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宣德大帝 > 第三百零三章 金英

第三百零三章 金英


  姓金的太监名叫金英,现任司礼监右监丞,他与阮安、范安等人一样都是当年张辅平安南阉割的安南相貌清秀的男童。

  金英别看外表憨憨,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谁要是相信他这副模样,那就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在勾心斗角的后宫,没有一定的心机能够爬上司礼监右监丞的高位,早知道这个位置在上升一步可就是秉笔太监,名副其实的内相。

  当范安安排他前往南昌宣旨,并嘱咐他态度一定要傲慢一些的时候,金英就知道宁王已经遭到了皇帝的忌恨。

  让进行没想到的是皇帝这是打算把宁王往死里整,等他听说了南昌城里有了宁王要造反的流言。他就知道这是锦衣卫在推波助澜,自己进入南昌的一举一动估计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

  当宁王留下他,希望他给宁王一家作证时,金英就做好了反咬一口的准备,他是内宦,吃谁的饭,帮着谁干活。

  就这么简单一个逻辑,金英的实名举报让朱权有口难辩,你要是心里没鬼,你扣下皇帝的钦使干什么,难道就凭着你是亲王,就能为所欲为,让在京城等待消息的皇帝多等上一些时日。

  朱权听到金英倒打一耙就知道自己一家子全完了,现在是黄泥巴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本来以为这就是个憨货,谁想到这根本就是个毒蛇呢?

  徐显宗虽然年轻,但毕竟是世家子弟,在待人接物上完全让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尽管宁王府有造反的嫌疑,徐显宗也没有难为他们一家子,只是将他们关在一个院子里,防止他们逃跑,或者出什么意外,其他待遇完全是以礼相待。

  朱权一家子在被关的院子里一商量,到这份儿上了,还是服软吧!

  当天晚上,朱权就写了一封请罪奏疏交给了徐显宗,与徐显宗的奏疏一起快马加鞭送往京城与南京陪都。

  奏疏送到京城之后,朱瞻基召开朝会询问群臣的意见,宁王之事该如何处置,杀人肯定是不行的,天家怎么可能用刑呢?

  可是宁王府好歹也是一大家子差不多上百口的人,若是不能妥善安排,肯定会引起藩王震荡。

  群臣商量了半天,有人认为前有汉王之例,不如也把宁王改封到南洋如何?

  这条建议一出,群臣一致赞成,将人一脚踢到南洋,眼不见心不烦。

  朱瞻基心中暗笑,这帮大臣现在也是学坏了,自己将二叔封到了南洋,他们都认为这是变相的发配,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汉王现在的日子过的滋润着呢。

  连续两季的粮食丰收,让汉王国再也不为肚子之事发愁,就是最普通的小卒家里都有两个土人奴隶为他们耕种。

  现在的汉王国百姓主要就两件事,一件事就是监督奴隶耕田,另一件事就是出兵抓捕奴隶。

  粮食多了吃不了不要紧,朝廷的海军宝船队一来,有多少粮食都能给拉走。换回来的是瓷器、布匹、铁器、农具等生活必须品。

  汉王岛发现的铜矿也在朝廷的组织下开始了开采,这是一个富铜矿还有伴生的银矿。对于大明和汉王岛来说,铜和银就是钱。与朝廷进行三七分成,汉王国也有不小的进账,藩属封国不允许私自铸造货币,所有的货币都要朝廷铸造,这些铜想要变成百姓认识的铜钱,还得运回朝廷进行铸造,然后把铜钱运回来。

  当然有个折中的方法就是,属于汉王国的那份铜料,按照分成规定,由朝廷收购,直接给予银钱。

  汉王朱高煦现在不但不觉得自己是被放逐了,反而觉得是大侄子再照顾他,给他选了个这么好的地方,除了热点之外,就没有别的毛病。

  朱高煦现在迷上了造船业,他把所有的财政盈余全部投入到了造船事业上。如今的汉王国已经能够造出一百料以上的桨帆船,只要继续努力下去,早晚都能造出能够远航的大海船。

  朱高煦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驾驶着汉王国自己造的大海船返回大明,向大明朝那些认为自己是个混人的人证明自己也是能够管理好一个国家的。

  可是群臣并不知道海外的真实情况,除了被贬谪强迫出去的,有哪个人愿意出去的。

  既然大家都统一了想法,朱瞻基正好可以顺水推舟,一副巨大的南洋地图挂在墙上,朱瞻基指着巴拉望岛这个大岛说道:“大家说这里怎么样,据郑和说这个大岛至少有我大明两府之地,虽然岛上没有多少人口,不过人少不是更容易经营吗?

  宁王不是想当皇帝吗?在这个岛上,别说是想当皇帝了,就是想当玉皇大帝都可以!”

  群臣自然不会反对,反正是流放你们家的人,愿意流放到哪里就流放到哪里,只要不在大明境内就行。

  朱瞻基也是够狠的,这个岛子在后世都是以原生态文明于世,若是容易开发,早就被人开发出来了。可见朱瞻基对宁王一系的怨念到底有多深,宁王一家加上心腹之人也就千人左右。这点人只要朝廷不给予帮助,早晚会自己走向灭亡。

  朱瞻基虽然不待见这一家子,但是去了南洋那就是为大明子民开拓生存空间,朝廷肯定不能袖手旁观。该给的帮助还是要给予的,比如为宁王提供保护的那一个卫就会全部连同家属迁徙到这个岛上。

  这样一来宁王国初始人口就会有一万多人,对于统治管理这样一个岛屿已经足够,要想增加人口那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了。

  在南昌的徐显宗很快就收到了朝廷的旨意,要求魏国公安排人马护送宁王一家,以及宁王护卫及其家属前往上海海关,等候海军船只的到来。

  宁王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沉默了很久之后,哈哈大笑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焉知我们到了南洋之后不会有好的气运。连朱高煦那个二愣子都能在南洋活下去,我宁王府也一样在南洋活得好好的。”

  


  https://fozhldaoxs.cc/book/68536103/6221595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