绣女出闺房。轮到打粮食那天,家里除了那还在吃奶的娃娃其他人都得上阵。

        天刚蒙蒙亮时,秦家人就都起来了。男人们先去把麦子拉到打麦场上,再把麦子一行行摆好,后面的麦穗要压着前面的麦秆。这样麦穗就全都在最上面,正好被阳光晒到。等晒上一两个时辰,麦穗就晒脆了,打起来也比较省力。

        打麦子可是个力气活,除了看孩子的秦二嫂,其他人都早早吃过午饭就去打麦场了。大人们拿起梿枷不断地敲打麦穗,孩子们则忙着捡拾四处散落的麦穗。

        原主以前也跟着打过麦子,所以这具身体对梿枷并不陌生。只是秦雅并不懂打麦子的技巧,明明很用力了,可就是打不下多少麦粒。

        她只好停下来,观察了一下,才慢慢找到一些窍门。原来,梿枷扬起来时不能太用力,只要顺势荡起来,再在落下去时用力,就能又省力又能打得好。

        一床麦子打完,大人们坐下来喝点水歇一歇,孩子们还要把打过的麦草再翻过来晒一晒,一会还要再打一遍。

        等两遍都打完,大家一起把麦草挑到一边堆好,这可是好柴火,还要拉回家里。

        回到家时,饶是秦雅已经找到了窍门,可胳膊却还是疼得快抬不起来了,此时的她无比怀念前世的收割机,想着怎么没有哪个穿越大神给造出个收割机来,也解放一下农人的双手。不过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她也只是想想,可不会真以为有人能造出来。

        除了麦子,秦家还种了粟米、大豆、高粱等。忙乎了几天,秦家人终于把粮食都收好,就等着甲长来收了。


  https://fozhldaoxs.cc/book/85935302/644871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