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一十四章 移民戍边

第四百一十四章 移民戍边


  经过半个多月的陆上恢复,剩下的十只绵羊开始能够正常的吃草进食,这么长时间的海上漂泊,早已经让这十只绵羊瘦的皮包骨头,想要进行繁殖还需要好长时间的恢复。

  在海关观察了半个月后,确认这些羊没有什么怪异的病症,也不会对其他动物造成传染之后,朱瞻基便带着随从来到安置绵羊的羊圈来看着些绵羊。

  王景弘花五万两银子买了十只羊回来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人都想看看这五千两一只的羊到底长个啥模样,难道这绵羊能屙金豆子吗?

  更多的有识之士甚至认为这是王景弘贪污公款,虚报价格。估计也就花了几十两,五万两银子应该进了王景弘的腰包。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言官的耳朵里,他们算是找到了攻击宦官的借口,开始大肆的上疏弹劾王景弘,一口一个阉竖贪得无厌,见利忘义。

  王景弘没想到自己买个羊也能遭到言官的攻击,他有些忐忑会不会皇帝顶不住压力,拿自己当替罪羊,平息百官的怒火。

  毕竟五千两一只羊确实骇人听闻,没有亲身经历,谁也不会信这是真的。只有朱瞻基理解王景弘,这西班牙卖的根本不是羊,而是西班牙的命脉。

  这就像大明多少钱也不会出售蚕种到海外是一个道理,若不是西班牙被王景弘打怕了,别说五千两就是五万两人家也不愿意。

  面对汹涌而来的弹劾奏疏,朱瞻基知道自己需要回京一趟,将这件事与朝廷上下解释清楚。不管朝臣信与不信,他都得给王景弘背书,不然以后还有谁敢忠心做事。

  在王景弘舰队回到大明休整的日子里,郑和已经带着一个卫的军户以及家属,按照王景弘提供的海图,升帆起航前往南平州。

  这一卫的军户是从山西调拨,南平州那里的气候应该与山西差不多,尤其山西北部。这样的气候常在山西生活的军户更容易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不至于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

  船队过了旧港,郑和便时常一个人站在船头,看着辽阔无垠的大海,心潮澎湃。

  考虑到郑和年事已高皇帝的旨意是让他安排人去运送,让他留在国内养老。可是做为一个航海人,哪里离得开大海。

  这一次的远航,他说什么都要亲自带队,这次远航回来以后,就再也不出去了。

  从旧港到木骨都束的航线,郑和与麾下海军将士都无比熟悉,并不用郑和操心。

  在木骨都束休整了十天后,舰队再次起航,再向南走就进入了陌生的海域,尽管有王景弘提供的海图,郑和还是不敢大意,每天严格按照规定航行,首先派出小船前出探路,确定水深,以及周边有无礁石。

  船队航行到大岛与大陆的海峡入口处,郑和下令沿着大岛海岸航行寻找可以登陆的港湾。

  船队在大岛的西北找到了一条大河的出海口,大河将出海口的地形肢解的支离破碎,河口到处是沙洲和河心岛。

  郑和等人划着小船在大河左岸登陆,陆地上到处都是茂密的红树林,脚下的土地是厚厚的一层腐殖层,这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土地。

  以华夏百姓骨子里透出的耕种基因,这块土地开发出来绝对是膏腴之地,在这里设立一个垦殖基地,以后大明船只便可以在这里补给,而不用再停靠木骨都束。

  毕竟那是土人的国家,万一有一天土人翻脸或者在有心人的挑拨下,抬高补给物资的价钱,大明平白多受损失。

  而且这里大木良才都是造船的上好原料,郑和拍着一颗至少有上百年树龄的大树对身边的下属说道:“这里一定要留下一队人马守在这里,边砍伐树木,边建造房屋,为大明将来的移民做好准备。”

  一众海军军官纷纷附和,这是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大好事。

  郑和也不管这些下属的话是否发自真心,继续说道:“既然诸位都认为应该在这里为大明海军设立一个补给基地,那就这么定了。”

  说完便点名留下一名千总,以及一艘大战船和五艘小船,至于食物只给他们留下一个月的粮食和至少能够耕种千亩土地的种子。

  以后的补给能不能跟上,就要靠他们自己了,这么大一片陆地,想要找点儿食物应该不难,就算下海打鱼也能解决温饱问题。

  被留下的千总满脸沮丧,没想到郑和竟然将他留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连个人影都看不见。不过军令难违,千总只能带着手下一千多人留在了大河的左岸。

  郑和给他的命令三个月内开垦一万亩沿河的土地,并且要将大河的河道修理一下,至少要将河岸加固一下,免得大雨过后,河水暴涨之后,将刚开肯定的土地淹没。

  现在已经是宣德六年的六月,按照王景弘提供的信息来看,太阳挂在北边,说明现在应该是这里的冬季。

  冬季都这么热,那就说明这里跟大明的琼州府差不多,应该是全年都是夏天。王景弘的这个发现非常的重要,通过大明历和太阳的方向就能判定一个地方的季节,太阳在北边的时候大明最热的时候一定是这里最冷的时候。

  不管千总情不情愿,都要留下来为大明的开疆拓土事业贡献力量,在河口留下人马之后,郑和再次扬帆起航,半个月后穿过暴虐的西风带,船队开进南平州港湾。

  刚进港湾,迎面就装上了留守的巡逻船,看到国内的船队到来,巡逻船上的官兵顿时欢呼起来,他们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最盼望的其实不是什么高官厚禄,而是看到国内的来人,听到国内的消息,虽然很大概率听不到家人的消息,但是只要国内太平无事,想必家人也安然无恙吧!

  很快报信的快船就将国内船队到来的消息禀告给侯显,侯显赶紧带着留守官兵到港口上迎接,如今的港口已经有了一条木制的栈桥,另外一条石砌的栈桥正在建设当中。

  整个船队,除了海军官兵,还有一个来自山西的卫所以及家属。几万人光是下船就要半天的工夫,郑和早已经提前下船与侯显见面。

  侯显没想到是郑和亲自来了,赶紧行礼道:“老前辈,没想到是您亲自来了,晚辈给您行礼了!”

  “侯显!把你一个人丢在大明万里之外为国戍守,辛苦你了!”

  “都是为陛下效忠,辛苦点儿也值得,郑公过来的时候也发现了,这里至关重要,守住这里就能挡住西夷东进之路,这里大明绝对不能丢。”

  “你说的没错,陛下看过地图之后,直接就给这里取名南平州,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你还不清楚吗?”

  “南平州!”侯显自言自语了几遍,兴奋的说道:“没错,外敌在这里就被平定,这里就是我大明的最南端。”

  “守住这里的关键是,咱家给你带来了一个卫的人马及其家属,只有有人才能守住这片战略要地,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让这几万人吃饱饭?”

  “吃饭没有问题,不过这里只能吃鱼,晚辈手头人少,并没有开肯出多少耕地。而且此地非常的干旱,若是没有河流得不到灌溉,种植庄稼并不划算。

  不过此地的畜牧条件很好,若是有牲畜的话,相信用不了多少年就能牛羊成群。”

  郑和摇摇头道:“我汉人不善于放牧牲畜,还是种地更好一些,这次咱家带来的移民是从山西北部过来,他们的老家也是常年干旱,他们都有在旱地生活的经验。

  而且也带来了高粱、菽豆等耐旱的种子,能不能种地,这些有经验的老农一看土地的墒情就能知道。”

  “郑公公有所不知,现在是七月,在南平州是隆冬季节,这个地方很特别,冬天雨水多,到了夏天,一个夏天都不一定下几场雨。

  没有灌溉根本就无法耕种土地,我们在这里登陆的时候,这里根本就没有当地土人活动的痕迹,直到我们占据了这里之后,这里才有了土人来我们这里讨生活。”

  郑和没想到这个地方环境竟然如此恶劣,看来想要守住这里还真不容易。不过既然移民来了,那就要想办法在这里生存,不但要生存,还要过的比在老家更好才行,不然这些军户肯定会抱怨。到时候民怨沸腾,官府的公信力可就没有了。

  其实这是侯显不了解当地的气候,大明海军靠岸的地方是后世有名的好望角,这个地方受到印度洋与大西洋环流的影响,常年都是西风,气候是属于地中海气候,比较干燥。但是只要绕过港湾,向北或者向东都有非常适宜耕作的土地。

  “等到移民全部下来之后,咱家亲自带人去找能够耕作的土地和河流,看这里的植被,根本就不像是不能耕作的地区。”

  “前辈说的是,晚辈是人少不敢随意离开,现在前辈来了,就请前辈坐镇港口,晚辈去找河流,只要有河流就能种地。”

  郑和摆摆手说道:“咱家老了,这一次回去以后,估计再也没有机会远航,这次谁也别跟咱家争,就算是让咱家了却一个心愿吧!”

  侯显知道郑和几乎在大海上漂泊了半辈子,对大海的感情很深,不过这探险跋涉可是体力活,郑和年龄大了,若是在途中有个好歹,那就追悔莫及。

  说什么都不能让他去,不过还要找一个充分的理由,侯显灵机一动说道:“前辈不能去,港口离不开前辈的指挥,晚辈一直做的是后勤,根本就没有调度几万人安置的经验,您还是留在港口安置这些军户,晚辈带人去就行了!”

  其他海军将领也纷纷附和,大家都不希望郑和去冒险,毕竟出去探路带人太多不划算,带的人少了,一旦受到土人攻击,把大明海军提督折在这南平州,他们这些下属人人都有责任。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土人袭击大明军队人员的事件发生,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一切皆有可能。

  郑和叹口气道:“罢了,不给你们去添麻烦了,咱家就在这港口休息些时日,等到这些军户全部安置完之后,咱家就返程回去!”

  侯显见郑和不固执己见,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就怕这老爷子,就扭着劲儿要去冒险,出了事不好给陛下交待。

  守着海边,最不缺的就是鱼盐,来自山西的移民经过半天的时间全部踩上坚实的陆地,这么长时间在大海上漂泊,让这些一辈子都没见过海的山西农民萎靡不振。

  尤其是晕船更是让这些军户子弟痛苦不堪,好容易吐啊吐的,终于在丢掉半条命之后,不吐了。整个卫所从最高官的卫指挥使到的普通军余,所有人都抱怨朝廷不公。

  将他们也不知道要拉到什么地方,这辈子还能不能回到祖宗之地,给祖宗烧香磕头。不管抱怨与否,皇帝一声令下,他们就必须要无条件的执行。

  因为他们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军人以及军人家属。皇帝的旨意是让他们到南平州驻守,这个南平州到底在哪里却没有人知道。

  终于登上了陆地,卫指挥使向大兴凑到郑和的面前问道:“郑公公,现在能告诉卑职这里到底是哪里了吧,就算是让卑职去死,也要让卑职做个明白鬼吧!”

  郑和看了他一眼,说道:“你不问,咱家一会儿也要给大家公布,你带着你的手下军官按百户为单位,整好队伍,每个百户的家属跟着自己的百户。

  然后把所有千户以上的军官都召集起来,咱家有事要宣布!”

  这会儿还是大明初年,军官们顶多克扣一点儿军饷,还没有哪个军官敢吃空饷,所有的卫所都是满编,一个卫所满编是五个千户所,五十个百户所,再加上各部长官衙门的镇抚,后勤之类的非战斗编制,共有五千六百余人。

  这样的一个卫所算上家属,至少都要有三万多人口,想要将这三万人全部归拢明白,至少也得一个时辰。

  


  https://fozhldaoxs.cc/book/68536103/6113198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