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锦衣状元 > 第八百六十七章 提学副使(加更一)

第八百六十七章 提学副使(加更一)


杨慎回到京城。

        当晚他便去了书房见杨廷和,同时跟父亲诚恳认错。

        这次杨慎在永平府栽了个大跟头,把父亲和怀柔伯施瓒给卷了进来,一切都像是锦衣卫精心设计的圈套,到现在杨慎也没搞清楚,事情的根源在哪儿。

        杨廷和见到儿子,倒没有任何埋怨,甚至还觉得这个长子有了成长。

        「……生铁得而复失,乃有心人刻意为之,锦衣卫中有女干邪之徒以此来破坏君臣和睦,扰乱我大明国祚安稳。或与外夷有关。」

        杨廷和安慰儿子,并没有把事情怪罪到杨慎,或是皇帝、锦衣卫头上。

        杨慎道:「父亲,儿离京前,孙部堂曾找过儿,提过要将矿场遭袭之事,迁于辽东女真异族头上,可有此方面的原因?」

        杨廷和摇头:「不知道。」

        刚还觉得大儿子有成长,怎么突然就不开窍起来?

        之所以让孙交去说,杨廷和就是为了保持一个首辅大学士应有的体面,无中生有的事能是首辅做出来的?

        你明知这是权衡各方利益,不想把水搅浑的缘故,还当面来问?

        「那父亲,敬道在朝前景如何?儿离开永平府前,朝廷已委派他为刑部郎中,让他彻查锦衣卫,他却瞻前顾后,只怕难以查出什么结果。不如将他调回翰林院,让他可以继续跟我共事。」

        杨慎此时还在帮朱浩说话。

        杨廷和道:「有关敬道之事,你不必再问,陛下那边已应允孙志同,此子回朝可以继续在中枢为官。为父不想过多干涉,以后你少与他往来,此子……不简单啊。」

        现在杨廷和并不知道朱浩的立场,却隐隐感觉,此人应该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就算朱浩是因为孙交力挺的缘故,才又一次在朝廷立稳脚跟,但皇帝那边对朱浩的任用,还是超出一般大臣的认知。

        事出反常必有妖,杨廷和就算再不想任用朱浩,也没法说一棍子打死,或者说,要稳住孙交这个老狐狸,就只能暂时满足对方的要求。

        「只要他以后能在京师就好。」杨慎显得很安慰。

        当杨慎离开时,杨廷和大概是想到了朱浩身上诸多疑点,神色变得肃穆。

        既然都怀疑到朱浩头上了,区区一个年轻后辈,他能不做点什么?在儿子面前说不针对朱浩,那只是骗儿子的说辞,后续的动作马上就会有。

        ……

        ……

        吏部。

        杨廷和最近经常出入吏部衙门,在他正式致仕前,最重要的就是把朝廷人事大权牢牢地掌控在手。

        吏部尚书乔宇最近一直在养病,虽然皇帝破例准允他可以不参朝,但吏部内事务他还是要负责的。

        这天杨廷和便跟乔宇好好安排了一下地方重要官员的调动,尤其涉及到布政使司层面。

        「……湖广提学副使,在张邦奇病休后,一直空缺未有补任,地方一直以布政使司官员暂代其职,如今张邦奇回朝,陛下有意要调其进京入翰苑,却是不知这提学副使的职位应当安排何人。」

        涉及湖广布政使司官员安排,乔宇便提到张邦奇。

        这个人因为在朱四为兴王府世子时,跟朱四见过面,对朱四有过私下考校,被文官公认为跟当今皇帝关系密切之人。

        杨廷和问道:「过去几年,张邦奇在何处任职?」

        「这个……好像一直留在故乡,也就是浙江老家养病……多是因家事。「」乔宇对此也不是很清楚。

        作为吏部尚书,并不是每个官员的家庭情况他都了解,再说张邦奇先前也不是那种很出挑的官员,只是因为跟兴王府牵扯上,小皇帝最近

        听说张邦奇要返回湖广提学副使的职位上,才提出将此人调到京城入翰林院为待读。

        乔宇道:「听闻陛下对此人非常推崇,认为他的学问在当世算得上出类拔萃,让他进翰苑,多是因陛下有书经方面不懂之事,要求教于相熟的讲官,而此人恰好符合陛下的要求。」

        杨廷和面色拘谨。

        他关心张邦奇过去几年在哪里,就是怀疑,这个张邦奇是否有可能是小皇帝身边的隐形幕僚。

        或者说,这位是不是他一直在找的对手。

        不过因为眼下朝中人对张邦奇了解不多,使得他想得到确切的答案,有点困难,只能慢慢观察。

        但现在小皇帝对于跟兴王府关联之旧人显得很器重,却摆到了明面上,张邦奇毕竟有进士身份,且为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就算皇帝真让其进翰林院,也没有超越规制。

        「有关张邦奇入朝之事,陛下已问询过翰苑掌院学士,吏部这边很难插手。」

        乔宇表明了困难。

        皇帝要委命「传奉官」,找曾经对其有过指导的一省提学副使进翰林院,更多是需要取得翰林院那边的同意,吏部这边虽然总体负责朝廷官员的任免考核,但唯独对翰林院缺少必要的监管。

        也是因为明朝中叶后,阁臣地位凸显,翰林院体系官员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的缘故。

        乔宇的意思,要反对皇帝把张邦奇调到翰林院,主要靠你出马,不然就凭掌院学士石珤,还是艰难了点。

        杨廷和没有对张邦奇过多评价。

        在他将要离开吏部衙门的时候,似乎无意提了一句:「若是湖广提学副使一直没有合适人选,不妨考虑从现有翰苑中调拨一人过去……马上要卸任永平府知府的朱敬道,或可一试。」

        ……

        ……

        孙交想让朱浩当户部郎中,或者回翰林院继续当修撰,这不符合杨廷和的利益。

        既不跟孙交明着交恶,又要用点手段对朱浩有所惩戒,甚至打消对朱浩的怀疑,要么是把朱浩调到南京当官,或者干脆委命地方。

        直接委派到偏远之地不合适,而现在湖广提学副使这个职位就像是为朱浩量身打造。

        孙志同,你不是很想让你这个女婿以后有机会深造吗?留在京师不照样会卷入到朝堂纷争?不如直接调去湖广当提学副使,当一省教育长官,让他可以培养一些门生,顺带积攒一下声望,让其可以在朝混出名堂。

        以为谁都能当提学副使?这职位可是让多少在意虚名的进士疯狂!多少人挤破头都想干这差事!

        现在给了你女婿,算是对得起你吧?

        皇帝那边,杨廷和也等于是交了个投名状,你不是不喜欢锦衣卫出身的朱浩吗?帮你打发走,这样得罪孙交之事,不用你皇帝来做,我杨某人代劳了。

        其实……

        这恰恰就是孙交的目的。

        孙交不断跟杨廷和提到要保举朱浩,尤其言之凿凿要让朱浩留在京城,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把朱浩赶出京城!

        能混到孙交这地步,没点政治手腕怎么可能?

        孙交很清楚现在杨廷和的处境,一个将要致仕的首辅,还是权倾朝野的存在,当然要在临走前把一切布局好。

        杨廷和能容许孙交以后在朝崛起?

        当然不行!

        孙交自然会想,江南地方上只是因为有一些人,曾经在我手下做事,过去两年就被牵连进东南海防亏空案中,这不就是在刻意针对吗?现在我体现对朱浩的器重,你杨廷和表面答应我,但暗地里能不用点手段?

        孙交也不是要害朱浩,只是想以他的方式「保护」女婿,而这才

        是朱浩着恼的地方。

        ……

        ……

        几天后。

        吏部上了一份最新的官员调遣名单,其中提及要让朱浩当湖广提学副使之事。

        不过这只是一份草案,相当于提请,还要经过复议,最后再上报皇帝进行批准,现在只是将草案提交给皇帝过目,看看是否有非常不合适的地方,换作以往,这种地方官员的委命,只要吏部提出的方案符合朝廷官员的考核制度,皇帝一般都不会提出反对。

        大明的官员考核,主要还是以三年、六年、九年等每三年一个单元进行考核。

        以成绩优劣进行评分,至于此官员在这三年中当官的评分,也会有详细的打分原则,一般来说还是能做到公平公正。

        但既然是人为考核,就存在私相授受的情况,优劣这种事,很多时候都是主观片面。

        朱四得到这份上报后,就让张佐送去给孙交看。

        孙交是在自己的府邸接待前来传话的张佐。

        「……张公公,陛下这是何意?」

        孙交看完名单后,装糊涂一般问张佐。

        张佐叹息:「孙部堂,这不明摆着吗?杨阁老或是察觉到朱先生的价值,特地要把朱先生赶出京师。」

        孙交道:「老夫倒觉得,这湖广提学副使的职位,很适合敬道。」

        「呵呵。」

        张佐苦笑,「孙老部堂,您是开玩笑还是怎的?朱先生在永平府,陛下便天天催促,巴望他能早些回来。现在您却说,让他调湖广?那山长水远的,以后陛下再有什么事,想找人问意见,那岂不是要等上十天半个月?不对,怕是要经月吧?」


  https://fozhldaoxs.cc/book/46954116/6794797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