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开疆拓土就是那么简单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三嫁咸鱼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第642章 开疆拓土就是那么简单
对马岛自从被中国占领,日本幕府一开始对此反应激烈,甚至派遣使节过来质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直到李泓作为大明天使,前来日本宣旨,要求日本开放几座东部港口,作为中国联通辽东-朝鲜-殷洲的补给航道。
一向对内强势,军政大权一把抓的德川吉宗,也恭敬代表日本天皇接旨了。
毕竟,对马岛被大明中国占领,那作为日本实质统治者的幕府,肯定得强烈抗议,甚至“不惜”要与天朝中国开战。
要不然,自从百姓一揆以后便日渐衰弱的幕府,哪能继续震慑和统治诸藩大名?
不过,这种事情抗议过后就行了,怎么可能真的为了一座没啥产出的破岛,就与强大的中国开战。
换成德川家康时期,可能还会象征性出兵,但如今却是毫无办法。
不仅是国力上的差距,还有德川幕府的权势旁落。历代将军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先是老中专权,成为幕府外的幕府。然后五代将军德川纲吉设立侧用人,架空老中,结果侧用人又开始接力。
现在德川吉宗上台,废除侧用人制,重新启用老中……只能说历史是一个轮回,吉宗的幕府得到了短时间的集权,但再传几代还是迅速大权旁落。
甚至因为中国的干涉,德川吉宗幕府的权力,也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势。
却说今之对马县,原来因为大火被烧毁的栈原城,现在已经修缮的差不多,都是汉人商贾一起与县衙官府出钱集资修造。
而且不仅是修缮城池的建材钱银,他们还用船运过来许多货物,诸如朝鲜的大米、江南的棉布之类。
不必对马县官府专门去宣传,那些常年奔走于日本、朝鲜、中国三方海贸航线的商人,自己就能知道这其中隐藏的商机。
原来对马岛虽是日朝海峡的海贸枢纽,但因为对马藩主、日本共同瓜分之下,又有朝鲜从中限制,致使走这条路线的海商几乎无利可图,大头都被对马岛的日本人吃掉了。
对马藩的日本人也知道这样是在涸泽而渔,但不吃掉大头,他们就得穷死。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对马藩就愈来愈穷,甚至到了几年前,李昑做了新的朝鲜王,与日本幕府进一步交恶。
日本、朝鲜海贸近乎断绝,对马藩的日本人明明手里有钱,却买不到朝鲜人的粮食。人口稍微一多,要么想办法内部损耗点,要么就流放外海,自生自灭。
对马岛的资源太过匮乏,耕地就算全部开垦完,也养不活太多人口。
倒是这里的银矿储量比较丰富,这还是大明设立对马县后,对马县丞李升亲自带人前往已经枯竭的对马银矿实地勘察,结果发现就在老矿山下面,还有许多可以开采的银矿。
而且,除了这些未被开采发现的下层银矿,上层已经被冶炼过的废矿残渣,居然还有不少可以炼出银子。
这简直是暴殄天物了!
对马岛长期孤悬海峡,这里使用的冶炼技术,都快上千年前的版本了,便是如今日本已逐渐废弃的石见银矿,使用的也是快三百年前的灰吹法。
若非考虑到成本以及政治影响,南京那边得到对马县奏报的朱皇帝,还打算派人前往日本看看他们的石见银山到底还能不能采出银子。
宗义如继位没两年,就从原来的对马藩主变成了大明的对马知县,他的叔叔宗方熙已经从幕后来到台前,现在是对马县主簿。
如今对马县衙,县令与主簿都是宗氏日本藩主出身,只有县丞是南京吏部选派的汉人流官。
不过岛上还有500明军驻兵,根本不怕这些对马藩主家臣转成的县衙属官造反,要是他们造反了,反而中国还会更高兴。
现阶段的对马县户民,已经从原来的不满万,陆续从汉城、辽宁迁移了3000人口移民过来。
这些移民百姓会带动岛上的对马百姓,学习汉话汉文,并且岛上已于年前开办第一所教习汉字的县学,里面的先生是从辽宁聘任过来的罪官。
只要教化三年,就许他去了罪人籍,重新落户为民。
宗义如在岛上当了几年土县令,一直按照叔父宗方熙的教导,坚持学习汉话汉字,甚至从中国海商那里聘请先生,没事就会练习说汉话。
这对叔侄已经想好,大明中国强势,日本幕府衰落,对马县已然板上钉钉,就算对马岛未来某一天回到日本手里,怕是他们坟头草都几米高了。
索性趁现在就乖乖归附中国皇帝……不,应该是大明皇帝陛下,现在他们已经是大明的朝廷命官。虽然还有一些藩主的影响力在,那位朝廷下派的汉人李县丞也对他们一直很客气。
但这都是暂时的,宗方熙做过一代藩主,自然不会不明白这点笼络安抚的政治手段。
按他的估计,他们宗家在对马县最多只能当个一两任县令,甚至只能做一任,要是超过一任,就可能引起朝廷猜忌,下场不会太好。
等升迁调离对马县,那他们也就彻底变成真正的大明官员,届时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们,只要他们犯错,那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
“所以,待到明年任期到了,我就请求举家调任内地做官,还要变卖我宗家在岛上的所有资产。”宗义如顺着叔父的话头说道。
宗方熙一脸满意:“不错,绝对不可再任,就算陛下说的可以留任,你也要主动请辞。很多事情,不一定要朝廷与陛下亲口说,我们为人臣者自当体会。”
宗义如点头:“侄儿明白。”
宗方熙又说:“届时,你必须主动开口,请求举家调任。这样皇帝陛下必然高兴,你的未来仕途必定一帆风顺。不过,伱毕竟做过对马藩主,升官只是暂时的。我这两年读了从汉人商贾那里买来的中国史书,等你升到一定品级,就可能调任南京做个闲职,汉人不会允许我们宗家掌控实权。”
宗义如性子有些急躁:“那该如何?”
宗方熙说:“不用着急,若是你到了一定品级,便被调去清闲衙门,那也说明汉人对我们真正放心。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筹谋后路,多多娶妻生子,最好能娶到汉女,生下有汉人血统的子嗣。并且,着力培养这些子嗣读书科举,皇帝不会小家子气,甚至还会鼓励你这么做。只要宗家子孙不是废物,用不了几代,或许也能跻升中国的官宦之家。”
宗义如在认真思考,消化着叔父对自己未来后路的安排。
宗方熙却是接着说道:“对马藩主已经是过去式,若是一直拘泥于此,宗家早晚要灭亡。而且,中国强大,日本幕府已经衰落,各地藩主愈发跋扈。我从那些往日本贸易的汉人海商打听过,日本许多藩主大名,完全不顾忌幕府禁令,在与中国商人走私交易。能做中国的官宦之家,甚至名门望族,不比这座穷苦孤岛的岛主强?”
<div class="contentadv"> 宗义如这才回过味来:“叔父教诲的是,侄儿一定谨记,让我对马宗家成为中国望族。”
宗方熙纠正:“不是中国望族,而是大明望族,你也不是对马宗家,而是大明的朝廷命官,也是汉人宗义如。”
大明为了快速消化对马岛,没有再搞什么尊重民族,就算辽东、漠南诸地划分民族,也是为了分化外族势力,好让汉人能占据更多比重,所以对马县的百姓与这些藩主家臣,理所当然全部被落户为汉民。
宗义如说道:“对,我是汉人,是大明的朝廷命官。”
宗方熙点头:“你只要能记住这几点,那我宗家不仅无事,反而还会愈发兴旺。至于那些原来家臣,能断的尽量断了。我们在岛上留不了太久,未来迁调内地,这些昔日家臣,只会成为你仕途与家族兴旺的绊脚石。而且,这些家臣很多到现在都还看不清形势,他们偷挖岛上银矿,私吞岛民百姓的田产,甚至私掠百姓为奴。等到时机差不多,怕是得死上不少人,只有他们死的差不多了,朝廷才能真正控制这座岛。”
宗义如一听自家叔父的解释,顿时浑身打了一个寒颤,他此前还当真没有想过这么多,与不少“忠诚”的家臣还保持联系。
如此说来,必须找个机会与这些人全部断绝联系,否则真等到那一天,就算宗氏不被杀头,恐怕也得遭到迁怒,他宗家的兴旺也就不用去想了。
叔侄两人就这么在县衙商议好了未来规划,至于那些曾经的家臣,全部被他们果断卖了。
就连几个“忠心”的,也不打算去提示告知,按宗方熙的想法,不狠一点的话,不让对马县死足够多的贵族豪强,皇帝陛下怎么能对对马岛放心?
说起来,对马藩宗氏也挺惨的,从宗氏一族主政对马岛,这里就长期都是藩弱民穷。
最高光的时刻,便是趁着战国时代,进兵九州,然后被九州诸藩暴打一顿。
从此便一蹶不振,朝鲜人来了,麻溜投降,捞到个对马郡守的官职。日本人来了,照样也是只能乖乖归附,还得帮着日本军队跟朝鲜打仗。
对了,后世甚至以此为依据,棒子国还搞了个“对马岛日”,纪念他们被日本“侵吞”的国土。
对马岛这边,县令、主簿准备卖了家臣属官,求取仕途官运和家族富贵。
至于那些对马百姓,对于换了个县衙管他们,完全没有任何想法,甚至还更高兴。
除了汉话不太好学以外,不仅要交的税变少了,也能勉强吃饱饭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土地,以前哪有想过这等好日子。
而更北边的汉城布政司与南朝鲜,南朝鲜现在已经事实意义上二王并立,分别是占据了忠清道的韩王李麟佐,与南边坐拥全罗道和庆尚道的朝鲜王李昑。
不过,大明没有赐给李麟佐金印,但也没有驱逐李麟佐的使节,只是表面朝鲜王尚在,李麟佐终究不是正牌国王,他们这是内部动乱,中国不好干涉。
当然,大明还是可以与忠清道继续保持贸易关系,不会受到战争影响。
这几乎是在鼓励李麟佐继续叛乱下去,如今的南朝鲜局势可谓错综复杂。
虽然李昑实际只能控制庆尚道,就连庆尚道也在内斗党争,但党争持续好些年,这里的地方势力已经重组差不多,继续党争也只是遵循“传统”。
李麟佐要是真的全力南下,庆尚道的两班贵族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能不能打得赢不好说,但拉锯战还是可以的。而且全罗道说是壁上观,可只要有一方足够强势,那全罗道的两班贵族必然得帮弱弱势一方。
正所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足鼎立,哪有一家独大来的利益大?
而且李麟佐自己屁股后面,也有一堆烂账没擦完,他到底不是朝鲜王族,现在等同于建立一个新的王族政权,但又甩不开旧贵族的掣肘,那就只能一团稀碎。
没有外力介入,未来二三十年,南朝鲜都得是个“三国演义”迷你版。
倒是汉城布政司发展颇为顺利,朴政这个汉城右布政为了进部,可谓是不遗余力。从打击地方豪强,到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再到税法改革,迁移户民百姓,大张教化。
短短几年下来,汉城布政司辖地,朝鲜籍人口已经锐减八分之一,这些全都分流到了辽宁、乐浪、黑龙江诸地,而且地方上也改建了大批汉人官学,专门教导学习汉话。
就按他目前这个政绩进度,或许五十岁之前,他还真有机会升调南京中枢,甚至一步登天,荣登六部尚书。
毕竟,皇帝也得考虑到政治影响,让一个朝鲜人一路升迁,到五十岁时当上六部尚书,这对其余的朝鲜士子而言,可不就是尊重和励志?
当然,也最多就是一个尚书了,朴政终究还是朝鲜人出身,至少他这一代,能做到尚书就是顶天了。
往后两三代的朝鲜士子,不可能做到太高官职,直到汉化的差不多,完全忘记自己是朝鲜人。
南京城,徐以升作为册封使节,乘坐官船南下先抵达吕宋,在这里见过吕宋总督,传达过圣旨,随即领着一支舰队前往婆罗洲接收文莱、苏禄苏丹的嫁妆,并且册封两国苏丹为国王。
沙巴地区的汉人不少,起码得有上万人,而且都会说福建话,也有说潮汕话的,设立县治刚刚好。县令直接就让当地的汉人自己推选,县丞则由总督府派遣官员担任。
并且在此驻军500人,作为沙巴县的县兵,然后舰队接着绕婆罗洲一圈巡航。警告荷兰人的商馆和舰船,文莱、苏禄已经是中国属国,他们不得再予以骚扰,否则就是对中国宣战。
荷兰人十分愤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国家强大,开疆拓土,就是这么自然而然。
有大把的国家,会主动献土请求归附。
关键问题,只在于献土以后,怎么进行治理。
不过没关系,沙巴县的先天优势很好,这里虽然没有经过晚清的大移民,但人口依旧很多,还都会说汉话。那些猎头族基本都在山区,只要不去管山里的猎头族,慢慢持续往沙巴县移民,效仿台弯模式,就能迅速壮大。
到了晚清民国,这里的移民潮那才叫厉害,不仅有客家人、广府人,甚至还有华北人(河北、山东),一口北方腔调的他们,在一群沙巴的华南人里,可谓是格格不入。
https://fozhldaoxs.cc/book/57142559/847965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