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顾(二)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三嫁咸鱼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淅沥沥的二月了结, 邅囘三月,桃李秾艳,山林葱薆, 漾春闻莺啼。
几重花路,几番曲折, 柏家四娘抱着小儿坐在饬舆内, 听见溪涧琤琮,撩开帘子瞧,山野游风,晨曦渐透,路旁河水盘绕, 清冽透底。
辗转前路,便是息奈庵的山门, 林木莺雀,鸟语花香。徐姑子领着几个徒弟侯在门首, 穿着宽大的海清,迎着柏家一行六七个婆子丫头进入,“阿弥陀佛, 我还道太太二太太也随四娘来呢, 怎的就只四娘?”
“大姐二姐因家中来了几房亲戚, 绊住了脚。怎的, 我独带着小儿来,你徐姑子就不招呼我?”
“哟,岂敢岂敢呐!四娘来, 山珍海味没有, 清茶淡饭管够!”
徐姑子领着往清扫干净的禅房内歇息, 摆过斋饭, 稍歇时候,便设坛开场。
柏家一行跟着各处拜菩萨。偏生小孩子静不得,那樵哥儿各个座下钻着憨耍,不是摸佛像就是抓贡品。四娘只恐他冲撞了神佛,使丫头带着外头去玩。
谁知丫头一个错眼,樵哥儿钻到山门外头,寻着处野地只顾扯花拔草,瞧哪样都是个稀奇。
正玩得兴起,倏听有人喊,抬头望去,那参天大树后头钻出个汉子,嬉皮笑脸的,手上吊着只肥兔子,“小娃娃,你看我这个,可是比你那些花花草草好耍不好耍?”
樵哥儿丢罢草,笑嘻嘻去瞧,“你这个,给了我。”
这汉子不是别个,正是先前那冯混子,背上背着张弓,肩头将箭筒摇一摇,“凭甚给了你?这可是我辛苦打来的。”
“我拿钱给你买!”
冯混子挤眉弄眼地笑笑,“我留着回家烧来吃,凭你多少钱,我不卖。你想要,有本事就随我打去!”
樵哥儿阔户里长大,平日里受惯宠,没几个心眼,当谁都是好人,又是小男娃,正好舞刀弄棍的年纪,便短胳膊短腿迈开,跟着去了。
走到那河边才想起不是往山林,在后头大喊,“不是打兔子么?”
喊得冯混子扭头,笑得似个恶鬼,一把将他提得离地,“打兔子?我打你娘的春梦!小王八羔子,你们娘俩,都该死!”
言讫将樵哥儿抡圆了丢入河中。樵哥儿不会水,身子又轻,叫水往下冲着,一面哭一面扑腾,怕得一个劲头喊爹喊娘。冲了一截,挣扎得没了力,昏厥过去。
眼见即要小命归西,不知哪里伸出只大手,将他一把抓了上去。
且说那柏家人法事歇了半场,听见丫头进来又哭又喊,只说樵哥儿不见了踪迹。一时间疯乱起来,四娘唬得险些晕过去,各人乱糟糟、并庵里姑子四下乱找。
聒了小半个时辰,方见赶车的小厮慌张张领着位浑身挂水的年轻相公进来禅房,“找着了找着了!四娘、樵哥儿找着了!”
那相公怀里正是抱着湿漉漉的樵哥儿。四娘一霎跳起来,扎到跟前去瞧,见樵哥儿还睁着眼,睫毛忽扇忽扇地,满目惊恐。四娘呜哇一声哭出来,瘫软在椅上,“我的儿、我的命根子!这是哪里弄得这样的?”
小厮引着相公将樵哥儿放在榻上,张罗着使姑子煎水喂茶,忙活停了,才朝四娘拱手,“小的想着,小孩子最爱玩水,必然往外头河边去了。跟着寻过去,就见这位相公,在岸上对着樵哥儿对拍又捏。上去问,才知咱们樵哥儿掉进河里,亏得他捞起来救了!”
四娘听得胆战心惊,又哭一阵,上前要谢,但见此人生如玉山在堂,丰骨朗朗,一双浓眉底下嵌着对清月薄霜的眼,沾了水汽,愈显无尘。
不及四娘问,徐姑子抢先一步合十,“这是泠官人不是?哟,您这个时辰来,怎的不说一声?”
说话间,席泠与她拱手回礼,抬眼便暗藏机锋。徐姑子领会,拽着四娘引见,“可是机缘凑巧不是?这位是上元县的席泠大官人。常在府中走跳那位箫娘,正是他那死了的爹先前买的媳妇。前几日,箫娘托我给他爹唱经超度,完了事,使他来还愿。”
四娘听后,想起来柏五儿说起箫娘家境时,曾提过她这位“假子”,说此人胸有文章,曾是进士出身,只是仕途坎坷。如今再暗把他细瞧一眼,倒不想他人才也竟生得这么副人间难寻的俊逸。
这四娘二十出头,也算年轻,难耐几分心猿意马,益发把席泠当在世的神仙一般捧着,连连福身,“多亏官人搭救小儿,惹得官人衣裳也湿了。官人且坐着吃盅茶,叫外头套了车,请随奴家去,必有重谢。”
席泠不过淡淡作揖,“奶奶多礼,举手之劳,不必惦念。”
“官人说举手之劳,可我说,是再造之恩。我就这么个命根子,倘或他有个好歹,叫我也不能活。说起来,箫娘还常往我们府上去,我还与她常说话呢。官人不要客气,也去坐一坐,好歹吃盅茶换了这身湿衣裳再回上元县不迟。”
再有徐姑子在旁帮腔,席泠推辞不过,只得“勉为其难”应下,跟着去往柏家,已是午晌。
恰值柏通判府衙归家,听见四娘先遣回的小厮说了此事,一阵心惊后怕。因感念救命之恩,使人将席泠请入厅房招待。
席泠换了柏家长子的一身干净袍子,愈发英气咄人,翩然风度。柏通判观望片刻,请入座上,“原先就听见过先生名讳,只是无缘得见,谁知今日却与先生结缘,亏得先生仗义之举,才令小儿死里逃生。”
仆从来往着摆饭,席泠也将他暗观,见其须髯五寸,骨劲面瘦,看似清苦,身上却穿着绫罗绸缎,眼色里隐着丝圆滑。
席泠心里有数,这样的人,势必礼中藏奸,便也以礼相待,“大人言之过重,不过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先生客气。”
柏通判捋一捋须,正筹谋如今应天府内有一府丞之缺,眼下陈通判与仇通判都盯着。陈通判不必说,专擅逢迎拍马;仇通判有岳父仰仗,前程不愁;只得他自己,下无得力之人,上无稳固靠山……
忖度片刻,便虑着席泠或是个可用之人,却奈何他得罪了权贵,不如趁机试探试探他,与这虞家到底有何怨仇?
因此问起:“我记得先生从前是在上元县儒学做教谕,连国子监祭酒都对先生赞不绝口,怎么好好的,又不干了?”
席泠弯起唇,说得平淡,自有如海的气度,“不瞒大人,是因为学生得罪了定安侯虞家。”
“噢……听说这定安侯才回南京不久,你怎的就把他给得罪了?”
“倒未曾得罪老侯爷,说起来,也不过是桩小事情。去年侯爷的孙子来向我讨教文章,赶上我在为父亲治丧,有些抽不开身。侯门公子嘛,只有别人候他的,没有他候别人的,因此就有些生了嫌隙。后头有一回在路上撞见,小公子不分青红皂白,强行将我押到画舫内与他吃酒,我当时有急事,又恼他强势压人,便逞了书生之气,负气去了,这就把他得罪狠了。 ”
柏通判听罢原委,大松一气,原来就为这点子小事。想那定安侯在京师一向风评不差,不至于为这点小事情与个小小教谕过不去,必定是其子弟仗势欺人,想必他老人家还不晓得其中内情。
如是,柏通判提起股正气之威,把案一拍,“岂有此理!就为这么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毁人仕途。这样的侯门子弟,必难成大器!”
席泠睐目窥他,面上和煦有节,“多谢大人仗义直言。”心内却感可笑,但他把富丽的厅室淡淡扫量,这笑又仿佛是在嘲讽自己——他不也正是因为钻头觅缝,悉心擘画,才能稳坐在这间闳崇兰堂,与这样一副虚伪的嘴脸交锋么?
其实他与这些人并没什么区别,只是钻营的手段不一罢了。总有一天,他也会成为他们其中某位,甚至更胜。
好在他算无遗策,柏通判果然稍稍安心,赏识的目光落过来,“先生既与小儿有救命之恩,我自然当竭力报还。先生放心,这件事情我自当替先生周旋周旋。只是我有一不情之请,还请先生答应。”
席泠忙拔座作揖,“大人言之太重,有什么吩咐,只管交托学生,学生尊办就是。”
“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我这小儿,今年五岁,还未开蒙,想请先生到家来教授他学问。噢、我晓得先生进士出身,教授个五岁小儿,是太过委屈先生才学。先生若嫌,只当我没说过。”
这柏通判亦有算计,暗虑着不能听信席泠一面之词,先将其稳在家中,若外头打听清楚他与虞家的恩怨果然如此简单,再启用不迟。
席泠揣测他所虑,拱手应酬,“大人与学生有知遇之恩,席泠不敢辞。大人若放心,只管把贵公子交给学生就是。”
如此,两面不谋而合,相请入席。
用罢酒饭,柏通判亲自将席泠送出正门外,瞩目他挺括的背脊后头,拖着个斜长嶙峋的影,瞧着那像是无求无欲的年轻皮囊底下无处可遁的欲望。他判兀自笑笑,转背进去了。
下晌的太阳迎面照着席泠,杏花时节,阳光与日浓烈,可他的笑颜却在寸寸凋敝。他遥遥回望人去门空的柏府,挂满灯笼,青天不在,云翳绕宅,像座迷城。
他挣扎了这样久,除了这里,再没别的路可走了。只能在这唯一的歧途上,把从前的信念渐渐踏破、粉碎。
碎了的杏花铺满院,东墙下烟火袅袅,席泠归家时近暮晚,云色略浓。
箫娘在灶烧饭,穿的是黛紫色绉纱对襟,底下青莲色的裙紫得重一些,像枝层层递进的蓝得发紫的睡莲。衬着远山翠黛,云鬟雾鬓,竟有几分闺秀的娴静婉媚。
她刚炸起一瓯鹌鹑,往屋里端,见席泠进院门,忙招呼,“快来,我烧了饭,问了你几句话我就要回去了。”
未几席泠走近正屋,瞧他穿的是一件玉白的圆领袍,她心里疑惑,“你这衣裳哪里来的?我记着你不大穿白色的袍子,也没记得有这件呀……”
打量片刻,她提起眉,心存几分不快,“谁给你做的?”
好像有人给他私自做衣裳,就是剥夺了她的特权一样。
席泠带着倦色淡笑,落到椅上,“除了你,谁还肯给我裁衣裳穿?这是柏通判家大公子的衣裳,我身上打湿了,他家借我穿的。一会子我脱下来洗过,你改日往他家去时带去。”
箫娘心头那点不爽快顷刻烟消,提起唇角,“这样说,事情成了?你还往他家去了?”
席泠将日间息奈庵的事情简说一番,又把柏通判的意思浅说一二:“他有些不放心,大约是要打探了我与定安侯府事情的虚实,才会启用我。这些日子,他请我教授他小儿读书。”
箫娘听后笑得没眼缝,“这徐姑子还算能成事,我没看错她,隔几日,我送二两银子谢她!”
“你还有银子使么?”席泠漠漠启口。
“有的有的,你给我的钱,还搁着一个子使不上呢。”箫娘歪着脸叉着腰,朝老旧的梁上瞧去,像瞧什么远大的抱负,“咱们耐着性子等一等,不怕柏通判不用你。正如你往前告诉我的,他上无要紧靠山,下无得力门生,正比不过陈通判仇通判两个,遇着你,他才不舍得松手呢!”
他掀了衣摆翘着腿,轻睇她一眼,似笑非笑,“这样信得过我?我也没什么了不得。”
“你还没什么了不得?”箫娘兴得满脸骄傲,“我儿,你是二甲进士出身,要不是那时手脚不利索,连状元也做得!你揣测,他要是复用你,会将你提调到哪个官职上?”
席泠兴致索然,“柏府在江宁县,不似陈府、仇府,都在上元县。而上元县县衙里,还没有他柏仲的人,我猜他会在上元县县衙里替我谋个差事。”
听到兴起,箫娘一屁股落到椅上,添了碗白馥馥的饭递给他,“好好好!何小官人在这里的县衙当差,你去了,两个人还有个照应。”
她腮上红扑扑,眼睛烟蒙雾罩,像脱了彩的一副千古遗画,陈旧的颜色里藏着神秘的诱惑力。席泠白日丢失的那些尊严仿佛在她的骄傲里寻回。至于那些碎了的文人理想,比起她亮晶晶的眼,似乎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什么“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不过都是废话。他位卑身贱,自身尚不能顾,更难顾天下。唯顾眼前人吧……
如此般,他把唇弯一弯,问箫娘:“高兴么?”
“高兴!”
箫娘的高兴就是这样简单,有银子使、有好衣裳穿、有能指望的日子。即便她已经有了仇九晋那个指望,但她还是忍不住想要席泠能站得比所有人都高,不受人欺凌、叫人瞧不起。
这愿望简单得,她无法理解席泠的目中的零落。可她懂得,好像他遗失了什么,总有些怅惘。她无从安慰,把那瓯炸鹌鹑往他面前推推,“你吃饭呀,鹌鹑不是听松园带来的,是我现往街上买的。”
席泠无甚胃口,举起箸儿又搁下,往卧房里去,“你回吧,天晚了。”
那阙背影几分摧颓、几分寂寥,消隐在帘后。箫娘心里止不住抽疼了一下,不想走。大约她走了,就是把他弃在这孤独的困境,像她从前,独自在命运里颠簸,有些不忍落。
却在此刻,窗纱簌簌,风起雷电,阴了小半个时辰的天下起暴雨。箫娘一向最烦下雨的,今日却喜这好雨天留人。
她捡了空碗盛饭,夹了好些菜在里头,一行扒饭,一行拨帘子跟进卧房,大喇喇地坐到榻上,“下雨了,又走不得,我原是想回去吃的,可等不了了,肚子里打饥荒呢。你真不吃么?”
“你吃吧。”席泠瞧她松鼠似的把两个腮鼓起来,潺湲一笑,取了纸笔铺陈研磨,“雨停我叫了轿子送你回去。”
箫娘点点头,扒完一碗饭,取了小炉在榻下瀹茶,时不时抬眼窥他。窗畔雨潇潇,天色黯沉,他的侧颜却像蒙了一层光,似月不是月,似阳不是阳,总之镶滚着他眉鼻间的伏线,格外好看。
她就把握着蒲扇的手抵在下巴,仰着脸感叹,“我儿真是长得俊,别说那些公侯小姐、就是皇帝老的闺女也配得上。”
席泠睇她一眼,悬着的笔未停,心里几分高兴,几分漠然,“听你这意思,像是要张罗给我娶妻房?”
“眼下倒不急,等你做了官,才够格去说好人家的小姐。那些人我最是晓得,嘴里说什么‘不看家室只瞧品行’,我呸、你见哪个千金小姐是嫁了穷要饭的?就有,也都是千年出一段的传奇!”
箫娘捧来茶,一面喁说,一面笑嘻嘻地在对面坐下,“饭不吃,茶总要喝一口吧?”
席泠饮尽,茶涩到心里去。雨声渐细,暴雨来得快去得快,他不想般配哪个公侯贵女,只想让此刻永恒下去。
“真是个据了嘴的葫芦,闷死人了。”箫娘的埋怨里带着一点点纵容,大概她自己也未察觉。
却兀的叫席泠想起上年做的那个梦。梦里,她也抱怨过这么句。后头的朦胧片段,席泠记忆犹新,她皮肤的触感,以及她身体的热温,再度侵袭了他冷的血。
他暗暗抬眼,看见她山楂未红的嘴唇,有些小巧,有些丰腴。亲上去,必定是软绵绵的,又有弹力,像张锦绣温床。顺着嘴唇挪下去,是她娇滴滴的下巴、纤细的脖子、抹胸上头那片雪白的皮肤。
那片皮肤隐有起伏,连绵着被束缚的一对脯子,不大,手覆盖上去,不高不低的起伏。梦里头,它们也白得如雪,像是专用来熄灭他来势汹汹的火。
可抚上去,又是滚烫的,反将他那些火,撺得更烈。
箫娘搁下茶盅,正巧撞见他挹动的眼,随着他的目光一垂望,臊得她脸一霎通红,“你瞅什么呢?!”她把外头的衣襟掣着掩一掩,做出凶巴巴的模样,“写文章就写文章,那眼乱瞟什么?!”
可被遮挡的那片皮肤,却像是因为吸引了他的目光而得意,烧得滚烫。
席泠自省失礼,埋下脑袋。箫娘又于心不忍,抓着他的发髻把他的脑袋提起来,“你今年同我一样,二十一了?”
“我比你大三个月。”席泠笑笑,脸色微红,目光却分外坦然。
箫娘有些没趣,嘴角稍撇,“了不得,比我还大三个月呢。”埋怨完,她又思虑他不似大户人家的公子,身边有成堆的女人围着,该享的福老早就享了。
他落魄得什么都没有。
她十分怜悯他,这时候她还不懂,爱上一个男人,是用不着站在低处敬仰他、钦佩他。只需要一垂眼,像看只湿淋淋的小猫小狗,可怜他就够了。
她沉下眼珠子想了片刻,俯低了腰去捞他的眼,“这样大的人了,见天困在家里做什么?你也往河边常去走一走啊,去涨涨见识,那里什么样的女人没有?”
话音甫落,她心里又没来由的有些泛酸,暗悔自己嘴快。那双眼巴巴的,好像怕他应,又怕他不应。
席泠日日听着秦淮河的笙歌隐隐,好似风月窟里长大的,对女人,早磨得见怪不怪了。他遥遥头,半笑不笑的,“你操心得也太多了些。”
箫娘心下好似尘埃落定,不再忐忑了,憋着副笑脸端起腰睨他,“我还懒得操心你这破事呢。不过怕传出去,二十啷当岁的人了,你那挨千刀的爹不管你,我还不管你,人家听了笑话我。”
雨声淅沥沥止了,浓云散开,残阳复出,穿透纱窗,映得席泠寂寞而辉煌。
他歪着一条胳膊撑在炕桌,手抵在额角,有些不大正经地勾着唇,“河边那些女人都不过是些胭脂俗粉。”
他这一笑,箫娘就没缘由地心一慌,“秦淮盛名满天下,多少人路过南京还要专往那里去扎一扎。听说那些姑娘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你倒说人是胭脂俗粉,你眼睛都要长到头顶去了。”
“琴棋书画……”席泠有些不以为意,“不过是掏男人腰包的手段,男人也不过是为了帐里那一点快活,何必弄得那么麻烦,借风拟月遮遮掩掩,反倒糟蹋了诗书……”
说话间,他的眼游在箫娘腮畔,盯着她软嫩嫩的一只耳垂和圆润的腮的弧线。箫娘觉得他的目光像条细细的蛇,温热地在她脸上爬行。她有些不自在,这实在不该是孤男寡女该谈论的话题,何况他还说得这样直白!
她不好接口了,暗暗把脸偏一偏,躲他的眼。
席泠的笑意却转得有些意有所指了,“除了她们,你还有什么好法子管我,说来听听。”
不知怎的,箫娘就是觉得他是指她,不往河边去,跟前可不就只自己一个女人嚜……
她为这揣度四分恼、三分恨、还有两分羞,难明的,又有一分欢喜。为了掩饰这种种复杂的情绪,她狠剜他一眼,手往炕桌上重重敲了两下,“少不得我操劳,给你讨媳妇!你争气点么,早些谋个稳固官职!”
兀的敲散了席泠那点心猿意马,连他的眼中的流欲也敲散,一瞬间,他又是那副山寒水冷的骨头,对她退回到原来那种清冽的温柔。
谈锋又转回到名利仕途,短暂的悸动如同南京短暂的春雨,也终归是散了。
月色又蒙来,天入黄昏,箫娘回转听松园,见仇九晋的马车停在门下,她忙赶到正屋,却见门户紧闭,廊下灯笼摇曳。外屋窗纱隐隐晕着烛火,也晕开一缕细细的嬉笑声。
箫娘稍顿绣鞋,倾耳分辨那声音。是丫头软玉的,其间还夹着仇九晋漫不经心的两声笑。她悄么走到窗户底下,透过隐隐窗纱往里窥——
榻上两个朦胧的影重叠着,软玉倒在底下,穿着荔枝色掩襟短褂,衣摆被抽出来一片,衣襟歪一片,露一块银红的肚兜。仇九晋的手在她满身乱爬,穿得倒还齐整,想来还未入巷。
见此情状,箫娘垫着脚尖去往空着的东厢房。等来丫头点灯,她坐在床沿上因问起:“爷什么时辰来的?”
丫头心里抖一抖,有些惧怕,可又想她也不过是个外宅,追根究底,大家一样的奴婢,没个高低,有何可惧的?
便直言相告:“爷天快黑时来的,因没寻见奶奶,叫摆饭吃,软玉就跟前去伺候了。”
“噢。”箫娘反着胳膊把铺上的锦褥轻轻拂一拂,轻而易举拂去了一点久无人住的尘埃,“那屋子今夜就让给他们,我睡这里,你去打盆水来,我洗脚。”
丫头转背出去,临门扭头窥窥她,见她面色如常,在散着淡淡霉味儿与水沉香的锦绣屋子里,她不以为然地轻哼起了一段昆腔。
https://fozhldaoxs.cc/book/80157564/628653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