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 第8章 春意迟-1

第8章 春意迟-1


元旦刚过,周家就传出了喜讯,陈晓娜在北京产下一子,比沈青妮迟两个月。

陈晓娜在拍完《如烟3》就没再接任何工作,安心在北京养胎。蒋少卿为她在香港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宣布她会暂时息影一年,专心进修。

对于这样的说辞,香港的“狗仔”们自然是不会相信的。

在此之前,已经有消息灵通的“狗仔”在北京蹲守,他们拍到了许多陈晓娜与周翰林在一起的照片,好在陈晓娜洁身自好,从未与人传出过绯闻,即便有“狗仔”拿她与周翰林说事儿,也只是一笑了之。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有个“狗仔”在香港八卦界并无什么名气,却一直期待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这人有个特点,遇事特别执着。

陈晓娜在香港第一次拍《如烟》时,就已经被他锁定为目标,跟拍陈晓娜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陈晓娜越是干净,他越觉得内有玄机。在他的世界观里,娱乐圈从来就没有“白月光”,不管男星还是女星,都不过是污浊世界追逐的猎物而已。

在香港的八卦界里,没有人知道“狗仔”的真名,大家都叫他“Tony”。有人说这人曾是港大的高材生,原本也是家世显赫,毕业那年家中变故,全家人从半山搬到了九龙城。

Tony原本也是一个三观正常的年轻人,家道中落毁掉了一切美好,从一名有为青年变成了追名逐利的“狗仔”。原本,他是不想去做“狗仔”的,那种“下等”的工作从来没入他的双眼。港大新闻专业的教育背景,让他还没毕业就拿到了《环球财经》的offer,当时他的志向是要做一名享誉世界的“名记”。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名记”没做成,反倒成了自己最看不上的“狗仔”。

Tony的“沦落”不全是因为家道中落的缘故,更多的原因来自于本人,过于清高与自负令他在职场倍受排挤。记者这个职业在香港还是很有地位的,正因为如此,也就成了许多人追求的梦想。大家都有梦想,竞争也就产生了,特别是在财经界,如果没有“高人”指点,很难“上位”。

原本,Tony觉得父亲只是生意暂时受挫,以前的生意关系不会受到影响,他想利用父亲的这些关系来为自己的职业“铺路”。

以前父亲经常会带他出席一些商务场合,也认识一些叔伯辈的商界精英,当时那些叔伯辈们一听他是港大高村生,都纷纷盛赞不已,可真当自己独自去求他们的时候,却接连吃到闭门羹,这令他很受伤,这才明白,已经没有人会相信父亲能东山再起,他在职场在于捷径可走,只能靠自己硬闯出一条路来。

失去资源,想独自闯出一条路,听起来很豪壮,却与现实相违背,没多久,Tony就变得清醒了。接连的几个报道完成度都不高,虽然选题和视角都不错,但是支持的材料不够充分,这让文章变得平庸,这是《环球财经》所不允许的,也因此,他收到了人生的第一份警告信。

家庭的不幸,事业的受挫,双重打击之下,Tony变得日渐消沉,他开始迷恋酒吧,喜欢酒精作用下的世界,也就在那个时候,他的职业生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Tony有个同学,也是港大新闻专业的,读书时沉溺于美色,错过了学习的大好时光,毕业时拿不到实力媒体的offer,最终只能选择去一家娱乐媒体,成了Tony最看不上眼的“狗仔”。

两人在学校时关系一般,Tony是许多同学眼中的“学霸”,是他们羡慕的对象,但却不能成为最好的玩伴,正是因为这样,Tony的四年生活几乎是一个人过来的,他很少朋友,更谈不上知己。

两人都没想到在酒吧碰上后,居然能用一瓶酒熬到天亮。Tony第一次觉得“学渣”们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人家现在的工作比自己顺利,反而是自己,“学霸”又能如何,不是照样也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

杯盏光影中,那位同学劝Tony放下对所谓的理想追求,融入现实,他还告诉Tony,“狗仔”这一行虽然名声不好听,甚至有些遭人恨,但是做得好,也能名利双收。他还列举了港上几位知名的“狗仔”,成功上岸后都执掌了规模不小的传媒或是企业。

这个职业很玄妙,或许你的行为令人受伤,但也可能成就别人,所有善恶不过是在一念间。有新闻理想是件好事,想享誉世界也行,前提是你能承受住现实的更多摩擦,能承受住同行的排挤,还能接受成名之前的清平与寂寞。而这一切,Tony自问自己都没法承受。

天亮的时候,他们喝完了杯中最后一口酒,微醺之下,Tony接受了这位同学的建议,回到公司后,他就递交了辞呈,转身就去了那位同学的报社。

这家报社还算不是特别过分的那种,至少还保留着最起码的新闻底线,这令Tony的内心稍感安慰。

他接到的第一个明星任务并不是陈晓娜,之所以会盯上陈晓娜,是因为她的一场邓丽君演唱会。

Tony的母亲是位邓丽君歌迷,家境好的时候,经常会随着邓丽君开演唱会的计划飞往世界各地,邓丽君离开的时候,母亲一个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着邓丽君的歌独自流泪,整整两天的时间,那个时候,Tony觉得,邓丽君的声音大概是这个世界是最动听的了吧。

在听到陈晓娜的声音后,Tony改变了想法。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能相同声间的两个人存在。陈晓娜的声音可变性强,除了能模仿出邓丽君的声音外,还能拥有自己的辨识度,这也是她能被不同年龄层歌迷共同接受的原因。

从那场演唱会开始,Tony就开始关注陈晓娜了。只是那个时候,陈晓娜还没完全进入香港市场,香港人对大陆艺人的喜好一般,自然也不是八卦界追逐的目标。不过,Tony觉得她早晚会进入香港市场,而且会取得不错的位置,这取决于背后的运作公司。Tony也去了解过南海资本和大成旗下的公司,也是基于这些基础资料,在《如烟》之后,他就把目标锁定在陈晓娜身上,报社也同意了他的计划。

陈晓娜北上的消息是Tony第一个爆出的,也是他第一个拍到陈晓娜与周翰林出入四合院的照片,就连那篇曾经让蒋少卿和赖雨晴都感觉到棘手的报道“岭南歌后北京孕检”也是出自Tony之手。

有了那篇文章之后,Tony对目标的锁定变得更加清晰,同时也成为“大成”和“南海”的关注对象。

从之前的较量中,Tony已经见识到蒋少卿和赖雨晴两人的手段,很清楚在锁定陈晓娜的这条路上并不好走,他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蒋少卿和赖雨晴的应对越是有章法,就越是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对手强大才能验证自己的水平。

不过,Tony没想到,“大成”在《如烟3》杀青会上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旗下明星陈晓娜息影一年,专心进修表演,这让他想起上次赖雨晴就那篇“岭南歌后北京孕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两者放在一起,简直就是欲盖弥彰,这让他更加有了战斗力。

在对待八卦新闻方面,人们总是习惯了喜新厌旧,如果想用“岭南歌后北京孕检”这篇文章炒冷饭,Tony知道并不容易,他需要找到更加劲爆的猛料。

发布会之后,陈晓娜像是做好了防备,没有给Tony创造出更多的猛料。Tony待在北京,每天只能拍到陈晓娜两点一线的日常,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和沈青妮一起去工体听酒吧歌手唱歌,那情形倒真像是明星息影后的生活。

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Tony把每天拍摄的照片放在一起,居然用这些照片验证了之前的“孕检”报道。本来,他是想把这些照片拼在一起,做一期陈晓娜北京育人的报道,却没想到,这个时候陈晓娜挺着大肚子参加了中戏组织的“抗洪一线慰问演出”的活动。

Tony以为这不过又是一枚烟雾弹,直到他跟随演出团到达抗洪一线后,才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多么荒唐,他相信了这个圈子还是有“白月光”的存在。在抗洪一线,他像其他记者一样,拍摄了许多感动人的画面,也包括陈晓娜参与慰问演出备受欢迎的场面。

这条新闻发回报社,原本以为会被总编Pass掉,没想到居然被安排在了头版头条,谁都没想到这样一家八卦小报居然也会刊发如此正能量的报道,着实颠覆了受众的固有印象。不过很奇怪,那期报纸比平常的八卦新闻卖的还好。为这事儿,Tony一回到香港,总编就为他办了庆功宴,他清楚记得总编在酒后对自己讲的话:

“我们报社已经很久没有刊发过这样的报道了,你让我突然想起久违的新闻梦想。Tony,干得好,加油!”

这句话也让Tony想起了自己的新闻梦想,他也清楚,仅靠这样一篇报道,离自己的新闻梦想还很遥远。他也没忘记,这篇报道是陈晓娜给自己的。

当一个人习惯沉浸在某件事情中时,很多事情已经悄然发生,只是当时自己不知道。Tony不自知的是,他对陈晓娜的情绪已经从好奇发展为欣赏。

总编觉得陈晓娜随着息影之后热度变得越来越低,Tony没必要在她身上花太多精力了,就让他转跟其他明星。Tony觉得总编的安排也很合理,毕竟从工作的层面上来说,陈晓娜已经告以段落,不过,从个人情感上来说,他还是放不下,就跟总编商量,陈晓娜这条线自己继续跟进,说不定哪天真就突然决定复出了呢?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说不定这其间的影像资料就能成为最好的热料。总编觉得也有道理,就随他去,只提了一个要求,不要影响正常的报道,其他随意。

Tony放在陈晓娜生活里的时间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报社给他的经费也随之减到无,他只有利用休息的时间北上,拍个一两天再返回去,这样一来,成本比以前高出了许多,资料倒是积攒了不少。

陈晓娜北京产子的消息也是Tony第一个发出的,当这篇报道出现在赖雨晴和蒋少卿的办公桌上时,两人都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位“狗仔”如此执着,在陈晓娜热度降低的情况下还能坚持跟踪。

那篇报道很是详细,从“孕检”开始,到之后的每一天日常,那组陈晓娜日常连拍照片还是被刊发了,只是在新的配文下,观者对这引起照片有了新的解读。照片刊登的时间很重要,如果在当时刊发,受众解读到的信息会是“大明星生活不检点,意外受孕……”;而放在此时刊发,却让人看到一位女性向母亲转变的过程。照片的角度很一致,拍摄的也很清晰,照片中的陈晓娜总是嘴角含笑,完美演绎了一位即将身为人母的喜悦之情。

赖雨晴从一位女性的角度仔细地阅读了这篇文章,凭直觉感受到报道人的心意,完全没有恶意,反而有一种欣赏与赞美的情绪夹杂其中。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蒋少卿,蒋少卿也认同这个看法,两个人对Tony开始有了浓厚地兴趣。

首先是赖雨晴,她是被Tony的执着所打动,觉得这并不像一个“狗仔”的所为。再看那家报社,名气虽然不大,但内容做的却是相当有功底,能感觉出主理人的立场与追求。

其实,在香港,像这样的报社很多,赖雨晴很清楚他们的生存状态,很多报社在成立之初都是怀揣新闻梦想的,只是后来现实教育了他们,这才迫使许多人越来越偏离方向,把自己的杂志或报纸做了人们眼中的“八卦新闻”。香港的传媒业很发达,一个并不大的地方,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却有上百家之多,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很多报社的经营状况都算是勉强维持,做“八卦新闻”算是这些报社的生存之道,能摆上台面的不多,也就那么十来家。

赖雨晴一直觉得如果想和蒋少卿把现有的基盘做得更大,就需要有一家自己的媒体。她一直在和蒋少卿筹划这件事,苦于没遇到合适的人,在他们的团队里没有这样的专业人才。

周翰林倒是向蒋少卿推荐过何志彬,蒋少卿和赖雨晴也对他进行过私底下的考察,也都认可他的实力,只是有一点,在香港做新闻和内地不同,就是不知道何志彬能否胜任。

陈晓娜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她觉得何志彬未必能接受这个邀请。以她对何志彬的了解,至少有三个问题是他们要去面对的。第一,何志彬的志向高远,继续深造会是他近几年的规划;第二,何志彬一直想去美国,这件事卢佩姗跟自己讲过,她也知道何志彬去美国是为了寻找叶琳瑶,这或许是何志彬的另一个规划;第三,何志彬的人脉基础全在上海,而《浦江经济报》的汤小米和他是亦友亦师的关系,他这个人重感情,“知遇之恩”一直都是读书人信守的恪言。基于这三点,拿下何志彬的概率很低。

对于赖雨晴来说,这三点要想突破并不难,关键看她和蒋少卿能为何志彬做些什么。在三点里,其他的事情都好说,唯独涉及到个人感情问题这方面,他们都觉得有难度。感情问题过于私人,每个人对待感情的态度又不尽相同,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而且从三个问题来看,这个问题所占的比重很大,解决不了也就等于徒劳无功。

权衡之下,两人便决定暂时放弃,未来是否有合作机会,要看彼此的缘分。

在办杂志这件事情,赖雨晴和蒋少卿是没有分歧的,特别是方向上,赖雨晴偏向财经类,原因两个,首先香港是亚洲的金融中心,财经类媒体直达高端人群,无论是覆盖人群还是范围都相对宽泛;其次,赖雨晴的“南海”本就是一家金融企业,自己更懂财经,这对杂志的运营是很有帮助的。

蒋少卿认同赖雨晴的观点,虽然“大成”是以娱乐业为主,但是他从骨子里是看不起那些娱乐媒体的,总觉得那不是一项正经的事业,但是他又不想涉足时事政治,最终觉得还是财经方向比较靠谱。

对于蒋少卿和赖雨晴来说,方向有了,资金上也不是问题,唯一缺的就是人。他们在选人上出奇的一致,都认为做传媒和他们目前所做的事业不同,要有底线,要有坚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出好的新闻。

Tony的出现,让他们感觉到意外,又觉得惊喜,或许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吧!


  https://fozhldaoxs.cc/book/82376947/678522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