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明末:辽东雄狮 > 第六百八十三回 杨嗣昌借兵

第六百八十三回 杨嗣昌借兵


  山西,尤其是大同,煤矿资源异常丰富。

  如果不是朝阳距离大同太远,杨承应就打大同的主意。

  既然杨嗣昌自己送上门,那就别怪他下手。

  杨嗣昌一听挖矿,笑着摆摆手:“这怎么行。挖矿哪有种粮食养活百姓,你这纯粹是瞎出主意。”

  作为明末顶级官僚,杨嗣昌是一个圆滑的人。

  说这话,完全是因为喝多了,再加上杨承应不是个斤斤计较的人。

  杨承应笑道:“你要粮食还不容易,直接把挖出来的矿,卖给山西当地的富商。”

  “这是个主意,但是他们不需要这么多。”杨嗣昌皱眉道。

  杨承应笑而不语。

  杨嗣昌一怔,怔怔地看向杨承应。

  “你收?”他半天才吐出这两个字。

  杨承应点了点头。

  “你真收啊?”杨嗣昌觉得不可思议。

  杨嗣昌不信,是可以理解的。

  从山西大同到辽东朝阳,上千公里路程。

  杨嗣昌走了差不多一个月。

  煤矿又不是金子,花这么多钱,根本不值得。

  “我当然收。”杨承应笑道,“不过,我不是在朝阳收,而是在丰镇以北的集宁。”

  “集宁!那是蒙古人的地盘……等等!”

  杨嗣昌一拍脑瓜子,“我想起来了,盘踞在集宁的蒙古人是察哈尔蒙古人,已经算是你的部众。

  我懂了,你是让我把从大同挖出来的煤和铁都运到集宁,给你在集宁的驻军。”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杨承应说道,“你让商人把煤、铁运到集宁之后,凭借类似于盐引的东西,从我军手中领银子。”

  “你哪里来的那么多钱?”杨嗣昌一脸好奇。

  “我就地取材而已。”

  杨承应说道:“除了林丹汗的钱,还有别的来源。”

  “海上贸易真是富有啊。”杨嗣昌自以为是的说道。

  杨承应不置可否。

  有些事,还是不能让杨嗣昌知道。

  “好!”杨嗣昌一拍大腿,“我回去后,就着手进行。不过,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小忙。”

  “我就知道,你这个人无利不起早,说吧,要我帮什么忙。”

  杨承应边吃菜边问道。

  “把你的辽东军借我几百人使一使。”杨嗣昌道。

  听到这话,杨承应抬头,透过火锅的雾气看杨嗣昌:“你和我开玩笑吧,辽东军入关是要经过兵部的许可。”

  杨嗣昌道:“我怎么会和你开这种玩笑。再说,你狡猾得很。只要不入关,天高地远,你都在闯,兵部的调令在你这里如同废纸。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个嘛……”杨承应有些犹豫。

  “你放心,军队的粮食都包在我身上,实在不行,我自己掏钱。”

  杨嗣昌拍着胸脯保证。

  这一点,杨承应倒是相信。

  毕竟杨鹤和杨嗣昌父子都是大地主出身,十万两银子随随便便都能拿出来。

  还留下过“城加三尺,桥修七里,街修半边”的传说。

  “你这么急着要借兵,是为了什么?”杨承应很好奇地问。

  “还不是贼军闹得。”杨嗣昌把筷子夹着的肉往碗里一扔,“贼军自车厢峡脱困,就活跃于陕西一带。

  万一流窜到山西,就我手底下的那些兵,唉,难说。”

  “可我也不能长期借给你,那不成了你的标营嘛。”杨承应道。

  “借我一个月,哦不,借我两个月。”

  杨嗣昌一脸恳求。

  山西由于闹贼寇,已经前后免了三任巡抚。

  否则杨嗣昌不会这么快就从山永巡抚任上,一下子提拔到宣大、山西总督。

  杨承应想了一下,说道:“我可以借给你两个月,但是,他们必须带着第一批煤和铁,到集宁驻扎。”

  “时间挺紧的,拿你借给我半年。到明年三月,保证到集宁。”杨嗣昌赶忙道。

  “你怎么又改口了。”

  “我想了一下,到山西都要一个月时间,这得扣除吧。还有,我组织百姓挖矿也需要时间。”

  “你怎么学的跟商贾一样,这么斤斤计较。”

  “哎,全是跟你学的。”

  “那这半年的粮草。”

  “我包了!”

  “行,成交。”杨承应答应了。

  有人帮忙养军队,这是一件大好事。

  军队就算是借出去一年,也不会成为他人囊中之物。

  这点自信,杨承应还是有的。33ýqxsś.ćőm

  杨承应肯借兵,也和集宁有很大关系。

  从地图上看,集宁以西就是归化城,以北是蒙古外喀尔喀,以南是山西重镇大同。

  集宁曾经是元朝集宁路所在,专门从事与漠北蒙古的交易。

  只因为明朝与蒙古之间的战争,城池才逐渐废弃。

  随着未来的发展,集宁还会再度成为和元朝时期一样的中心聚点。

  那么,派谁跟杨嗣昌一起离开呢。

  “来人,去把李国英叫来。”

  杨承应想了一下,当着杨嗣昌的面,下令道。

  “是。”白广恩挑帘走了出去。

  “这人的脸色怎么怪怪的。”

  杨嗣昌喝了口酒,望着白广恩离开的方向。

  “当然怪。他曾是农民军出身,看到你么大的官老爷,不怪才有问题呢。”杨承应轻描淡写的说道。

  噗……

  杨嗣昌像喷壶把口中的热酒喷出,指了指杨承应,又指了指白广恩离开的方向。

  “这有什么奇怪,我帐下亲兵有闻香教的、建州的、矿工出身、海盗出身等等。”

  杨承应掰着指头,说给杨嗣昌听。

  杨嗣昌无语了。

  这时,一个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青年昂首入内。

  “经略,新六师骑兵三团少校团长李国英到!”

  青年声音洪亮,把低头夹菜的杨嗣昌,都吓了一跳。

  他怔怔地看着李国英,把掉桌上的筷子捡起来。

  杨承应向他介绍道:“这位是李国英,整编第二军总参谋长左良玉的老部下,与刘武元都是一时人杰。”

  “经略谬赞,末将愧不敢当。”

  李国英昂首挺胸,依旧直视前方。

  杨嗣昌听罢,扭头问道:“你让他和我一起到山西吗?”

  “不错。李国英才干优长,很适合去中原作战。”

  杨承应看向李国英:“李将军,这位是宣大总督杨大人,我暂时把你和第三团借给他半年,粮食和饷银都由杨大人负责。”

  李国英一脸茫然。


  https://fozhldaoxs.cc/book/81681140/1310338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