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明末自由行 > 第776章 第774章.大清朝廷北京建都。(下)

第776章 第774章.大清朝廷北京建都。(下)


清军攻入北京城,连战连捷,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不断的有原大明的军队向清军投降。最早的是唐通、白广恩,接下来不光是成建制的部队,还有许多小股的散兵游勇,这些军队的数量更大。李自成进京之后,这些被打散的大明军队许多一直在观望。而更多的是原来投降了大顺军的明军,现在脱离了大顺军,向清军投降。这些原明军是没有节操的,有奶就是娘,谁强大我就投靠谁,谁给我粮饷我就认谁当爹。这个雪球越滚越大,短短的十几天之内,投降的明军已经达到二十几万。而且这个数字每天还在增加,还不包括先期投降的吴三桂带领的关宁军。、

        现在明军投降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入关的八旗军队。这件事虽然是好事,可是对于这么多降军,多尔衮也有些头疼。他曾经想把汉军旗扩编成为汉八旗,可是这些降兵原来的统属不同,现在的汉军旗旗主李国瀚很难统管,更何况多尔衮也不想给李国瀚更大的权力。孔有德率领的乌真超哈是自成一军的,祖大寿的兵也是自成一家的,这些降军编到谁的手下都不合适。对于剩下来的这么多的降军该如何处理?多尔衮也颇为头疼。

        考虑了两天,多尔衮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找洪承畴,让他来接手。

        洪承畴原来就是大明的三边总督,这个人不光是个文臣,而且他还能带兵。治军有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合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还熟悉那些降兵。有的军队原来就是他的下属,或者被他曾经统管。对于洪承畴来说,这些兵交给他来领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多尔衮找来了洪承畴,告诉了他自己的这个决定,他要洪承畴出面收编那些降军。这支军队由洪承畴统管,多尔衮还把这支军队命名为绿营军,以区别于关宁军、汉军旗和乌真超哈以及祖大寿手下的军队,自成一军。

        洪承畴领命了,从这一刻起洪承畴便有了军职,不再单单是幕僚文臣。

        随着洪承畴的收编,这个数字越滚越大,最后竟然达到30多万,近40万,就连洪承畴自己也吓了一大跳。他可不敢率领一支比满八旗军队还要多一倍的军队,于是便去找多尔衮要求拆分。

        不料多尔衮的态度让他意外:“这支军队不需要拆,全部交给你来率领,才能发挥更大的战力。如果把他们交给其他人来统管,说不定还会拖后腿。我信任你,原大明军队内部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只有你才能够理清楚。这些降军该封什么职务就封什么职务,你只需要报备就行了。反正这些职务不会高于你,这些事情就交给你了!”

        事后看来多尔衮的眼光是准的,一方面可能洪承畴确实带兵有方;另一方面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些原来没有战斗力,遇上强敌,不战而退,闻风而逃的乌合之众,居然被洪承畴整合的有模有样,战斗力倍增。在原来的历史中,所谓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主要以这些绿营军干的。这是一帮欺软怕硬的家伙,在原来的历史中,清军横扫江南,确实也没有碰到过什么强有力的对手,也没打过什么硬仗。那么这些投降的降军便越战越勇,助纣为虐达到了巅峰。

        军队的事情搞清了,接下来就要重新建立大清朝廷的班子了。大清朝原来就有朝堂的班子,但是他的底蕴是八旗议政制度。现在打下的江山都是汉人的地盘,必须要吸纳更多的汉人进入朝廷,这一点多尔衮的想法与皇太极是一致的。当然原来清廷中的那些汉人肯定要占主导地位,军权是不能放给汉人的。那些礼呀、吏呀、刑呀,都可以交给汉人来管。当然刚开始只能是副的,也就是左右侍郎,再慢慢的看表现吧,但是具体的事情都可以交给他们来做。

        好在李自成逃走之后,他原来朝廷架子中的文臣都没有带走,再加上原大明朝廷中还有不少活下来的文官,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充足进大清朝廷的各级岗位。比如说顾横波嫁给的那个男人龚鼎孳,既投降了大顺朝,又投降了大清朝。在原来的历史中这个人官运通亨,一开始迁太常寺少卿,后累官礼部尚书。当然最高兴的还是范文程、宁完我之流这些原来从辽东过来的汉人文臣,一个个沐猴而冠,弹寇相庆!

        其中有一个投靠清朝的汉人叫孙之獬,这个人可是个十足的狗奴才。他本是个标准的汉人,家在山东。在大明朝廷做庶吉士,后来因为扯进阉党的案件,被解了职。这次清军入关,他觉得机会来了,立即投靠了清廷。当汉奸时间不分先后,干汉奸资历不分高低。只看谁出的主意损,只要能讨得主子的欢心,出卖祖宗的事抢着干。清廷给他的官职并不小,礼部右侍郎。相当于礼部的第2副部长,只不过没啥实权,但是蹦达的却很厉害。自己虽然是个汉人,所出的主意都是针对伤害侮辱汉人的,毫无任何节操。

        多尔衮在北京屁股下的皇位还没有捂热,大清人少,怎么样控制整个中原就成了个大问题。孙之獬在朝堂上就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主意,他对多尔衮说:“皇上,现在走在北京城大街上,我们满人人太少了,满人人少老百姓就会升起抵抗的想法。要改变这种状况,臣有一个策,就是把所有汉人的头发都剃了,让所有的汉人都留上辫子。这样一来大街上就没有满汉之分了,老百姓也生不起反抗的心思了!”

        多尔衮一听,这确实是个好主意。我把你们汉人的头都弄的光光的,那么你们不是满人也成了半个满人。多尔衮大喜,便下令要求全体汉人剃发,这就是有名的剃发令,如有反抗那就砍头!

        应该承认,满汉之间文化风俗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人体头发的认知,汉族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所以汉人成年后便不再剃发,而是留上了发髻。孙之獬的这个主意,相当于是在刨自家的祖坟,他已经把自己的祖宗卖得干干净净!

        鲁迅先生在小说《风波》中,有这么一句话,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小说的背景已是民国,当时有人还想复辟。但是这句话的发源地,就来自于这个汉奸孙之獬!

        据说,在原来的历史中。清军入关后,中原的百姓因为深受大明王朝的伤害,刚开始反清复明的愿望并不强烈。正是由于剃发令的实行,中原的民间反清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故事中的另外一个汉奸钱谦益,也曾因为剃发令留下了一段千古绝话。当然钱谦益身上当汉奸的崇媚风骨,在民间留下了不少在老百姓茶余饭后,街头柳巷,茶馆酒肆,喜闻乐谈的各种段子,这也为钱谦益在其身后成为了一个另类的名人。

        当汉奸当出了另类的名,在咱们中国的历史上,钱谦益当属第一人!

        当多尔衮正在朝廷上,为了大清朝能够长久的统治中原绞尽脑汁的时候,身处后宫的布木布泰也产生了一番别样心思。如今她身处高位,集天下一个女人应有的所有权力于一身,这个时代的能够有的荣华富贵她都唾手而得,予取予求,这个女人的愿望就又有了新的需求。当初范文程给她出的计谋,实施下来是非常有效的。刚开始她还非常的担心,多尔衮临幸的女人中间万一有哪个人肚子大了该怎么办?如今三年过去了,整个后宫的土地上,不管土地是肥沃还是贫瘠,都是只播种不发芽,小蜜蜂很辛勤,就是酿不出蜜来。到了现在,布木布泰已经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忘了告诉各位,多尔衮虽然有称帝王之心,而且也确实坐上了皇位。但是这个人身体并不好,他的寿命比皇太极还要短。皇太极在本小说中活到了49岁,在原来的历史中活到了51岁。但是多尔衮只活到了38岁就死了,今年他32岁。由于他之前子嗣就少,只有一个女儿,因此这三年中间被他播种的女人没有生育他毫不起疑,只是以为自己这方面的功能有问题。坐上了皇位,已经了了他一个心愿。满族人并不像汉人,对亲传子嗣继承皇位看的也没那么重。再加上布木布泰刻意的奉承,每次来到布木布泰处就寝,布木布泰都要把他榨个干净。这么一来多尔衮能婉转的余地就更小了,与其他的女人也草草了事,所以在这方面丝毫没有起戒心。

        多尔衮没有戒心布但木布泰的心却开始膨胀了,古时候说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来自于草原,科尔沁草原上尊贵的的格格,嫁给大清了的皇帝做皇后,目的就是为了庇护自己的家族草原,让科尔沁变的更强大。即便是不能像成吉思汗那样一统草原,也要让科尔沁成为一方的霸主。如今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居然能够数次险中求生,这个代价不是一般的大,可得到的结果也不是一般的好!现在已经有了这么好的机遇,真正的成为了入驻中原大清朝的皇后,正可谓是天下女子第1人,有着无上高贵的权利。如果今后儿子登上了皇位,那她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后。

        是时候该回报自己的家乡科尔沁草原了!


  https://fozhldaoxs.cc/book/76518415/611157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