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君臣太“聪明”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我的火炮研制思路是:师傅引进门,用功靠凌振。如何研制?就不是我李大将军的事了。
这就是各司其职,我还有我要干的事。什么事呢?就是科学配置战马,重金打造大宋铁骑。
在古代战争中,骑兵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之巨大不容小觑。这如同后世战场上的坦克、装甲车。骑兵以其机动性强、冲击威力大、装备负荷高、战略灵活性好驰骋沙场、影响战局。
战国早期的古籍《孙膑兵法》中曾经这样评价骑兵:“夫骑者,能离能合,能散能集。百里为期,千里而赴,出入无间。”可以说,这里很清晰地表达了古人对于这一新型兵种的认识。
如果您对骑兵在古代的重要性还有所疑虑的话,我们可将其与古代的其他兵种做个简单的比较。众所周知,骑兵对于步兵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其高机动性,速度快,冲击力强,是很高效的战争机器。其次,无论是在战国时期还是古罗马时期,都曾经有过战车的出现,在很长的时间里,战车几乎就是所向披靡、令人望而生畏的。正是因为战马与车轮的组合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在古战场上可以说就是坦克了。不过,战车也有其弊端,那就是机动性差且笨重,受到地形的限制很大,所以,当骑兵出现时,很快就取代了战车。因为它不仅弥补了这些缺点,还个体小,所以被箭矢命中的几率也很小,装备简单,一匹马就可以武装一名骑兵,相应的训练成本低,耗费小,战斗力强,还能相互配合进而衍生出多种战术,成为古代战场上最有威力的兵种。
周朝是骑兵发展的萌芽时期。活跃在北方的游牧民族成为周朝发展骑兵的启蒙老师。西北的犬戎时常越境骚扰,这些游牧民族弓马娴熟,来去如风,彪悍好战。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国都镐京(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在骊山下杀了周幽王,西周走到了终点。周王室遭难后,迁都洛阳,建立东周,各诸侯国开始意识到骑兵的重要性,纷纷组建规模不一的骑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骑兵作为新兴军种,登上历史舞台。周王发现有个马夫养马很厉害,就把甘肃天水地区的一块地方,直接给了这个马夫,让他和他的家族,去那边替周王室养马。而若干年之后,这个马夫的家族,逐渐做大,建立了一个国家,这就是秦国。又过了几百年之后,秦国彻底灭了周王室,然后统一了天下。如果周王室知道后来事情会是这样的结果,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当初的这个错误决定:根本就不该搞这个养马的产业。
秦国地处西北,拥有体态高大、速度惊人的秦马资源,在与游牧民族的交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秦骑拥有不错的战斗力。除了马镫外,秦军骑兵的装备与后世骑兵没有多大区别。头戴小帽,窄袖短衣,身披短甲,脚穿短靴,弯弓持戟,这副装扮,完全是为了方便骑射。一名合格的骑兵,要求身姿矫健,反应灵敏,精通骑射,有团队作战的精神,能够克服复杂环境的挑战。战国时期的骑兵,可以辅助步兵,迂回两翼;可以车骑混编,突击敌阵;可以潜伏敌后,断其粮道。不过,此时的骑兵仍处于辅助地位,并非独当一面的主力兵种。
秦朝二世而亡后,发生了楚汉彭城之战。简单来说,当时刘邦攻占了项羽的老巢,而且手握五十万大军,根本就不怕项羽。但是接下来,项羽却只带了三万精锐,就正面进攻刘邦。而且,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冲垮了刘邦麾下的主力,甚至杀了刘邦这边超过十万人!那当时项羽为什么有这么猛呢?除了项羽本人确实能打之外,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当时项羽手底下的这三万精锐西楚铁骑!而且,这些骑兵身上,很多都有护甲。而彭城之战的结果,也再次刷新了所有人的战争认知——当几万骑兵一起冲锋的时候,步兵是真的挡不住的!这已经和人多人少没什么关系了。在几万人规模的骑兵军团面前,尤其是重装骑兵面前,步兵基本上就只能等着被屠杀。
所以,汉朝开国之后,虽然前期一直在休养生息,但是在养马这件事上,却一直都没有懈怠。到汉武帝时,全国共有七十万匹马,常备骑兵军团十多万人,靠着这支十多万人的常备骑兵军团,西汉已经可以做到扬鞭大漠,彻底把匈奴打回草原了。而如果没有这支骑兵的话,汉朝面对匈奴那边的骑兵,就只能被动防御,常年忍受匈奴的进攻。
魏晋时期,骑兵有了新的变化。在装备上,马镫出现了。马镫的出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改变,但是,对于骑兵来说,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士兵其实很难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战术动作。在骑马战斗的时候,士兵只能用两条腿确保稳定,同时用手控制马的前进方向。而有了马镫之后,士兵骑马的稳定性不但大幅提升,而且可以单靠双腿来维持稳定,可以彻底把双手解放出来战斗。如此一来,士兵就可以由单手控制武器变为双手控制武器,战斗力大增。这时的骑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轻骑兵,是机动部队的王者,另一部分是重骑兵,人马皆披重甲,凭借强大的攻防能力,突破对手的防御,真正的重装骑兵,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此后很长一段历史当中,重装骑兵是当之无愧的战场王者。
五胡乱华,中原浩劫,大量游牧民族骑兵大规模作战屡见不鲜。前秦苻坚南下攻晋,八十万人中,骑兵就有二十七万,占三成以上;北魏拓跋焘攻打刘宋,渡过淮河的骑兵就有六十万;钟离之战中,北魏和南梁皆称百万之众,其中北魏的骑兵多达二十四万。
唐朝的骑兵规模不及南北朝,但战斗力却丝毫不落下风,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创建的玄甲军最为着名。玄甲军摒弃了魏晋时期的铁甲,以防护能力更好的明光铠为制式防具,因甲黑厚重,故称“玄甲”。玄甲军“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作战时往往由李世民亲自率领,“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玄甲军在长途奔袭时,御下铠甲,是一支高机动性的轻骑兵,在正面突破时,甲骑具装,是不折不扣的重骑兵。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新兴的宋朝面临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由于后晋“儿皇帝”石敬塘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宋朝失去了传统了养马牧场,被迫以买卖和交换的方式,获得马匹,而所得到的川马、广马、淮马,质量上无法与辽军的三河马相提并论。数量上,也不能与辽军一人配数马的豪华配置相比,战斗力自然被辽军碾压了。但宋朝战争当中,骑兵仍然是重量级的兵种。甚至可以说,谁掌握了优势骑兵,谁就已经在战争当中胜出一半!
北宋的战马储备大业是赵光义开创的,他在北伐时从民间搜刮了17万匹战马,加上战争中匹的收获,给北宋留下了21万匹战马的储备。北宋战马储备的基础并不差,相关投入并不少(专门负责的人员有人,每年仅仅在京坊监就要投入麸料石,此外还有油、糖9500多斤等),管理制度也很完善,就是北宋的君臣太“聪明”。战马作为军中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赵家皇室自然不放心将它们放在自己够不着的地方,因此,汴梁附近就成了最大养马集中地,其次才是河北地区。问题是养马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北宋还采取了十分“豪放”的放养政策,每年从春到秋战马都在外边放养。而汴梁的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汴梁的土地非常值钱。皇亲国戚和各路神仙都觉得这太“浪费”,因此,私下里一直侵占牧监的土地。牧监的大小官员也非常为难,他们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每年马匹繁殖的数量少上十分之一就要受处罚,而占牧监的通天人物,他们又得罪不起,只能混过一天是一天。北宋皇帝和大佬们谁都知道,但是,谁也不想要彻底和整个官僚、权贵阶层翻脸,只要听之任之。
北宋以前战马数量一直在十万匹和二十万匹左右徘徊。战马数量不足时,北宋政府还会花钱从凉州、河湟地区的吐蕃人那里高价购买,买卖马匹的地点要么放在陕西四路的榷场,要么放在古渭寨。王安石变法时,革新派大佬们也不敢彻底改变全国马监只有顷土地的现实,只好在福建和西北折腾。给革新派大佬们破局的人是王韶,他拓地2300多里,干掉了大量不服宋朝管的“黑心人”(对番部首领的蔑称),在新占的土地上建立起熙河路榷场。王韶拓边之战也打的番人首领人人胆寒,加上他的手段相对温和(杀人但不抢地,对圈占的土地给钱),番人们只好到北宋官方制定的榷茶场交易,接受北宋多给茶少给丝绸和铜钱的交易方式。王韶开边后,北宋每年能买到两万匹战马,七八成还是在熙河路购买的二等战马。
但是,王安石和宋神宗都觉得实在没有另外花钱的必要,就废除了全国大部分牧场,只保留沙苑监一个大型国营牧场,王安石还在全国推行了保甲马(户马)制度,在全国实行家庭责任养马责任承包制,甚至还把它推行到边境的番人中去。在随后的党争中,保甲马制度被废除,马监也多次废除,又多次匆匆兴起。以东平监为例,澶渊之盟之后,天下太平,宋庭认为监牧耗费太大,于天禧五年废东平监,后仅在明道元年即恢复。第二次是在熙宁七年,此时宋庭推行保马法,将牧地租赁给民户,再次以监牧耗费大为由废东平监,元祜初旧党执政,罢熙宁之法,复东平监。此后,监牧就一直处于存废不定中,绍圣四年废,大观四年复,政和二年又废,宣和二年再复。宋神宗之后,监牧更加兴废无常,马官任满三年必须外调,举国上下谁会去给他养马?所以,过分聪明未必是好事。
据《宋史》载“饶州所蓄牝牡马五百六十二,而毙者三百十有五,驹之成者二十有七。”也就是说,宋在江西养马,种公马和种母马一共养了562匹,被养死了315匹,只生出27匹马驹。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从大中祥符年间宋代牧监鼎盛时“凡内外坊、监及诸军马凡二十余万匹,饲马兵校一万六千三十八人”,到熙宁八年的三万匹,五十年来北宋养没了十七万匹马,我还能再说朝廷什么呢?
宋代牧监最多时为十四监,养马数最多时有二十余万匹,养马的上限估计连唐的下限都摸不到。同时期为了补充战马,神宗和王安石还想出了个好点子保马法,早期王安石颁布的保马法还是靠谱的,通过自愿原则、政府买马、发放补贴、免除税负等措施,在新法推行之初就有一千五百户自愿投状响应熙宁保马法虽然一定程度缓解了缺马的情况,但是它迅速击溃了当时苟延残喘的诸牧监,官营牧马业全面衰败,所需战马更加缺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宋庭元丰三年二月大规模实行户马法,又在元丰七年实行元丰保马法。在王安石罢相后神宗急于求成推行的两条法令完全脱离了现实。户马法和元丰保马法都是强制性的法令,且由民户自己买马。户马法要求资产达到法令要求的民户必须养马,也没有优惠待遇,而且马市奸商趁机哄抬马价,民户同时受到朝廷和奸商的两头剥削。同样元丰保马法规定每都保在规定年限内必须养马五十匹,政府给钱十千,致使几乎所有的三等户以上各类户都养马,对于生活贫困的民户还征收“助钱”代替政府出资。两条法令不仅没有解决缺马的问题,还增加了民户的徭役。随后又推行各地牧马法,然而宋朝此刻已深陷党争的泥潭,政策摇摆不定,法令难以推行。
崇宁元年,有司比较诸路养马的数量,诸路养马总共一千八百多匹,河北西路有一千四百匹,其他路都在二百匹以下,河东路竟然仅有九匹,而开封府界、京西南路、京东东路皆的民户更是没有积极响应此法的。再退一步说就算是南方养不了合格的骑兵马,难道就不能组建好的骑兵部队了吗?自从唐代开始茶马、绢马互市以来,茶叶逐渐成为西南和北方民族的必需品,西北地区政权都是抢着跟中原政权茶马、绢马互市的。
大宋当然也买马,只是大宋干什么事没个准,朝三暮四,飘忽不定。在初实行茶马贸易时,茶场司和买马司互不相属,各司其职,茶场司主要管理有关的榷茶事务,买马司主要负责沿边买马事务,两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矛盾重重。军费紧张时,朝廷重视茶场司,则茶场司独立,当战马紧缺时,朝廷重视买马司,则将两司合并。到宋哲宗时规定,由茶司兼管买马,两司合并由一人管理,由此两司之间的矛盾才得以解决。
只不过这个时候养马人才凋零,国土缩水,想通过大范围远距离买马已是不可能了。《宋史》记载:“盖南渡前,市马分而为二:其一日战马,生于西邮。其二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宋会要》记载“黎州所买马类多不堪披带,自来止为羁縻远人。”“大抵国初市马,岁仅得五千余匹。天圣中,蕃部省马至三万四千九百余匹。嘉祜以前,原、渭、德顺凡三岁市马至万七千一百匹,秦州券马岁至万五千匹"。
除少数民族马外,北宋政府于内地数次市马、括马: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诏市吏民马十七万匹";庆历四年,诏“河北点印民间马,凡收市外,见余二万七百,除坊郭户三等、乡村三等已上养饲如旧,余点印者悉集拣市"。虽然吐蕃和淮北马不如西域胡马,但是宋朝还是有一两万的马来装备骑兵。可是宋朝与汉唐不同,它一不尚武,二没有军事贵族,三凡事以和为贵,于是乎汉唐都是开国马业稀烂,买游牧的马强大自己,然后回过头来收拾游牧,抢更多游牧的马和马场。宋是开国马业不错,然后自废武功,等游牧来打再买点马撑撑场子,打赢了主动求和赔款,打输了主动求和赔款。
可见,大宋不是没有马 ,而是昏庸的君臣不需要马。所以,当女真骑兵冲到了汴梁城下时,整个北宋的战马已经降低到了匹。由当初的20万匹常备马,减少到只有2万多匹,这样的北宋不凉都难了。
上面说到,无论是项羽的三万精骑还是汉武帝的十几万骑兵大军,他们都展示了骑兵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另外,真实的古代战争,也不会出现一方全是骑兵,另一方全是步兵的状态。真实的情况是,双方都有不同的兵种,然后实行不同的战术。而在这个过程的当中,骑兵因为速度和重量优势,往往可以起到改变战争走向的作用。这才是骑兵真正的厉害之处。
或许有人可以说,步兵可以建造城池,凭借雄关要塞,阻挡骑兵的冲锋。反正骑兵又不能跑到城墙上,也不可能直接把城墙撞塌。只要有雄关要塞的阻挡,骑兵的作用也就没那么大了。道理是这样的没错。靠雄关要塞阻挡骑兵,历史上很多人都做过。比如说那座长城,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修造的。但问题是,就算你能固守一座坚固的城池,骑兵同样也可以利用速度优势,切断这座城池和其他地方的联系,把这座城池彻底围困起来。如果城内补给耗尽了,骑兵甚至都不用进攻,直接等城里人都饿死,再直接进城就好了。还有人说,可以凭借河流,阻挡骑兵。骑兵再厉害,也不会游泳。这种事情,北宋政府也曾经做过。但问题是,因为缺少足够的骑兵,想要反攻敌人,基本不可能,只能被动挨打。这样一来,北宋最后被灭,其实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所以,我迫切需要尽快装备一支大宋铁骑,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宋辽、宋金决战。
https://fozhldaoxs.cc/book/55851592/678522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