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所有人都不能算错

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所有人都不能算错


而关于《源代码》的成本的问题,也是被很多人称赞的点。

    比如某位网络影评人就这样写道:“在电影商业化气氛愈来愈馥郁的今天,也催生出不少烧脑型作品,往往这些都是一鸣惊人的黑马。习惯了依赖电影本身把握思考方向的观众,偶尔遇到一部基本把思考任务全权交给自己的电影,自然会眼前一亮。为此,《源代码》的成功,其实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况且,李易导演本就是一位擅长主导观众思维,拿小钱办大事的导演。早前的低成本电影《月球》,就是绝佳的佐证。

    科幻电影可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源代码》显然是属于单靠科学理论建立世界观整体格局的软科幻。一般情况而言,投资低端的科幻电影作品无一例外地会选择走软科幻的路线,因为这样可以大大压缩成本。而且,某些时候还因为没有“故弄玄虚”的元素设置,能极大地增强电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感染力!

    《源代码》只是移植了人们熟知的“外祖母悖论”所衍生出的“平行宇宙”的科学理论假说,通过营造一个平行的空间,循环往复地利用只能存在八分钟的时空,展现了一段探讨人性与道德的影像。

    《源代码》也具有相当大程度上的商业化气息,它也依旧耐不住寂寞而不会独树一帜。其中穿插着大量动作、爆破、爱情戏码,很多桥段为影片科幻理论的服务性意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见,《源代码》正是一部通吃型的电影,它的成功是必然的。

    物理学中的“平行宇宙”理论,假说极多,但却毫无能力证实。

    拿这样一个家喻户晓而又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的命题,是相当讨巧的思路。至少,不会让观众对理论性元素的理解上产生较大的偏差,也能引发观众各种极赋建设性的探讨。当然,平行宇宙的论断,影史上也是属于用滥的类型,但是如何用的恰到好处,却非常考验导演和编剧的功力。

    既然并没有在科学上得到强有力的论证,那么在不改变根基的情况下,不论将理论怎样去诠释都是妥当的。

    《源代码》最大的亮点,倒不是用理论架构出的天马行空的代码虚拟世界,而是后半段对人性、对道德的深入思考。比如,用行将就木的军人作科学实验道德与否,人类究竟能不能改变过去,是悲观地怀念过去还是应该永不妥协地把握现在等等。

    这些简易的,但均能引发观众思考的问题,都在此得到了一个质的升华。而以上发掘出的这些命题,都已经不在科幻的范畴之内了,而是又返璞归真地回到了真实生活当中,科幻仅仅只是包装罢了。这同《月球》的创作思路是一致的:用地球人熟知的科幻理论作引题,揭示的就是现实社会上种种能引发人们讨论欲的现象。但是,《月球》的悬疑性更为浓烈,而且同现实的接轨点“克隆”,其道德与否的意义,确确实实是一个热切讨论却始终得不到解决的话题。

    但是我个人而言更喜欢《月球》,在我看来跟《月球》相比较,从某些角度而言,《源代码》还有许多应该“自惭形秽”的地方。

    结尾所揭示的令人豁然开朗的结局:男主角成功地来到了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生存了下来。事实上,根据宇宙中的质量守恒定理,那个被他所取代的历史老师也应该活了下来。但是他去哪里了,平白无故就这么消失了?悲剧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当然,对于软科幻,硬科幻的定义问题,也有人认为软科幻的定义比较模糊,其实《源代码》也不算太软!

    同时《源代码》也必然被很多人研究,为何这部电影如此成功。

    因为正式上映之后,这部电影的票房就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而且讨论的热度也是居高不下,你要问现在最火热的话题是什么,无疑是《源代码》!

    李易当初在科幻电影节座谈会上的那一席话也被放出来,他做到了,利用循环,单一的空间,来讲述故事。

    省钱又省力,却花了小钱办了大事儿!

    而有意思的是,关于电影的结尾,同样的讨论的人不少。

    “软科幻硬科幻,其实我一点都不关心,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想出一套没有硬伤的“科幻”元素,而是讲一个好故事。”

    “每当我想起,在另一个时间与空间里,我与你有着截然不同的故事时,我便释然此时此刻你与我的狭路相逢。”

    “看到男主成为一串文字出现在电脑屏幕的时候,真的差点哭出来。”

    “结尾如果定在最后那一吻上就更完美了!”

    “对啊!为什么不定格在那一吻上?”

    “居然有那么多人认为《源代码》最完美的结局应该是定格在最后那一吻上,由此可见,真要这样结尾够有多么的恶俗不堪啊。”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她说:“一切都会好的。”如果一定要在这后面加一个期限,我希望不会是8分钟。”

    “结局不多做评价,但是全片最喜欢的片段是,从何晴角度看男主只是文字,不知道为啥很戳我泪点!”

    “通过反复的尝试获取更多信息并修正自己的行为。导演在结尾的处理混乱了之前构建的世界,不过也没问题,看作科幻片向爱情片的一次转换就好。能在观看中带出很多悬念,又能在观看后引发许多讨论,不错。”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少不了很多细节。

    这方面同样的也有人分析,甚至很多地方,连李易自己都不知道,原来我这么细节的。

    “《源代码》很多人谈论硬科幻,软科幻的问题,个人认为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只要电影是好电影,足够了!

    一部好的电影,其实很多时候,通过一些细节上的观察就可以看的出来!

    在影片开头,就是第一次爆炸中,林云斌是在空舱中醒来,后来影片揭示林云斌是在直升机上被死的,空舱的温度越来越低,可能是说明林云斌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在他的潜意识里,太空舱或许是一个安全的容身之所。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林云斌和何晴的视频对话,但是林云斌很多问题她并没有回答,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受,反正我是要炸了,但是到后边,会发现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视频对话,只是一串代码,林云斌的“话”是被翻译成了计算机语言……我承认那一刻我浑身都是鸡皮疙瘩。

    那个瘸腿的教授一直在强调,林云斌做任何事情都是徒劳的,无法改变历史,且他只有8分钟,不能浪费时间,必须尽全力去找到凶手。但事实上,每次他爆炸后重新刷新进入,都会有上一次的影子,比如他第一次穿越的时候,女主角陈娟在看到突如其来打翻在他鞋子上的热饮无动于衷,而第二次穿越的时候帮助他擦拭鞋子上的污渍

    8分钟也是一个细节点,在影片中,好几次已经超过了8分钟林云斌都没死,这个8分钟的问题我自己其实有点没想明白,知识面太窄的文科生的硬伤吧可能是,看了别人的观点,个人觉得最合理的解释是:每个人的记忆长短其实是不一样的,真正让林云斌回来的节点是火车爆炸,从那时开始,李正(死去的历史老师)的记忆才真正终结。

    但这儿其实也有一个场景没办法解释,就是林云斌下列车后,列车爆炸了他也没回到太空舱,是自己摔倒在铁轨上被列车轧死才回去的,所以我还是觉得这应该是在暗示这个源代码远远不止教授描述的,正好也和后边的主题契合!

    在列车上,林云斌给教授打了电话,但教授告诉林云斌在现实中他不可能收到,后来也给克里斯缇娜发了短信,但是到影片快结尾的时候,透过窗户我们看到了教授接了林云斌打过来的转接的电话,最后的最后,克里斯缇娜也收到了短信,这应该是一个平行世界。

    基于这些,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源代码项目并不是简单的时光机器,能够回到过去改变未来,因为没办法解释祖母悖论,这应该是衍生出来的平行世界。在最开始的世界里,教授严重低估了这个项目,林云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项目的不同之处,发信息让何晴帮忙……

    然后这就进入一个循环,螺旋式的循环,无法收束的世界线,无法启动的源代码,无限套路模式开启,最开始的那个世界里,林云斌可能是被迫参与的源代码项目,但是后来的每个世界的项目参与,可能都是上一个世界的自己发的那条短信要求的。

    主线剧情的细节大概就想到这些,再谈谈一些小细节。

    影片刚开始时节奏还是很慢的,第几次爆炸都能数得清,但到后边节奏变快了,林云斌很多行动就跟开了挂一样,在拔炸弹线的时候,上尉说了一句“请不要再把我炸飞”,但在这之前并没有炸飞的场景,这说明这已经是第数不清的多少次上了,简直熟练的让人心疼。

    还有一个小细节让人很心疼,我们都知道教授答应过他,在完成任务之后,就让他去死,他答应了。但后来成功抓住炸弹凶手后,他却对何晴说:让我们清除他的记忆,重新开启源代码。

    我是否可以合理怀疑,在他遇难的这两个月时间里,这不是第一次执行项目,而是之前就执行了许多项目,也在项目的最后请求让自己死亡?

    再有一个就是关于人性的表现,其实《月球》也是如此。

    我从来不对人性抱有希望,也从来不会对人性绝望,人性从来没有光芒万丈,但也不是永远黑暗。

    在这一点上,《源代码》真的做的挺好的,把人性的纠结和伦理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的主干题材还是科幻,对人性的描绘只是枝桠,并没有很刻意去表现,而是用对人性的描绘去推动剧情的发展,一切都为主干服务,自然流畅,不做作。

    人不是非黑即白的,在影片中最招仇恨的应该就是教授了,在林云斌一次又一次地回来时,多次崩溃,多次请求,教授的表情一直都是冷漠的。

    当然这里电影用了个对比,在观众眼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林队长,但是在影片中,对于教授来说,那只是一堆冰冷的代码,他把林当做了一个工具,是的,连一个工具人都不是,只是一个工具。

    一开始何晴面对上尉的时候也是一脸冷漠,只会催促他去完成任务,根本不听他的情感诉求,甚至他话都没说完就把他送回去了。

    无论他如何崩溃,如何哀求,他们视而不见。

    后来我们也能知道这两个人这样对待他的原因,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不是以人的形态面对他们,只是一串代码。

    和《月球》可以说何其相似,植物人,在他们眼里或许已经是死去的人,剩下的不过是一串代码而已。

    而《月球》里面的克隆人也同样的被如此对待,在所有人眼里,他们根本不算是人!

    一开始何晴和教授的态度是一样的,但后来她逐渐不忍,甚至开始排斥教授的表现和决定,私下和他交流,这样又加深了教授的冷血形象。

    但是精妙的地方就在于,教授纵然再招人恨,也不能说他是完全错误的,他的选择问题其实是一个道德两难的问题。

    一方面,林云斌这样的情况万里挑一,有了他,这个项目才可以执行,有了这个项目可以拯救更多的人,牺牲一个人可以拯救上百万的人,是选择尊重一个人的人权还是拯救更多的人?

    另一方面,林云斌为之奉献了一生,甚至献出了生命,现在只求在这个任务完成后允许他去死,只有这一个请求。

    选择的权利在你手里,你会怎么做呢?

    影片中,没有绝对的恶,给观众留下的是一道许多世纪都没有标准答案的思考题。”

    (本章完)


  https://fozhldaoxs.cc/book/45405243/7623485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