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春游曲 > 第六十七章 生死离别

第六十七章 生死离别


高秋娘坐下之后,见满屋子都是孩子,说话不太方便。

她看了看两个继子和三个儿妇,说道:

“天不早了,让孩子们都回去歇息吧。”

长孙鸿等大些的孩子,向高秋娘施礼后离开前厅。

库氏、贺兰氏安排本院的奴婢,将小孩子带回各自的院子。

最后,只剩下甄氏、长孙无逸夫妇、长孙无宪夫妇、长孙无忌、观音婢和丁娘子。

------

众人分别在前厅两侧的矮榻上坐下。

孩子们一走,前厅里重新安静下来。

高秋娘抑制住哀伤的心情,平静说道:

“你们都已看到,父亲病况日益沉重。”

“昨日,太医署盛医师前来问诊时言道,你父亲已是药石难济。”

“今日,大伯和三叔前来探病后交代,让为他准备后事。”

说到这里,高秋娘眼圈泛红,声音有些哽噎。

稍稍平复一下情绪,高秋娘继续道:

“我一个妇人,如今方寸已乱,心神难安。”

“府中诸多事务,还需你们兄弟、妯娌担当起来。”

------

长孙无宪虽排行第三,却是嫡子中年龄最长的,在家中地位要高于其他儿子。

以前,长孙晟外出之时,府中事务都由他代为打理。

按照惯例,世族之家应是年龄最长的嫡子承嗣。

因此,为父亲操办后事,自当以他为主。

现在,听高秋娘说到要为父亲准备后事,长孙无宪抢先说道:

“为母亲分忧,乃儿等分内之事。母亲只管吩咐,我们定尽力而为。”

高秋娘点头表示赞许,接着说道:

“此事非比平常,头绪很多,诸事繁琐,不能有半点纰漏。”

“三郎要事事与二兄商议,再请示伯父、叔父,方可保不出差错。”

长孙无宪顿首道:“母亲所言极是,无宪明白。”  

------

其实,该由谁牵头准备长孙晟的后事,高秋娘内心十分矛盾。

如果现在让长孙无宪主事,高秋娘有些担忧。

一是怕他嗜酒如命,恐喝酒误事。

二是长孙晟已决定上奏朝廷,由长孙无忌承嗣。

等长孙晟去世,朝廷必下诏褒扬,并提及承嗣之事。

到时候,长孙无宪即使不闹事,也有可能负气扔下诸事不管。

假如现在就不让他主事。

长孙无宪必定心中生疑。

说不定当下就会到长孙晟病榻之前吵闹,生出许多事端来。

------

所以说,高秋娘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让长孙无逸现在就事事参与,以免到时候长孙无宪撒手不管时,弄得手忙脚乱。

打定主意之后,高秋娘看着长孙无逸,向他交代,

“二郎,你是兄长,事事不能让三郎独自承担,要主动替三郎分担一些,诸事要帮他拿个主意。”

长孙无逸乃是庶出,在外虽是五品朝廷命官,但在家中嫡庶有别,在许多事上他不能站得太靠前。

听高秋娘这样安排,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长孙无逸心中认为,这不过是高秋娘意在顾全他作为兄长的脸面。

虽未领会高秋娘的深意,长孙无逸依然恭恭敬敬地回答,

“母亲放心,无逸定会全力帮助三弟。”

------

高秋娘见长孙无逸有些敷衍,也没再多言。

接着交代甄氏,“这些日子,我已心力憔悴,内院之事就由大郎娘子负责打理。”

“二郎娘子和三郎娘子,也帮忙打打下手。”

甄氏连忙应是。

贺兰氏见高秋娘又把内院管家之权,交给了甄氏,心中很是不满。

但她却不敢发作出来,只得跟着库氏一起唯唯应诺。

------

中国自古讲究名正言顺。

论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世族勋贵之家,更是看重名分。

有长孙晟和高秋娘在,没有他们授权,儿子、媳妇擅自做主就是僭越。

所以,为长孙晟操办后事,如果高秋娘不说,继子们连提都不敢提。

一不小心,就可能犯了大忌,惹出一些非议来。

如今,有了高秋娘的授权,长孙无宪负责外院,甄氏负责内院,两人做事才算名正言顺。

------

将各自要做的事分派完,高秋娘看着长孙无逸和长孙无宪道:

“这几日,你父亲病床前,已离不开人。”

“我已让人把东西两厢收拾出来,你们与孩子,可以轮流侍疾,最后再尽些孝心。”

长孙无宪道:“床前尽孝、侍奉汤药,是儿孙应尽之责。”

接着,几人又商议了些急需准备的事情,方才各自返回住处。

------

第二日早上,观音婢喊上执棋、奉书,说是要到秀水阁去找四兄长孙无忌。

实际上,她是另有打算。

昨天,听高秋娘说李世民今天要离开长孙将军府。

观音婢心中着实有点不舍,想过去送送李世民。

经过两年多的相处,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观音婢被李世民身上,超群脱俗的魅力所打动,深深喜欢上这个大自己两岁的阿兄。

但这种感情,不同于男女之间的情爱,更多的是纯真的友情和兄妹之情。

观音婢觉得,李世民真的是与众不同。

他志向远大,处事洒脱,刻苦勤奋。

整个人散发出一股蓬勃向上的感染力,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

出了翰墨斋,沿澄心湖东边的卵石甬路向北,走不多远向右拐,就到了秀水阁门口。

看门的老仆见观音婢过来,赶快上来施礼问安。

观音婢也不让老仆进去通报,径直走向后院。

进了后院门,沿西边游廊到了正房。

婢女云舒正守在门口,见观音婢来了,叉手屈膝施礼问安,“三娘好。”

观音婢边走边问,“四兄在忙何事?”

云舒边说边将观音婢领进屋里,

“四郎君正在房中和李家二郎君说话。”

------

正房西间靠窗,放着一张几案,去城南庄园之前是李世民读书写字的地方。

眼下,李世民、长孙无忌和长孙鸿三兄弟,五个人正围坐在一起说话。

两年多来,几个人朝夕相处,相互之间已是情同手足。

临别之时,自然有许多话要说。

观音婢见几人说得热闹,咯咯笑道:

“你们在说何事?连我过来也没人理会。”

长孙鸿、长孙湛和长孙渐三人,见是小姑姑来了,赶忙站起来行礼。

长孙无忌问道,“阿婢找我,是不是有事?”

观音婢带着调皮的语气,笑道:

“我才不是来找你呢,我是来看世民阿兄。”

说着也不客气,就坐在李世民对面。

------

转头看看长孙鸿三人还站着,拿出长辈的样子,吩咐,

“阿鸿,你们也坐吧。”

长孙湛嬉皮笑脸地揶揄观音婢,

“小姑姑,你把我的位子给占了。”

观音婢一看,还真是占了他的位子。

原来李世民靠窗,长孙无忌坐在西首,长孙渐坐在东首,

长孙鸿和长孙湛坐在李世民对面。

现在观音婢随便一坐,竟然抢了长孙湛的位子。

观音婢回讽长孙湛,

“你是说小姑姑鸠占鹊巢了不是?”

长孙湛依然笑嘻嘻道:“阿湛可不敢这样说。”

观音婢吩咐云舒,

“你再搬一张矮榻放世民阿兄下首。”

云舒依言放好矮榻。

长孙鸿又和观音婢换了位子。

让她挨着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对面而坐。

然后三个人才又坐下。

------

几人重新坐定,观音婢看着李世民,脸上显示出不高兴的样子。

“世民阿兄,你真要走吗?要不我和阿娘说一下,你还住在这里。”

她毕竟年龄小,没有真正明白,高秋娘让李世民离开的真正原因。

观音婢不知道,如今长孙晟重病在身,说不定几日内就将去世。

不久,全家老少都要为长孙晟守孝。

李世民做为一个外人,怎么还能住在长孙将军府?

李世民自然知道离开的原因,但这事又不能对不到九岁的观音婢明说。

他就找出一些客套的话,向观音婢解释,

“伯父重病在身,全家人都忙着照料。”

“我如还住在这里,伯母还要抽出时间来照顾我,会给伯母添麻烦。”

观音婢不同意道,“世民阿兄这么听话,哪里给阿娘添麻烦了?”

------

长孙无忌怕观音婢继续纠缠下去,就劝观音婢,

“昨日,阿娘不是说过,要我们都去照顾阿爷吗?”

“你怎忍心将世民阿兄一个人扔在这里?”

“而且府里也没有合适的练武场,你如何让世民阿兄习武、练功?”

观音婢一时无语。

稍停片刻,观音婢又问,“世民阿兄何时回来?”

这一下,又把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问住,二人不知该如何回答。

------

如果长孙晟去世,观音婢和长孙无忌孝期三年

实际上守孝,是二年零一个月。

在守孝期间,观音婢和高秋娘,一般情况下连二门都不能出。

长孙无忌作为承嗣的嫡子,要到长孙晟墓前守孝。

李世民没有合适的理由,不方便到府上探望。

等到守孝期满,观音婢差不多到了十一岁。

李世民和观音婢,两人有婚约在身,年龄大了要避男女之嫌,更不适合相见。

所以说,观音婢和李世民这次分开以后,要想再像今日这样对面而坐,估计要等到成婚以后了。

如果将这些据实告诉观音婢,对她来说未免有点太残酷。

------

李世民不想看到观音婢伤心,就笑着安慰观音婢,

“我回去好好练武,现在能拉开两石弓。”

“等到能拉开三石弓,我就过来,让阿婢看我的箭术。”

观音婢问,“那要多长时间?”

李世民笑着敷衍,“很快,阿婢难道不相信阿兄吗?”

观音婢点头道:“相信,世民阿兄学什么都快。”

------

几人正在说话,云舒领着书香进了房间。

书香屈膝向众人行了个礼,对长孙无忌道:

“唐国公来府上探望郎主,顺便接李郎君回去,主母让你们一起到内院前厅。”

长孙无忌安排下人,先将李世民的行李送到外院。

几人和李世民一起,跟着书香来到内院前厅。


  https://fozhldaoxs.cc/book/50538751/5147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