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绿园读书记 > 第51章 第76章 眸珠“百忍堂”张氏族谱》序

第51章 第76章 眸珠“百忍堂”张氏族谱》序


弹指十年间,父亲盛柏公撰《眸珠“百忍堂”张氏族谱》应是第二编了。眸珠,即今五峰县傅家堰乡清泉村。此地沟壑纵横,群山环抱,潺潺溪流直奔清江,与我老家长阳渔峡口接壤;“百忍堂”,则是居住眸珠的张姓家族的堂号;张氏族谱也可称张氏家谱。第一编即1997年本,我称之为“手抄本”,或者说“毛边本”,此本由我堂兄张泽滋毛笔小楷书就。装订之陋,笔墨之瘦,虽非正规出版,倒也古朴。第二编即2008年本,我称之为“印刷本”,由我筹资承印。此本增其旧制,扩充内容。名录之全,资料之丰,许是赶上盛世,相对翔实。

        编修家谱,此乃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商周时期,家谱为君王诸侯独有,成为袭爵继财的依据;魏晋以后,遂为选官、婚姻、社交的指南;直至宋代,家谱才走进民间,成为尊祖睦族的纽带。曾参在《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是国之细胞,治国先治家,说明家何其重要!孟子更是一言道出家与国的血肉联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由此可见,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由一家之史,可知一国之史之一翼。譬如,看了毛泽东家谱,对1893年至1976年的中国历史一定会了解甚深。所以,一部家谱,如同《史记》《方志》,是史学之血液。

        父亲生于乱世,长于荒年,但侥幸熟读《四书五经》;解放后,从教从文四十余载,曾主编当今《长阳县志》,也校勘过清代《长阳县志》,理应把《眸珠“百忍堂”张氏族谱》编得更趋完善,但限于人财物之力,加之年事己高,只能完成眼前之简谱了。即使简谱,我仍获益匪浅。我从《张姓渊源》、《张姓源流》、《张姓的历史演变》、《眸珠百忍堂张姓民族成份的鉴别》等明白了张姓繁衍之民族史;从《张姓始祖挥公若干问题简释》、《张姓望族与堂号》、《历代张姓名人撷英》等知道了张姓著名历史人物的丰功伟业和时代风云;从《历代张姓楹联撷录》、《张氏祖训百忍歌》、《思逵公轶事》、《辉亭公传略》、《张宏连“子报父仇”、“割臂救母”轶事》、《张慧公出家考略》等知晓了张姓家庭道德史和教育史;从《双古墓张氏宗祠续谱序言》、《正普公给大宗大绍二公遗嘱》、《仕恭公墓碑文》、《鸿练公墓碑文》等知道了张姓的经济史;从《亨一公略传》等知道了我之祖宗于江西而来于眸珠而兴共20多代的变迁史。由此便知,完整家谱就是资料宝库,可供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宗教民族学、文学、政治学、法学、姓氏学等学者切磋与琢磨。

        1997年,我读父亲的第一编本时,从清代光绪年间张开铨的《双古墓张氏宗祠续谱序》和《亨一公传》得知,我远祖亨一公,约出生元泰定帝泰定年间,原籍为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葵花井铁树庄大梨树人氏。因时局变迁,兄弟三人,别故土以西徙:二祖公落籍荆州,三祖公落籍巴东,亨一公落籍眸珠。自此,我对荆州、巴东两地张姓者特别敏感,好像他们都是我的亲戚,与他们有道不尽的言语。我想,这就是家谱的力量吧:它令我们温柔敦厚,血缘悄然凝聚。此次再见二编本,我希冀荆州二祖公、巴东三祖公之后辈能见此书,共襄合编《三祖公族谱》之大计,岂不乐哉!

        年轻时候,没有机会读到父亲这部张氏族谱,对孩子命名从不计较派序。如今有幸阅读此书,终于明白,给孩子命名还是要讲派序为好。否则,后代之名与祖宗之名必然雷同。这岂不贻笑大方?正如父亲所说:长江之水可溯源,树枝分桠仍知根。人亦如此,明派序而知先后,据此名以晓长幼!张氏族谱派序(据现存族谱记载,张氏族谱派序从元代泰定年间始),不仅内涵颇深,命名有所依循;而且音韵铿锵,读时可以吟唱:“亨伯世张寿,孟张万继汝思一,正大光明兴,仕开鸿盛泽,祖长时守良,泰运从天锡,芳宗代可传,惟仁能致福,有学定希贤,道启麟呈瑞,昌应鼎卜年,培植元孙厚,德在本中全”。此也是我读张氏族谱之最大收获者。

        父亲于八十二岁之时,采菊清江边,悠然修家谱,确有叶帅“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之心境。作为儿子,见父亲之康乐,自是开怀!在此书杀青付梓之时,遂写下以上数言,权且为序。

        2009年3月7日


  https://fozhldaoxs.cc/book/82013846/621591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