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明天子 > 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

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


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

        朱祁镇并不知道,就在他与杨溥打赌说倭寇的时候。

        倭寇已经与大明军队有过一次接触了。

        成山角之东,浊浪滔天。

        数十艘明军的遮洋船在海浪之中若隐若现。就好像是玩具一般。

        成山角就是山东半岛尽头,深入东海之中,对明军运输粮草主力船型,遮洋船来说,却是到了海况最糟糕的一段路程了。

        所谓遮洋船就是海河两运船,一般生产于清江浦船厂。因为兼顾河海,所以船型并不大,一般来说,都是船头宽一丈一,船长四五丈。每一艘遮洋船可以撞粮食,四五百石之多。

        这是山东与辽东之间运粮主力船型。

        同样因为船只装载量不大的原因,所以建造数量巨大。

        仅仅是正统五年之后,朝廷向清江浦船场追加的订单,就有一千多艘。

        对有心人来说,朱祁镇醉心于海运,简直就是明摆着的事情。

        这几十艘船只之中,有一艘船大一些,似乎上面还安装的火炮,但是炮都不大,更多是碗口盏,火力并不是太行的。

        这一艘船就是王英的座舰。

        此王英非彼王英也,朝中的王英乃是翰林官,甚至还给朱祁镇上过客,但是这位王英不过是王景弘的养子,锦衣卫千户而已。

        他现在就是这一支船队的领队。

        朱祁镇将海运之事交给了李时勉。

        但是李时勉还在天津坐镇,负责海关之事。具体操办海运之事,却就落到了王英身上,他也一跃成为指挥使了。

        如果他真能将这差事办好,再加上义父王景弘的余荫,估计挂一个总兵官负责海运还是可以的。

        所以他尤其认真。

        即便海况恶劣,他也双脚如同钉子一般,站在甲板之上,死死的看着远方波浪尽头。

        忽然他瞳孔微微一缩,说道:“传令下去,让下面人准备好,倭寇来了。”

        旁人还没有看出什么,却见数十船只乘风破浪而来。

        因为遮洋船都是满载跑都跑不了,而这些船只都是空船,速度极快。不过片刻,就冲进了遮洋船的船队之中。

        却见王英座舰的令旗一挥,船舷之后,无数斗笠冒了出来,却是不知道多少大明士卒都隐藏在船中,排成两排,手持火铳。

        等倭寇船只靠近,二话不说,迎头打了过去。

        倭寇迎头吃了一亏,但是他们很快就利用他们船只轻便的特点,左右包抄,避开大部分船只,主攻王英的座舰。似乎想要擒贼先擒王。

        但是王英早有准备,他的船上根本没有多少粮食,全部是士卒,一时间双方打的热火朝天,倭寇举起比人还高上不少的弓箭,向船上射去。

        王英根本不在意,伸手抓住了箭矢  ,冷笑一声,说道:“连把好弓都没有,这么长的弓箭,这么软的弓力,吓唬人啊。”

        就在双方交战正酣的时候,忽然海面之上有船只出现,不是别人,正是登莱水师。

        原来王英去年还是海上运粮,就数次经过此地,每每经过都有倭寇的踪迹,但是倭寇也是欺软怕硬的。

        见大队船队,一出动就是数以百计的船只。毕竟一艘遮洋船五百石粮食算,二十艘才一万石,而要转运到天津的粮食,最少是百万石起。

        这样一来,遮洋船的数量极多,一百艘之下,根本不值得单独跑一趟。

        这一次几十艘船单独行动,却是王英诱敌之计。

        只是登莱水师来的虽然快,但是倭寇见势不妙逃跑的速度,更快。

        只俘获了几艘船只,大部分倭寇的尸首也跌落大海之中了,斩首居然不到百人。不过王英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斩首之功。

        而是为了护卫粮道。

        见此情况,心中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心中暗道:“想来,这一年之间,倭寇是不敢轻易来此了。”

        这才与船队汇合,三百多艘遮洋船,还有一些大船,一次运输了三十万石粮食到了天津。

        随即上报了斩首之功。

        结果粮食还没有运进天津仓库之中,李时勉就已经找来他了,说道:“成山角之战,你做的极好。”

        王英毕恭毕敬的说道:“是大人指挥有方,末将不敢居功。”

        李时勉说道:“上面很关注倭寇之事,内阁发来堂旨,要你进京言明倭寇动向。或许去了京师陛下会见你,这是一个好机会,你好好把握的吧。”

        王英一听,顿时激动起来。立即行礼说道:“多谢大人。”

        王景弘在地时候,王景弘见皇帝都不是太容易的,而王景弘一死,王家的门第更是一落千丈。

        想来就是,大部分文官都不待见太监。

        王景弘活的时候大权在握,他们自然要给面子。

        但是王景弘不在了,他们将王家就视为一般军户人家了。

        也还好,朱祁镇记得王景弘,将海运这个差事给了王英,才让王家有东山再起之势。王英跟着王景弘下过南洋,也打过仗,在海上不敢说多有天赋,但毕竟是熟手。

        海上情弊,了然于心。正因为如此,也被李时勉看重。

        原因很简单。

        虽然李时勉从南洋征召过来不少船只,但是他从来不信任这些人,而王英却不同了,来历清白,可以说是屡受国恩,王家一大家子都在南京城中。

        可以说是苗根正红。

        可以被朝廷信任。

        李时勉也有意栽培。说道:“你到京师之后,有事情可以去拜访一下于大人,于大人已经上京了,记住我知道,你义父在京中也有一些门路,但是这是非常时期,千万千万不要去乱跑,小心牵连进去,即便是我也救不了你。”

        王英一听,虽然不知道是什么非常时期。但也立即答应下来。

        王英不知道为什么是非常时期。

        但是于谦却是知道。

        此刻的于谦,就在京师。

        自然知道为什么是多事之秋。

        京城之中进行了大规模人事变动,最少以郭进为首,十几名官员下马,更有十几名官员,分赴各地督促灭蝗事宜。

        在这个时候,京城官场之上有一股人心惶惶之意。

        于谦更是听到一个消息,杨士奇之子杨稷。已经被锦衣卫于江西捉拿。此刻已经在带往京师的路上。

        想来,等待他的只有一个结果。

        于谦对杨稷之死,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能说是罪有应得。只是对杨士奇却有一点可怜,毕竟是七旬老人,而今面对丧子之痛,该是怎么样的心情。

        只是于谦被召入京师,绝对没有先见其他大臣,而后见皇帝的道理。

        只是先去皇宫递牌子请见,然后也不回家,在京中驿站落脚,刚刚洗漱过后,就听见驿站之中一阵喧哗,却是宫中来宣旨,陛下召见。

        于谦只能换了官府,跟着太监立即入宫。

        朱祁镇召见于谦的地方,自然是文华殿。

        而朱祁镇召见于谦的时候,却有一人在侧,不是别人,就是杨溥。

        朱祁镇与杨士奇还是有默契的,但是对杨溥却没有多少默契。故而,朱祁镇这几日,连连召见大臣,都是让杨溥坐陪。

        一方面朱祁镇固然有给杨溥竖立威信的意思,让大臣们都知道,杨溥而今有皇帝背书。同样也有观察杨溥处事之心。

        从来决定,杨溥到底是杨士奇下台之后过渡期间的代替品,还是一个能帮他很好的管理国家大政的助手。

        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却决定了杨溥到底能当多长时间的首辅。杨溥似乎明白这一点,所以在朱祁镇面前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


  https://fozhldaoxs.cc/book/7217/51325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