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 第一百六十章:治国安民之策!赵恒夺嫡?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

第一百六十章:治国安民之策!赵恒夺嫡?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


  十二品金莲之上。

  看着眼前消散的文圣虚影,苏长歌心中升起多个念头。

  半圣境界,再加上三品的真龙。

  难道文庙内有什么危险,亦或者是孔家手中有比春秋文册更强的宝物,必须要到半圣之境才有把握击败他们。

  如此倒也说得通。

  毕竟孔家传承千年之久,底蕴何其深厚,怎么可能就一本春秋文册?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就是文庙内有文圣传承。

  只对三品有用,或者只有三品才能拿到,可以助自己更快成圣。

  心念至此。

  苏长歌并没有急着下定论。

  毕竟自己距离三品半圣还有很长一段路,暂时不需要在这上面花太多心思。

  更别说有朱圣在,他活了那么多年,又是圣人,总该知道些什么内幕,等有时间去找下他,正好还有点其他事要向他请教。

  思索间。

  随着愿力虚影彻底消失。

  孔兴儒的春秋文册漂浮在半空当中,宝光莹然,散发玄妙之气。

  见状,苏长歌轻轻招手。

  春秋文册朝他飘来。

  刚到手中,一阵虚幻的金光闪过,下一刻,薄薄的文册化作一根竹简。

  苏长歌低头看去,只见上面刻着‘元年春,王正月’六个大字。

  这句话乃是春秋开篇之语。

  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

  也是大一统理论的根基。

  其中,要说董圣对后世有什么贡献,补全大一统理论便是其中之一。

  心想着。

  苏长歌收好春秋竹简。

  金莲在众人目光中缓缓下沉,待他落地站稳后,随其它神异之物一同消失。

  也就在此时。

  一道清脆婉转的声音响起。

  “楚国公为世间女子出声,正圣人之意,昭宁敬您一杯。”

  苏长歌转目看去。

  只见在皇室子弟的坐席上,一位容貌出众,气质娴静的女子起身,纤纤玉指端着酒杯,满脸敬意看着自己,双眸好似一泓春水。

  昭宁?

  赵恒小姑,之前要被和亲的?

  苏长歌想起前事。

  随手接过侍从接过来的酒杯。

  “昭宁公主言过了。”

  苏长歌说完,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转而看向老皇帝。

  “陛下,赏月之宴本该宾主尽欢,刚才之事却闹出如此大动静,扰了您和宾客们的兴致,臣心中实在有愧,还望陛下见谅。”

  声音响起。

  老皇帝脸上不由展露笑颜。

  作为文圣钦定的继承人。

  得儒道气运,国运,还有功德加身,苏长歌的声名,已然不逊于自己。

  此刻当众举杯请自己见谅,而且以臣相称,无疑是在示好,表明儒道和朝廷没有冲突,依旧是大晋之臣,不会闹幺蛾子。

  随即,老皇帝起身举杯回应。

  “苏爱卿这是何话?”

  “赏月之宴,能得见文圣虚影,并且拨乱反正,为圣言正意。”

  “天下还有何事,比此更助酒兴?”

  老皇帝大笑着说道。

  他的确很兴奋。

  苏长歌在儒道的话语权越高,将来他推行新政的阻碍就越小。

  毕竟有皇帝、圣人背书,还有军队和百姓支持,就算有人站出来反对,也不过是癣疥之疾,对江山社稷的影响可以压到最小。

  而此时,随着老皇帝的声音响起。

  台下儒生纷纷欢呼起来。

  不管是作为新儒,还是为了心中正义,他们都是站在苏长歌这边的。

  一时之间。

  宴席的氛围比之前更加热闹。

  看到这一幕。

  严院长整张脸涨成猪肝色,握紧拳头,不敢相信刚才发生的事。

  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像苏长歌这样的少正卯,文圣怎么会帮他对付自己的子孙?

  这根本不合情理!

  要么那是个假文圣,要么就是文圣他老糊涂,被苏长歌这等小人所蒙骗!

  然而,就在他愤恨不平的想着时。

  老皇帝的声音再度响起。

  “来人,将这些歪曲圣意,祸害世人的章句腐儒全都带下去!”

  “衍圣公孔兴儒,品行败坏,毫无仁德之心,朕依文圣之意,即日起褫夺其衍圣公之位,逐出孔家,终身不受朝廷任用!”

  语气严厉冷肃,但却大快人心。

  台下读书人一脸兴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是这些章句腐儒,为一己之私歪曲圣意,坏我儒道仁义孝道!”

  “苏圣千古,为我儒道正本清源!”

  在一道道声音当中。

  严院长及其弟子声嘶力竭的喊道。

  “陛下,冤枉啊!”

  “这一切都是苏长歌搞的鬼!”

  “他才应该...唔唔唔...”

  严院长嘴巴被侍卫用强行麻布塞住。

  他的弟子中有人想挣扎,但挨了几拳后瞬间老实,被侍卫乖乖带走。

  而孔兴儒没了衍圣公之位,又被逐出孔家,待遇自然好不到哪去,直接被两名侍卫一前一后抬走,准备扔进天牢,等候发落。

  看到这一幕。

  太孙赵炆极力克制自己忐忑的心情,没有做出言替老师求情的蠢事。

  他对孔兴儒本就没什么感情。

  认其为老师。

  不过是想收孔家为己用。

  助自己登上皇位。

  现在孔兴儒落得这副田地,他撇清干系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凑上去呢?

  随后,趁着场上的欢呼声,赵炆转头想看下父王的脸色,却发现父王正盯着自己,吓得他赶忙低下头,沉默不语。

  准备等宣读第三题时。

  再起身将提前做好的策论拿出来,挽回在父王和皇爷爷心中的形象。

  另一边,太子心中有些懊悔。

  自己当初怎么就轻信妇人之言,找了孔兴儒来教导儿子?

  其学识、谈吐固然不凡。

  但不修德行。

  这样的人即便再有才华,走的也是歪门邪道,岂能教导太孙?

  不过好在只教了不到半年,而且炆儿生性善良,又懂仁义孝悌,就算有歪的迹象,但只要找个好老师,应该能端正回来。

  心中想着。

  太子收回望向儿子的目光。

  盘算该找谁当老师。

  而此时,在敬完老皇帝酒后。

  苏长歌回身瞥了眼慕子清,带她一起回到坐席上。

  坐下后,全程没有说话。

  只是默默喝酒。

  慕子清看着静默不言的夫子。

  心中顿时有些慌乱。

  她知道夫子肯定已经发现自己的不轨念想,但她也没办法。

  为了不惹来世人非议,只能出此下策,在大庭广众下否认师徒名分,如此,就算将来发生点什么,也不会有人说闲话。

  只是夫子不说话。

  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总不能直接坦明自己的想法吧?

  于是乎。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

  慕子清斟酒,苏长歌喝着,氛围一时变得有些沉闷起来。

  不过宴会却丝毫没受两人影响。

  因为时辰已晚。

  老皇帝便没有再等人做出第二道题,直接命随侍的太监宣读第三题。

  “策论!治国安民之策!”

  尖细的声音响起。

  刹那间,在场所有人都沸腾起来。

  之前不管是作诗,还是阐述君子之意,其实都只是理论学问而已。

  即便说的再好,对百姓有何益处?百姓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充其量不过是影响读书人,然后再由他们去教化百姓。

  可这过程太慢太慢。

  对治国而言。

  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学问很高,但只适合做学问,不适合执政。

  而策论不一样。

  它代表是自己对朝廷某方面政策的理解、建议。

  如今在皇帝、太子面前,若是能做出一篇精彩非凡的策论,有幸得到看重,从此简在帝心,那往后的官途可谓一路亨通。

  同时。

  真正的儒道,从来不是闷着头做学问,只会之乎者也的老腐儒。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心怀如此远大的志向。

  有谁不想执政?

  有谁不想一展心中的抱负,让治下百姓过上好日子?

  当然,这个过程中或许有的人会改变初心,但不管怎样,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不能放弃,起码要试试,万一被看重呢?

  于是乎。

  众人纷纷接过纸笔奋笔疾书起来。

  而台上的赵炆没有急着站出来,以免旁人以为有内幕。

  但就在此刻,一道声音突然响起。

  “陛下,孙儿有话要说。”

  赵恒开口说完,眼神中闪过几分怯意,但很快便坚定起来。

  随后,在众人惊讶好奇的目光下,带着慕子白、陈云几人一起上台,朝皇爷爷和父王拱手行礼,等待他们回话。

  而此时,老皇帝看着面前的赵恒。

  心中浮现多个念头。

  夺嫡?

  苏长歌安排的,还是自己的想法?

  作为皇位争夺中的优胜者,老皇帝下意识就将赵恒的行为归结为夺嫡。

  毕竟皇位谁不想要?

  更别说。

  夫子还是当世之圣。

  有这座靠山在,老皇帝扪心自问,自己要是赵恒,肯定会对皇位产生想法。

  同样的,太子看到赵恒出来后,瞬间变了脸色,眼神有些失望和叹息,而赵炆盯着这位弟弟,极力克制心中的愤怒。

  “有何话,说来一听。”

  此时,老皇帝开口,脸上表情平淡。

  对于外人,喜怒都无所谓。

  但对皇室子弟,还是在大庭广众下,就不能那么随意,否则会让外臣滋生念想。

  听到声音后,赵恒犹豫了一下。

  还是张口说道。

  “陛下,您不是问策论吗?孙儿近来有些心得,请您试听。”

  此话一出。

  太孙赵炆眼中冷不丁的闪过杀意。

  别说赵恒只是庶弟。

  就算是亲兄弟,胆敢觊觎自己的皇位,那也是死路一条。

  只是赵恒对此浑然不知。

  看了眼身边几人,而后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朗声读到:“石泉县,户一千八百二十二,口四万八千一百九十六。”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二石半,为粟二百五十石。”

  “粟麦,十钱一斗。”

  “二百五十石粟麦按此价出售,约可得三十两白银,去掉田税三成,丁赋...”

  赵恒照着册子宣读。

  从百姓一年下来的收成,再到吃喝,还有石泉县的各种问题。

  没有抑扬顿挫,没有带上半点感情。

  有的只是冷冰冰的数字。

  但此刻,所有人都一脸认真的听着,心中渐渐浮现石泉县轮廓。

  若单以治理一县一郡之地来论。

  赵恒的这些数字。

  远要比任何笔势雄健、博辩宏伟的策论有用,因为这反应了百姓最真实的情况。

  就像大夫治病一样。

  望闻问切,找到病灶病根之后,才能决定开什么药,每种药几钱几两。

  否则就是乱开药方的庸医。

  与此同时。

  老皇帝看着这位曾经顽劣的孙子,神情不变,心中却是赞赏有加,但他不确定,赵恒是不是为了夺嫡故意以此来取宠。

  很快,当赵恒的声音落下。

  老皇帝立即出言。

  “赵恒,这是你作的策论?”

  听到声音,赵恒连连摇头。

  “孙儿不敢贪功。”

  “刚才所言的内容,皆是孙儿与身边的同门师弟一起完成。”

  赵恒诚恳的说道。

  “哦?那尔等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老皇帝追问。

  “夫子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想要知道如何治理百姓,必须要了解百姓需要什么,而想要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到当地询问百姓。”

  “若是缺水,那便打井、引水。”

  “若是道路不便,那便向朝廷请援,组织当地百姓修桥铺路。”

  “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

  赵恒的语气无比认真。

  这上面的数字。

  有一部分是找当地县府讨要,还有一部分是他们挨家挨户的询问。

  而这其中所有民生问题,也都是他们询问百姓,在县里实地考察后汇总出来的,针对这些问题,他们也已经讨论出该怎么解决。

  但万事俱备。

  就缺的是钱、粮,还有名分。

  前者凑凑还能出来。

  可他们虽然是天潢贵胄,显赫门第出来的,但终究不是官员。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不在这个位子上,凭什么调动当地的百姓民夫,人家又凭什么听你的?单靠钱粮耗费又会增多。

  倒不是心疼钱。

  而是总不能回回自己掏腰包吧?

  也正是这样。

  他才在听到策论之后。

  准备趁着皇爷爷心情还不错之时,给自己和兄弟们整个官职,大展拳脚。

  而就在赵恒说完。

  一时间。

  宴会上不少人放下手中之笔,思索着自己的策论是否符合百姓需求。

  老皇帝眼神复杂的看着赵恒。

  急百姓之所急。

  想百姓之所想。

  此话要是出自太孙,他自然大喜过望。

  但出自赵恒。

  要思量的东西实在太多。

  这一刻,老皇帝甚至有些后悔当初那么早立太孙。

  以至于现在左右为难。


  https://fozhldaoxs.cc/book/78988098/6981289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