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蜀汉 > 第774章 汉帝将死,大魏当兴!

第774章 汉帝将死,大魏当兴!


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焦虑。御医们忙碌的身影在灯火摇曳下显得格外庄重,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弦。

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刘禅缓缓睁开了眼睛,虽然脸色苍白,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生机。

“朕……朕还活着……”刘禅的声音微弱而沙哑,但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欢呼雀跃。黄皓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跪在刘禅面前,颤声道:“陛下洪福齐天,必能逢凶化吉!”

随着刘禅的苏醒,行宫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

众人开始清理废墟,安葬死者,救治伤者。

虽然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心有余悸,但皇帝的幸存无疑是最好的消息。

刘禅此刻躺在龙它之上,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密布着细密的汗珠,双眼中闪烁着未定的惊恐与痛楚。

他的双手紧紧抓着椅柄,仿佛那是他在这动荡世界中惟一的依靠。

虽然未至七窍流血那般惨烈,但那股由内而外的不适感,如同千万根针同时刺入肌肤,让他几乎难以忍受。

华佗闻讯匆匆赶来,他的身影在宫灯的映照下拉长,显得格外庄重。

华佗先是远远地观察了刘禅一番,随后缓缓走近,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里闪烁着睿智与关怀。

他轻提衣袖,开始了传统的“望闻问切”。

华佗的指尖轻轻搭在刘禅的手腕上,闭目凝神,仿佛在与刘禅体内的脉络对话。

片刻之后,华佗睁开眼,嘴角勾起一抹释然的微笑:“陛下福泽连绵,此番虽有惊吓,但所幸并非内伤,只需服下几剂调养之药,静养一月,定能恢复如初。”

此言一出,周围的群臣仿佛集体松了一口气,脸上的忧虑与紧张瞬间消散了不少。

刘禅自己也是心中一宽,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或许是因为近期的连连胜仗,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了懈怠之心,这才给了刺客可乘之机。

想到这里,刘禅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有丝毫的松懈。

华佗告退后,刘禅缓缓站起身,尽管身体依旧虚弱,但他的眼神却变得异常坚定。

他招手示意群臣靠近,声音虽微弱却充满力量:“朕此番遭遇,该如何向天下人言说?”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每个人都在心中盘算着最合适的策略。

费祎挺身而出,犹如一股不可动摇的力量,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宛如古钟悠扬,字字铿锵有力:“陛下,乃我大汉之魂魄,万民之依托。当下之际,我们务必向天下宣告,陛下身体康健,平安无事。唯有如此,方能安抚民心,稳固朝堂之秩序。”

他的话语仿佛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在场众人心头的阴霾,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众人听后,无不面露赞同之色,纷纷点头应和,有的轻声附和道:“费大人所言极是,正该如此。”

有的则高声赞同:“对,应当即刻昭告天下,以安民心。

然而,就在这时,黄崇提出了另一个见解:“陛下,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次事件,以重伤未愈为饵,诱使司马懿露出破绽。”

黄崇的眼神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显然,这是一个大胆而又充满风险的计划。

刘禅听着群臣的议论,眼神闪烁不定,他在心中权衡着每一个方案的利弊。

最终,他的目光变得坚定,声音虽轻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昭告天下,朕无事,让百姓安心。同时,收缩战线,加强防御,并立即派人前往长安,将承乾接回邺城。”

刘禅的话语落下,殿内顿时响起了一阵低语,众人眼中都闪烁着恍然大悟的光芒。

刘禅的这一决策,既展现了他的智慧,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深远考量。

将长子承乾接回身边,这一举动看似平常,实则暗含玄机。

若是司马懿得知此讯,定会猜疑刘禅此举背后的深意,或许真的会误以为大汉天子已命不久矣,从而放松警惕,为大汉争取到宝贵的准备时间。

而一旦司马懿按捺不住,选择进攻,那便是蜀汉收复河内的最佳时机。

随着刘禅的命令下达,宫中的气氛也逐渐变得紧张而有序。

侍从们匆匆穿梭于各殿之间,准备着诏书与信使的出发。

而刘禅,则在群臣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内殿,准备休憩。

秋风瑟瑟,卷起共县城头斑驳的尘土,也吹散了连日来紧绷在司马懿心头的那股压抑。

自被汉军紧追不舍,一路逃至此地,他终得片刻喘息。

然而,这短暂的安宁并未让他有丝毫的放松,相反,他的眼神更加锐利,眉头紧锁,仿佛能穿透秋风,直视那遥远的朝歌城。

共县虽小,却地处要冲,是连接魏、汉两地的咽喉之地。

司马懿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连绵不绝的山峦,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此刻的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大汉的动向,将直接决定魏国的未来。

正当他沉浸在深思之中,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一名身着黑衣,面容冷峻的校事府密探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的身旁,双手呈上一封密信。

司马懿拆开一看,脸色骤变。

信中所述,大汉皇帝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刺杀中遭遇火药轰炸,虽传闻中旨宣称皇帝无恙,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却让人心生疑虑。

“怎么可能?”司马懿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

他精心布置的后手,本应在这场混乱中起到关键作用,为何会突然失效?
难道真的是天命难违,大魏气数已尽?

司马师见状,快步上前,轻声问道:“父亲,信中可有其他消息?”

密探闻言,压低声音继续汇报:“据闻,大汉皇帝已下令,召皇长子刘嗣前来邺城。”

司马师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他迅速分析着这条信息的含义:“父亲,此中必有蹊跷。若非刘公嗣伤势严重,难以主持大局,汉国怎会如此急迫地召皇长子前来?”

司马懿闻言,眼神闪烁,似乎在瞬间捕捉到了什么。

他转头看向密探,声音低沉而有力:“汉军军势如何?可有继续追击?”

密探摇了摇头,回答道:“汉军并未继续追击,似乎是在全力稳固新占领的地盘,消化战果。”

司马懿听后,沉默片刻,随后缓缓转身,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

此时,司马昭也走了过来,他年轻的脸庞上带着几分急切:“父亲,汉国皇帝若真的危在旦夕,这正是我等大展宏图,建立不世之功的绝佳时机!”

司马懿没有立即回应,而是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权力更迭,更是一场关乎魏国未来的生死存亡之战。

他必须谨慎,必须确保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片刻之后,司马懿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看向两个儿子,声音沉稳而有力:“汉国皇帝的情况尚未明朗,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师儿,你即刻前往汲县,密切关注汉国的动向;司马昭,你负责整顿兵马,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说完,司马懿又转向密探:“你继续潜伏,密切监视汉军的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汇报。”

三人领命而去,只留下司马懿一人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渐渐模糊的山影。

他的身影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孤独,但那双眼睛却透露出无比的坚定和决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司马懿仿佛变成了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日夜操劳,既要关注前线的战况,又要处理军中的事物。

他的脸上逐渐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明亮如炬,透露出不屈的意志。
与此同时,司马师在汲县的情报也源源不断地传来。

大汉皇帝的情况似乎并不乐观,虽然中旨依旧宣称皇帝无恙,但汉营中的气氛却越来越紧张。

皇长子刘嗣已经在启辰的路上了,更是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司马懿根据这些情报,不断调整着战略部署。

秋风如刀,割裂着辽阔的中原大地,也割裂着司马懿内心深处的犹豫与决断。

共县城头,旗幡猎猎作响,似乎也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随着一封封密信的接连送达,汉国皇帝重伤难愈的消息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魏军将士中传开,人心浮动,战意盎然。

司马懿站在城墙上,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层层迷雾,直视那遥远的汉军营帐。

他的面容严峻,胡须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每一根都似乎承载着沉重的思考。

汉军人心惶惶,这无疑是攻汉的绝佳时机,但若贸然出击,万一落入刘公嗣的算计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懿的心中,天平的两端不断摇摆,难以抉择。

“父亲。”一旁的司马昭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

“战机稍纵即逝,若再犹豫,只怕汉军收缩防线,我等便再无此等良机了。”

他年轻的脸庞上,眉宇间透露出与年龄不符的坚毅与决心,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

司马懿闻言,眉头微皱,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恐是汉军阴谋。”他沉吟道,声音低沉而有力。

“刘公嗣狡诈多谋,此事非同小可。”

司马昭闻言,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明白父亲的顾虑。

但他更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敢于冒险的人。

“若非阴谋呢?”他反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岂非坐失战机?父亲,请允我领兵前往牧野,探明虚实,以解父亲之忧。”

司马懿望着儿子,心中五味杂陈。

自己这个儿子虽年轻,却有着不凡的胆识与智谋。

但此行凶险万分,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你自领三千兵卒前往牧野,”他缓缓说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记住,若遇不测,当即后撤,不可恋战。”

司马昭闻言,心中大喜,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这是父亲对自己的信任,也是自己证明能力的机会。

“儿子领命!”他大声回应,声音坚定而有力,随即转身离去,步伐矫健。

司马懿目送儿子远去,心中既有不舍,也有期待。

三日后,黄昏的余晖洒在牧野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给这片即将见证历史转折的战场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汉军的营帐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旷野之中,却显得格外沉寂,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与秩序。

营门处,几面残破的旗帜在风中无力地飘扬,仿佛是这片营地主人心绪的真实写照。

皇帝伤重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军中迅速蔓延,士兵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安与迷茫,就连平日里最勇猛的将士,此刻也难掩心中的焦虑。

巡逻的队伍稀稀拉拉,步伐匆匆,却难掩疲惫之色。

他们的目光不时向远方眺望,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又害怕着什么。

营帐内,灯火昏黄,医官们忙碌的身影在光影交错间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与不祥的气息。

偶尔传来的低沉呻吟,更是让这原本就压抑的气氛更加沉重。

与此同时,在汉营以北数十里外的山丘上,一支精骑悄然集结,马蹄声被刻意压制,只听得见风吹过草丛的细微声响。

为首之人,身披银甲,手持长枪,面容冷峻而坚毅,正是魏将司马昭。

他目光如炬,眺望着远处那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汉营,心中盘算着即将上演的一出好戏。

“将军,汉营防备松懈,正是突袭的大好时机!”一旁副将低声禀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司马昭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却暗自思量:“汉帝重伤,军心涣散,此乃天赐良机。此番若能一举击溃汉军,必能震动天下,为父亲的大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深吸一口气,转头对身后的三千骑兵高声喊道:“勇士们,汉军已失其主,正是我们建功立业之时!随我冲锋,今日定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乱世真正的主宰!”

随着一声令下,三千骑兵如同脱缰的野马,踏着夕阳的余晖,向着汉营疾驰而去。

马蹄声震天响,尘土飞扬,宛如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汉营之中,突如其来的马蹄声打破了死寂,士兵们惊慌失措,纷纷跑出营帐,只见远处黑压压一片骑兵正迅速逼近。

恐惧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士气瞬间崩溃。

有的士兵甚至扔下武器,转身逃跑;有的则呆立原地,眼中满是绝望。

司马昭率军冲入汉营,长枪所向,无人能挡。

他身形矫健,每一次挥枪都伴随着敌人的哀嚎。

汉军在他的冲锋之下,如同一盘散沙,瞬间溃散。

血与火交织的战场上,哀嚎与惨叫交织成一首悲壮的乐章。

不过半日,牧野便彻底落入魏军之手,司马昭率军追亡逐北,所到之处,汉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战斗结束后,司马昭站在高处,望着这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心中兴奋非常。

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对汉军的打击,更是对汉国皇帝重伤消息的确认。

他必须尽快将这个消息传递给父亲司马懿,以便制定下一步的战略。

夜幕降临,司马昭回到临时搭建的营帐,命人取来纸笔,开始书写给父亲的密信。

他的笔触坚定而有力,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写完后,他小心翼翼地封好信,交给了一名亲信,嘱咐其务必尽快送达。

做完这一切,司马昭走出营帐,仰望星空,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

“乱世之中,英雄辈出,我司马昭,誓要成为那最耀眼的一颗!”

汉帝将死,大魏当兴!
司马当兴!(本章完)


  https://fozhldaoxs.cc/book/48558344/852054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