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蜀汉 > 第715章 盐湖之利,中条之险!

第715章 盐湖之利,中条之险!


洛阳皇宫。

    太极殿,作为皇宫的核心,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仿佛是权力与荣耀的象征。

    殿内,烛光摇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静而又紧张的气息。

    司马懿身着深紫色的朝服,肩披金色绣边的披风,步伐稳健地跟随在大内官的身后,穿过一道道繁复的门廊,向太极殿深处走去。

    他的面容沉静如水,眼神深邃,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额头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无数的战场经历。

    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仿佛无论面对何种困境,他都能找到破解之法。

    终于,大内官停下脚步,轻轻推开门扉,司马懿也随之踏入殿内。

    一眼望去,龙椅之上,年轻的皇帝曹叡正襟危坐,眉宇间透露出一股难以掩饰的忧虑与焦躁。

    曹叡身着金黄色的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冕上的珠帘轻轻晃动,映衬出他略显苍白的脸庞。

    他的双手紧握成拳,放在膝盖上,显然,前线传来的战报让他心绪难宁。

    司马懿见状,立即行大礼参拜,动作流畅而庄重,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对皇权的敬畏。

    曹叡的目光在司马懿身上停留片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随后微微点头,示意大内官赐座。

    “河东被破,中条山被贼人所据。”曹叡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直接切入正题,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其可能迅速翻越中条山,进逼洛阳,为之奈何?”

    司马懿闻言,心中一震,脸上却依旧保持着镇定。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与曹叡交汇,那双经历过无数风雨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花了片刻时间消化这个消息,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可能性和应对策略。

    “翻越中条山,非是易事。”司马懿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臣下以为,汉国会北上攻取太原郡,或是进逼上党,以扩大其势力范围。”

    曹叡闻言,眉头紧锁,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翻过中条山,便可直指轵关,过了轵关,河南之地,其将一马平川,直逼洛阳。”

    司马懿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暗自思量。

    曹叡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轵关作为洛阳八关之一,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更清楚,战争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和箭头,更是对人心、对后勤、对策略的全方位考验。

    “山道艰险,后勤难以为继。”司马懿缓缓说道,试图说服曹叡。

    “况轵关乃天险,岂能随意攻破?臣下以为,汉国此举,或许只是想要扩大战果,以震慑我军。”

    曹叡的目光锐利如刀,直视司马懿:“朕与你总理抵御汉国之任,不管是汉国从哪个方向过来,朕希望你都能挡得住!”

    司马懿闻言,眼神一闪,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那臣下需要十万以上的人马,并且完全受臣下节制,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曹叡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十日后,朕为你铸台践行,命你为大将军,率领大军,击败汉军,保卫洛阳!”

    决定既定,两人之间的气氛似乎轻松了一些。

    司马懿起身,再次向曹叡行礼,表示领命。

    十万兵卒在手,便是汉帝亲临,他也有自信守住。

    打不过你。

    当缩头乌龟难道还不会了?
    接下来的几日,司马懿忙碌于调兵遣将,筹备粮草,同时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这一战不仅关乎国家的安危,更关乎他个人的荣辱。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都会独自坐在书房,对着地图沉思,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十日之期转瞬即至,洛阳城外,一座高台拔地而起,四周旌旗猎猎,兵马整肃。

    曹叡亲自为司马懿送行,他站在高台上,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大将军,此去务必全胜而归,朕与洛阳百姓,皆盼你凯旋!”曹叡的声音响彻云霄,充满了对司马懿的信任与期待。

    司马懿身披战甲,手持长剑,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重托,誓死保卫魏国!”

    随着一声令下,鼓声震天,战马嘶鸣,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向着未知的战场进发。

    司马懿骑在战马上,背影挺拔,他的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一战,将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役,也将是魏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司马懿率军抵达函谷关的那一刻起,天空似乎都为之变色,阴云密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关隘之上,旗帜猎猎作响,士兵们严阵以待,气氛紧张而凝重。

    司马懿站在高处,目光如炬,审视着远方模糊的地平线,心中盘算着即将展开的战局。

    情报如雪花般纷纷而至,每一封都承载着前线紧急的军情。

    汉军竟举兵十万,兵分两路,一路如猛虎下山,直扑河东;另一路则如蛟龙出海,直指弘农。

    这两路人马声势浩大,却难以窥其虚实,不知哪一路才是主力。

    更令人不安的是,汉国皇帝刘公嗣竟亲自坐镇华阴城,其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司马懿眉头紧锁,双手背负身后,目光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心中迅速盘算着应对策略。

    中条山地形险峻,若汉军真的翻越此山,轵关将成为第一道也是最为关键的防线。

    于是,他当机立断,命令一万精兵即刻前往轵关,在邵亭驻扎,严阵以待,以防汉军偷袭。

    这一万精兵,皆是经过严格挑选,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他们的任务是死守轵关,绝不能让汉军有丝毫可乘之机。

    部署完毕,司马懿又转身望向弘农方向,那里将是主战场。

    他深知,汉军既然分兵两路,那么弘农方向的压力必然不小。

    于是,他命令其余大部兵马,立即向弘农进发,准备迎战即将到来的汉军。

    至于太原郡与上党郡方向,司马懿并未派兵前去,因为他心中已有计较,那两处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汉军若想攻取,必将付出惨重代价,而自己只需集中兵力,应对眼前的威胁即可。

    当然
    真正的原因是,曹叡现在怕极了,根本不让他分兵太原与上党。

    但实际上,此二地相隔太远,便是分兵了,也无太多作用。

    现在最关键的是,要知道汉军的主攻方向!
    双方斥候在战场上穿梭如织,不断搜集着对方的情报。

    这些斥候,皆是身手矫健,机智过人,他们在战场上如鱼得水,来去自如。    
    他们带回的情报,如同一幅幅拼图,逐渐拼凑出战场的真实面貌。

    原本迷雾重重的战场,也在这些情报的汇聚下,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司马懿坐在营帐中,手中紧握着一份刚刚送来的情报,眉头紧锁,沉思良久。

    此战重要非常,他必须谨慎行事,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他抬头望向帐外,只见天色已晚,营火点点,士兵们正在忙碌地准备晚餐。他们的脸上,既有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紧张,也有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司马懿站起身来,走出营帐,来到士兵们中间。

    他环视四周,沉声道:“将士们,汉军即将到来,这一战,我们将为魏国的荣耀而战,为我们的家人而战。此战,必胜!”士兵们闻言,纷纷振臂高呼,士气高昂。

    “此战必胜!”

    “此战必胜!”

    “此战必胜!”

    喧嚣过后。

    夜色渐深,营地里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马嘶声和士兵们的低语声。

    司马懿躺在床榻上,却难以入眠。

    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战场的画面,心中盘算着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应对策略。

    这一战,他可绝对不能输啊!

    而另外一边。

    华阴城。

    城外,联绵不绝的军营如同巨龙般蜿蜒,帐篷一顶接一顶,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彰显着大汉大军的雄壮气势。

    在这片喧嚣与肃穆交织的土地上,龙帐之中,一位年轻的帝王正端坐其中,他便是大汉天子刘禅。

    刘禅身着一袭金黄色的龙袍,衣襟上绣着繁复的云龙图案,金色的冠冕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映衬着他那张略显稚嫩却又不失威严的脸庞。

    他的眼神时而凝重,时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一切。

    此刻,他正专注地听着前方不断传来的战报。

    军营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张张紧张而专注的脸庞。

    加之间军司的密探们如同幽灵般穿梭于敌我之间,不断刺探着魏军的动向,将一份份珍贵的情报送到刘禅的手中。

    这些情报如同拼图一般,在刘禅的脑海中逐渐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前线局势图。

    魏军主力如今正囤积在弘农一线,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守护着魏国的门户。

    而中条山方向,亦有魏军一部驻守,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想要翻越这座天然屏障,无疑是一场艰难的考验。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太原郡与上党郡,魏国却似乎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兵力空虚,防守薄弱。

    诸葛亮此刻正站在刘禅的身侧,他身穿丞相袍服,面容清癯,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

    他朝向舆图,手指轻轻划过地图上的山川河流,仿佛在寻找着那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陛下。”诸葛亮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

    “进取弘农,难度极大,魏军主力集结于此,强攻之下,恐损失惨重。翻越中条山,亦是艰难,山路崎岖,粮草难运,士兵疲惫,难以持久。不若经略太原、上党,此二地魏军防守薄弱,短时间内,我军定能有所收益。”

    刘禅闻言,眉头微蹙,目光在地图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权衡着诸葛亮的建议。

    他的心中,其实早已有了计较。

    曹叡这是怕了,怕汉军突破弘农、翻过中条山,直驱洛阳,将兵力都放在此二地了。

    但.
    现在的时间站在他这边,每一场胜利,每一个战果,都能让魏国的国力一点点被削弱,让胜利的天平一步步向他倾斜。

    甚至时间的流逝,汉国都能占据主动。

    原因很简单。

    他占据了中条山。

    中条山因其险峻的地势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不仅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也是进攻敌方的重要通道。

    在战国时期,魏国就曾利用中条山的地理优势,迫使秦国向西发展。

    在东汉时期,大将邓禹在中条山北大败王匡军,为刘秀在洛阳建立北部防线奠定了基础。

    唐末时期,朱温控制了中条山地区,使得唐朝皇族无法反抗。

    金末时期,中条山更是成为金、蒙双方争夺的焦点,双方在此地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激烈战斗。

    占据了河东,便是拥有了中条山的所有权,刘禅已经具备战略主动了。

    更不用说,汉国终于可以完全利用中条山下的盐池之利了。

    中条山下的盐湖,史学家称它囊括了“九分天下盐“,谁能够占领这里,就意味着谁就能掌握天下的命脉。

    所以,从黄帝起源时代一直到唐、宋、明,无数统治者都派重兵重臣守护着这条山脉,捂紧自己的钱包。

    夏商时期,人们已经聚集在中条山一带,从事采掘铜矿和炼铸生活。

    占据中条山为后勤基地,进可图中原,退可守关中——这是周人崛起之时,周武王姬发的战略规划。

    与姬发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文公,以及战国时魏国的魏文侯、魏武侯:晋国占据运城盆地,借助中条山快速发展,当国力强大之后,得以率军向南进入黄河谷地,图谋中原;而魏国凭借中条山的铜矿,率先崛起于战国七雄之中。

    汉国大可借助盐池之利,发展经济,让汉魏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思及此。

    刘禅缓缓开口:“丞相所言极是,弘农、中条山,虽为要地,但魏军重兵把守,强攻不智。太原、上党,兵力空虚,正是我军进取之机。传令下去,即刻调集兵马,准备攻打太原、上党。”

    随着刘禅的一声令下,军营内顿时忙碌起来。

    将领们纷纷领命而去,士兵们也开始忙碌地准备战斗。

    诸葛亮则继续留在刘禅身边,为他出谋划策,确保这场战役的万无一失。

    夜幕降临,华阴城外,军营中的灯火依旧通明。

    而刘禅不求速胜,而是稳扎稳打,一口一口的将魏国吃进肚子里面去。(本章完)


  https://fozhldaoxs.cc/book/48558344/852055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