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明天子 > 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

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


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

        当然在这一件事情,总体来说是一个小问题,并非大问题。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大问题了。

        秦法固然是严苛之极,但是真正让秦二世而亡的原因,真是因为秦法严苛吗?

        不,更多秦法根本执行不下去。

        秦法在秦国还能执行下去,但是推广到全国,即便不说,六国余孽的种种情绪,也不说当地百姓的反抗的暗流,单单是秦国对法律执行能力,就推广不下去。

        这一点从历史上也能看出来。

        即便是现在的大明,真正有法律的地方是哪里?是县城,府城,京师,乃至这些城池比较近的村落。

        更偏远的地方,数千人的械斗都搞得起来。如果真按大明律法来判,这些人几乎能算得上造反了。

        但是又如何?地方官不过是彼此安抚,找各自的族长管事来谈话,和稀泥。

        或许有官员能力强,手腕硬,能将这样的事情给镇压下去。但是这都是个别的情况。

        而维持这一切切的总原则,就是德主刑辅。以道德教化为先,甚至让百姓息诉。

        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朝廷最重视的礼法的原因。

        如果朱祁镇有如此战略上的转变,将法律地位提高,将一切都变成一断于法,甚至提出依法治国。

        对大明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因为实行不下去的法律,其实也没有什么用处。

        朱祁镇当然是想过这一件事情的,他微微一笑说道:“王卿,你说的朕自然知道。”

        儒家是古代中国的主流,朱祁镇不可能将放弃儒家,用法家的一套,这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问题。

        朱祁镇自然有一套解决的办法。他继续说道:“而今各级官员办案多以春秋决狱,有些事情也过与草率了,而今可以将这些原则写入宪法之中,也能让百官有所适从。”

        王恕也慢慢的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皇帝本身无意将大明司法现状有太多的改变,更多的是对现在法律的整理。并无意将法律的外沿扩大。

        但是即便如此,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而且朱祁镇还想引入行政法的概念。

        就是将官府运行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变化。

        大明官府其实也有很多典章制度,这些都是有的。但是却没有如此鲜明的规划出来。而且既然定了法规,就会处罚。

        而大明各衙门因循守旧,各种规章制度早就出了问题。

        显然,朱

        祁镇要的也不是仅仅是写在大明会典里面的规矩。

        这里面信息量太多了。

        多到了王恕,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其中利弊如何。

        朱祁镇对王恕说这么多,一方面固然是要争取王恕。

        朱祁镇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看似大明士大夫是一体,其实满不是那一回事。就好像是王恕。王恕是一个能够在皇帝面前坚持原则的人,难道他就会屈服于李贤吗?

        所以,只要让王恕感到皇帝所说的事情是对的,王恕也未必在乎李贤怎么想。

        其次,他这番话也不是说给王恕听的。

        根本就是说给李贤听的。

        这么多年的研究,朱祁镇也摸清很多大臣的底线。

        救弊这两个字,就是朱祁镇所有变动的思想核心。

        看似朱祁镇做了不少事情,但都没有触及根本,都是在原本大明的政治结构之中,查漏补缺而已。

        朱祁镇见王恕一时间没有这么大的信息量之中反应过来,就说道:“你下去好好想想吧,有了想法再来见朕。”

        诚然修《大明会典》,是变法的一个标志。

        但是真正要推动变法,还是要与李贤等人来做的。

        王恕回去之后,看似非常镇定,但是无时无刻的都在思考这一件事情,利弊如何。

        很快,李贤就请他过去了。

        王恕对此也有所预料。

        随即在李贤的内阁值房之中,王恕将皇帝的意思说了。

        李贤听了一时间也震动非常。

        李贤心中暗道:“看来是时候找陛下好好谈谈了。”

        看似一个法律体系的改变,如果落实下来,却不知道有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皇帝的心思仅仅于此吗?

        李贤并不知道。

        他沉吟片刻问王恕,说道:“陛下令你总领此事,你认为陛下的想法怎么样?”

        王恕说道:“陛下天纵圣明,所思种种,明见万里,如果真能如此,对朝廷来说,也是算是一大盛事。”

        这就是年轻一辈与老一辈的不同。

        王恕进入政治舞台的时候,朱祁镇已经坐稳了皇位,而且朱祁镇登基之后,总体上来说,做得也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李贤这些老臣不一样。

        他们是看着皇帝长大的,皇帝年少的时候,被太皇太后教育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仿佛还在昨日。

        有一句话叫做,三岁看老。

        皇帝长大之后,固然是稳重了不少,但在这些老臣看来,其本质一点都没有改变。所以面对朱祁镇的想

        法。

        王恕这些年轻一辈,受朱祁镇的权威影响,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不敢对抗朱祁镇的权威,但是在这些老臣看来,他们所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担心皇帝将事情给搞坏了。局面不可收拾。

        面对同一件事情,却有不同的反应。

        王恕虽然在很多方面还是存疑,但是大体上愿意以皇帝的意思来办。建立起上下分级的法律体系。

        至于有什么弊端,将来还是有匡扶的余地,最少现在看来,这样的法律体系,要比大明现在律例合编的法律体系要好上不少。

        李贤也感到了自己失算。

        王恕似乎被皇帝拉了过去。

        不过,李贤也不是一心争权夺利之辈,此刻他也反省,暗道:“我是不是想的有些多了。”如果皇帝的想法仅限于此。李贤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李贤还是留了一个心眼,说道:“如此一来,名为一部书,其实却是两部,你先修前代典章之变化,之后陛下要法典,且缓缓吧。”

        当一件事情看不清楚的时候,可以先缓一缓。

        王恕说道:“如果陛下问起来?”

        李贤说道:“就说是我的说的。”

        王恕想了想,也不觉得是激化矛盾的时候,毕竟朝廷最近也没有闲着,很多事情都在同步推行,真要闹出陛下与首辅不合,也不是朝廷之福。

        虽然大明的首辅在权力上,与汉唐之丞相是没有办法比的。但在朱祁镇一点点的放权之下,已经有了几分丞相气度。显示得越发重要了。

        王恕说道:“谨遵堂旨。”

        李贤打发了王恕离开之后,心中也沉思了好一阵子,一方面是推敲朱祁镇所推出的法律体系,另外一方面却是推敲朱祁镇的心意。

        却有一种圣心如渊,不可测度之感。

        要知道这种现代的法律体系,朱祁镇拿过来用很是简单,却不知道产生出来,是有多少能人智士的真知灼见沉淀而成的。

        甚至非一人之功。

        李贤真是看出了这一点,才有一种朱祁镇学问大进,他而今都不认识的感觉。

        不过李贤感叹的事情也很短,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将答应皇帝的事情完成,给徐有贞弄一个刑部尚书的缺。

        这一件事情说起来,并不是太好办的。不过还难不到李贤手中,他连续调动了好几个人,顺便加强了自己的权威,也腾出了刑部尚书的缺,如此一来徐有贞上京的道路就算是打通了。

        李贤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有一种感觉,今后后长时间,他就要面对这位徐刑部了。


  https://fozhldaoxs.cc/book/7217/64888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