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 > 第91章 辽东展望(上)

第91章 辽东展望(上)


已至腊月深处,京城的喧闹渐行渐远,持续半年的动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无论是京师士兵的叛乱、奉天门前的危机,还是令朝廷内外人心惶惶的“叛国案”,都从百姓的日常话题中悄然消失。
  此刻,即便是最“勤勉”的官员也难以抵挡年终的浮躁,他们提早离岗,穿梭于街头巷尾,购置家用物品。那些素日里“清闲”的部门官员更是跃跃欲试,为来年的仕途奔波。然而,近期京城的变故让官员们多了几分“勤力”,虽然心神不宁,却每日按时值守,不敢如以往那般放纵,生怕被人抓住把柄。
  官员们私下里抱怨连连,但市井百姓却难掩内心的欢喜。毕竟今年辽东并未如常败退,反而赢得了“宁锦大捷”这样的辉煌胜利,辽民不再流离失所。登基不满半年的天子,虽未能像戏剧中的“英明君主”那样每日上朝,却也不似先帝般无视朝政。他通过一系列举措,收回了一些军事权力,平息了朝廷的微妙局面。
  这一切仿佛是说书人口中的“复兴之君”的故事。京城呈现出一片安宁,人们期待新的一年,朝廷能在辽东取得更多胜利,西南的战事也能圆满解决。
  ......
  ......
  朝廷的喧闹持续数月后也渐趋平静。“叛国案”之后,恢复东林党领袖韩鑛职位的声音在朝中悄然消退;那些雄心勃勃,意图一举扫除“阉党”的御史言官也偃旗息鼓,沉默不语。反而是散居各地的宗室藩王变得“活跃”,许多藩王一改往年的冷漠,主动向皇宫呈递奏折,向天子问候。
  驻守河南开封的周王更是连续上奏两次,请求进京面见天子,聆听圣训。尽管未获天子应允,开封府的周王以“国事艰难”为由,主动捐出十万两白银给朝廷,此举令众人惊讶不已。
  所有人都明白,这些向来肆无忌惮的宗室藩王之所以如此“驯服”,全因年前的圣旨,允许庶人朱鼎渭自由行动。尽管各地宗室“情绪激动”,紫禁城中的天子并未理睬。他此刻的关注点并不在这群富可敌国的“亲戚”身上。
  乾清宫的暖阁内,满屋红袍官员,六部九卿齐聚,静待案后天子的指示。这段时间的一连串“变故”极大地提升了朱由检的威信,即便心中焦急,众人也不敢表露半分,只是规矩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
  片刻后,天子的面容依旧平静如水,他翻阅完最后一篇奏折,轻轻搁置一旁,瞥见面前略显紧张的官员们,嘴角勾起一丝微笑:“各位爱卿,让你们久等了。”
  随着轻柔的步声,暖阁的赤红大门徐徐开启,几个小太监鱼贯而入,将热气腾腾的参茶置于官员们的面前,众人连忙起身,口中连连谦逊。
  心情愉悦的朱由检微抬手示意,待众人落座后,才笑容满面地问道:“朕听说,辽东的局势颇有进展?”
  崇祯朝第一次大朝会后,“早朝”便改为每月初一举行,日常政务由内阁和天子处理,若有紧急事务,官员可直接入宫面圣。起初,有些言官私下批评天子过于倚重武人,疏于朝政,然而在天子命令秦良玉率军进京,全面掌控京营后,这些议论便销声匿迹。
  提到边疆军事,兵部尚书王在晋不敢怠慢,迅速整理了一下衣衫,起身行礼:“禀陛下,辽东巡抚毕自肃上报,辽镇士兵领取历年欠款后,感激涕零,高呼万岁不止,渴望立刻驰骋疆场收复辽东...”
  尽管明白王在晋的描述可能有些夸大,但暖阁中的众人并未出言质疑,都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多年了,朝廷总算取得了一场像样的胜利,不久前还在宣府镇俘虏了“大金驸马”李永芳,狠狠地出了口心头之恨。
  听到这里,朱由检的笑容更加灿烂,视线自然而然地从王在晋身上移开,转向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毕自严似乎察觉到天子的心思,立即起身:“禀陛下,除了辽镇,其他边镇的欠款也陆续发放到士兵手中了。”
  眼看年终将至,士兵们有了饷银,就能为家中的妻儿添置衣物,购买必需品,也能过个好年。
  “嗯...”
  朱由检轻轻呼出一口气,紧绷的身体也随之松弛。如今的士兵不再单纯追求“忠义”,更多的是为了金钱卖命。眼看年关将近,朝廷刚给辽镇发放军饷,若对其他边镇置若罔闻,难免会引起士兵的不满,导致哗变,特别是陕西三镇。
  朱由检清楚地记得,根据“后世”的记载,那次浩大的农民起义能在短时间内席卷整个陕西,原因之一就是当地军镇士兵不堪重负,纷纷选择“改换门庭”。
  依靠从几位权倾一时的宦官及恭顺、抚宁两侯府搜刮来的财粮,这个潜在的危机暂时被掩盖。虽未能从根本上消除那场浩大的"民变",但至少不至于造成恐慌,留给了他应对的时间和空间。
  "那么,东江军的情况如何?"
  短暂的静默后,年轻的天子在乾清宫的暖阁中发出冷峻的询问,使得殿内的大臣们笑容凝固,刚刚松弛的心情再次紧绷。"东江军"这三个字,犹如一根刺,敏感而微妙。


  https://fozhldaoxs.cc/book/48281901/678522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