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祖龙赤蛇 > 第68章 蔡、召陵之事

第68章 蔡、召陵之事


  大司马将各县兵员的集结地设在章华台和上蔡。章华台是楚王的王宫所在,也可以算是楚国的都城;上蔡是蔡国的故都,很早就归于楚国。无论是地形地势,还是政治势力,这里都可以算是楚国的根本。而这里又位于南阳、韩、魏三国边境,牵一发而动全身,威慑力极强。
魏国不甘示弱,立即加强了边境上召陵、郾城的防御。召陵、郾城都不是什么大城,所能容纳的兵力有限,再怎么增兵也成不了什么气候。楚司马并没有在意,正常地集中兵力。
上蔡以西的潕水沿岸是韩国的土地,岸边的舞阳、合伯、棠溪是重要的铁器生产基地,出产的铁制兵器天下闻名,其中的棠溪剑更是居名剑之首,连龙泉剑也要屈居其后。在楚军集结的时候,潕水沿岸的韩军也被动员起来。而溯潕水而上,就是著名的方城,那是进出南阳郡的咽喉要地,当初楚军驻扎重兵的地带。方城之外的另一个大城,是南阳郡的叶县。舞阳至棠溪一线的潕水地区虽然重要,但兵力并不多,显然不足以与楚军十万大军相抗衡。他们被动员起来,显然也是为了防备楚国的进攻。
从郾城溯汝水而上,有一座大城名襄城。这座城池位置重要,城池又大,成为周围诸侯争夺的一块肥肉。现在名义上属韩所有,其实是一座不设防的城池。
在召陵的东边,有一座很小的城邑,名叫阳城。那里是楚国的领地。由于阳城位于召陵与陈城之间,也被加强成楚国的一座边城。但这座城池同样规模不大,主要起防御的前哨作用。
召陵北面的隐阳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往来客商、船舶络绎不绝,是陈城通往西边的重要商业通道。芒卯在华阳之战失利后,就逃到这里隐居。这里也是魏境,归召陵管辖。
郾城和召陵距离魏都大梁四百余里,距离陈城不过一百五十里,距离上蔡不足八十里。郾城在召陵以西七十里。无论从那个方面看,楚国拿下召陵、郾城都没有问题。
十月底,楚军集结完毕,楚司马即下令上蔡的楚军北进,占领邓城,进逼召陵。召陵和郾城立即闭城,邑民上城加强防御。与此同时,章华台的楚国水师溯隐水而上,占领了隐阳,并沿隐水扎下营栅,隔断了召陵与大梁之间的交通,对两地形成合围之势。
魏军立即采取了应对之策,城颖、大陵两城立即派出军队南下,与楚军对峙。后面,许、鄢陵等地的魏国的军队源源南下,向城颖、大陵一线集中。尉氏、大梁的魏军也开始向南运动。
上蔡的楚军分出一半,隔离了郾城与召陵之间的联系,并从西面包围召陵。半个月后,楚军十万大军即对召陵形成合围之势。而前来增援的魏军则被阻击于城颖、大陵以南。
就在楚司马感觉召陵指日可下之时,潕水一线的韩军突然出动;同时,颖水沿线也出现大批韩军,向郾城方向运动。
韩王派出使臣告知楚王,韩魏是同盟,韩国不能坐视楚军对魏国的进攻。
楚司马立即报告远在寿春的春申君。春申君当即命令淮北的楚军向睢阳集中,向宁陵发动进攻。宁陵也称信陵,也就是信陵君的封邑,人口十万户。但由于信陵君不在封邑内,春申君估计宁陵的战斗力应该不强。
但春申君的估计完全错误。信陵君虽然不在魏国,但信陵君的家臣们依然迅速地组织了反抗,睢阳只动员了数万士卒,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攻势被阻。
就在春申君攻宁陵不下之时,陈城那边又传来消息:潕水一线的韩军突然出现在上蔡城下,留守上蔡的守军难以应对,被迫转入城内防御。而更为不祥的消息是,大梁正在征集船只,似乎要沿鸿沟而下,直捣陈城!
春申君大惊,急问陈地,为何上蔡的楚军连潕水的韩军也抵抗不住。几天后,楚司马报告说,南阳的秦军出方城,参与了潕水方向的作战。事实上,潕水一线作战的主力就是秦军,而不是韩军。
春申君感觉自己好像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本来是想打破秦、韩、魏之间的联盟,却不想反而推动了这一联盟。他急令陈地的楚军停止进攻,争取外交解决。同时派出使者到郑和大梁,与韩、魏议和。就在这时,芒申的报告来了,告知自己在卫地的作战彻底失败,而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陶郡的秦军突然参战。
现在形势已经很清楚了,秦、韩、魏不仅已经结盟,而且暗中已经为自己挖了一个大坑,而自己则跳进了这个坑中!心急如焚的春申君急忙轻舟赶往陈城。现在别的地方都已经无关紧要,他必须保证陈城的安全。
当春申君到达陈城时,陈城已经开始人心不稳。
春申君只在陈城停留了一天,命楚司马安排陈城的防御,和楚王商议了议和之事。楚王一直都对政事感到太麻烦,楚国朝政使者委托给春申君,现在情况如此危险,自然更不会多干预。
在安抚好楚王后,春申君率领大批楚国官员前往章华台,指挥前线作战。
召陵周围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召陵一座小城,竟然在楚军优势兵力的合围中顽强战斗了近一个月,楚军未能攻占召陵。而周围敌军大军压境:魏军从东北、韩军从西北、秦军从西面,三个方向反包围了楚军。
这中间,南线上蔡周围的战斗最为激烈。为了夺回上蔡,楚司马从前线抽调回两三万人反攻上蔡,希图解围。但南阳的秦军原本是楚人,十分熟悉楚军的战法,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配备了大量的弓箭和长矛,给楚军造成极大威胁,楚军损失惨重,也未能打破秦军对上蔡的围攻。而颖水方向的韩军则趁郾城楚军加调之机,加强了对楚军的压迫。
春申君很快就明白,这场战役自己彻底打败了,没有任何希望。现在必须立即停战。而要停战,就必须付出对方满意的代价。
春申君将希望寄托在韩王身上。
在这场战役中,惟一没有明显利益的就是韩国。楚国要打这场战役,是为了夺取卫国。向大梁施加压力,其实是逼迫魏国放弃对卫国的支持。如果说魏国为了卫国的利益,还有动机与楚国决战,那韩国又是为什么呢?只有一种解释,他受到了秦国和魏国的威胁利诱。
韩国地处天下之中,国土破碎,发展余地小,只能在诸侯间左右逢源。这种人虽然很容易被对方利诱,但同样也很容易被自己利诱!他的力量弱,就算给他以大利,他也不足以为害。而只要韩国退出,其他两国就容易对付了!
春申君派了一名能言善辩的门客前往韩军中,让他告知韩将,楚愿献上蔡而和,或与韩,或与魏。门客有些疑惑地问道:“韩将其能允乎?”
春申君答道:“韩王必有言于将也。将必允之!”
然后又让一名门客到魏军中,让他对魏将表示,楚国准备承认卫国是魏国的臣属,要求魏国退兵。门客道:“无所献,彼必不允。”
春申君道:“魏王必无言以告魏将,魏将虽不允,闻楚议和,必不攻楚,而令汝往大梁也。”
门客问道:“魏王有言于将,而将允之;无言于将,亦将允之。何事则一,则情相反也。”
春申君道:“韩人不欲战,韩王必有言于将,楚但愿割地而和,必允之!魏王虽无言于将,而将必不欲战,今闻和,必喜而罢战也。”
门客道:“上蔡,大邑也。若韩不欲占,但与一小邑足以,奈何以上蔡?”
春申君道:“吾欲攻卫者,非卫也,欲离天下诸侯也。吾与韩上蔡者,非为韩也,亦为离天下诸侯也。吾以一上蔡,间秦晋之盟,所得不亦多乎?”
门客道:“上蔡当陈之西,为巨邑。若彼心有不测,无可及也。”
春申君道:“值此一战,陈不可居也。且将远离,蔡不为害也。”
果然,门客穿越了战线,见到韩将,向韩将提出楚愿献上蔡以和。韩将立即态度大变,道:“行前敝王曾告曰,楚与韩,友也。今为秦、魏所迫,不得不战。上国即惠赐以大邑,辞之不恭。愿以效力于当前!”
门客道:“但取上蔡耳,又何有他?”
韩将心领神会道:“臣自当为之!”
另一名门客进入魏军营地,见到魏将。魏将果然不敢自专,声言将报于王。门客道:“两军相杂,恐有不测,愿各退十里,以为议和之步。”
魏将算了算,自己退十里也不过是退回到城颖之外,而楚军退十里,召陵就解围了,这样看来,怎么都合算。当即应允各退后十里。同时派了一乘车,送门客入大梁。
第二天,围攻上蔡的秦军就感觉到压力骤增。随后,韩将派人送来一封信,告知秦将,楚国已经将上蔡献给了韩国,韩国不敢劳秦军,愿亲自攻打!
随后,秦军又观察到,郾城和召陵的楚军开始后撤,而召陵城外的魏军也开始后撤。秦军知道,自己被出卖了!


  https://fozhldaoxs.cc/book/72833843/188732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