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 第74章 建文四宝,内阁初露峥嵘

第74章 建文四宝,内阁初露峥嵘


第74章  建文四宝,内阁初露峥嵘

        朱允炆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组建自己的班底。

        严济、黄子澄很早便是东宫重臣,与身为朱标长子的朱允炆自是颇为相熟。

        于是他便以他们为班底,重组内阁。

        严济被从宁波老家召回,黄子澄亦重新回到了京师,两人双双入阁。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个人,朱允炆不会忘记。

        “方孝孺现在何处?”他问自己的手下。

        “在蜀王府,为蜀世子之师。”

        “召他回来!告诉他,朕任命你为阁臣。”

        方孝孺曾经被朱元璋所召见,朱元璋十分欣赏他的举止端庄,不过也说过“今非用孝孺时”,现在洪武已逝,是时候了。

        对于原阁臣,朱允炆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齐泰,在朱元璋之前问起大位归属的时候,曾经力挺朱允炆,朱允炆投桃报李给他升官,到了兵部左侍郎。

        严新成,这个不用说,被认定为是燕王的忠臣,朱允炆直接免了他的官。立储之争站错队,这便是后果。

        吴伯宗,朱允炆对他曾经榜眼的身份很是欣赏,这证明对方文学和政治功底都不弱,于是便留下了他。

        刘三吾也帮朱允炆说了话,建文帝当然也不能亏待他,官职一路升到了吏部左侍郎,官职正三品。

        刘三吾还是比较幸运的,要知道在原本历史上,身为翰林学士的他当仁不让地主持了洪武三十年的科举。

        那可是南北榜案啊……

        不过他因为已经入阁,总算是逃过一劫。

        但是,另两个考官白信蹈和纪善就没他这么幸运了,春榜贡生五十二人,尽是南人,北方举子联名上书抗议,朱元璋气得在大殿上吼出:“难道朕的大明,只有半壁江山吗!!!”

        两人及其他二十多个考官,全部被凌迟处死,以谢天下。

        说起来,严家这次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因为朱元璋认为此次科举存在舞弊,所以状元被一并凌迟,殿试、会试排名头几名的戍边,而严家那一代考的最好的一个,便是会试第三……

        不过这和建文帝没什么关系。

        内阁已成,他召开了建文朝的第一次会议。

        御书房,四张凳子一字排开,落在下首,四个中老年人腰杆笔挺,端坐其上。

        他们的对面是宽大的书桌,上面一如既往地堆满了各种文件奏折。

        只不过龙椅上坐着的,再不是那个威严的老人,而是一个儒雅的年轻人,他的手中紧紧握着那代表天子的大印,似乎一旦松开,便要失去一般。他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目光扫过他的内阁重臣。

        眼神中,有着对这种感觉的新奇,更有着压抑不住的喜悦。

        “诸位,朕初登基,上下事务,颇有不明,还需各位辅佐。尔等皆是朕之心腹,可有何要事,呈上来商议一番。”他故作严肃地说道。

        严济第一个说话:

        “如今头等要事,当在藩王。”

        “藩王之权,未免过大,三护卫成千上万,塞王甚至拥兵数万,一旦有不臣之心,则天下板荡。”

        “且其中多不法者,如齐王朱榑,暴虐骄纵,封地百姓苦不堪言,此等藩王,留之何益!”

        <div  class="contentadv">        “臣建议削藩王之护卫,圈禁于凤阳,有不法者废为庶民,以示惩戒。”

        是的,建文帝上位的第一件事,便是削藩。

        事实上,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最重要的,也就是这个了。

        只能说,朱元璋设立藩王,以藩屏宗的政策,想法是好的,但是结果却并不是很好。

        明初的藩王,自然不能和汉代列土的藩王相比,毕竟他们没有自己的藩国,但是相比于历史上其他的宗室,却也是超过了大多数。

        别的不说,单说每个王,都有从数千到上万人不等的护卫,这就足以让历朝历代的大多数宗室眼红,更别说塞王个个握有边境兵权。

        朱元璋时期,因为都是他儿子,老子又强势,那这九大塞王,就是九把好用的刀。

        但是一旦洪武皇帝去世,而接任的皇帝不够强力,那这九把刀的刀刃,就将朝向皇帝自己。

        对于宗室而言,这天下,只要姓朱的没换,其他的,都可以换。

        哪怕上位的不是朱允炆而是其他人,这个藩,也是一定要削的,甚至朱标也是一样。

        因为藩王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央朝廷了!

        虽然名义上,每个藩王只有三个护卫,然而燕王晋王都拥兵十万以上,宁王手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其余的塞王也都在相应的负责范围内,对当地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他们本身护卫只有一两万,但是在卫戍边疆的时候,其附近的几个都司基本都是听从他们的调遣的。

        一旦生出异心,他们对那几个都司的士兵们振臂一呼,也不知有多少人会倒戈相向。

        这个样子,换你你也削。

        更何况,朱允炆的继位,并没有朱元璋的背书。

        他心虚啊!

        而朱棣作为朱元璋真正属意之人,更是成了眼中钉,肉中刺这样的存在。

        所以削藩之事,迫在眉睫。

        阁臣们也知道,自是纷纷附和。

        朱允炆点了点头,但是又表现出一副于心不忍的表情:

        “爱卿所言,句句在理。然而,他们都是朕的叔父,如此行事,朕岂能忍心?且乡间小人不识利害,言朕目无长辈,心性薄凉,那又如何是好?且让朕考虑一番。”

        黄子澄当即说道:

        “陛下,削藩之事,绝不可缓,陛下越拖,则藩王越强,成大事者,万不可瞻前顾后!昔日唐太宗弑兄囚父,亦不失为一代明君,更何况陛下?至于乡间流言,陛下可列诸王之罪,昭告天下,相必百姓会理解您的良苦用心。”

        “好好!既如此,便依卿所言,立行削藩。但万不可伤我叔父性命。”朱允炆终于“不情不愿”地答应了削藩之事。

        “那,先削哪一个藩王呢?”朱允炆嘴上这么问着,但是他的目光,却不自觉地越过四人,停在了墙壁上挂着的地图上。

        北平。

        他的目光定格于此。


  https://fozhldaoxs.cc/book/76170411/862924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