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七章 谋略(二合一)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铁血残明
三嫁咸鱼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五月中,京城已经进入盛夏,天气灼热无比,就如同司马道子的心情一般暴躁灼烧。
得知夏口兵败的消息,司马道子自然极为震怒,同时也惊恐不已。
此次十万大军出征,本拟一举攻灭桓玄,解决西北问题,让自己能够彻底掌控大晋的局面。他甚至已经谋划好了。如果出征西北成功,自己的声望将达到顶峰。届时自己或许可以做一些动作,逼迫自己的侄儿司马德宗退位禅让,取而代之了。
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皇兄司马曜死的那天,司马道子便已经这般盘算了。只是,时机一直没到。西北的几股势力,徐州的李徽等人不在掌控之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是贸然那么做,会给他们以口实起兵。
眼看着梦想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但转眼间忽然又几乎化为泡影,这种感觉自然令司马道子几欲抓狂。本来是名望和实力将达到顶峰,这一败却打回了原形。不光是名望实力受损,而且没能击败桓玄,反而彻底撕破了脸。若说之前西北之地起码表面上属于朝廷所辖,在一些事情上,他们还表现出对朝廷起码的尊重和顺从的话,那么现在,桓玄显然不可能对朝廷有半点的好感了。双方已经完全敌对,没有任何回寰的余地了。
五月十七,王珣和王绪两人灰溜溜的回到了京城。他们回京的第一件事,自然去见司马道子,向他请罪。
司马道子在王府见了他们,他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刻薄而恶毒的言辞去羞辱王珣和王绪二人,以消解心中的恼怒。
但是,见到王珣和王绪之后,司马道子改变了主意。
王珣和王绪灰头土脸的跪在司马道子面前谢罪,司马道子却连忙将他们搀扶起来。
“元琳、仲业,二位幸苦了,快快请起。”司马道子温言道。
王珣和王绪早已准备好了承受司马道子的暴风骤雨,会稽王的脾气暴躁,言语刻薄,他们是知道的。他们大败而归,必要遭受严词斥责和羞辱。但司马道子忽然温言相对,倒是让他们有些意外。
“下官无能,下官有罪。未能西征成功,辜负朝廷和会稽王的信任。请会稽王降罪于我,我愿一力承担,绝不推诿。”王珣跪地不起,沉声说道。
司马道子摆手道:“元琳不必如此。尔等西征作战,何等辛劳。我怎忍心责备于你。此番西征,你们已经尽力了。只能说,时不我与,造化弄人罢了。桓玄小贼气数未尽,尚需时日铲除罢了,跟尔等何干?快快请起。”
王珣喟叹起身,心中反而羞愧不已。
“仲业,你也起来吧。胜败乃兵家常事。我知你自责,但责任也不在你。倒是眼下,需要收拾心情,商议应对之策。局面至此,如何有应对之策,方为要务。”司马道子道。
王绪抽着鼻子,擦了擦眼角道:“王爷如此宽宏,让我等更加的羞愧难当。回来途中,若非想着为王爷出谋划策,渡过危局的话,我都想投江而死了。见了王爷,若是王爷斥责几句,我心里还好受些。偏偏王爷如此待我等,真是教人……教人……难以自处。”
王珣在旁听着,心中暗叹。果然王绪受到司马道子的宠信是有理由的。这几句话自己便万万说不出来。
司马道子微笑道:“仲业,莫说了,你的心思我明白。起来吧。二位万万不要有什么轻生之念。元琳乃琅琊王氏之后,仲业乃太原王氏之后,皆为高门大族之家,大晋之重臣。想一想先丞相茂弘公和文度公在时,大晋的局面比如今也不遑多让。叛乱屡起,逆贼谋篡,局面恶劣。他们不也力挽狂澜挺了过来,留下了干古贤名么?你们是他们的后人,自当有家族遗风,岂能轻易丧失了勇气和斗志。你们若是放弃了,难道让本王独立支撑么?那可是不忠无能之举。”
司马道子说的是王导和王坦之的事情。王珣是王导的亲孙子,王坦之是太原王氏家主,是王绪的祖叔。确实,在他们主政之时,大晋的危机确实不小。王导面临苏峻王敦的叛乱局面,而且王敦还是他的族兄,压力何等之大。王坦之在世之时,正是桓温实力庞大,意欲篡夺之时。两人都顶住压力扭转了局面,确实都是大晋的名臣。
司马道子以此来激励两位,确实是得其所哉。王珣和王绪心中既感动,同时又信心复燃。
两人起身落座之后,司马道子道:“二位,虽言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不得不说,此番西征未果,确实出乎本王意料之外。也让朝野上下许多人失望之极。局面也因此变得更加的恶劣了……”
闻此言,王珣和王绪又连忙起身躬身垂手,战战兢兢。
司马道子摆手道:“坐下,坐下。本王不是数落你们,你们何必如此。”
王珣和王绪诺诺而坐。
司马道子道:“眼下之事,当如何了局,我着实有些心焦。二位有什么想法,不妨开诚布公的说出来。”
王珣沉吟片刻,拱手道:“会稽王,此番作战,下官做了反思。认为败在水军不强。夏口本已攻陷,但被桓玄以水军偷袭成功。我等担心他乘势东进,威胁京城,断我大军后路,故而才不得不撤军。虽然说未能剿灭桓玄,但桓玄元气大伤,兵力折损不亚于我。痛定思痛,我认为,我们当即刻招募兵马,训练水军,打造战船,卷土重来。水军强大,才是战胜桓玄的根本。桓玄的水军甚至有铁甲船只,船上多有床弩。必须打造更为强大的水军才能与之为敌。”
司马道子微微点头,吁了口气道:“荆江水军,本就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但打造强大水军,谈何容易。募集兵马,打造船只,朝廷财税近年来锐减,钱物从何而来?时间上也太久了,恐怕要生变故。”
王珣道:“时间上是来得及的。眼下我们只需固守庐江至姑塾一带便可,桓玄一时间也无法进攻。至于钱粮上,那只能苦一苦百姓了。干系大局之事,百姓们会理解的。”
司马道子沉吟片刻,看向王绪道:“仲业有何看法?”
王绪躬身道:“下官基本同意大将军的看法。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事还有一件,便是一定要稳住李徽。李徽按兵不动,虽说是支持朝廷平定西北,但却只是口头上支持,没有半点实际行动。我怀疑,他等的便是这个时刻,朝廷和桓玄两败俱伤之时,他可能会乘虚而入。若此时他要是起兵,则大事去矣。王爷定要想办法稳住他。”
司马道子身上出了一层汗,这其实也是他最为担心的一点。那李徽态度暧昧,难以预测。此刻若是他出兵,如何能挡?
沉吟片刻之后,司马道子道:“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但我认为李徽不会这么做。此人有很多次机会起兵,但他都没有,我想,他也明白,一旦起兵反叛朝廷,他终究难服人心。这个人不会贸然这么干。你们想想,谢安当年是怎样的情形,此人受谢安器重,或许想法和谢安差不多,不肯毁了道德声誉,做出公然反叛之事。当然,确实需要警惕他。我拟调集兵马进驻京口,以防万一。另外,朝廷下旨,给予他一些安抚和褒奖,试探他的心意。或许,我们还能从他那里借一些钱粮物资也未可知。”
王绪道:“光是安抚试探恐怕不成,也不能拿谢安和他相比。谢氏忠于朝廷,那是他的利益就在我大晋。李徽不同,他一无所有起家,做出任何事都有可能。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他的德行,而要从谋略上控制他,让他有后顾之忧。不能让他无所顾忌的出兵。”
司马道子皱眉道:“何解?”
王绪沉声道:“李徽所虑者不是朝廷,而是北方之敌。他攫取了关东之敌,燕国慕容垂必然心中不满。这几年,燕国内部平息了叛乱,势力往西杯扩张,已经颇为庞大。王爷想想,那慕容垂难道会忍气吞声,甘愿让李徽占着他的关东之地?况且他们之间本来就曾有纷争,李徽屡次重创燕国兵马,慕容垂必恨之入骨。故而,这一层关系当可利用。”
司马道子一惊,低声道:“你的意思,难道是要我们同慕容垂联手?”
王绪轻声道:“不必联手,朝廷只需派使者前往燕国,承认燕国的地位,向慕容垂登基为燕国皇帝祝贺便可。这是慕容垂最希望的事情。他也会明白我们的意图。一切无需明言,若李徽敢出兵,慕容垂必会攻北徐州和青州。这便扯住了李徽的后腿,让他不敢擅动。”
司马道子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
“不可,万万不可。”一旁的王珣大声道。
王绪皱眉道:“大将军觉得有何不妥?”
王珣沉声道:“北方之地,乃我大晋故土。即便未能收复,又怎可承认胡族侵占的事实。若会稽王这么做,岂非为上下人等干夫所指,以至身败名裂,为朝野所指谪?”
司马道子微微点头,他知道王珣说的是对的。大晋虽南渡已经数十年,但北方故土可从未放弃过。朝廷一直在北伐,南渡以来北伐多次,便是以收复故土驱除胡族为名。自己若是承认了燕国在关东的事实,承认慕容垂为燕国之主,岂非犯了大忌。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承认了慕容垂为皇帝,我大晋又是什么?这个办法甚为荒唐,不可为之。”王珣继续道。
王绪笑出了声。
“呵呵,大将军,这种时候,还说这些话,可见大将军有些迂腐了。是保住大**山社稷重要,还是要拿虚名又要?不错,北地确实是我大晋故土,可如今早已为胡族占据数十年,我大晋根本无力收复。这已经是事实,又何必计较那些虚妄的自尊?你不承认,他们便不会盘踞于北方,不会自称为皇帝么?”
王珣沉声道:“这叫什么话?他们怎么着我们管不着,我们却不能承认。无论何时,都当图复北方故土,收复长安故都。这是底线问题,不容含糊。会稽王,不可如此。”
司马道子沉声道:“仲业,你这计策,确实有些不妥。”
王绪拱手道:“会稽王,下官觉得没什么不妥。此事早有先例。当年先帝在时,便曾派使前往道贺苻坚登基为帝,那又如何?当年主持此事的是谢安,出使订立协议的便是李徽。怎么,他们可以这么做,我们便做不得?”
司马道子讶异道:“此事当真?”
王绪沉声道:“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当时会稽王年纪还小,恐并没有在意此事。当初朝野之中也曾有过议论,有人还说李徽丧权辱国,欲治他的罪。但最终还不是不了了之?王爷可询问群臣,但年长者,当记得此事。大将军,当时你虽非重臣,但也应该听说过此事吧。”
王珣皱眉道:“当然知道此事,但那是不同的。当初朝廷这么做的目的是争取时间,行缓兵之计。当时秦国逼迫甚急,扬言要我大晋割江北之地,贡岁币。否则便攻我大晋。朝廷商议之后,认为需要稳住秦国,积极备战。争取时间组建北府军,增加边镇方镇兵马武备准备迎敌。那是谋略而已。朝廷并非真的要承认苻坚帝位。”
王绪摊手道:“有何不同呢?难道眼下不是存亡危急之时?西北桓玄,东北李徽,都虎视眈眈。新败之后,人心惶惶,社稷危殆。这和当年有何不同?况且,谁说了我们便是真的要承认慕容垂的皇帝地位?不也是计谋么?难道我们当真让慕容垂盘踞关东,承认他占据的土地合法不成?待解决了我们内部的危机,会稽王再领军出征北伐,攻灭慕容垂。那么什么样的猜疑都会烟消云散。行大事,不可拘泥才是。否则,如何破局?”
王珣张张嘴,一时间倒是无言以对了。虽然觉得不妥,但又确实难以反驳。
“会稽王。下官绝非是要王爷背负污名,而是完全因为眼前局势,才出此策。此乃钳制之策,无需动用一兵一卒,可令慕容垂为我所用。若王爷担心于名望有损,我可上奏朝廷,请陛下派使去燕国。如此一来,便和王爷无涉了。”王绪轻声道。
司马道子何等聪明,他一下子反应了过来。王绪的意思是,让司马德宗背黑锅。他是皇帝,这个黑锅自然由他来背。虽然说明眼人都知道此事必是自己的主意,但是天下百姓可不知道这些,他们只会怪司马德宗昏聩。而司马德宗越是行事荒唐,让百姓不满,反而对自己越是有好处。
“此事……容我考虑考虑再说。二位旅途劳顿,身心疲惫,且回去歇息。明日的朝会也不必参加了,免得他们吵吵嚷嚷问个不休。写一份奏折上奏便是。大将军甚为辛劳,我看你瘦了许多,也不可太过劳顿。军中之事,暂交他人处置,你歇息一段时间吧。这样,也好给那些人一个交代。”
司马道子话说的甚为委婉,但王珣心里明白,此次兵败自然需要有人负责。会稽王让自己卸任军职,歇息一段时间,那便是以此作为惩罚,以堵住那些人的幽幽之口。换句话说,这便是革职闲置的委婉说法罢了。
王珣也没有其他的异议,他也确实累了。五十多岁的人,精力已然不济,疲惫不堪,或许该是休养歇息的时候了。
王珣躬身行礼,向司马道子表达了谢意。
两日后,朝廷下旨,革除王珣征西大将军之职,该任琅琊水军都督,保留尚书左仆射之职,前往京口驻扎,募集操练水军。这才平息了朝野的纷纷之言。
……
徐州淮阴。
李徽在四月底便得知了朝廷兵马败退的消息。他对此其实并不意外。无论是历史的进程还是双方兵力的比较,李徽都能得出这个结论。虽然历史的进程不能作为完全的佐证,但朝廷兵马以中军为主,只有刘牢之的兵马可堪一用,从战斗力上便见高下。
更别说,西征的重点是谁能掌控大江水道。在这方面,无疑荆州江州的水军更胜一筹。
豫章之战的结果李徽也有所耳闻。刘裕公开路面,指挥守城,且动用了火器的事情,早已探知禀报。一切的事实都已经明了,刘裕叛逃投奔桓玄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李徽有些纳闷,那刘裕怎么会去投奔桓玄?在真实历史上,他可是和桓玄是对头的。正是他灭了桓玄,最终走上了代晋之路。刘裕也不止一次的正义凛然的表达了对大晋的忠诚之意,表达了他要为大晋效力的决心。但现在,他却成为桓玄叛军的部下,这未免有些不可思议。
现实和真实历史的反差如此之大,甚至是对立的结果。这不免让李徽感叹蝴蝶的翅膀闪动之下,对时空结果的扰动之大。又或者,自己身处的本就不是真实的历史时空,而是另外一个平行世界。
不过,李徽很快便想通了刘裕行事的逻辑。刘裕其实本就不是什么忠义之人。倒不是因为他背叛了自己,而是真实历史这之后,他最终代晋之事便说明了一切。他既有野心,不甘人下,又最终代晋称帝,自然围绕着这个目标行事。
在这种目标的驱使之下,他投奔谁其实都并不奇怪,因为只要对他的目标有利,他便会去做。其实,就算自己待他极好,器重他,让他领军。他也未必会对自己的处境满意。
一支雄鹰,是不满足于方寸之地的。一只猛虎,是不会满足于被圈养的衣食无忧的。最终,他都会展翅而飞,纵横山林。不管眼前现实中他是怎样的人,起码从真实历史的角度来看,刘裕便是雄鹰猛虎。不甘人下的。
这其实是他的时代,而非自己的时代。发生的一切不能怪他,当然也怪不了自己。自己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因为自己也有自己的目标。他的叛离倒也很好,起码李徽心理上不会再有什么负担。将来无论发生什么,那也是命运的安排,时代的选择。
五月二十二,朝廷的宣旨官员抵达淮阴,向李徽宣旨。.
https://fozhldaoxs.cc/book/47086404/1015634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