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盛唐挽歌 > 第673章 闻到血腥味的狼

第673章 闻到血腥味的狼


李怀光拉了一坨大的,然后直接糊在韦坚脸上了。

正值寒冬腊月,长安大明宫议政堂内,这位宰相看到李怀光派人送来的奏折后,气得心绪不平。要不是顾忌这里人多眼杂,他恨不得把签押房给砸了。

李怀光在信中说:
朝廷的诏令我已经收到了,定会遵照军令行事,即日起便会从泽州开拔前往怀州(即沁阳,治所河内城),并在此屯扎,伺机进攻邺城,讨伐逆贼李归仁。

至于和安守忠换防什么的,那自然是办不到了。

既然朝廷都要我去讨伐李归仁了,我又如何能去跟安守忠换防呢?或者这样也行,你让安守忠去讨伐李归仁,讨伐完后我再跟他换防吧,不碍事。

至于朝廷是不是下了诏令,那自然是不用怀疑的,毕竟诏令就在我手上嘛。朝堂诸位相公若是不信,可以来怀州当面核验。

李怀光这下把韦坚恶心得不行,连带着关中朝廷,也是被疯狂打脸。朝廷下的旨意,那必须要下面的人遵守,才能做到令行禁止。如果中枢没有强力的控制手段,那么地方藩镇阳奉阴违,多的是借口。

李怀光就是故意指鹿为马,难道韦坚能去怀州督战不成?
至于朝廷有没有下诏令讨伐李归仁,已经不重要了,这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即便李怀光说了,他也可以站着怀州观望,什么也不做。

简单说,就是韦坚“精妙”的计策,在地方藩镇的强大军力面前,啥也不是。还得是李史鱼长期跟在李宝臣身边,对藩镇内部的那些门道很清楚,知道跟这些丘八们玩算计没用!

人家手里拿着刀,也只会用刀来讲道理。

“听说,李怀光给韦相公回了一封很厉害的奏折呀。”

正当韦坚在桌案前生闷气的时候,李史鱼双手揣着袖子走进了议政堂,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言语中不乏嘲讽。

“此贼已经成气候,本相奈何他不得了。”

韦坚长叹一声道,倒是没有接茬,跟李史鱼拌嘴。

输了就是输了,下了一招烂棋已经是丢脸,要是还不肯认错,那就更是丢人了。

“韦相公倒是好心气,本相明日起便会奔赴华阴,在前线督战。不动刀兵,是收拾不了安守忠的。

韦相公大概可以指望一下,安守忠被官军攻打的时候,李怀光可以趁火打劫,借着朝廷的名义占地盘。

多少也能给我们帮点忙吧。”

李史鱼说了句实在话。

韦坚默然点头,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李宝臣身边的幕僚,是个明白人。虽然对方并没有什么“奇谋”,但是看局势却看得很清晰。

对付不听话的藩镇,就不能怀柔,不能用计策,必须得强硬!
要武力去应对!

“如此,那本官便祝贺李相公旗开得胜了。”

韦坚长叹一声,没有跟李史鱼闲聊的兴趣,自顾自的走出议政堂。他有点累,想回家过年了。

等韦坚走后,李史鱼这才把李宝臣庶长子李惟诚找来。

李惟诚为人比较敦厚,在军中有人望,能服众,但次子李惟岳才是嫡子。如果没有进关中,类似的情况似乎问题不大。没有称帝,继承人问题没有那么明显。

可是如今看来,李宝臣的情况似乎也不是很乐观。

李史鱼带着李惟诚去了大明宫内一处僻静的居室,命亲信守在门外。

“李相公,可是要出征了么?”

李惟诚有些疑惑的询问道,李史鱼不是多事的人,如果不是急事,不会来传唤他。

“正是如此,明日本相即将前往华阴县。李大帅……可还在修道?”

李史鱼面色纠结问道。

“目前还在,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李惟诚摇摇头,他也是一肚子苦水。宝臣大帅是会打仗的,但是李惟诚会不会,他的能力没有经过检验,大家心中都没底。

这对于军心士气而言,是一个很大打击。

“这样吧,你随我一同去东明观吧。”

李史鱼叹息道。

李惟诚没有多说什么,给对方披上一件大氅,二人步行前往东明观。白皑皑的雪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一深一浅的。

临近春节了,长安街面上都没什么人。即便是有,也是行色匆匆的模样。如今的长安,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

表面上的架子还在,街道还是那么宽阔,一百零八坊依旧是星罗棋布,依旧是气势恢宏。

但冷清与萧条,却连傻子也看得出来。如果人没了,城要那么大又有什么用呢?
“本相早年间来长安科举,屡试不第,因为找不到权贵当靠山,每次都是看别人中第,其间滋味,不言自明。

而今,长安却连科举都开不起来了。

韦坚虽有心开科举,但他背后那些人,却不支持如此,你以为如何?”

李史鱼问了李惟诚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那些人为何不愿意开科举呢?大唐开科举已有百多年了啊,又不是什么新东西。”

李惟诚好奇问道。

“你坐久了,就知道还是躺着舒服。如果躺着就可以做官,谁还愿意站着做,甚至是忙前忙后呢?”

李史鱼哈哈大笑道,只是这笑容有些意味深长,李惟诚看不懂。他的心思此刻全在出兵上,盼望着他爹李宝臣这次可以“认真一点”。

东明观距离大明宫并不是很远,二人直接入内,在一间静室里,看到身穿道袍,拿着拂尘的李宝臣,正在床上打坐。

他闭着眼睛,嘴里念念叨叨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反正李史鱼是没听懂的。

看起来,李宝臣现在已经跟一个真正的道士没有什么区别了。

当然了,在大唐,至少是贞观以后的大唐,所谓“道士”和“女道士”,“和尚”与“尼姑”,不过是一种身份罢了。

关键还是看个人怎么想。这不过是一张皮而已,随时可以换。就算李宝臣现在要当和尚,也可以立马执行,无缝对接。

“你们有何事?不要打扰贫道的清修。”

李宝臣睁开眼睛,看着李史鱼和李惟诚,语气里透着一丝不耐烦。

“大帅,朝廷欲出兵洛阳,收拾安守忠,苦无良将。

还是得大帅亲自带兵出征才行。”

李史鱼对李宝臣叉手行礼恳求道。

“父亲,这件事必须得您出马才行,要是这些俗务搞不定,您也没法继续清修啊。”

李惟诚更是把话挑明了。

如果李宝臣不出马,那么这次关中出兵洛阳肯定落不到好。即便是有人能胜,他也会染指兵权。

李宝臣一定还记得,他是怎么来关中的,反正不会是修道修出来的。

“如此也好。”

李宝臣居然没有拒绝,而是直接点头说道。

这破鸟道士,一点用也没有。这两年来,李宝臣既没有长生,也没有飞升,甚至还因为饮食清淡,觉得日子索然无味。

三年之期未到,但是宝臣大帅不想等了。

“父亲,您答应了?”

李惟诚一脸惊喜问道。如果李宝臣可以出马,那么这次出兵,得胜起码有了三分把握了。

“嗯,先处置完这些再说吧。”

李宝臣点点头,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不是修道这块料啊,邢和璞的办法见效太慢了。

李宝臣还是想吃“仙丹”,吃几颗就能成仙的那种,而不是现在这样温温吞吞的。邢和璞教了李宝臣很多关于《周易》里面的知识,还有不少阴阳术数。

但是李宝臣是个木鱼脑袋,压根就记不住多少。反正是忘了就学,学了又忘,蹉跎了不少时间。
只不过,他的兴趣并不在此,李宝臣修道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仙!
何为成仙?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什么的,李宝臣一点都不在乎。具体来说,他的要求也“不高”,只是长生不老而已。

结果这两年他修来修去,发现自己还是和以前一个样!

“大帅,这两年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李史鱼欲言又止。

“本帅知道个大概,等解决完安守忠以后再说吧。”

李宝臣点点头,走出了静室。

众人来到院子里,看到李宝臣的师父邢和璞在练剑。毕竟还是有两年师徒情谊,李宝臣上前对邢和璞抱拳行礼道:“师父,本帅要带兵出关中了,以后不会再回来。”

似乎是听到了李宝臣的话,邢和璞停了下来,将剑收回剑鞘。

他一脸严肃看着李宝臣,喉结动了一下,最后只是点点头道:“想好了吗?”

“弟子已经想了很久了。”

李宝臣木然说道。

今日离开道观,或者说“还俗”,看上去很偶然。实际上李宝臣过去这两年,在静室内打坐的时候,就想过很多问题。

他得到的结论是:自己不是修仙那块料。

“这次出关中,你会有血光之灾,还是在道观里待着比较好。贫道再问你一次,你真的想好了吗?”

邢和璞再次问道,没有说什么废话。

李宝臣一愣,随即只是默然点头。

“去吧,贫道就不送你了。”

邢和璞转过身,直接进了另外一间静室,随后带上房门。

什么吩咐也没有。

既没有遗憾,也没有哀伤,甚至没有兴高采烈。邢和璞就好像看到一片落叶掉到地上一般。

平静,自然,没有任何情绪,亦是没有任何表态。

李史鱼和李惟诚在一旁看得一愣一愣的,有点想说些什么,又感觉似乎多此一举。

“走吧。”

李宝臣叹了口气,随手将拂尘扔在地上,朝着东明观的出口而去。

等他走后,邢和璞这才从静室里面走了出来,将地上的拂尘捡了起来。

“也是时候离开长安了。”

他有些失望的摇摇头,自言自语道。

……

收到方重勇给的一船盐之后,李归仁并没有什么明确表示,但他把自己的次子送到汴州了。

这让负责出使邺城的元载很是诧异。

要么就明确拒绝,要么就直接投靠,搞这种半吊子的事情,进又不进,退又不退,简直是取死之道。

元载内心是很不屑的,不过他当着李归仁的面,并没有说什么。

元载领着李归仁的次子回了汴州,方重勇也没有二话,直接给这位“二公子”封了个有名无实的官职,比如散骑常侍什么的,然后在开封县城内安排了一下住处。

也就这样了。

一切都是波澜不惊,表面上没有兴起任何波澜,更没什么李归仁放弃兵权,直接喊方重勇喊主公的事情。

然而,政治嗅觉敏感的人,已经察觉到大事将近。

还未竣工的汴梁城,正在加紧施工,日夜不停。汴州各类工坊里面在赶制箭杆,箭头,弩机用的矛杆、矛头,造运粮车所用的木架子等等。

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冬天运河结冰,这些东西只能在库房待着,不可能运到别处。

所以,紧赶慢赶的生产是为了什么,不言自明。

河北的军情,也陆陆续续送到了汴州。史思明派遣麾下大将田乾真领兵两万,从幽州南下屯兵邢州(刑名),似乎是饥饿的狼嗅到什么血腥味一样。

田乾真又派先锋军五千进驻邯郸,距离邺城不到百里。

如果再把李怀光已经屯兵怀州的消息也算上,那么河北几乎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

有重大军情如此,方重勇便将手下幕僚都叫到枢密院,在枢密院内商议对策。

枢密院签押房内有地暖,四季如春。但这里的气氛却很凝重,一点都没有春天的和煦烂漫。

“史思明难道就不怕幽州被他儿子史朝义给端了?”

李筌有些迷惑不解的询问道。

其实这个问题,在场每个人心中都有,他不过是把疑问问出来了而已。

史思明怎么就敢呢?
李筌在军略上很出色,只是史思明这样的人,其人心如何,他猜不透罢了。

“史思明看到了机会,或者说,大争之世,不争必死。”

坐在主座的方重勇摆了摆手,一脸不以为然。在这里坐着的,才是汴州朝廷的真正掌控者。至于天子李璘,都没有资格列席于此,甚至连旁听都不行。

史思明的乱入,是一个意外。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邺城是进攻幽州的跳板,其间并无多少险阻。

如果史思明连这一点都看不到,那他也不用混了。

希望火中取栗的,又何止李怀光一人。

“李归仁还对局势有幻想。希望复制当初的奇迹。只不过,史思明会上一次当,第二次就未必了。

大帅,不若我们先将李归仁晾着,让史思明也好,李怀光也罢,揪住李归仁爆锤一顿。

这厮挨顿打就老实了。”

严庄冷笑道。

他的话引人侧目,在座不少人都是微微点头。

“李归仁不傻,他把次子送到汴州来,就是希望稳住我们。

把他晾着,让他吃点亏。

只是……”

方重勇顿了顿继续说道:“只是如果我们出手太晚,可能会失去先机,局面失控,就没办法挽回了。什么时候介入,是最大的问题。”

这话一出,签押房内都是一阵沉默。

是啊,道理谁都懂,不就是后发制人嘛。

但想是一回事,真正要办,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官渡之战前的袁绍,在这方面吃过不少亏。他难道不知道这些道理吗?

肯定是知道的,就是没有做好而已。

“大帅,听闻史思明麾下将领并不团结,我们何不用钱砸一下?”

在末座旁听的元载忽然开口说道。

(本章完)


  https://fozhldaoxs.cc/book/52456828/845501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