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代晋 > 第三二二章 反制

第三二二章 反制


  过去这一年是动荡不安的一年,其动荡波及大晋的上上下下。秋天开始的混乱,让所有人都惊惶不安。

  就大晋朝廷局面而言,过去的一年是一个转折点。

  桓温已经露出了獠牙,在北伐失败之后,为了挽回声望的跌落,他终于不再隐瞒自己的野心。通过废立和清洗,桓温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大晋朝廷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废立之后,桓温的势力已经基本上掌控全局。京城之外,皆为桓温所掌控。以前朝廷里王谢庾氏和皇帝司马奕组成的联盟还可同桓温对抗,但现在,这个联盟土崩瓦解。现在王谢三族完全出于防守之势,靠着家族积累的实力和声望顽强守护着最后的底线,苟延残喘。

  当然,桓温有他的顾虑,他也没法通过暴力手段夺位。除非王谢大族点头,除非司马氏禅位,他才能以相对温和而名正言顺的方式得到他想要的。

  以他的实力,固然已经具备强行夺位的实力。但是王谢不从,天下士族便不会屈服,便会烽烟四起,四处起火。那是桓温不想看到的。

  外部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氐人灭鲜卑之后几乎一统北方,国土面积和大晋想当。经过一年的时间,鲜卑人的反抗基本上被全部弹压。秦国已经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这种情形下,大晋面临的压力甚至已经比之前五胡入侵,被迫南渡之时更大了。那时候,五胡相互之间还互有牵制,各自的力量也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威胁南渡后的大晋的生死存亡的地步。或者说,大晋还有能力应付他们的威胁。但是现在局面已经完全不同了。



  如果此刻大晋内乱,氐人必循声而至,大晋必亡。桓温确实有野心,很想当皇帝,但是他却还没蠢到把大晋搞乱,将大**山拱手送给氐人的地步。他越发感觉到,唯一的策略便是和平过渡,名正言顺。为此他只能忍耐,不断的施加压力,让王谢大族和司马氏明白这一点。

  而大晋朝廷之所以眼下能够维持现状,也正是在各方面的压力的作用之下的结果。王谢大族也正是完全看明白了这一点,利用了这一点和桓温周旋。

  但无论如何,过去的一年是转折之年。不光是朝廷的局面,更是天下大局转折的一年。南北实力趋近,秦人灭燕实力暴涨,南北对峙的局面已经完全形成。这种对峙的结果,必然是一场毁天灭地的大战。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对李徽而言,这一年虽然风风雨雨,波折不少,但是却是大发展的一年。入门下省为官,成功的和谢氏打成一片,买宅买地发了一笔小横财,更是在最后时候收获了一份爱情。这在过去这纷乱嘈杂的一年里,有的人掉了脑袋,有的人丢了皇位官职,有的人颠沛流离的一年里,当然算是大成功的一年。

  越是乱局,越是有利可图。只要局面不崩盘,在混乱的局面里,反而更容易找到机会。这对本来就出身寒门,机会不多的李徽而言,倒是一个逆行而上的机会。

  大年三十,李徽带着李氏全族上下人等重开祠堂,供奉李氏祖先牌位,修撰家谱,祭祀拜祖。丹阳李氏人丁虽然不多了,但是既要振兴,便要上正规。

  李徽被族人推举为族长,颁布了几条族规,也算是丹阳李氏有了领头人和规矩。

  当日全族欢宴,李徽给老老少少都包了大红包,将从京城带回的物品分发给他们。全族上下自然是欢腾一片。去年李徽已经置办了田亩庄园,李家族人已经有田可耕,生计已无问题。

  李徽又告诉族兄李正,明年春天请个教书先生回来,要在族中开设学堂,让族中的七八名男女幼童入学认字读书。温饱之后便需要提高他们的素质,将来家族振兴,是需要族人里边出人才的。这些事都是必须要做的。

  初一开始,各族拜年聚会,热闹了两日。初三日李徽去拜访石城县县令赵墨林,宴请赵墨林。初四赵墨林回请宴饮。到了初五日,李徽一行便要准备启程回京了。因为李徽接到公文,初七日朝廷大朝会,需要参加朝会,不能逗留了。



  初六清晨,李徽一行启程,当晚即抵京城。

  初七日清晨,咸安元年的第一次朝会召开,李徽作为门下省给事中将列席朝会。

  清晨的寒风里,李徽早早的来到在太极殿前,不久后他见到了谢安王彪之等人在大群官员的簇拥下快步而来。

  李徽上前一一行礼。谢安难得的询问起李徽母亲的身体,询问了几句他家中的事情。王彪之在之前和李徽甚至没有说过几句话,保持着威严的态度,这一次居然也和李徽寒暄了几句。

  李徽觉得有些纳闷,他们这样的态度颇有些让人出乎意料。在朝钟敲响,准备入殿的时候,李徽悄悄询问谢玄。

  “谢兄,几位大人今天怎么了?对我这般客气起来,倒是有些受宠若惊呢。”

  谢玄一笑,低声道:“贤弟,要适应啊。他们都很看好你,那是你的机会啊。你可知今日朝会上会发生什么事么?”

  李徽摇头道:“我怎知道?”

  谢玄拍拍李徽的肩膀道:“现在不便说,一会你便知道了。不过为兄先恭喜你了。”

  李徽满腹疑惑,但谢玄显然不肯提前透露什么,于是只得收起好奇心跟随众人进入大殿之中。



  大殿上灯火通明,新皇司马昱面色憔悴的临朝,看上去这个新年他过的很疲惫。但朝会开始后,司马昱倒是挺直了腰背,没有半点懈怠样子。

  朝会一开始便是一些朝廷事务的奏报,对去岁大晋朝政的一些事务的奏报,以及对今年大晋要做的事情的一些展望和建议,一些重大事务的提前安排。

  比如今年将要举行的三年一度的中正评议之事,因为去年的混乱而推迟到了今年春天,各地大中正官,朝廷相关衙署的配合等等事务。

  这些朝政事务冗长繁琐,倒也乏善可陈。直到这些事都奏议完毕之后,谢安上前上奏。

  “陛下,老臣上奏几桩官员的任免事项,老臣和王彪之大人,王坦之大人以及相关官员已经商议过了,都达成了一致。现在奏禀陛下,请陛下定夺。”

  司马昱笑道:“哦?但请谢侍中奏来。”

  谢安道:“第一桩是,丹阳尹驸马都尉羊贲病弱不能履职,老臣请求将其免职,另委他人。丹阳尹职位重要,不能长期荒废怠慢,更需要一名老成持重得力之臣担任。所以,臣等商议,认为王坦之大人可兼任之。”

  李徽在人群中听得真切,他敏锐的感觉到了这次任命的不寻常。

  丹阳尹这个职位极为重要,丹阳郡乃京畿之郡,所辖地域便是除了建康城之外京籍十几县,人口多大六万七干户,有三十五万之众。

  因为是京籍之郡,所以其官长甚至不叫太守,而改称为尹,这既是一种特殊的牌面,当然也是因为职权的重要所致。



  京畿周边,干系京城安危,皇权安全。简单来说,丹阳郡便是京城外围屏障,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政治位置都是干系极大的。一般而言,这个位置都是大族担当,或者皇帝信任的人才能担当。

  之前丹阳郡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作用,这并非其权职不够,而是丹阳尹羊贲无能,没能履责。

  丹阳尹的权责包括京籍十几县的安全,在军事政务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权力。单以领郡兵员额而论,其余小郡郡兵两三干已经是极限,但丹阳郡在京城有衙署,有单独的都督府,郡兵数量可至五干到八干人。这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大可作为京城中军的补充,协助拱卫京城安全。

  然而,在之前桓温大军兵临城下时,整个丹阳郡只有两干兵郡兵协助中军防守。而且全部驻扎在京城外廓的丹阳郡城军营之中,甚至在外围都没能给予桓温的大军一点点畏惧和滋扰,更别说阻挡了。

  驸马都尉羊贲娶了明帝司马绍之女南郡悼公主,凭着这层身份得到了信任,所以得以在丹阳尹的要职呆了多年。但是他显然没有尽心尽责,甚至是根本没有履职。因为整个丹阳郡郡兵兵员严重缺失,不足下限的半数,且都是无所事事躲在京城里混吃等死的士兵。这绝对是羊贲之责。

  这一次以其生病为由将其免职,那还是给了他脸面,让他能够体面免职。以他之前的表现,便该革职拿办问罪才是。

  李徽察觉到了王谢的意图。丹阳尹让王坦之来兼任,那摆明了便是要在京城中军之外,重振外围拱卫力量,加强京城的防卫。与此同时,也可以增强大大受损的中军力量,应付已经极为强大的桓温的势力。

  这未必是要和桓温宣战,未必是要和桓温死磕,而更可能的是增加筹码,增加制衡的实力,避免桓温的下一次铤而走险。

  而这种方式的巧妙之处便在于,并非明面上的增强中军实力,增强控制在王谢手中的兵马,也就可以避免引起桓温的注意力和激怒桓温。


  https://fozhldaoxs.cc/book/47086404/1020598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