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湘军崛起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太平军西征军四面开花,势力遍布皖、赣、鄂、湘诸省。战斗比较激烈的地方有:
庐州胡以晄部,以一万人对抗清军正规军三万余人,经略皖北;武昌石凤魁部,志在夺取武昌;湘北石祥祯部,志在夺取长沙;鄂西曾天养部,志在夺取荆州、襄阳,进窥湘西、四川、鄂西。
2月,湘军从湖南衡阳大本营出师。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湘军,自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4月,湘军抵达湘北,和太平军西征军在岳州遭遇。湘军初出茅庐,太平军西征军却是百战之师。西征军小胜湘军,曾国藩退守长沙。
石祥祯趁机进占靖港。靖港位于长沙西北不远处,临扼湘江,是长沙城北面门户。他一面等待援军,一面分兵进军湘潭。
湘潭位于长沙南部,同样临扼湘江,是长沙城南面门户。西征军企图南北夹攻,攻下长沙。
在西征战场诸方向中,杨秀清最重视湘北战事,派林绍璋统率两万大军增援。按照杨秀清的指示,石祥祯占据岳州、靖港,从北路进攻长沙。林绍璋占据湘潭,从南路进攻长沙。
这样一来,石、林共有三万大军,不难打下长沙。
一旦两军打下长沙,则合军进攻湘南,从湘南进入两广,接应两广兄弟,则南方可定矣。
然而,林绍璋资历太浅,带兵经验不足。石祥祯是国宗提督军务,两人平级,互不隶属。两军配合不够紧密,为此次战事失利埋下了隐患。
石祥祯派出间谍,在长沙城内散播假消息,说靖港太平军营垒空虚。又有间谍来到湘军营中,当面力劝曾国藩乘虚偷袭太平军。
曾国藩初次带兵,经验不足。他虽是团练大臣,练成了一支湘军,但也侵夺了湖南官场的财权、军权、刑权。
湖南大小官员都很敌视曾国藩,一见曾国藩落败,便纷纷讥刺他,怂恿湘军出战。
曾国藩一向谨慎,对间谍的话将信将疑。然而,湖南官场多讥讽他不敢出战,令曾国藩十分苦恼。
因湘潭林绍璋的太平军声势甚壮,曾国藩打算亲自带兵增援湘潭,与林绍璋决战。
由于受到同僚讥讽,又有间谍送来假消息,曾国藩决定自率水师主力,乘虚袭击靖港之敌。
进驻靖港的太平军为石祥祯部。石祥祯为翼王石达开的族兄,为人骁勇善战,人称“铁公鸡”,被洪杨封为国宗提督军务。
石达开自小闯荡江湖,与天地会过从紧密,石氏宗族繁盛,全族有五千多人。拜上帝会早期,洪秀全十分看重石家势力,力劝石达开入伙。
石家势力雄厚,有人马五千余人,族中人才济济。永安建制时,年纪轻轻的石达开便被封为翼王五千岁。
太平军建都天京后,石祥祯、石镇仑、石镇吉、石凤魁等石氏族人都被封为国宗。
石祥祯早就在靖港严阵以待,专等曾国藩把湘军送上门来。
湘军水师顺风顺水,扬帆向靖港急驰而去。
石祥祯沉着指挥,令太平军隐蔽不发。待湘军战船靠近营垒,才发炮猛轰。
湘军水师猝不及防,损失若干战船。他们急忙收下船帆,企图停船。但风大流急,战船难以停泊。于是,湘军水师派出水兵上岸,拉纤上行。
石祥祯见状,改派太平军上岸,专攻拉纤的湘军水兵。湘军初次战斗,没有战斗经验,一触即溃。
湘军水师无奈,只好停靠在靖港对岸的铜官渚,动弹不得。
石祥祯见机行军,派出两百多艘小划船,逼近湘军水师。
湘军战船船大炮高,只能轰击远距离目标。小划船十分灵活轻便,专门钻到湘军战船船下,乘虚火攻湘军战船。
湘军水师不敌,大乱,水兵纷纷弃船上岸。
曾国藩在后方白沙洲,惊闻水师战败,连忙派出陆军前出靖港支援。陆军见水兵溃败,亦不战而溃。
曾国藩气极,在岸边树立大旗,传令“过旗者斩”。湘军兵败如山倒,溃兵绕过大旗,径直逃去。
日后大名鼎鼎的中兴名臣曾国藩,面对着败兵毫无办法。自从办理团练以来,曾国藩勇于任事,一年来披荆斩棘,不惜得罪湖南官场,又在民间留下“曾剃头”的恶名,终于练成七千湘军。
原以为,湘军能够旗开得胜。谁知,它竟也和绿营一样不中用。
湖南官场早就看曾国藩不顺眼了,眼见曾国藩战败,纷纷落井下石,预谋上书弹劾曾国藩。湖南巡抚骆秉章老谋深算,压住同僚,准备待湘潭战事一结束,再弹劾曾国藩,彻底扳倒湘军。
曾国藩羞愧难当,意欲投水自尽,却被左右属员救起。
好友左宗棠正在骆秉章幕下效力,骆秉章对左宗棠言听计从,比前任张亮基还要信任左宗棠。
惊闻曾国藩自杀未遂,左宗棠跑到湘军营中,把曾国藩骂了一顿。
曾国藩心里好受了许多,不再寻死。次日,湘潭大捷的消息传入靖港。
湘军大将塔齐布大败太平军林绍璋部!
林绍璋两万多太平军全军覆没,只带了五骑骑兵返回靖港!
吴捷早就知道林绍璋不中用,特意写信给杨秀清,要杨秀清另选他人主持湘潭战事。信发出去后,犹如石沉大海。
若换其他人挺进湘潭,会不会避免林绍璋全军覆没的厄运,从而将湘军扼杀于摇篮之中?
吴捷在失望之余,不禁心中起疑:难道,历史大势真的不可违?
湘军在湘潭的胜利挽救了曾国藩,使曾国藩名噪一时。
考虑到湘军在湘潭大胜,清帝咸丰免治曾国藩靖港兵败之罪。除此之外,他还罢绌了反曾干将-湖南提督鲍起豹,令湘军陆军首领塔齐布接任。
塔齐布是满人,原是鲍起豹手下的一员小小偏将,却颇为忠勇。曾国藩慧眼识珠,将塔齐布超擢为湘军副帅、陆军统领。
此举也有向满清示好之意。汉人独练一军,独掌军权,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曾国藩以塔齐布为湘军副帅,也是为了减少满人的忌恨。
即便如此,咸丰始终不信任曾国藩,虽重用曾国藩,却始终不给曾国藩权力。曾国藩与湖南官场交恶,很大一部分发原因是手上无权,为办湘军侵夺了湖南地方权力。
塔齐布对曾国藩感激涕零。按官职,塔齐布已是湖南提督,曾国藩只是个在籍侍郎,又被咸丰革了职。塔齐布官职高于曾国藩,但侍奉曾国藩十分恭敬,犹如偏将对于大帅。
湘潭大捷,让曾国藩扬眉吐气了一把。咸丰帝罢绌鲍起豹,重用塔齐布,也向世人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湖南官场纷纷掉转立场,转而支持湘军。湖南按察使徐有壬“诣国藩顿首谢”。巡抚骆秉章也对曾国藩刮目相看,认为绿营、八旗皆不足恃,只有湘军可以平定太平军。
从此,湖南成为湘军的后方基地,倾尽全力支援湘军。
湘军也正式崛起,成为太平军的头号敌人。
湖南文人多“经世派”,眼见湘军崛起,也纷纷投靠曾国藩。他们仇视太平军,认为“我不杀贼,贼即杀我”。
曾国藩已经网罗了很多功名的“逸才”,如彭玉麟、杨载福、禇如航、罗泽南、李续宾、王錱等。湘军崛起,不少进士出身的官员也纷纷投靠曾国藩。
曾国藩早就是二品侍郎,属于朝廷大员,名声很好。他克尽艰难,练成湘军,成为众人心中名副其实的湘军领袖。
湘军编制严格,训练刻苦,与绿营、八旗截然不同,特点十分鲜明,成为近代军阀的雏形。直至国民革命军、红军,华夏军队组织形式才摆脱了湘军习气。其特点有:
一、书生作将,农民作兵。湘军中的主要将领、幕僚,多为地主知识分子,以不第秀才为主,进士出身者亦有。士兵则来自湖南山村,以质朴山民为主。
二、兵归将募,兵为将有。士兵由将领亲募,不得假手外人。将领必须在湖南原籍招募,由当地取具保结,防止士兵逃亡。将领死,则部队解散。如此一来,士兵只听将领一人,将领只听曾国藩一人。
曾国藩依靠封建宗法秩序,组成了一支组织严密的新式军队,纠正了八旗、绿营散漫无能的弊端。
三、军饷优厚。湘军陆军普通兵丁口粮每日一钱二分,每月军饷四两二钱,是绿营士兵的数倍。水兵、军官待遇更优厚。譬如,营官统带五百人,月饷二百六十两,直比满清封疆大吏。
日后,湘军为了鼓舞士气,更是放纵士兵抢劫。每打下一城,官兵都将城池洗劫一空,大发其财。不少军官往往打下一城,劫掠财宝后,就请假回湖南老家。这其中最著名者,就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不少湖南农民争相充当湘军,期望在战场上发财。湘乡荷叶塘曾家老宅里,一天到晚挤满了湖南山民,请求到湘军中充当下级军官、士兵。
四、严格训练,强化教育。曾国藩亲自制订营规、家规,赤膊上阵为官兵说教,灌输忠勇理念。
湘军是一支全新的部队,一跃登上历史主舞台,成为镇压太平军的主力。日后的淮军、楚军,乃至近代军阀,无不脱胎于湘军。
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覆没,遭受前所未有之大败。
杨秀清震怒之余,开始调派各军援军入湘,必欲打败湘军,夺下长沙。
吴捷本在九江驻守,也收到杨秀清军令,要他抽调兵力,支援西征军。
https://fozhldaoxs.cc/book/60201147/619971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