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159章 以工代赈

第159章 以工代赈


相对比朝廷的政令,罗斌更快一步地返回吴县,向李基汇报着洛阳之内所发生的状况。

    时已至三月下旬。

    吴地已是万物复苏,气温舒适且怡人,春风吹拂惹人昏昏欲睡。

    李基安坐于庭院之内,左右堆放着近百卷竹简。

    随着夏侯兰被李基派去主持“四渡红水”,李基身边没了书童,且有不少事情不便被仆从接触,因此李基只能是亲力亲为地一边整理着那些竹简,一边细细地听着罗斌所汇报的内容。

    罗斌接触的重臣态度,洛阳各方动向以及打探到的朝堂上的反应……

    直至从罗斌口中确认了朝廷已决定由扬州安置流民,且命令扬州刺史刘备督察此事,李基的神色方才略微一动。

    旋即,李基看着罗斌脸上那掩盖不住的疲惫,开口道。

    “辛苦了,汝先下去歇息吧。”

    目送着罗斌离去的背影,李基的心中默默地评价着。

    罗斌在军政之上都无甚才能,但胜在出身寒苦,体魄不逊色于一般将领,且交际能力颇高,情商与自控能力相当出众。

    因此罗斌不仅此前作为细作骗过了严白虎,这一次更是受命前往洛阳联络一应重臣。

    而罗斌一路上几乎是换马不换人地飞奔于洛阳与吴郡之间,让李基都不禁为之佩服,感觉罗斌或许更适合当一位武将。

    旋即,李基重新将注意力放在朝廷的身上。

    朝廷内部的派系争斗,无疑是日渐明显,且其中明显有着天子居中平衡的痕迹。

    帝王之术?

    平衡之道?

    李基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大体是明白了天子刘宏此刻的状态大概是自信得可怕。

    黄巾之乱非但没有给天子刘宏敲醒警钟,让天子刘宏意识到大汉已然处于崩溃倒塌的边缘,反倒是让天子刘宏越发的自信。

    纵观天子刘宏的人生轨迹,由于先帝无嗣,本仅是汉室宗亲解渎亭侯的刘宏于十岁登基称帝,届时还是窦氏外戚把控朝政,便是连天子刘宏都仅是窦氏外戚扶持的傀儡罢了。

    而天子刘宏在这种处境之下,却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很快就解决了外戚专权的问题,掌握大权之后,更是将朝中的宦官、士人换了一撮又一撮,杀了一批又一批。

    以着帝王之道而言,天子刘宏无疑是合格的,对于朝堂之内的把控能力强得惊人,甚至公然大肆卖官鬻爵。

    只是,天子刘宏在享乐之上的追求,却是比李隆基还要来得极端。

    卖官鬻爵,仅为享乐。

    且目前来看,在天子刘宏的观念之中,恐怕就是连卷席大汉七洲之地的百万黄巾都在顷刻之间被解决,天下已然是固若金汤。

    ‘又或许,天子刘宏亦是看出了大汉弊端,但更是明白无力改变,所以先爽死再说,不管身后洪水滔天?’

    李基转而又想到了这个可能性。

    且不得不说,李基没有记错的话天子刘宏纵情声色,乃是于三十二岁就彻底被掏空身体而病逝,某种意义上确实是爽了半生直到死。

    可惜天子刘宏大概想不到在他死后,董卓不仅会成为他的同道中人,还会顺便当了他的便宜女婿吧?

    也就是窦太后死得早,否则董卓说不准还要当天子刘宏的后父也说不准。

    而天子刘宏目前来看,似乎也没有戒酒戒色的打算,反倒是对于如此平衡把控朝政自得其乐。

    这对于李基而言,某种意义上却是一件好事。

    作为权力金字塔最顶层的天子刘宏不变的话,短期内整个大汉的权力架构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或许,刘备想要在天子刘宏驾崩之前争取“扬州牧”几乎不可能,但是扬州刺史兼吴郡郡守的官职还是相当之稳固。

    且待朝廷政令一到,由刘备督察扬州各郡收纳流民,这无疑是通过“大义”将刘备身为扬州刺史的权柄放大到了极点,给了李基真正借此插手掌控扬州其他郡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随着刘备在徐州四处借粮成功,通过徐州通道涌向吴郡方向的流民还在日益增多。

    这段时间以来,吴郡北面的长江之上一艘艘船几乎都快划得冒火了,接往吴郡的流民数量早在十天前就突破了十万的数字。

    也幸好刘备的仁德与名声,在贾诩暗中的引导下已经彻底在流民群体之中散播开来,方才始终没有出现什么乱子。

    只是,随着聚集于吴郡北部的流民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安置流民已然成了刻不容缓的要务。

    吴郡人口都不足百万,有些略微偏远的吴郡一县之地全部人口都未必有十万之数。

    如今随着流民营中的流民数量不断扩大,不仅仅糜竺的能力已经即将不足以把握住状况,便是每日供给流民营的粮食都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而李基也绝非是做慈善的,不可能耗费了巨量钱粮过后,仅仅是为了将所有流民都送给友郡。

    尽管李基已然派人不断从流民之中筛选各种工匠、医师或养殖类人才,源源不断地送往吴郡各处进行安置。

    尤其是正在建立的造船工场,更是被李基塞了大量的各类工匠。

    即便有部份工匠不善造船,但李基也打算将造船工场进一步打造成某种意义上的“科技”中心。

    待有更多精力,再对造船工场进行细分出不同类别的方向。

    造纸、攻城器械、刀剑兵器等等……

    可以说,李基此前的脑海之中便有着无数的想法,只是缺乏着足够的人才去为李基研发罢了。

    那些工匠,在李基看来便是与宝贝无异。

    至于其余的医师、养殖、耕种等人才,也均是目前吴郡所紧缺的。

    尤其是医师,更是让李基对于早就有所想法的“军医”体系有了创建的可能。

    而养殖类、耕种类人才,同样也是吴郡所急需的。

    唯有亲自了解过吴郡的现状,李基方才明白此刻的吴地相对于中原而言,可谓是方方面面都是落后的。

    各种养殖、耕种技术,同样也是远远不如中原来的先进。

    因此,这段时间李基除了居中坐镇之外,每日几乎没有一刻空闲地紧急做出着一个个简单的体系架构,然后则是不断地从流民营之中筛选出各类人才进行集中塞进去。

    而除此之外,流民营之中庞大的青壮劳力,李基也不可能尽数让给扬州其他郡。

    须知,那些青壮劳力不仅仅可以作为重要的生产力,更是可以很快就转化为乱世最重要的兵源。

    即便吴郡目前完全没有能力消化安置大量的青壮劳力,但是有一种方法除外,那便是“以工代赈”。

    尽管,这会让吴郡本就庞大的钱粮支出变得更为沉重。

    如今,吴郡仅仅是以着砂石稀粥维持流民们不至于饿死罢了。

    可倘若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那么自然不可能不让青壮吃饱,所消耗的粮食必然将剧增五倍之多。

    归根到底还是四个字“钱粮不足”!

    可一旦当真能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消化掉绝大部分流民,那将能让吴郡原计划可能需要三五年才能彻底完成的水利规划,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彻底挖掘完成。

    因此,李基在等……

    等蜀中那边的消息!

    等蜀中的粮食!

    同时李基也在疯狂地做着涉及整个吴郡的具体水利规划,将原本是在三五年内逐步完成的水利规划细节,一次性地全部做成确实可行的内容。

    除此之外,李基也还在通过“仁德书院”不断地储备愿意成为“临时工”的士子。

    尽管李基通过“计谋模拟器”的推演,清楚只要赵云将那一份竹简送到刘焉的手中,那么就必然能够有所收获。

    只是刘焉愿意付出的钱粮数目,又以及何时方才安排钱粮运出蜀中沿长江而下送到吴郡。

    这些都是李基需要考虑,且必须清清楚楚的因素,不能凭借着单纯的感觉以及预估就去实行。

    否则,一旦出现了什么预料之外的差池,但凡是误差超出了李基所准备的冗余量。

    由吴郡官府所直接供养“以工代赈”的流民、作为“土木劳动者”的俘虏以及由上而下的吴郡郡兵,只需断粮超过一天,后果都将会是不堪设想的!

    那不是单纯的欠薪,而是断粮!

    可以说,只要吴郡内发生了断粮,那么将会直接导致整个吴郡大好局面瞬间土崩瓦解。

    因此,在这种动辄可能会涉及百万百姓的决策,李基纵使心中再如何焦虑,也只能是慎之又慎地等待着蜀中那边的信息,绝不能轻易动摇基本盘。

    李基深吸了一口气,将心中的忧虑与杂念压下,转而则是依然耐心地提笔依据着吴郡水利规划计划的目录完善每一处区域具体的执行内容。

    只是,李基一边在书简上书写之余,心中依然不禁下意识地进行着估量,计算着吴郡若是想要进行“以工代赈”所需的粮食缺口。

    三十万担!

    最低也需要三十万担……

    只是李基不清楚蜀中如今的储粮有多少,根本就没办法通过“计谋模拟器”推算出刘焉为了一个“裂土封王”之策愿意付出的心理价位。(本章完)


  https://fozhldaoxs.cc/book/51300639/678522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