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明天子 > 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

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


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

        会宁伯李家在京师只能算是二流勋贵,但是放在西宁却是大名鼎鼎的。乃是西宁卫出身最大官员了。

        前文说过,勋贵乃是卫所制度顶层建筑。

        大明三百多个卫所,只有极少数卫所是没有靠山的,大部分卫所都是京城某一个勋贵的自留地。

        或是当年祖上设立的卫所,或是某勋贵乃是某卫所出身,或者家族子弟在某地任过职。等等等。

        比如石亨,虽然是新得的国公,但是他在海西就有某些特殊利益。

        正即便是朱祁镇改革京营,这种联系也是没有完全斩断的,想想就知道,武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卫所世袭军官出身,朱祁镇也不能改变的。

        只是朱祁镇重整京营之后,各家勋贵对卫所与京营的权重有些改变。更多正统勋贵更在乎在国家军事上的话语权,而并非荣华富贵。

        而有些没有赶上的勋贵,还如同之前一样。

        会宁伯李家就是其中之一。

        会宁伯李家自称乃是五代李克用之后。先在西夏,后迁徙西域。而真正在大明发迹,却是李南哥,在元明之交,举西宁降明。洪武年间官至西宁卫指挥佥事。

        其子李英更是李家崛起的重要人物。

        他屡次与西番作战,立下不少战功,最出名的一战,就是西域杀朝廷贡使,李英出昆仑山数百里,追杀殆尽,就是以此功为会宁伯。

        只是李英功劳不小,但是李英本身就不是什么干净的人。

        在洪熙年间,就有御史告发李英违法乱纪。但是仁宗皇帝宽恕李英不与追究,只是将这个御史调离西宁了事。

        仁宗皇帝未必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这种久镇一方的将领,还是慎重为好。

        宣宗登基之后,掉李英带西宁卫班军入京营,跟随宣宗出塞,倒也有些战功,但是很快东窗事发。

        特别是李英插手,西宁指挥使祁震家事,想扶持自己的侄子成为指挥使,这一件事情,西宁祁家与李家反目成仇。

        爆出了李家不少黑料。故而李英下狱。

        只是毕竟是功臣,最后还是被放了出来,正统二年病死。其子继承爵位之事,一直拖着。朱祁镇亲政之后,为了拉拢勋贵,在很多地方放松了,李英之子,李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袭职的,而今的李咏就在京营之中任职。

        当然了,这会宁伯李咏在京营之中,也是一个排不上号的人物,范广地位未必在李咏之下。但是大明勋贵看上去不少,但是真正分散在各地,却不是每一个

        卫所都能出一个的。

        仗着有会宁伯在京师,李家就是西宁众多家族的第一。

        当然了,李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声势,并非仅仅因为会宁伯。

        毕竟会宁伯虽然尊贵,但是也调离到京师了,只能作为靠山,如果事事依靠,那也是远水抵不上近渴。

        西宁李家之所以这样兴旺,让于谦侧目,就是西宁李家本身的实力就足够雄厚。

        因为西宁李家不仅仅在卫所任职,还是土官。

        西宁李家,祁家,陈家,都是西宁土司,各自有各自的土地。而当初李英下狱的重要罪名之一,就是李家侵吞民户七百余户。

        李家将朝廷的百姓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而七百余户是什么概念。在明代平均一户有四五人。七百户也就是三千多人?而之前官府档案之中,西宁百姓总共才一万五千多口。

        也就是李家侵吞了近五分之一。

        而且这仅仅是侵吞,还不算李家原来的拥有的人丁。

        这也是为什么仁宗皇帝优抚李家的原因,因为在西宁这个地方,李家的人丁未必比西宁卫的人马少。

        而李家还在西宁卫中任职。更加自己的影响力渗透进西宁卫之中。

        近乎割据的局面了。

        朝廷未必对付不了他们。但是实在是鞭长莫及一些。

        所以即便不看会宁伯的面子,西宁李家也称得上地方豪强。

        甚至不用调查,茶马走私贸易如果能绕得过西宁李家,才是咄咄怪事。西宁李家也是松潘各部惹不起的大人物之一。

        西宁李家而今主事者,乃是李家二房李文,乃是会宁伯李英的侄子。坐镇西宁倒也是有些战功的。

        不过于谦细细探查,李文的战功也是多借助李家的实力而已。李文的实力用多少能力,倒是未必。只是李文在政治上足够敏锐。

        似乎与现任会宁伯李咏沟通过。当于谦一上任,他就过来通秉内情,将茶马贸易的内幕一古脑捅给于谦。

        以求代罪立功。

        于谦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的将走私路线一一封锁起来,其中未必没有李家的帮助。

        这却是丘浚所部知道的。

        可惜,即便这样于谦也不能放过李家。

        倒不是于谦小气,翻脸不认人。而是于谦太明白了。如果朝廷在西宁卫没有足够的话语权,那么茶马贸易而今整顿过后,不过两三年,就会变成原来的样子。

        之所以茶马贸易荒废。其实与大明太祖对西宁湟一代才用土流杂用,而统治手段

        也是以卫所为主。

        在卫所制度崩溃,各级卫所官员侵吞屯田,卫所几乎成为了世袭军官世袭罔顾的家业田产,政府的权威荡然无存。

        这样的情况之下,奢求茶马贸易的正常进行,岂不是缘木求鱼?

        所以于谦觉得保证茶马贸易,就必须整顿西宁等卫所。

        改土归流,这个时候并不合时宜。毕竟大明大敌在北,在青海这里闹出事情来,反而会分散朝廷的注意力。

        但是整顿卫所,却是大明自己的事情了。

        如果实在不行,就重新将西宁卫变成西宁州,设立流官管理,恢复最基本的行政秩序,甚至于谦想今后巡视茶马的御史,常驻西宁,形成常态,才能将茶马贸易控制在一点规模。

        并不是不会有人偷税漏税走私贸易了。

        而是朝廷在这里看着,他们即便是偷税漏税,也必须给皇帝那边一点面子吧。这才能保证茶马贸易中朝廷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收入。

        否则即便茶法改的再好。也不过是无根之木而已。

        历史上弘治年间名臣杨一清也改革过茶马贸易,但是结果不过两三年之间,人亡政息,其原因何在?

        是茶法有什么弊端?

        但是茶法经过唐,宋,元三代改良,实行引税制,即便上已经是比较完善了,或许有缺陷,但还没有让整个制度推行不下去的缺陷。

        就是河湟一带的行政权力,早就被当地土司土豪给瓜分殆尽了。朝廷向从里面分一杯羹,要问他们愿不愿了。

        即便有名臣在位,一阵强力推行过后。不过数年就会反弹。

        于谦正是看见了这一点,故而即便是李家已经提前投诚服软,甚至可以交出大半茶马贸易的渠道,但是于谦依旧不能能放过李家。

        这是政治立场的问题,倒不是于谦对李家有什么态度。

        不过,就看李家能不能识趣到底了。

        如果他们真能识趣到底,于谦也能给李家一些好处,让李家回京师发展,并在皇帝面前说好话,让会宁伯这个爵位能够长久一点,甚至李家一门双爵,也未必不可能。

        但是如果不识趣。

        于谦也只能用雷霆手段了。

        不将西宁最大的地头蛇,也是侵吞卫所最多的李家给收拾了,于谦下面的手段,就无从谈起了。

        时势使然,政治就是如此,并不是于谦想顾及情面,就能顾及了。

        李家现在还不知道于谦的打算,正在欢天喜地的准备迎接于谦。


  https://fozhldaoxs.cc/book/7217/58557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