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郎衣(一)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三嫁咸鱼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这时节虽起秋风, 却仍旧暑热。仇九晋走到云氏房中,脸上干透,身上半润。
云氏在榻上懒懒半倚, 通体雍容葳蕤,有一下没一下摇着扇。那风像扇去她一半的魂魄, 另一半就显得格外漫不经心, “你坐,我有事情问你。”
这厢坐了,她才望见仇九晋身上的水渍,心里猜到他挨了他老子的叱责,却不提起。在这醉生梦死的大世界, 一点点刀痕箭瘢实在不值一提。
值得提的,是脸面上的事, “听见说玉台进门这些日,你还不曾往她屋里住过一回?新婚的夫妻, 你把她晾着,算怎么回事?我晓得你瞧不上她,可她好歹也是江宁县官的女儿, 咱们多少要顾着点, 彼此面上要好看才好。”
仇九晋掣掣湿润的袖口, 拉平那些藏污纳垢的皱褶, 不以为意地笑了下,“这些日忙父亲的事,不得空, 忙完就往屋里去。”
三两个丫头退出屏风后头, 云氏适才轻端起身子, “我还听见, 那丫头不在你外头买的房子里住了?又要弄个人叫什么‘软玉’的进来?”
“那丫头”说的是箫娘,仇九晋很反感她这个称呼,挑着眉梢,似有些淡淡挑衅之意,“母亲不是说,等我成了婚,要买多少人随我?”
其实他对软玉,实在谈不上喜欢,也着实没有必要领她进门。可她更像是一根刺,他随手拈起,用来刺一刺这锦绣一样的日子。
云氏一霎领会,重又歪回去笑着,“随你,只是不要冷了正头夫人,到底不好看,传出去外头也要笑话。听见丫头讲,新媳妇每日在屋里生气,挂着个脸,处处都不顺心。既娶进来,就好好的,不要弄得个鸡飞狗跳人仰马翻的,大家安宁点才好。”
那把金镶边的宝蓝绢扇在她手中缓缓起落,像把沉重发闷的一片天轻巧就扬抬,又问:“箫娘那丫头怎的又不跟你了?”
仇九晋噙着个笑,却有些发苦,把扶手上的云纹角牙攥着搓一搓,“儿子有什么好?做什么非得跟着我?”
话音落了,眼里那一点星辉也跟着落了。
云氏提起细得似把弯刃的眉,“哟,那丫头还想找龙子王孙不成?出去这几年,别的没出息,那对眼珠子倒是提到头上去了?”
“她跟我您不喜欢,不跟我您也有气生?”仇九晋埋头又一笑,想到箫娘,被浇湿的胸怀里,似乎还萦着柔情,连说话,都显着几分颓废的温存,“她有她的日子要过,总不能给我做一辈子外宅,名不正言不顺的。不如放她往别处去谋个好前程,方不枉我们从前,那一段……”
没吐出那个字,是“情”,几如他眼底的泪,不敢落。生怕掉出来,叫这一家子麻木的阴魂嘲讽。他那一丝至纯至真的热爱,再经不住任何奚落。
他起身要走,走出两步,听见云氏在背后嗤嗤发笑。转回背,云氏渐渐把笑沉在唇角,显得朱唇既艳丽,又尖锐,“九儿,等你到你爹那个年岁上头,就会懂得,这世间钱财要紧、权势要紧、看得见摸得着的最要紧,只有那点虚飘飘的心不要紧。”
她的扇柄隔得老远地把仇九晋的胸怀指着,像把刀子,要温柔地插进他胸膛里,把他的心剜出来。
仇九晋有些麻木的刺痛,此刻看她,怎么瞧怎么像具艳丽的活尸。他知道,他的灵魂也在慢慢被风干,终于有那么一天,也成为他父亲母亲这样枯萎的躯壳,成为南京那一座锦绣繁荣却空空如也的旧皇城。
然后那些鲜活的记忆就朝他奔袭回来——箫娘与他,笑得那么开怀,搂着抱着,从未受风蚀。他很怕到时候,真像云氏说的,他连那些最值得缅怀的,都懒得再提起。
所以如今,趁自己还没腐烂得彻底,他回屋叫来华筵吩咐,“听松园我的书房里,有几口上锁的箱子,里头是一点值钱的东西,趁着那边在遣散人,你使人抬到席家去,送给箫娘。”
仇家虽有钱,可却大不由公子哥们使唤。华筵有些犹豫,紧着劝,“爷,那些可值几百两银子呢。”
仇九晋椅上仰着头,看那看不穿的屋顶,沉重地压着他。他无力挣扎,便讽刺地笑了下,“咱们家缺银子使吗?咱们家……”他仰头笑着,像个末路狂徒,把唇角猖狂而绝望地舔一舔,“最不缺的,不就是银子么?”
华筵只好领命去,还没出门,又被他叫回来。他在椅上垂首想了半日,“没什么,替我捎句话给她吧。”
那些话却如风吹,把他所有希冀都吹散了。
华筵走出去,廊下回顾。这屋子是仇九晋为避辛玉台新收拾出来住的,光不大好,仅有一束光掠过他青峰危崖的鼻梁,只落在他怀中,四肢都被幽暗撕扯着。
关于他与俗世的博弈,仿佛因为失去箫娘,不得不认了输。
而辛玉台与命运的博弈,似乎才刚刚开始。她嫁为新妇,丈夫却不是在外头忙,就是归家躲在那间溺了气的屋子里,终日难见他一面。气叠气的,终忍不住暴跳起来。
偏箫娘离了听松园的消息还未吹到她这里来,便带着一干丫头婆子按到那边,却见人去楼空,各处都在忙着打点收拾。
使了管家媳妇来问才晓得,扑了个空,箫娘早离了这里,如今新钻出来个软玉,要搬进府里头,与她争高低!
不听还罢,一听玉台恶从心气,摁到正屋里,把那软玉上上下下打量个通透,装得个好模样,“新妹妹生得天仙似的,难怪爷要领回家去,这外头放着,别说他不放心,就是我也不放心。”
软玉拜了又拜,忙请茶招呼,“我是哪个名分的人,哪里敢劳动奶奶大驾来接?原是这里打点好了,下晌就要进府里拜见老爷太太奶奶叔伯兄弟的。”
“先前听说这宅子是为另一个媳妇买的,怎的我方才进门,又听见说她走了?”
屋里围了一堆仆妇七嘴八舌说不清楚,软玉将绢子一挥,落到对榻,颇有些主子奶奶的派头,“奶奶不晓得,那位奶奶是个流水桃花,再不肯安定一日。咱们爷买了这处宅子给她住着,她还不足惜,前几日收拾东西,像是投奔亲戚去了。”
玉台满腹愤懑空了主,眼一转,全转嫁到眼跟前这个娇面目娇艳的下/贱/货身上,“这是什么话?她既是爷的人,岂能随她来去?”
“奶奶还有一桩事不晓得呢,她虽说跟了爷,可身契不在爷手上,在她自己手里握着呢。”
闻言,玉台拂拂裙,意有所指,“没规矩,幸得去了,否则这样的人,进了家门,说出去叫人笑话。我瞧妹妹倒是十分懂事伶俐,断不是那没规矩的人。”
“奶奶只管放一百个心,我虽是做丫头的,可大家规矩,我晓得。侍奉老爷太太,就是侍奉奶奶,也断不会有一点错。”
两个人皆非善类,句句绵里藏针,口蜜腹剑。官家媳妇只怕出事,到门上寻华筵,“哥儿去告诉爷一声,不防打起来怎么好?”
不想华筵并不理会,老远朝园中眺目,“随她们闹去,爷才懒得管这些事。来来来,你们往外抬,跟着我走……”
说话招呼着七八个小厮,抬着四口大箱柜,从旧花巷踅至秦淮河,穿岸过街,走到席家来。
进门张望片刻,不见席泠,只有箫娘在厨房收拾锅灶。华筵招呼人将箱柜摆在院中,走到灶前与箫娘调侃,“真是摸不透姐姐的性子,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往这穷地里钻。”
箫娘揩着手绕出来,穿着莺色的掩襟短褂子,扎着薄薄的妃色百迭裙,绿依依柳色轻柔,似一朵荷香娇软。
这厢乜他一眼,围着几口箱子慢踱,“你个狗崽子懂什么?抬这些东西来做甚?”
“爷叫抬来给你的。”华筵缸里舀了瓢水,喝得下巴淋漓,他横袖一揩,使人将箱子揭了。里头尽是写好料子好衣裳,又有一箱金银家伙,瞧得箫娘两眼比金子还亮。
华筵便走来笑,“爷说得不错,姐姐瞧见这些东西,就跟瞧见再生父母似的,恨不得俯首贴地跪拜。”他把双手剪在背后,仰起腰,“爷说,他从前不给姐姐现银子使,是他不好,他怕你浑身染上铜臭味,就俗了。”
箫娘翻了个白眼,“你们爷就是书读多了,脑子酸得很。还说什么了?”
“爷还讲,他想明白了,既在人世,就难免俗,叫姐姐把这些家伙收着,甭管往后跟了谁,身上有钱,就有底,不能叫人欺负了。”
箫娘抿着淡淡笑,落坐在石桌旁,“这话还算中听。”
华筵抬手摘了片杏叶,状若无意地敛了一半笑,“他还说:‘箫娘,请你也珍重万千。’”
她点点下颌,旧年终成烟云,从她嘴里叹出来,就散了,“我是那会委屈自家的人?替我多谢他。”
那些箱笼收进西厢,箫娘还不放心,预备往街上铁匠铺子里买了几把锁,将它锁上。
出门正撞见晴芳,眼滴溜溜在箫娘身上滚一圈,乍喜间,蹦出门槛把她两个胳膊挽着,“我听说你搬回来了?我的好人,外头到底不如家里踏实!我前几日随汉子回乡下给他爹娘上坟去了,不然早来寻你说话的。”
箫娘皱这鼻子嗔她,“怪道我回来这几日,却不见你。”
晴芳仰着头笑笑,“你还是省事的,表姑娘如今进了仇家的门,往后还不得寻着法整你?还是回来了好。你要出门去?”
“铁匠那里买几把锁。”
“你去,晚夕咱们再说话。”
箫娘与她辞了,买锁回程,走到那逼仄巷内,又撞见席泠由街那头踅到巷口,正与郑班头相辞,像是才由衙门转家来。
她就停在一线天的巷内等着,远远蹦起来朝他挥手,“我儿、我儿、我儿……”喊半日,席泠头也未抬,她恼了,将脚跳一跳,“席泠!”
席泠总算舍得睇她一眼,走近了,因问:“你出街来做什么?”
箫娘挨在身边,裙似狂风拂莲,荡得激烈,“我告诉你桩好事情,仇九晋,不枉我跟他那几年,这小子,我没看错他,有良心!方才他使小厮抬了好些动西往家来给我,那些料子典了,几年不愁吃喝,还有好些金银家伙,你老娘真发财了!”
斜斜一线阳光落在席泠眼上,别的果子都在金黄烂熟,甜得起蜜,他的心却似在倒着长,有些反酸。
碰巧箫娘说得高兴,手舞足蹈,好几把锁头带着钥匙在他眼前稀里哗啦乱颤。他气打脚底倏地蹿起来,陡然擒住她的手腕,将她摁贴在谁家院墙,盯着她水汪汪的眼。
箫娘一颗心猛地跳在绿荫松巷内,险些蹦到嗓子里。她甚至怀疑,这躁动的心呀,恐怕天下人都听觑了……
四下里瞧瞧,长巷又无人。她回眱席泠的眼,像两团细雨蒙蒙的雾,有些冷,也有些汹涌的缠绵。
她一只手举贴在脑袋旁,脉搏被他扼住,跳停了。她以为他终于忍不住要“袭击”她,胸口愈发扑通扑通地欢快,腮逐渐浮来一片云霞,缓缓阖上了眼,磨人地等待。
巷内清风沁人心脾,驱散席泠心内的结郁。他松开手,嗓声音有些沉沉的慵意,“不要拿着锁晃来晃去,打着人。”
箫娘噌地睁开眼,看见他凑的近近的、调侃的笑,“闭眼做什么?”
晕头转向间,她真恨自己险些着了他的道,狠推他一把,“我以为你要打我!”旋即气冲冲旋裙走了。
走到木板桥上,真是越想越臊得慌,恨不得一头扎进溪里淹死了算!偏偏席泠在后慢悠悠走来,剪着条胳膊,“我什么时候打过你?”
箫娘剜他一眼,“我哪天要是死了,就是给你怄死的!”
“是么?”席泠意态悠闲,蹒着步走近,“我怄你什么了?你倒是说说来我听听。”
“说你老娘!”箫娘愤然而去。
席泠在后望她的背影,心里忽生得意。箫娘太会打算盘了,连爱也要计较几番进退。可爱这个东西,偏偏最计较不得。他已经决定把命也给她了,要是她再衡量进退,两个人怎么在这残酷世间闯下去?
因此,他要她自投罗网,还要她俯首贴地,要她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他要她彻头彻尾完全无保留不算计的爱。
刚好,他也耗得起。
又耗几个日夜,箫娘那算盘丝毫未拨乱,想起这条巷仍旧羞悔难当。买菜走过这里,那谁家院墙上仍旧苔痕斑斓,碎光摇影,挹动着箫娘臊脸臊皮的记忆。
她巴不得忘了这事,埋头快走,不防撞到谁身上,两个人皆捂着脑门退了一步。抬头一瞧,却是徐姑子,揉着额头直痛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去你娘不长……哟,是你!”
“哎唷,你个浑姑子,还要骂人不成?”箫娘倏地发笑,丢下手去拉她,“大晌午的,你往哪里去?”
姑子跺跺脚,“往哪里?还不是寻你来!我寻到听松园,看门的人说那园子散了,你早走了。我想你外头又没个依靠,八成是回了席家,就找来了嘛。”
两个人相挽着归家,徐姑子将院内打量一番,见树墙绿荫,清幽满檐,点了点头笑。箫娘将她请坐在石桌上坐,瀹茶拿点心款待。
徐姑子呷口茶,将手上念珠搁在案上,“放着好好的大宅子不住,又跑回这里做什么?是仇大官人赶你出来了?还是他新娶的奶奶容不下你?”
“你的耳报神倒快。”箫娘拂裙落座,捧着茶嗔她,“她长了几个脑袋几只手,我会怕她?我思虑着给人做外宅,终归不是个长法,就回来了嘛。”
“这倒是真,不清不楚的外头住着,又没个名分,也不好看。”话音甫落,姑子猛地拍膝,“瞧我说这些做什么。我给你报喜来,上回说的定安侯府姑娘请你的事情,这几日又托了我一声。说是中秋,叫你节后做些巾子去,她那头好散人情,家中忙,腾不出手脚来。”
箫娘暗忖须臾,攒起眉黛,“这侯门千金,还真把这事当个事情哈?我打量着她不过是客气客气,还真要请我?”
“姑娘的意思呢,是说她才回南京,不认得几个朋友,请你去陪她说说话。”
箫娘好笑,“我倒忽然成个香饽饽了……”
“管他这些,有好你不去?”
“去、去!”
没曾想这头的好还未赶上,那头的好又来了。
这日午晌,席泠衙门归家,何盏也跟着进门,往石案上搁了两个大锭,少说一个十两。
箫娘正捻线为侯门做活计,蓦地叫银子闪得眉开眼笑,“哟,小官人这是做什么?要买我们泠哥儿去做书童么?他不值的呀,五两就够了。”
何盏还未落座,先仰天大笑,把席泠拍拍,“碎云遇着个利喙,更是吃哑巴亏!伯娘,我可买不起他,这一锭,是我给您的谢媒钱。”
登时把箫娘喜得无可不可,挥着手打客套,“成人之美的好事情,哪里敢要小官人谢?你们郎才女貌,又是邻居,这是天赐的姻缘,我不过是从中牵个线嚜。”
何盏拂袍坐下,把银子往她那头推,“伯娘不要与我客气。再这十两,请伯娘做些好的汗巾子,请了媒妁,就要过去走动定日子了,礼数一样不能少,伯娘多费心。”
箫娘应不迭,起身去瀹茶,留他二人说话。席泠说了两句恭喜,把眼朝东墙上望一望,“如今你与他家做了亲,倘或届时查出来贪墨之事与他家有牵连,你当怎么处?”
“该怎么处怎么处,法不容情。”说着,何盏又摆摆手,“还早呢,还说不到这上头,也不是真就断定与陶知行有牵连。收税了,施行新法,江南是赋税重地,巡抚还要先在苏州呆着,等那里的税银收上来了,明年开春才往南京来。”
说到收税,如今何盏应天府户科当差,管着这档事,便过问席泠,“上元县收得如何?”
“早一月我就令人普行新法,倒是都缴纳的银两,只是又说要加征的火耗1,百姓一时还算不明白这个帐,有些抵触,只怕年关底下才能收拢完。”
何盏拂拂袖口,无奈点头,“可以谅解,慢慢来,这刚刚改制,百姓有些弄不清,也情有可原。我先去了,今日要随父亲各家走人情。”说罢起来拱手,朝厨房里嚷一声,“伯娘别忙了,我走了。”
“就走拉?坐会嘛。”
箫娘出来送,把一盅茶搁在席泠跟前,“提起走节下走人情,你如今做着县丞,不大不小也是个官了,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倒罢了,柏通判家、衙门里几位同僚家总要去走走,你说是不是?”
院内枝叶簌簌,箫娘拿把扇打着,却是普通的素面纱扇。席泠拿过来翻在手上瞧,随口答话,“你应了那么多活计在家,哪里得闲?外头街市上买些鸡鸭鱼肉送去得了。柏家节后再去,少不得要叫马车亲自走一趟。这扇子,新买一柄吧,如今咱们不缺家这个钱。”
说到“咱们家”,把箫娘心内说得暖洋洋的,像阳光照进骨头缝里去。她媚眼横睃,无知无觉地把身子挨近,“那仇家……可就我去了啊,我认得他家奶奶嘛。”
她打定主意要挑他心里的刺。可惜席泠一眼将她惺惺作态的心思看穿,漫不经意地点点下颌,“你要去就去,正好我懒得同他家打交道。”
比起这点沉山逝水的过往,他更在意此刻她的肩头软乎乎地磨蹭着他的臂膀,把秋高气爽一霎蹭得炙热。
箫娘只以为他是吃醋了,一时心上快活,红晕两颊,扇遮朱唇,贼兮兮地又挨近两寸,“你为什么懒得同他家打交道啊?仇九晋可是你的顶头长官呢。未必是为我和他的事情?倒犯不着,外头多数不知情,都当我那些日子是住到亲戚家去了。”
那一缕茉莉花头油香,直扑席泠鼻翼,他嗅得心旷神怡,把眼皮轻垂,盯着她的卷密的睫毛,吹了口气,“说话就说话,做什么挨这样近?仔细外人看见,要笑话。”
箫娘噌地仰起脸,直勾勾地瞧他唇角噙笑,瞳孔定定地溢彩,说着世俗的话,可那满脸又都是不在乎世俗的神色。
她恍然大悟,他不是不识风情,也不是深情难鸣,是与她怀着同样的心思,在同她斗法。
既然如此,箫娘就不急了,端回柳腰,洋洋打扇,“我怕你耳朵不好使,贴得近些罢了。”
说着,她把眼梢轻吊,暗含讥锋,“嗳,你这个人,成日念着圣贤书,怎么脑子这么龌龊,就挨近你一点,你也要往那勾当里去想。自家不正经,倒要说外人笑话。”
席泠吃了一瘪,把眼皮虚剪起来睨着她,“你还真是一点亏也不肯吃。”像是说眼前你来我往的话机,又像是说别的什么。
总之,不论指什么,都说对了,箫娘骨碌碌转动眼,“是了,俗话讲吃一堑长一智,你老娘做了半辈子赔本的买卖,可算长了不少本事。”
她那把纤腰轻盈地提起,阳光软绵绵地落在她脸颈的皮肤上,照得晶莹剔透,像落在了林木遮掩的隐秘的流水,门外的溪正好潺潺远逝,淅淅沥沥,沁人心脾。
席泠把她从头观摩到尾,发现她光洁而荏弱的脚踝,大约是怕热,她仗着裙子遮掩,偷了个懒,没穿罗袜。
箫娘察觉他的目光,警惕地把脸扭过来,轻挑眼梢“你在瞧什么?”
“你说呢?”他佻达地笑笑,时间故意俄延得足够她发一些千回百转的联想,才十分正经地说:“看这树荫,你瞧,没遮住你,你不是怕晒?”
箫娘还在暗暗琢磨这话里的真假,他已拔座起来,经过她身后,把一两条胳膊撑在她左右,将一个没头没脑胡思乱想的女人围困起来,“别瞎琢磨,没别的意思。”
她做贼心虚地把背挺直,理智仍然很顽强,“你哪只眼见我琢磨哪样了?可见是你自家不怀好意!”
但身离他的胸膛就那么短寸的距离,甚至能感受他怀抱的温度。她不由得期待这是个拥抱,心正异动,他却迟迟不贴近,只把脸悬在她腮畔,吐息微热,带着一点点旖旎,“你在这里好好计较,我得进屋睡个午觉。”
箫娘那片腮就似被茶烟熏了一下,润润的,有些发痒发烫。她抬着手背蹭一蹭,咬碎银牙,对着他那清冽的背影跺了跺脚。
只等入夜,谁家玉笛横秋,纱窗人静。她擎着灯,把耳朵贴在墙上,听那头细微的动静。
窗外的月日益满起来,箫娘一抬头,看见那如水清澈的月光,忽然照得她羞愧不已。慌忙捉裙躲回床上,把头掩在被子里,挡住那堵隔海的墙。
可又在黑暗中赌气地想,倘或席泠肯先“服软”一下,日子就能更圆满了。
————————
1火耗:原指碎银融化重铸为银锭时产生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把百姓交的碎银融化重铸为整锭上交国库,中间所产生的消耗,由百姓承担,因此加征的这部分银两称为“火耗”。
征收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其中差额归了官员,形成贪污。
https://fozhldaoxs.cc/book/80157564/628653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