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世祖朱慈烺崇祯 > 第380章 左良玉

第380章 左良玉


郝摇旗败了,四面围攻之下,他瞬间就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力,所有流贼都想夺路而逃,再无人听从“大掌盘”的命令。但哪里有路啊,不论冲到哪里,迎接他们都是呼啸而来的铅弹。

逃生无望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选择扔掉武器,跪地请降。

危难之中,倒显出大将本色,郝摇旗亲率八百名最精锐的亲兵,发起决死冲锋,竟然硬生生地从杨轩和徐文朴两军的结合部冲出了一个缺口--毕竟是新军,杨轩和徐文朴也都是新将领,虽然意志坚定,但面对复杂激烈的战场,反应还是有点慢了,这稍纵即逝的机会,被郝摇旗抓到了。

见郝摇旗逃走,徐文朴和杨轩都懊恼不已,杨轩更气的直跺脚。

八百亲兵,但成功随郝摇旗逃出去的,也不过四百人。

  四百骑兵刚出包围圈,就遇上了另一支官军骑兵,却是刘肇基率领的两百亲骑兵赶到了。虽然只有两百人,但刘肇基却逆袭反杀,将郝摇旗的四百人杀的落花流水,郝摇旗拼力死战,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带着百余骑兵急急而逃。

半个时辰后,战斗结束。

徐文朴,杨轩和魏闯三面张网突击,堵死了流贼逃跑的路线,遂发铳打的流贼哭爹喊娘、魂飞魄散,尤其是郝摇旗带着主力逃跑之后,剩下的流贼立刻就溃散了,要不投降,要不被杀,鲜有漏网者。

朱慈烺和吴甡赶到时,战斗已经结束,八千流贼中有两千人被当场击毙,一千人轻伤,剩下的四千多人全部成了俘虏。朱慈烺对整个战斗过程非常满意,虽然有郝摇旗逃走的小遗憾,但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直面残酷的战斗,尤其是在长途跋涉、人困马乏的情况下,精武营依然能打出如此漂亮的胜仗,实在是不容易。

徐文朴杨轩魏闯三个千总的指挥功不可没。

但功劳最大的还是佟定方。

如果不是他紧急进入鱼台县,指挥城防,更在危急之时带兵冲出城门,杀散流贼的弓箭手,鱼台县早就陷落了,就算太子率领大军赶到,面对的恐怕也是一座火光冲天的空城。

佟定方的表现令太子欣慰,也让他振奋。

“镇远就是我大明的卫青霍去病啊!”朱慈烺笑。

听到太子的夸奖,佟定方满脸通红,又恢复了他羞涩少年的本能。

三个千总中,杨轩杀敌最多,功劳最大,不过郝摇旗正是从他那边的缺口冲出去的,因此他脸上并没有多少欣喜之色,反而有点垂头丧气。

太子立刻向朝廷报捷,奏明佟定方等人的功劳。

鱼台县之战的意义不在于击溃了多少流贼,杀了多少人头,而在于证明了精武营是一支可战的精锐。经过严格操练,有充分的后勤保证,即使是在长途跋涉的情况下,依靠强大的火器,精武营依然有击败流贼的实力,从战术上讲,精武营成功了,但从战略上讲,这一次赢得却是极其惊险,如果不是吴甡提前判断出了郝摇旗攻击的方向,并当机立断派出援兵,如果不是佟定方恰巧经过鱼台县,又带了两百骑兵的话,这一次鱼台之战可能会是另一个结果。

由此,朱慈烺对军事情报就更加重视了。

  此外,战场上缴获的两千匹战马让太子欣喜不已,现在京营最缺乏的不是粮饷,而是战马,三千营一直不能扩张的制约因素就是缺少战马,有了这两千匹战马,三千营终于可以缓口气了。

俘虏的处置还是照规章,先将其中的头目和骨干挑选出来,就地斩首,再宣布朝廷“劳动改造”的政策,由“军事法庭”将其余的人按照加入流贼时间的长短分别判处两到八年不等的刑罚,分批押往京师,修建边墙或者是挖煤。并且告知他们,表现好,可以减少刑期,刑满之后变成良民,朝廷会为他们分发田地,若是在劳动改造期间闹事,将会处以加重刑罚,甚至是斩头的处分。

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负责“军事法庭”的冯厚敦尚在济宁,于是急急派人去接。

流贼被击溃,太子殿下又亲到鱼台县,城中的百姓和商户都涌上大街,想要一睹大明太子的风采。

银甲银盔,大红的缨子,玉面朱唇,腰悬长剑,骑着一匹纯黑的高头大马,在甲士的护卫之下进入鱼台县城。整个鱼台县都轰动了,人人呼喊殿下,呼喊大明。满城欢呼之中,朱慈烺的脸色却很凝肃。运河对大明朝如此重要,但运河的防守却处处都是漏洞,国家承平时期还好,现在内外兵祸不断,开封之战短时间之内没有结束的可能,如果闯贼再派骑兵突袭运河,鱼台县今日的乱局,有可能会在沿线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为保长久,运河的防守策略必须有所改进。

同时,胜不骄败不馁,入城之后,朱慈烺立即召集众将,总结此战的经验教训,完了之后又和田守信小声商议,因为鱼台县之战,对汝宁的命令,可能也要有所改变了……

鱼台县全城轰动之时,五十里之外的一处小山坡,郝摇旗跪在地下正嚎啕大哭,八千人马,最后跟着他冲出重围的不过百十人,可谓是一败涂地。虽然郝摇旗也经历过数次惨败,但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败的这么惨、这么窝囊。

从前不管败的多惨,他总能在战后收拢到了一些逃出来的老部下,但今天他却不敢奢望,因为他清楚知道,他所有的部下都被围堵在了军阵之中,不死即降,不可能有人逃出来的。

“胜败乃兵家常事,大掌盘不必太过悲伤,何况咱们遇到的并不是普通官军,而是朱家太子的精锐。”

虽然老部下都折损在了鱼台县,但跟在郝摇旗身边的吕秀才却是毫发无伤,也算是一个奇迹了。他小声劝慰。

郝摇旗擦一把泪,跳起来,仰天叹道:“败的这么惨,闯帅肯定不会饶额。”

吕秀才沉思了一下:“如果大掌盘担心的话……不如去投八大王?”

八大王就是张献忠。

郝摇旗摇头:“张献忠心胸狭窄,手段暴虐,除了他身边的几个干儿子,容不下其他人的。再者,额是闯营的人,去投张献忠,不是让人小瞧吗?”

吕秀才脸色臊红了一下,拱手:“吕某孟浪了。”

“走吧。”郝摇旗翻身上马:“最多不过一顿板子,还不信闯帅会杀额的头。”

……

鱼台县大捷的消息迅速就传遍了山东,也传到了河南汝宁。伴随着这个消息而来的,还有太子殿下的使者、东宫典玺田守信即将到达汝宁的塘报,于是汝宁城中的大小官员,各总兵副将今日都聚集在东门之外,等候田守信的到来。

等候之时,鱼台县大捷当然是众人议论的焦点。

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为了拍太子的马屁,众人都是一片称赞。

唯有一人的脸色有点冷。

那就是平贼将军,加太子少保的左良玉。

左良玉字昆山,山东临清人,最初为辽东车右营都司,与建虏作战中屡立战功。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左良玉因为御下不严被袁崇焕罢职,崇祯二年己巳之变中被起复,跟随游击曹文诏支援玉田、丰润,和建虏在洪桥、大堑山、遵化等地大战,因功与曹文诏获得增秩的赏赐。崇祯四年,又与建虏战于松山,崇祯五年,左良玉受命平定河南流贼,由此开始了内地平乱生涯,也正式成为了一方领兵大将。

明史左良玉传中说他“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

左良玉虽是一个文盲,但骁勇善战多智谋,又会抚恤士兵,所以战必有功。

最初平乱时,左良玉屡战屡胜,犹是一腔忠君报国之心,但到了崇祯八年,曹文诏战死之后,左良玉成了朝廷在河南战场唯一的倚仗,面对其他将官的碌碌无为、监军太监的掣肘、文官的胡乱指挥,左良玉的心态渐渐发生了变化,隐隐已经有了居功自傲、不听调派、养寇自重的苗头了。史载“良玉在怀庆时,与督抚议不合,缓追养寇,多收降者以自重。督抚檄调,不时应命,稍稍露跋扈端矣。”

不过因为朝廷此时尚有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几个强力督抚,加上关宁军的陆续内调。左良玉并不敢太过分,只是私下里有些小动作。崇祯十年,崇祯帝看出左良玉骄纵难制,于是想将其调离中原。不想圣旨刚下,流贼就连续攻破十几个州县,左良玉坚不肯救,用“调离”做推辞。直到中原士大夫向朝廷上奏疏,请求留下左良玉,左良玉这才发兵救援。

虽然知道是左良玉在后面搞鬼,但为了中原局势,崇祯帝也只能忍了。

也就是从那一次起,左良玉跋扈的苗头开始明显,朝廷拨付的军饷只是按照他的九千额兵,为养兵,他纵兵抢劫百姓,为祸一方,名曰‘打粮’,弹劾他的奏章雪片般的飞向京师,但朝廷投鼠忌器不敢对他严厉处罚,往往都是一句“责令其戴罪立功”就放过去了。

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一年,在洪承畴孙传庭等人的努力下,官军连续取得大胜,这中间,左良玉奋勇作战,抢到了不少功劳。

崇祯十三年,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兵亦可用”,拜为平贼将军。左良玉倒也争气,就任之后,统领各部于玛瑙山大破流贼,但此后杨嗣昌令他堵截流贼,他却又袖手旁观,杨嗣昌连传九檄,左良玉仍置之不理。最终导致襄阳失守。

如果是正常情况,左良玉拒不听令,朝廷已经可以斩了,但左部势大,朝廷对左良玉的处置,仍然只是“削职戴罪立功自赎”。

  现在是崇祯十五年,朝廷给左良玉的兵额扩大到了两万五千人,但左良玉的实际兵马却将近十万,拥兵一方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对于这个朝廷,左良玉心中的敬畏已经流失了大半,不管是在中原剿匪,还是面对杨嗣昌的命令,左良玉最优先考虑的并不是剿匪,而是保存自己的实力。在实力允许,且有胜机的情况下,左良玉会拼力死战。去年在信阳杀败张献忠就是如此,信阳之战中,左良玉杀的张献忠只剩下十几骑,几乎不得免,若非天降大雨,道路泥泞,张献忠说不定就被灭了。

左良玉有勇有谋,算得上一员优秀的统帅,但私心太重,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能打的仗他会打,不能打的仗,他转身就走,才不会管国家糜烂的大局、督抚文臣和监军太监的意思呢。历史上朱仙镇之战就是如此,见没有胜机,左良玉带兵连夜撤退,丝毫不顾丁启睿和杨文岳的反对,也不怕两人的弹劾,反正朝廷的责罚就是“戴罪立功”,他早已经习惯了。没想到的是,李自成跟皇太极学了一些伎俩,在他撤退的道路上挖掘了壕沟,以至于撤兵变成了溃败。

现在的左良玉当然不会知道历史的结局。

不过和历史上一样,对于此次救援开征,他信心并不是太足。

说来也是怪了,左良玉对张献忠十战九胜,但面对李自成,却鲜少有胜绩。尤其李自成现在拥有将近五十万的大军,左良玉惧战的心思就更是浓重了。只不过朝廷严令,他不敢违抗,只能整理行装,带兵救援开封。不过从一开始他就抱定了“能打则打,不能打就退”的心思。

直到京师传来消息,说太子“代天出征”,并且携带了七十万两银子的欠饷之后,他信心才被鼓动了起来。兵无饷则无力,如果饷银充足,士气高昂,击败五十万流贼也并非不可能。

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了太子亲征的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要节制各镇总兵,他左良玉怕会是太子严厉督导的第一人。这么多年的剿匪生涯,从卢象升,杨嗣昌,熊文灿,陈奇瑜到洪承畴孙传庭,左良玉经历的督抚都是大明朝最有能力,也是最有权势的一批文臣,人人都捧着尚方宝剑、有便宜行事之权,不过除了洪承畴孙传庭和卢象升,左良玉对其他人还真不放在眼里,包括提拔他为“平贼将军”的杨嗣昌也不例外。


  https://fozhldaoxs.cc/book/67435033/667148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