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春游曲 > 第二三三章 笼中金雀

第二三三章 笼中金雀


到了十二月,是李渊称帝,建立唐朝的第一年年底。

此时,关中已定;

巴蜀、陇西、山西、河北大部已平。

域内仍有较大的几股势力,包括:山西、塞北交界的刘武周;河洛之间的王世充;河北、山东交界的宇文化及;山东的窦建德;幽州的罗艺;江淮之间的硃桀、徐元朗;江南的萧铣。

另外,北有突厥,西有吐谷浑。

------

李渊与朝廷重臣商议后,确定了将来平定天下的大计。

李渊下诏:

任命秦王李世民为太尉、陕东道大行台,授权其节度蒲州、河北诸府兵马。

任命齐王李元吉为并州总管,守卫晋阳,派遣殿内监窦诞、右卫将军宇文歆辅助齐王。

任命酂国公窦轨为秦州总管,守卫陇西。

任命韩  国公庞玉为梁州总管,守卫汉中。

------

任命李孝恭信州总管,领兵出巴蜀,平定江南。

李孝恭是李渊的从侄,李世民的从兄。

李孝恭和李世民,都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的曾孙。

------

任命淮安郡王李神通为山东道安抚大使,授权节制大唐在山东的各路兵马。

出山西、河北,平定山东。

李神通是李渊的从弟,李世民的从叔。

李神通和李渊,都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孙子。

------

李密投奔李渊之后,魏征跟随李密到了长安。

李渊任命魏征为秘书丞,派他到山东劝说李密旧部归降。

魏征到达黎阳,劝说徐世勣。

徐世勣以李密的名义献出黎阳城,李渊感慨徐世勣“不背德,不邀功,乃是真正的纯臣!”赐徐世勣姓李,改名:李世勣。

------

李渊的计划是,由李世民、李元吉、李孝恭、窦轨、庞玉,守卫三陕、河北、山西、陇西、巴蜀等已平定之地。

南面由李孝恭出巴蜀平定江南,北面由李神通出山西、河北平定山东。

中间先由魏征、李世勣出面,劝降李密旧部,最后南北夹击平定中原。

------

对于李渊的计划,李世民并不同意。

他主张先扫平山西与突厥交界的刘武周,稳定后方之后,再东出潼关逐鹿中原;平定河南、山东以后,江南传檄可定。

------

但是李渊却有他自己的想法。

李渊认为李世民在晋阳起兵之时,已立下大功,三辅之地也是由李世民带兵平定,刚刚又平定了陇西。他不想再让李世民立下平定天下的盖世奇功。

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是李渊的儿子,在李渊心中,他们三人都是李渊的爱子,他并没有偏向哪一个人之意,也不想将来为了皇位,兄弟之间以死相争。

------

在李渊的思想中,刚刚覆灭的隋朝有前车之鉴,就是因为杨广在统一天下时,功劳太高,得到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喜爱,而产生了废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的想法。

结果是,杨广成为太子后,残害兄弟,自断手足;登基后自负才高,穷兵黩武,不顾百姓死活,导致隋朝灭亡。

------

既然李建成作为嫡长子,被立为太子,李渊就想让他继承大位,他不想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兄弟相残。

李渊的出发点很好,为人父母,舐犊情深,显示出李渊作为父亲的一番慈爱之心。

他想让李建成仁爱地对待他的两个弟弟,也不想让李世民因为功高居傲,而生出夺嫡之心。

所以要想让三个儿子不争斗,李渊就要设法压制最有才华的儿子李世民。

------

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太尉、陕东道大行台,授权其节制蒲州、河北诸府兵马,是经过了一番苦心孤诣的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沿用隋朝的官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朝中仅的三个正一品实授官职。

尚书令、纳言、内史令等宰相为正二品。

如今授李世民为太尉,而司徒、司空两个官位空缺,李世民是立唐以来,唯一一个正一品官员。

这意味着,除了李渊和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处于最尊崇的地位。

-----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任命李世民为陕东道大行台,授权其节制蒲州、河北诸府兵马,实际上是一个闲职。

蒲州、河北大部已经平定,没有大的战事,剿灭盗匪、流寇有地方官员来做,李世民只要确保这些地方不出大乱子就行,根本没有建功的机会。

这样李世民的官位已经到顶,他能够建立的功勋也已经到顶,以后只要安心做他的平安大王就可以。

------

李渊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位才华横溢的儿子,置于无用武之地,这也是李渊做父亲的一番良苦用心。

李渊这样安排,虽然是李世民受些委屈,但是他认为,这比将来兄弟相残要好得多。

------

李渊要将李世民养成笼中的金丝雀。

李世民却想做翱翔蓝天的雄鹰。

李建成想削去李世民的爪牙,李世民却在不断积蓄力量。

李渊的诏命下达之后,李世民心中虽然不愿,但是他并没有违背李渊的圣意,当着李渊、李建成和文武官员的面,李世民欣然接受任命。

此时的李世民是英雄心中苦,有苦却说不出。

------

观音婢的身边,始终是李世民远航归来安静停泊的港湾。

在她这里,李世民往往能够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再次出发的力量。

听说李世民被封为太尉,观音婢知道,李世民虽然面上坦然,心中却是怅然若失。

------

李世民回到承庆殿,与观音婢两人在后殿闲坐。

李世民兴味索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观音婢柔声问李世民,“世民阿兄,是不是放不下你的宏图大志?”

李世民叹道,“阿兄是空有大志,却是生不逢时。”

观音婢笑道,“世民阿兄生于之群雄并起之时,怎会说自己生不逢时?这才是贤才英主笑傲天下的好时机。”

李世民接着感慨,“我是说,为什么不让我比大兄早生个一两年?”

------

观音婢微笑着道,“世民阿兄应该明白阿爷的一番苦心,从他的角度来说,不让你继续建功,对你和大兄是最明智的决定。”

李世民看着观音婢,饶有兴趣地问,“遇到事情,阿婢总有独到的见解,你何不给阿兄说说?”

------

观音婢向李世民陈述她的想法,“自古太子废立,是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大伯既然已被立为太子,假如想要将其废去,世民阿兄可曾想过其中的后果?”

李世民沉思了一会儿,答道,“如果要废去大兄的太子之位,除非是大兄铸成大错,后果是要不将其幽禁,要不将其赐死,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将会毁了大兄的一生。”

------

观音婢接着分析,“你和大伯、四叔都是阿爷的爱子,他不想失去任何一个。”

“如果废去大伯太子之位,他将会失去挚爱的大儿子。”

“如果稳保大伯太子之位,他不但可以保住大伯,而且可以让你和四叔,安享荣华富贵。”

“世民阿兄说说,阿爷不让你继续建功,是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

李世民仔细想一想观音婢所说的话,感觉到父亲确实喜爱他的每一个儿子,他不想任何一个儿子受到伤害。他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适当压制一下李世民的才华。

人们总是抱怨别人做事不通情理,那是因为他没有站到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如今,李世民站到李渊的角度去想,也觉得父亲确实是用心良苦。

李世民在想,假如我是父亲,也不得不选择这样做。

------

李世民沉思良久,无可奈何地对观音婢道,“假如我是一个孝子,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是不是就得接受阿爷的安排,终生做一个吃喝玩乐的大王?”

观音婢微笑着道,“也不尽然,这要看阿爷是要儿子,还是要天下。”

------

“如果阿爷离了世民阿兄,仍然可以平定天下,这说明世民阿兄是可有可无之人,你能做一个吃喝玩乐的大王,也是阿爷的恩赐。”

“如果阿爷离了世民阿兄,难以平定天下,这才说明世民阿兄是举世无双之人,只有你出面才能拯救天下黎民百姓。世民阿兄就要当仁不让。”

“离开世民阿兄,阿爷的开唐大业处处受挫时,他就会压下今日的想法,重新启用你。”

------

李世民觉得观音婢说得有理,他依然失望地道,“如阿婢所说,这一切都是靠运气,我能不能重新被阿爷重用,还是未定之数。”

观音婢呵呵笑道,“世民阿兄在外之时,总是英明神武,为什么一回到家里,许多事就没了主意?我看你是当局者迷。”

李世民茫然道,“阿婢从哪里看出我是当局者迷?”

------

观音婢提醒李世民,“世民阿兄想一想,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有哪一个是靠外人打下的天下?哪一个开国皇帝不是亲临战阵,或是由自己的儿子领兵出征?”

“靠外人获得的天下,早晚属于外人。”

“别人如果帮你李家打下了天下,阿爷就得给他加九锡,大唐的江山说不定哪一日就得禅让给人家。”

------

听观音婢这样说,李世民才如梦方醒,他在心中进行权衡比较。

李渊打天下不能靠别人,那么他靠谁呢?

靠李渊自己?不可能。李渊是一国之君,不会每次都御驾亲征。

靠太子李建成?可能性不大。他是太子,太子领兵出征的可能性也不大,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

靠四弟李元吉?也不可能。他年龄尚小,难当大任。

一番比较之后,李世民发现,李渊能够委以重任的,只有李世民。

------

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李世民对观音婢道,“我觉得阿爷要平定天下,还是离不开我。可是等着阿爷启用我,也不知要等到何时?”

观音婢安抚李世民,“世民阿兄只管耐心等待,等到阿爷打不开局面之时,就会想起你。”

------

将整个事情想通,李世民心中豁然开朗,心情也变得异常地轻松。

他笑呵呵地对观音婢道,“本王如今已有了主意。”

观音婢见李世民神情变得畅快起来,她心里也跟着一起高兴,笑吟吟地问李世民,“世民阿兄有了什么主意?”

李世民凑到观音婢耳边,小声说道,“今后我就每天呆在宫中,陪着你们三人生孩子。”

------

李世民陪着观音婢、杨婧、阴月娥生孩子的主意刚刚拿定,李渊就传下了新的诏命。

武德二年元月初三,李渊下诏:命李世民镇守长春宫。

诏命已下,李世民就要起行,陪娇妻美妾生孩子的打算,自然也就落了空。


  https://fozhldaoxs.cc/book/50538751/1355182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