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抗战之浴血大兵李卫东 > 23 后记

23 后记


历史无情。这座美丽的别墅,终于没有留住它的主人。

        从公元1950年1月蒋夫人由美返台,直到1975年蒋光头辞世,在台北,蒋夫人随她的夫君蒋光头,一直住在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位于台北市郊13公里处的草山。这里青山环绕,树木森森,又多温泉,是著名的浏览疗养胜地。1949年,蒋光头到台湾后,选中了这块地方。

        士林官邸被茂密的树林围裹着,远远望去,只见一片树林,却看不到官邸的内部情景,加上戒备森严,就显得神秘莫测。

        官邸的四周是一片宽阔的草坪,绿草如茵,繁花绿树相映成趣,还点缀着假山丘陵。这里溪水潺潺,有小桥横跨溪上,颇似蒋光头故乡浙江奉化溪口镇的景象。

        士林官邸专修有游泳池、健行步道、篮球场、高尔夫球场等现代化娱乐健身设施,使得官邸的风光更加绮丽迷人。

        台湾当局为了使官邸达到防空的目的,还把官邸外表全部油漆成和附近山林同一色调的灰绿色,不但兼顾了建筑安全,还顾及了官邸隐密的特性。

        在地形上,士林官邸被福山山系整个环抱着,但是,它的腹地却十分空旷。这在军事地形学上说,是个易攻难守的地方。为了顾及蒋光头及其家族的安全,便把整座山要塞化,意图把官邸附近地区,部署成固若金汤的陆空防御要塞。同时,在作战紧急时期,也可作为全台的作战总指挥所。

        士林官邸严密甚至有几分阴森。

        据随从蒋夫人的小姐回忆:“我第一次走进官邸的那个夜晚,是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夜晚。我记得,在士林官邸大门口迎接我的是官邸的一位医官,他很和蔼地把我迎进官邸大门,准备陪我走进蒋夫人住的二楼的卧室。

        “进官邸的那一刹那,我真有些莫名的惶恐。或许是自小所受教育的关系,对蒋光头一直有一种像是皇帝般的敬畏感觉,谁会料到竟有朝一日走进台湾这个‘第一家庭’的深宅大院,而且被上级指定为照顾蒋夫人的专业护士。

        “敬畏心让我根本忘了去留意官邸楼下的摆设,我只觉得夜晚的官邸异常宁静,甚至静得连人们走路时都可以听见全身筋脉的摩擦声。直觉上,官邸除了宁静,光线也格外幽暗。我们走到楼梯口,正要上楼的时候,楼上突然响起了狗吠声,而且从叫声的宏亮,可以知道是两只狼狗同时发出的声响。这时,我不自觉地起了一阵寒战,自幼,我就十分畏惧狗……

        “我有些神经质地跟着医官和几个侍卫人员走上二楼,我终于看见那两条吠叫时声若洪钟的狼狗,一条在蒋光头的卧室,另一条显然是牡狗,就在蒋夫人卧室……“蒋夫人的卧室不大,大概只有十几坪大的样子。在幽暗的五烛光小灯的照明之下,我看见蒋夫人蜷曲着身体,躺在床上休息。尽管那时狗吠声不断,可是躺在床上的蒋夫人,却很安详地在卧榻上假寐。”

        公元1975年4月5日11时50分,蒋夫人的丈夫蒋光头走完了他的人生。

        这年9月17日上午9时30分,蒋夫人在松山机场坐她的“中美号”专机,离开台湾,飞往美国。

        她决定,隐居美国——一个教育过她、支持过她的国家。

        蒋夫人美国的寓所在纽约长岛的蝗虫谷。

        蝗虫谷坐落在纽约长岛北岸,这是一块面积达37英亩的地盘,是孔祥熙和蒋夫人于20世纪50年代合买的。

        据《蒋夫人评传》称:在这片林荫处,有一组庄园式的建筑,主建筑有3栋,其中1栋有28套房间,这就是蒋夫人在美国的住所。由于蝗虫谷镇多年前颁有极严格的法令,规定每一户住宅的建造,都必须留出至少2英亩以上的园地,因此,这里家家户户都似坐落在幽林之中。

        蒋夫人从此生活在宁静而且几近冷清的氛围中。

        有人估计,她每年会客不超过10次。更多的时间,“以莳花、作画、阅读、练字来消磨时光。”

        元1949年,蒋夫人结束在大陆的生活,退避台岛。1950年开始,她便学习绘画。

        她开始学画,并非艺术追求,亦非兴致,完全是一种偶然。

        她说:“我晚上未能入眠时,就画画。”

        慢慢地,她体会到了个中的奥秘、情趣,继而达到一种境界:绘画能使人忘掉烦恼!

        绘画能让人远离焦虑!

        绘画同“晨课”一样能使人神怡神往!

        绘画能修身养性。

        蒋夫人工笔国画,当然是从师的。据说,蒋夫人心中属意的老师是溥畲。可是,当这位先朝遗老溥老先生听说蒋夫人要找他做老师学国画时,就发出了话:“我们大清帝国就是被你们华夏民.国推翻的,我岂能教蒋夫人。”

        当然,这只是一种坊间趣谈,不足为信。但是,蒋夫人后来确实未从师这位溥大师。

        据有关资料,蒋夫人花甲之年学国画,她周围的人特地请了黄君璧、郑曼青先生。黄、郑二位可是当时台岛的国画大师。

        这时的蒋夫人,一样具有年轻时的好胜心理,要干的事,全力以赴。据说她为了学画画,可以茶饭不思。

        刚开始的几个月,蒋夫人每到下午就一个人钻进自己的书房,埋头学画。因为还在学习阶段,画室的地面到处是揉作一团的废画纸。

        一天,正当蒋夫人又一个人闷头画画的时候,蒋光头一声不响地来到她的书房,站在蒋夫人背后静静地观看她画画。大概是蒋光头看见地上到处是废弃的画纸,也可能是为了宽慰初学的夫人,就在她的背后发出了轻声一笑。

        听见蒋光头的笑声,蒋夫人回过头来,一脸的凝重,只是瞅了一眼,然后说:“笑什么?没看过画画?”

        蒋光头感觉夫人有些不悦,自知无趣,便走出了蒋夫人的书房。

        蒋夫人学画、绘画,工笔20年。据一位官邸侍从回忆称:“夫人艺术造诣甚深,勤于绘画。邸内装饰之国画,多出自夫人手笔,并精印成册,分赠中外友人共赏。”

        学画养性,观画怡情。艺术观赏可反映出一个人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蒋夫人不但画画,也经常外出看画。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运到台湾的宝物,当时全部暂存在台中雾峰,其中包括不少古画。为此,蒋夫人不惜三天两头往台中跑。工作人员当然知道她的来意,总是不厌其烦地将库中古画搬出来,供蒋夫人观赏。

        蒋夫人欣赏字画,后来几乎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

        1973年,台北圆山饭店落成。蒋夫人特别交待圆山的管理层,要在圆山饭店内复制一幅宋代的“清明上河图”,挂在饭店一楼咖啡厅墙上。就在这幅复制的清明上河图完成的时候,蒋夫人还亲自到圆山视察。她看到这幅复制的图,觉得十分满意。当时,她突发奇想,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觉得‘清明上河图’里面,最精彩的就是左边的御花园部分,我们何不在台北设计一个公园,完全仿造‘清明上河图’里御花园的样子试试看。”

        至于蒋夫人仿造公园的最后结局如何,这不是本书所要交待的。但蒋夫人赏画赏出文化、赏出生活品味,不说是独一无二的,也应该说是别出心裁的。

        蒋夫人美术生活意境,使她出自古人,又超出古人。

        早年,父亲宋嘉树海外回归祖国后,最初做的就是传教工作,母亲倪桂珍也是一个圣公会的忠实教徒。父母的结合,用华夏的话说,是“天作之合”,而用基督教的话语,则是“上帝的意志使他们成为夫妻”。

        在这个亦美亦中的家庭里,如果说父亲“民有、民享、民治”的林肯思想影响了这个家庭,影响了他们的子女的话,那么母亲严厉刚强,决不优柔的品质,更对他们的子女影响深远。

        在这个家庭里,几乎所有的孩子在他们还在襁褓中时,就被母亲领着做祈祷。因为在母亲看来,没有什么比对全能全知的上帝的虔诚更重要的了,不自觉自愿地接受上帝的指引,就不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

        不过,幼时的美龄对祈祷十分厌倦,她常常以口渴为借口,偷偷地溜到外边去玩,这样便常常惹得她母亲生气。强迫之下,美龄只得和兄弟姊妹一样到教堂去。

        冗长的说教虽使得她觉得厌烦,但是却又养成了她后来做事的恒心。

        当然,这只是美龄小时候的故事。

        严格的家庭教育奠定了他们做人的基础,教会学校的基督精神训练终于使蒋夫人成为一个全新的基督徒。她不但精力充沛、富有创造精神,而且独立不凡,具备多方面才能。

        基督教信奉“救世主”,讲究拯救人类,讲求“修灵”。

        在蒋夫人的卧室里,总是挂着一张耶稣像。每天一大早,蒋夫人便拉着蒋光头跪在耶稣像前作“晨课”。住在南京时,中山陵的“凯歌堂”,每个礼拜天的上午,她与蒋光头都要在这里花上两个小时,认真地读经、祷告。

        到台湾后,士林官邸还专门修建了“凯歌堂”,供祈祷之用。

        蒋夫人信耶稣,在大陆时,是祈求上帝保佑她的丈夫能够“统一华夏”;到台湾后,要上帝帮助丈夫“反攻大陆”成功。她的政治抱负未能得到实现,也只能在诵祷求得精神的超脱。

        一次,晚年的她在与她的外甥女孔令仪的闲聊中,谈到人们夸奖她如何年轻、如何漂亮、如何能干时,她淡淡一笑,引用《圣经》说:“我要打的仗已经打过,要走的路已经走过。权、名、利已成硝烟散去,让我们忘掉这一切吧。”

        蒋夫人每天一大早跪在耶稣像前,等于是闭目养神,精神上完全放松。

        蒋夫人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说:“我对祷告的作用认识,是在一次次祷告中不断加深的。现在感到祷告起到精神作用,精神是支柱,是擎天柱。每次祷告前,有许多烦人的事在脑子里打转转,怎么都挥之不去。祷告之后,浑身轻松无比。因此,每天做祷告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

        “一张粉白的脸孔,配上和所有美国少女一样的长裙洋装,留学美国时的她,模样愈益明艳动人。她那张年轻而聪颖的东方面孔,和一条又黑又亮的辫子,让人打心眼里就对这位华夏少女存有浓厚的神秘感与好奇心。当蒋光头在孙先生的宅中见到孙夫人的这位妹妹时,立刻被她的丰姿绰约所迷醉。抗战期间,她积极投身民族抗日战争,穿梭于国际国内政治舞台,有关她的传说神话般传遍世界……

        “

        ——她有说不尽的美丽。

        公元2003年10月24日,蒋夫人越过三个世纪,终老于美国。

        人们谈论蒋夫人,感慨蒋夫人。

        人们谈论“史”的政治的蒋夫人,也赞颂美的生活的蒋夫人。

        参考书:

        张紫葛:《在蒋夫人身边的日子》,团结出版社,2003。

        刘巨才:《一代风流蒋夫人》,团结出版社,1993。

        辛慕轩等:《蒋夫人写真》,档案出版社,1988。

        王丰:《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蒋夫人》,团结出版社,1998。

        陈启文:《蒋夫人》,华夏文联出版公司,1988。

        陈廷一:《宋霭龄全传》,青岛出版社,1994。

        陈廷一:《宋氏三姐妹一个家族和一段历史》,东方出版社,2003。

        刘毅正:《蒋夫人评传》,华文出版社,2000。

        何虎生等:《蒋夫人大传》,华文出版社,2003。

        宋.平:《蒋光头生平》,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

        程舒伟等:《蒋光头的人际世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王朝柱:《蒋夫人和蒋光头》,华夏青年出版社,1991。

        金惠隆:《蒋光头的生活内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陈卫明:《蒋光头的外交秘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王松等:《宋子文传》,武汉出版社,1993。

        [美]罗比·尤恩森:《宋氏三姐妹》,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https://fozhldaoxs.cc/book/63704960/930615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