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吴王殿下,有我这些练兵良策,只需要三个月就能为大唐训练出一支所向披靡的强军!到时候你一定会成为陛下最看重的儿子的。”

历史上,李二就曾说李恪“英果类我”,现在有他的帮助,李恪只会让李二更加满意的。

李恪笑了笑,嘴上虽满是感激之意,但却觉得叶长天完全是在纸上谈兵。

他说的什么站军姿,不就是军营中的列队训练吗。

连列队训练都没有,叫什么行伍?哪来的阵法?

而搞个列队训练、跑跑负重就能成强军?

叶长天还跟献宝似的,让他都看不懂,叶长天到底是在鄙视他的智商还是看不起大唐军队。

还有叶长天良策中应对突厥的扰敌战术。

叶长天觉得这种大规模的扰敌战术,可以疲敌、乱敌,配合大唐正规军,就能有效打击敌人。

李恪愣是被这所谓的战术搞得一脸懵逼。

在当前的大一统皇权体制下,你搞散装扰敌战争?帝王对国家武装力量是拥有绝对控制权的。

你搞散装,这踏马跟藩镇割据有什么区别?这时候皇帝想要搞死的可能不是突厥,而是你的散装部队了。

但叶长天给的良策,其中一些听起来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不过李恪是个谨慎的人,并没有立刻急不可耐就把这些良策献上去,而是自己先召集了人手,按照良策上的序进行了一番训练。

结果他发现,叶长天给的这些良策,真正用到实际中,就没有一个行得通的。

首先,是叶长天说的长矛方阵,在他的描述中这种长矛方阵简直无所不能所向披靡。

然而,战场上需要根据战况不断调整方向。

但长矛方阵想要全方位防守成功,基本只能守不能攻。

而且全方位的排列需要花上不少的时间,战斗开始后,谁还有时间等你去慢慢排列队形并且在战争中保持队形

这跟老祖宗们传下来的那些排兵布阵的阵法一比,根本毫无优势好吗?

其次是叶长天设计的什么苏格兰长弓,叶长天说它是大杀器,制作简单、成本廉价,却威力巨大。

然而,这种武器对使用者身高臂长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但大唐大多数士兵,都没有办法达到这个要求。

而且这种武器还不容易上手,至少也要经过好几年的训练。

再来说说训练方法。

李恪按照叶长天提供的这些训练方法对士兵进行训练,然后发现,士兵们每天都吃不饱,进行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才三天下来,就有许多人开始尿血了。

七天下来,直接有人吐血身亡。

李恪,“……”

这踏马都是什么狗屎良策?

而叶长天见李恪迟迟没有将良策给献上去,主动来找李恪询问为什么了。

李恪木着脸把情况告诉叶长天。

叶长天,“那你多给他们多吃肉和鸡蛋牛奶,及时补充营养就没事了。”

李恪,“……”

现在大唐才开始种土豆和玉米等高产粮食,哪来的条件让每个士兵顿顿吃肉和鸡蛋牛奶?

叶长天这是传说中的何不食肉糜?

李恪说道:“如果永吉县伯能出资让我大唐的每个士兵顿顿都能吃肉吃鸡蛋,我大唐自然兵强马壮了。”

叶长天顿时有些尴尬。

既然无法从战术和体能上改变军队现状,叶长天只得拿出必杀器——火器。

李恪初听火器的威力,也被震撼了一下。

然而很快他就想到大唐目前的情况,真要搞出一支火器强兵,至少要集举国之力投入到火器研究和开发中。

现在大唐老百姓都还没达到温饱线上了呢,你让他们不种田不生活,就去搞火器?

挖个铁矿都好不容易才招到那么多工人好吗?

当然,李恪只想到了这些,更远的,比如火器生产的难度以及当前战争规模、建制等情况下火器并不占优势等,他并没有想到。

但这不妨碍李恪暂时摈弃搞火器的想法。

他不搞,叶长天现在也同样没实力去搞。

他现在被顾宵各种坑,又是修路又是搞堤坝的,连铁矿都不在自己手里,他想搞都没办法搞出来。

但叶长天并不想因此让李恪觉得他没用了,他又提出让李恪上书进行土地改革。

后世的也有依靠土改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最终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战胜了比它更强大的敌人、最终获得了国家统治权的先例

这样的奇迹,让叶长天也以为,自己可以依靠土改,在大唐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来。

诚然,他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每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初,几乎都会进行类似土改之类的活动,来改善土地兼并等问题。

但深入了解我们就会发现,这并没有用。

到最后这些问题依旧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土地最终还是会回到权贵士绅们的手里。

统治者对此也会是默认的态度。

这主要还是因为古代地广人稀,人口难以管束,也造成了税收难以征缴等问题。

同样,统治者在制定土地税收的时候,依据的标准,几乎是针对广大握有土地权的权贵士绅。

这也就说明,就算普通老百姓手里握着大量田地,可以古代的产量,他们也根本无法承担庞大的税收。

因此,在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不下县的情况下,士绅、知识分子和权贵们,就在其中充当了一个征缴税收的中间纽带。

叶长天提出的土改,本身也没什么问题。

但问题出在,他觉得后世的土改是先进的,是老百姓最乐于看见的,所以他忽视了其中所存在的时代限制和背景限制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几乎完全照搬人家制定的土改,都不知道变通一下。

你要知道,后世人家进行的土改能成功,是归功于基层制度的发展。

放古代,别的阶级因素、儒家人伦地权有多根深蒂固就先不说了。

就说在交通通讯不发达和人口不足、基层制度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下,你去搞一个后世的人口大普查试试?你去把全国各地的土地都丈量勘测一遍试试?

更何况,叶长天这所谓的土改,直接针对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

换言之,这其中包括满朝文武、皇家的利益,你让李恪哪来的底气去跟权贵阶层作对?

最后李恪确定,这叶长天踏马就是个猪队友,根本就指望不上,直接气的都不想见叶长天了。

叶长天顿时觉得李恪不识好歹了,既然他有眼无珠,大不了以后等自己有空了,把土改制度呈上去。

转眼过了好几个月,关东淮海地区开始连续不断的下大雨。

李二一直在担心新修的堤坝会承受不住洪水的冲击,怕关东和淮海附近的百姓遭殃。

但好在,一直没有坏消息传来。

倒是矿上那边,又发生了一次事故,虽然没有人死亡,但却造成了一个工人终身残疾。

顾宵找了大夫给那个工人进行治疗,按照矿区的规矩,给了那个工人一笔赔偿,让他回家去了。

但没想到,那工人下山后,就遇上了叶长天。

叶长天得知他是因为采矿残疾的,十分同情的说道:

“兄弟,你受了这样重的伤,都弄成终身残疾了,不能就这样白白算了,一定要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工人愣了愣,发生矿难,有人受伤都是在所难免的。

他出了这样的意外,虽然不能在矿上继续工作了,但顾宵却给了他一些补偿的。

他心里并没有因此觉得有什么不满。

于是他摇摇头,就要离开。


  https://fozhldaoxs.cc/book/68003413/505676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