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祖龙赤蛇 > 第75章 鼎边论道

第75章 鼎边论道


  秦国的形势好得让人不敢相信,吕不韦一方面是兴奋,另一方面是担心,总担心这种不真实的好形势,背后可能隐含着危机;甚至这种好形势本身就是一种错觉,背后可能有失败的交易。
吕不韦回到秦公子府,在晚餐上只淡淡地说道:“陶贾来讯,卫境之战,魏之胜楚也,盖因秦出兵相助!魏之有平陆也,亦必过陶郡而后有之!”
此言一出,鼎旁的随从们先是陷入沉寂,然后就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他们知道赵国是打算支持楚国的,只是被魏国阻挡在邺城;如果楚国获胜,那么赵国的处境肯定会十分尴尬;现在楚国失败了,在朝中那些主张与楚交结的人肯定会失势,哪怕是暂时的;相应的,主张与秦交结的势力就会抬头!这肯定对他们有利。
但这时的赵正显然还分析不出这些道理,他茫然地看着诸位父执们欢欣鼓舞,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他却没有问,而是一面假装心不在焉地喝粥,一面竖起耳朵,仔细地听众人接下来的议论。
傧相道:“陶孤悬于外,而得此胜,实非易也。”赵正心想,哦,原来如此,陶郡孤悬于外,好不容易打了一场胜仗,值得庆贺。
一名随从问道:“奈何秦与魏和?”
一名随从回答道:“魏太子质入秦,是魏、秦和好之征也。”
一名随从道:“魏奈何质太子于秦?”
这一问把别人都问倒了,只有一人嚅嚅地答道:“必也畏秦之威也!”但他自己也知道这个回答很不好,说完就尴尬地笑了,补充道:“魏公子无忌退秦军于邯郸,未闻秦之败魏,实不知其详。”
一名随从道:“魏公子之退秦也,非战之功。若无郑安平之降,成败犹之未定也。”
一名随从道:“他者勿论,秦与魏联军,战于卫境,大败楚国,此大利也!”赵正从这番议论中听出来,魏国曾经击败过秦军,而且诱使一名秦军重要将领投降。这一次,则是秦与魏共击楚于卫境,并联手打败了楚军。赵正的第一反应是,秦国被打败了,被迫与魏国结盟,然后联手去斗楚国,搞不好是秦国出力,魏国得利。转念一想,不对,是魏国派太子入质秦国,而不是相反。他可知道,自己就是一名质子,那可是有可能随时被赵国杀掉的,只要秦国敢对赵国有一点反抗。那个魏国太子……也许和燕太子丹差不多吧,比自己尊贵多了,也是在敌国为质,随时都可能被杀……
赵正出生时,正赶上秦国包围邯郸,两国打得热火朝天。当时公子子楚还在城内,就一直抱定必死的决心,并以此要求各随从,乃至赵姬!后来在吕不韦的运作下,公子子楚孤身逃出了邯郸,而留在城内的赵姬和随从们几乎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因为质子私自弃质逃亡是对驻在国的大不敬,只此一件,秦公子府的所有人都有死罪,特别是赵正,很可能被赵王杀了泄忿。
但最恐怖的事情终于没有降临。而当事件几乎败露时,秦王派来使臣,确认公子赵正代替其父子楚为质赵国,随从子楚的那些人,继续护卫公子赵正。于是,秦公子府的人就在提心吊胆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当赵正公子开始明白事时,他就已经知道,为质于异国的公子,随时都有可能被驻在国杀掉,毕竟当两国利益发生冲突时,秦王也不会顾及他的安危。这时,他必须无所畏惧,坦然面对死亡。这是他作为秦公子必须做到的,否则不仅是本人的奇耻大辱,还会辱没他的父母,乃至秦国的列祖列宗!本来他只以为这种苦逼的事只会落到自己头上,后来他也知道了现在的楚王在当太子时就曾在秦国为质十年;而他见过的燕丹不比他大几岁,也是太子,燕国入质赵国。今天又知道了魏太子也在入质秦国。他依稀明白了,这种差事往往是由太子来承担;他还听说,为质于邯郸的父亲,回到秦国后就开始实际辅佐秦王执掌秦政,只不过因为老太子还活着,子楚还不能称为太子。那自己也在邯郸为质,如果父亲有一天当上秦王,自己岂不也有分成为太子!
赵正一面思绪发散地想着,一面还仍然认真地听着众人的讨论。
现在正是吕不韦在侃侃而谈:“……平陆当陶、齐、鲁三地之间,故郕之地也。昔者齐鲁交争,终归于齐;五国伐齐,魏欲得平陆,而秦攻其西,魏终不得东向。穰侯用时,客卿灶伐齐,取刚、寿,乃窥平陆,欲广陶地。然陶力薄,终不能取。今魏取之,然终不能越陶而有平陆也。魏无陶,则不能有平陆;魏有平陆,则齐、鲁终不能越平陆而攻陶也。是陶与平陆唇齿相依。“
这时一名随从问道:”昔者客卿灶取刚寿,而应侯以为穰侯以秦力自广其邑,非其计也。王亦因之而免穰侯而相应侯。先生之言,似以陶为天下之要地。先生何与应侯反也?“
这些随子楚来邯郸的随从,都是在应侯时代陆续成年的,他们的思想受应侯的影响很大。而应侯张禄当初就是因为攻击穰侯广陶邑的战略,主张远交近攻,赢得了秦王的信任,取代穰侯成为秦相。在他们的心目中,陶郡就是秦国的一个累赘!
吕不韦道:”陶,商贾所集,天下财货之所辐辏,陶朱公因之以为富,固天下之要也。然事有缓急。彼时秦虽有河东而不能守,西有义渠之戎,南有蜀郡之叛。河东、义渠、蜀郡之不治,而兵发于陶,取刚、寿,非不利也,非时也。是故应侯先定义渠之乱,复修栈道而通于蜀,蜀地乃平。亲治河东,安邑乃治。此数者,皆济急之道也。然应侯终不废陶及刚、寿。邯郸之围也,秦军皆退之陶,士卒得保首级,公子得归于咸阳。若无陶,秦军将何归?是故广陶非不利也,非时也。“
随从道:”是时当广陶邑乎?“
吕不韦道:”陶,天下之富邑也,诸侯觎焉。而距秦千里,有韩魏阻隔。非战之地。但能守之,其利多矣!“
随从又问道:”然则何时当广其地耶?“
吕不韦道:”必也魏弱楚乏,乃其时也。“
随从道:”吾恐难得其时也。“
吕不韦道:”若不能战,守之可也。“
赵正默然地听着吕不韦的话,完全不懂,只在心中记下了平陆、陶等地名,知道平陆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陶郡是秦国一个富裕的郡,但在本土千里之外,守之不易,更难向外拓展。他在心里想,如果自己万一当不上太子,主动争取去治理陶郡,倒不失为一策。想到这儿,赵正突然问道:”守陶之策奈何?“
吕不韦见赵正发问,有些意外,但也没有因为他年幼而置之不理。他以指划地,解答道:”陶郡,济水在其西,菏泽、泗水当其东,其北有大野、雷泽,南有孟渚、丹水,舟行天下,是其便也。是故守之者,必籍水师。“
赵正拜道:”傅之言,开启蒙童。“
吕不韦并不知道赵正突然问这一句是何用意,继续往下说道:”济之西,魏也;泗之东,鲁也;大野之北,刚、寿、平陆也;孟渚之南,宋都睢阳也。今鲁与宋尽属于楚,外交之道,在和魏、楚。“
赵正复拜道:”喏!“
见赵正没有进一步的问题,吕不韦疑惑地看了赵正一眼,继续刚才的话题,道:”秦与魏合,必与韩也。楚有陈地之败,非只魏也,当与韩、秦联军,乃得败楚。“
一名随从道:”若秦与韩魏和,则赵亦必与秦和,公子归秦,未为久也。“
吕不韦道:”是故当俟秦王之命也。“
几天后,平陆方面的商人也回来了。平陆虽然离得更近,但由于事务繁杂,反而回得晚了。平陆方面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魏人立了新的卫君!
就平陆而言,魏国虽然派了官员管理平陆,但里邑的长老们并没有替换。由于齐人的势力已经基本退出了平陆,而鲁军新败,目前也没有发现齐人、鲁人有反攻平陆的迹象。他们已经按吕不韦的指示,让当地的吕氏商贾尽力交好魏国官员,争取获得进一步的商业利益。
卫君被杀的消息,同样也在秦公子府的晚餐会上引起了震动。吕不韦立即发动了几乎全部的力量,去探明这一事件的原委。陆续传来的消息是,卫君为了表示为魏国的尊重,新年时亲自前往大梁朝觐。但魏王以卫君在楚国的威胁面前动摇为由,将卫君囚禁在大梁,立了卫君的弟弟为新一任卫君。新一任卫君正是魏王女婿!
毫无疑问,卫君的更替,必然会引起天下形势的进一步变动。但它将走向那里,邯郸秦公子府的人们还无法判断。现在,大家都在等待前往咸阳请示的曾季,尽快带回咸阳的指示。
很快就到了春分,赵王在邯郸城外行了籍田礼,正式拉开了春耕的序幕。又一个繁忙的农业季节开始了。


  https://fozhldaoxs.cc/book/72833843/188567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