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明天子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

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


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

        李东阳的奏疏里面说了什么事情?

        他说了一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县级财政。

        也就是大明赋税之中留存的部分。

        总体上留存的部分,是要支付官员俸禄,还有支付当地学子的秉食的。

        而今明代的县级财政从开国到后来,是处于一个越来越衰弱的情况下的。

        而预备仓就是一个标志。

        洪武年间,几乎各县都有预备仓,因府县大小,分别储存几万石,到几千石不等的粮食。而到了明中期,几乎全部荒废了。

        到了明末朝廷的地方财力根本不足以维持地方的开支。

        水利,道路,赈灾等开支,都不足以维持,地方官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去求富户出钱。

        而今虽然还没有这个地步。

        但是已经有苗头了。

        总体上,都是朝廷对地方财政看得太紧了。

        一般来说,地方上各项开支,都是有成例的。比如说,一个县之中,在洪武年间,维护水利花费,取一个平均数,就是这个县留存之中,在水利上的经费。

        这当洪武年间,或者在洪武年间不远的情况之下,还算可以。

        但是在几十年之后的现代,已经是一纸空文了。

        而且赋税也不是都能征收上去的。

        就好像整个宣德年间,宣宗皇帝免去了江南数千万石的钱粮,而在各地也多多少少都有减免钱粮的事情发生。

        而有一个惯例,就是减免赋税,一般只减免留存,不减免起运。

        也就是说,比如宁化县有些困难户,或天灾,或,实在是征收不上赋税,县令就上奏请求减免。

        朝廷批复是,减免可以。但是该交上京的钱粮是一分不能少,减免的钱粮要从留存的那一部分之中扣除。

        这其实也有一些道理的。

        如果不这样做,下面的官员只会变本加厉的拿朝廷的钱粮做自己的人情。

        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几乎每年的赋税都是沾血的。

        不竭力督促,谁也收不上税。

        但是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底层几乎没有独立的财政权。

        县太爷看似威风凛凛,其实想做什么事情都不行,毕竟县里面没有钱,想做一些事情,就要向当地富户讨人情。

        自然只能劝劝学了。断断案,催促一下钱粮,其他的事情什么都做不了。

        至于真有什么大灾大乱,更是连安堵百姓都做不到。

        李东阳的奏疏之中,前半段是说弊端,在后半

        部分,就是再说解决办法了。

        李东阳并没有说要朝廷多给出留存的比例,想想就知道,除非脑门子被驴踢了,否则不用朱祁镇否决,户部,内阁都不会同意的。

        毕竟儒家思想之中,有浓厚的大一统思想,只有加强中枢权力,财力的,绝对没有减少的。

        所以李东阳在解决办法之中,压根没有说这方面的事情。

        他却提出一个理清地方财政的办法。

        他提出了易知单。

        这个易知单,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就是朝廷征收赋税的时候,留给百姓的单据。

        为了防止胥吏舞弊,欺压百姓。收上的赋税清单,都要一式两分,让百姓持有一分,办事的胥吏持一分。

        看起来很简单。

        毕竟现代人早已习惯了各种票据。到政府办事更是这个票据,那个票据的,不知道有多少,甚至烦恼极了。

        但是而今这样做,却能极大防止胥吏上下其手。

        另外一部分,就是朝廷赋税征收,全部贴在县衙外面,令百姓周知。

        这其中就有几分政务公开的意图。

        单单是这样,不过是减轻了胥吏欺瞒百姓的程度,想要改善县级财政还差了许多。

        之后,就是李东阳将留存部分化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常支,这一般都是固定开支,比如官员的俸禄等等,另一部分就是不常支。

        这个也有两部分,一部分乃是奏销。向上面报账之后,可以直接从起运赋税之中留下来,另一方面就是结余了。

        因为大明赋税都是定额,结余的可能并不大,也不会太多的。

        说实话,李东阳对县级财政的梳理,并不算多高明,但是他做的最惊艳的事情,就是大量的引入表格。

        甚至他在奏疏之中,还有好几分表格的样本,比如给百姓看的,易知单样本,还有朝廷要帖出的每年赋税征收额度,具体到每一个人。还有县衙之中各种表格样本。

        并以宁化县为例。

        李东阳就从混乱的财政之中,赞出几百石粮食有数十贯铜钱。

        除此之外,李东阳还特别提出一件事情,那就是去浮民。

        或者说是去流民。

        李东阳所在的宁化县,乃是山沟里面的一个小县,但是人口却不少,所以宁化县有一个特产,就是土匪。

        这些土匪大多都是吃不上饭的百姓,只能想办法铤而走险,只求一时温饱。

        所以,李东阳提出请朝廷从宁化迁徙这种没有产业,混迹在生死线上的百姓,迁徙到夷州去。

        甚至请朝廷,在福建,江西等地都实行

        这个办法。

        虽然听起来很不人道。

        穷人连死在家乡的权力都没有了。但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福建与江西人口太多,土地兼并的状态,仅次于南北两京。

        而土匪这种特产,更是数不胜数。

        连大名鼎鼎的王阳明都在江西剿匪,甚至宁王造反的主力军,就是宁王招抚的土匪,居然有数万大军。

        在朱祁镇登基之前,江西就有人起事,一度聚集到三万人上下。而在朱祁镇又有叶留宗转战江西,福建。

        这都是根结所在。

        刘定之为什么对李东阳满意。

        就是李东阳并没有硬在宁化县推行一条鞭法。宁化县不大适合一条鞭法,这个事情,虽然大部分朝臣未必肯定,但是都有所预料的。

        特别是内阁之中大臣,大多都是人精,都是有地方行政经验,一条鞭法一提出,很多人都有所预料了。

        如果李东阳真要推进,并为一条鞭法叫好。

        李东阳不但不会有事,而且会被朝廷迁升,毕竟而今皇帝正想推进一条鞭法的时候,决计不会在这个时候,给变法泼冷水。

        但是并不意味李东阳就没有事情了。

        就祈祷李东阳在宁化的事情,不要被人抓住把柄,只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不定将来就被人翻出来的。

        要知道做官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

        有了污点,哪怕是藏着,也会因为地位越来越高,而藏不住的。

        而今李东阳做的就很好。

        一方面,李东阳虽然没有直接说,他支持或者反对一条鞭法。但是他从奏折之中,所表露出来的变法的态度,是一般无二的。

        谁也不会将李东阳归为反对变法一派。

        这个态度先摆出来了。

        而李东阳提出的种种措施。好像是对地方上一些弊端进行改易。一片爱民之心。与陛下的一向政治主张相合。

        而且如果细细思量却发现。

        其实暗藏玄机。

        大明基层的情况,真的没有人不知道吗?

        不是,知道了不能解决,又有什么用,一片混乱的基层,其实也是胥吏政治生态之一。不将情况弄乱了,这些胥吏怎么能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而今这一套办法,虽然不出奇,但也完善。只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合格吏员,这个办法行得通吗?

        自然是不能的。

        所以,这一件事情就此绕过来了。其实还是回到了皇帝陛下所提出的胥吏改制上面。甚至可以说是暗地里拍皇帝的马屁。胥吏不改制,百姓就不得安枕。


  https://fozhldaoxs.cc/book/7217/86644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