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明末:辽东雄狮 > 第四百三十回 财大气粗

第四百三十回 财大气粗


杨承应身处辽东半岛,别说蓟镇,连越过辽西和蒙古接触都办不到。

        但他还是用自己的手段,知道一点蒙古的情况。

        那就是买马。

        通过蓟镇从蒙古人手里买马,再通过船只运往金州镇。

        买的数量不多,一方面是为了不引起明廷注意,另一方面是成本有点高。

        李朝的马,数量也不多,胜在便宜。

        通过买马这一件小事,杨承应已经注意到蓟镇的防御情况和士兵情况。

        四个字形容,一塌糊涂。

        作为金州镇的总兵,好心提醒就行了,说多了,反而引起怀疑。

        由于又和袁崇焕就细节商量许久,杨承应直到戌时一刻才离开锦州。

        本来袁崇焕留他过夜,明天天亮再走,但他心里不放心,借口治下事务繁多,坐船返回盖州。

        袁崇焕也不好挽留,便送他们到码头。

        等船出了海,一直没有说话的阎鸣泰忽然问起一件事。

        “先生,这么想知道我的钱从哪里来?”

        杨承应一脸微笑,用戏谑的眼神瞅着阎鸣泰。

        “我纯粹是出于好奇。”

        做过蓟辽总督的阎鸣泰,知道要钱的不容易,感慨说道:“杨帅有所不知,我为了问户部要钱可是绞尽脑汁。”

        “大明朝富有四海,却连士兵的饷银都付不起。”

        杨承应说道:“这第一是收的方法不对,第二是收的人不对。”

        “愿闻其详。”

        “地税该收,课税也该收,可是朝廷对于有功名的人不收,导致很多土豪劣绅就让族中学子拼命考试,甚至买个功名在身,请问这钱能收上来吗?”

        “确有道理,然后呢?”

        “皇族吃了那么多,却给了国库多少?还有,盐引怎么能给藩王那么多,如果收回土地和盐引,请问能得多少钱!”

        “我明白了。”

        阎鸣泰恍然大悟。

        在金州镇按地收税,一亩地收多少银子,怎么个收法都有详细的规定。

        地税一次性收完,既能减少因收税过多而出现中饱私囊等情况,也避免了财务上的混乱。

        更重要的是,能让百姓有钱有粮买东西,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另一大项是盐税,两大盐场牢牢握在杨承应的手中。产的盐质量好,价格公道,从根子上打击了私盐的贩卖。

        第三大项是商业税,这包括收走私船的过路费和官营大厂的钱、粮行、布行等商业税进帐不少。

        官营大厂如纺织厂,肥皂厂等都进帐很多。

        有了这些钱,杨承应的口气才很大,一开口就给一百五十万两。

        “你这一次去辽西,除了和袁督师见面,恐怕也有结好辽西诸将的意思吧。”

        阎鸣泰到底老奸巨猾,慢慢看穿了杨承应的心思。

        “我有结好吗?我可是一句话都没和他们说。”

        杨承应还在装傻充愣。

        阎鸣泰呵呵地笑了起来:“可你走的时候,辽西诸将看你的眼神都不对了,一脸的崇拜之情。”

        “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卖命,谁不想得到应得的东西。”

        杨承应无奈地说道。

        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也只有一个王朝的末期能干得出来的事。

        阎鸣泰见杨承应不承认,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回到金州镇,已是九月下旬。

        到了之后,杨承应立刻让主管赋税的尚学礼拿出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运往辽西。

        袁崇焕收到银子,是十月十二日。

        “驸马与传闻中的差别好大,叫人难以置信。”

        面对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袁崇焕不由得感慨万千。

        以为杨承应会借口拖延,或者是分批运来,万没想到是一次性运来这么多。

        “有了这些银子,咱们就可以买马、购置军械。”

        何可纲兴奋地说道:“来自川湖的弟兄也可以不用担心挨饿。”

        “是啊。”袁崇焕忽然想起一件事,提醒道:“快告诉宁锦的弟兄们,千万别把此事传出去。”

        “为何?”何可纲不解。

        “一来,会让朝廷颜面无光;二来,会给杨驸马带来危险;三嘛,下次再借也好开这个口。”

        “哦,好的,属下这就去说。”

        何可纲赶紧下去,提醒那天参会的将领。

        正说着,出使乌梁海部落的刘泽清回来了。

        “情况如何?”袁崇焕忙问。

        “回督师,情况不太妙。”

        刘泽清皱眉道:“蒙古遭到白灾,牛羊冻死无数。首领苏布地委婉地希望大帅能为他们提供一些粮食,度过白灾。”

        白灾,一般指的是雪灾,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量降雪以至积雪成灾。

        蒙古的内喀尔喀已经消散,察哈尔的敖汉部、奈曼部也归附了后金。

        在林丹汗的压力下,喀喇沁有投靠后金的危险。

        拉拢势在必行,于是袁崇焕提笔上表给崇祯。

        臣袁崇焕谨奏:虎墩兔汗林丹先吞炒花,再吞卜失兔,拱兔也被建虏消灭。大明塞外局势大变,藩属已经没有了。臣与杨承应虽能抵挡东边建虏,但如果皇太极趁虚收编朵颜卫及其他顺义王残部,借道于朵颜卫、甚至借道于卜失兔残部,将蓟辽战线往西打穿,建虏很可能会在蓟镇、宣府和大同等方向犯边。

        当年对喀喇沁和乌梁海的抚赏数额,大部分都在喀喇沁。如今喀喇沁各部首领都已北迁,不再居住在蓟镇塞外。而留在塞外的,只有乌梁海各部首领。他们在戚少保时代受抚赏,银两不过几百两,花费也不大。

        乌梁海部落中,可以只针对势力最大的苏布地进行抚赏,这样更可以花最少的钱办成大事。恳求陛下恢复对苏布地的抚赏,同时开放互市,资助朵颜卫米粮。否则朵颜卫倒向建虏,则蓟镇就危险了!

        这一封奏疏送到京师,却如泥牛入海,没有一点的回音。

        立志于中兴大明而勤政的崇祯,不会没有看到。

        他之所以没反应,是因为此时有一位仁兄提出了:“林丹汗表示,愿意和大明一起讨伐建虏。”

        这个人是谁呢?

        当然是咱们的老朋友——前蓟辽总督,现任宣大总督王象乾。

        这位靠撒钱撒出“威震九边”威名的宣大总督,在崇祯授意下和林丹汗议和,议定岁赏八万一千两银子、市赏马价银三十二万两。

        崇祯死活不同意,只肯给岁赏八万一千两银子。

        这么拉扯着,搞得崇祯没有精力管东边的事。再加上,林丹汗的许诺,让崇祯没太在乎袁崇焕的上奏。

        这可让袁崇焕急坏了。

        为了打探情况,他于十一月中旬,亲自前往高台堡召见乌梁海各部落。


  https://fozhldaoxs.cc/book/81681140/1324479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