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生】念北归故里 > 第23章 第23章

第23章 第23章


丹枫中学和景新中学是两个方向。

        【念念】九月份开学的时候,北之还在准备燕京大学学科语文方向的研究生考试。整个暑期除了线上偶尔的聊天,两个人都在忙着各自的事。

        八月份的时候,【念念】家和丹妮家一起去了丹凤市的龙兴寺祈福还愿。

        龙兴寺在丹凤市著名的丹阳古街附近。丹阳古街历史悠久,相传是纪念南宋道教始祖而有此名。道家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在古街上倒也如此。古街四通八达,曲曲绕绕,或经过闹市或经过住宅区,圈叠着圈,环套着环。即使是土生土长的l市人偶尔也会分不清东南西北,更遑论外来的游人们。

        丹阳古街的年龄大概是丹凤市的好多倍。走进古街的瞬间,便有古朴的岁月感迎面袭来,令人猝不及防。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行走而变得圆润光滑的青石板在脚边簇拥着,一大团一大团地往外铺开,挤着闹着拥着你往前。路旁的建筑有种怀旧的木质感,古色古香,仿佛带你回到了古代的静雅。北之不知道木屋一开始的颜色,但大概和核桃差不多,盘得多了,便裹上一层名为喜爱的包浆;建筑住久了,也逐渐染上些道不尽说不明的名为岁月的颜色。有人说,所谓的包浆,是以物品为载体的岁月留痕。这话说得倒是不错。留了痕了,感情便也深了,也就舍不得了。丹阳古街的木屋都不高,顶多也就三层,但都是飞檐翘角,方便南方多雨的天气;也都有着大红灯笼挂在屋檐下,喜庆,欢乐。白天,清风拂过的时候,挂在屋檐下的红灯笼总会轻轻摇晃,像是在听行人踏出的一地轻音乐,嗒,嗒,嗒……夜晚,灯笼里映出来的红光,配上屋内传来的或昏黄或明亮的灯光,就像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样,明暗对比,质感十足,但又并不是电影里渲染出的清冷与寂凉。

        古街的晚上是热闹的,但又是安谧的。走在夜晚的丹阳古街上,感受到的是市井的欢愉和内心的平和。虽然说商人重利,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总会有店铺开张或者小贩叫卖,但对比白日行人的浮躁与匆忙,夜晚的丹阳街市更是有种穿越时空的错乱,好像踏入的是古时候的夜市:耳边是三三两两的人群侧头聊着的家常八卦、儿女情长;鼻尖闻到的是各路美食刚出炉还带着热气的香味,有三个名儿的海苔饼、马蹄酥,也有四个名儿的蛋清羊尾、乌饭麻糍等等;看到的是各种精致玲珑的商品,有古风的刺绣、衣衫、折扇等,也有现代气十足的饮料汽水、香烟美酒。行走在这之间,会发现,尽管身处闹市,但自有种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恬淡宁静。偶尔驻足停留,待听到远处有人喊着自己名字时,倒也真有几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丹阳古街里有许多的古迹古韵。

        且不说那些随地可见的木屋木窗,单说那些存在感分明的坊墙。不论是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都别具一格,先是高高的石块垒成两边厚实的长条,再在半道各自向里合拢搭出一个圆弧,圆弧的上方则用石砖填平垒高变成顶部平直的“n”形,在正中间的位置刻出坊墙的名字。

        北之记得丹阳街有一处水井,井旁边是几个形态不一的雕像,有正在洗衣服的母亲和一旁看着的孩子,也有扛着东西行走的老人,无一例外的是都洋溢着大大的笑容。在附近还有个小亭子,亭子里悬着杆超级巨大的称。称的一边挂着个秤砣,另一边是可坐的凹下去的椅子。人坐上去,邀一个朋友帮自己摆弄秤砣就能测量自己的体重。当然,为了避免损坏,这杆秤对于人还是有着体重上的限制。

        除此之外,丹阳街还有一个老旧的中国人民银行。褪色的灰白黑三色的墙体带来扑面而来的历史感,圆弧形的方形长门旁是两扇镂空的窗户,简单的小方块横竖交错构成简致的美感,左上方垂下来的枝条和墙角开放得正盛的绿植交相呼应,构成绿色的清新画面。进了门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北之有些记不太清院子是敞开的还是封闭的,但大抵是敞开的吧,在四方的小天地里抬头便望见副四季变化的流动的天空该是多么惊喜。整栋小院是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不大,有两层楼的高度。一楼复原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银行场景,从敞开的大门望进去,第一眼便能看到正中间一度木质的隔墙,顶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是黄底红字的“为人民服务”的字样,匾额的下方是一个圆形的时钟,便于来银行办事的人们观看时间。底部的前方则是斜着的一方介绍性文字。北之印象最深的是左侧储蓄提款的地方,有一个穿着考究的铜像,倚在台前冲着来访的人员笑着,像是在欢迎光临。楼梯也是木板的,很像念念姑婆家的楼梯,踩上去生怕因为自己过于重了而开裂,然而等安全上了楼才发现是自己过于忧虑了。小院的二楼摆放着的是各类货币以及成立的历史由来等。看着这些陈列出来的东西,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岁月。

        顺着丹阳街往南走,远远地,就会望见半山腰的龙兴寺。

        龙兴寺是丹凤市首寺。寺内香火鼎盛,每逢节假日或者各类考试,汇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员。

        从丹阳古街到龙兴古寺,有一块空地。很早之前还能随处可见摆摊卖香烛蜡烛之类的。念念第一次去的时候,大概赶上人多的节假日,空地上还会有断臂残肢的行乞者或者是拿着破碗穿得破旧的乞讨者。对于前者念念是不敢去看也不敢去接触的,对于后者念念则是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四肢健全能够自力更生的也是选择能避则避的鸵鸟心态。有次和丹妮补习课结束,趁着时间还早,便买了零食逛着东湖。但在半道遇到了位乞讨的老者。许是看着两个小姑娘,性子比较软乎,便离得很近,把碗直接递到了念念和丹妮的跟前,不说话,只是不断地上下晃动着碗,示意往里面投钱。念念其实很讨厌这样的行为,总有种强迫别人行善的意味,加上身上已经没了零钱,所以真的还蛮为难的。丹妮见状放了两枚硬币,表示这是两个人的份。对方却只是冲着丹妮笑了笑,表示了下感谢,依旧把碗凑到念念的跟前。念念的眉头不自觉地皱起来,给吧,可自己的钱并不多;不给吧,又显得自己吝啬小气。倘若这是自愿的行为倒也罢了,但被人逼迫着投钱就真的太讨厌了。丹妮见了,又往那个破碗里扔了两枚硬币表示再多的没有了让他到别处去。但对方依旧是笑笑,破碗仍旧拐了个弯回到念念的跟前,没有办法,念念只得跟丹妮换了些零钱,投了两枚进去。对方这才晃悠着走到下一个目标跟前。每个人的善心都是有限的,因为他们自己也要生活。北之提倡自发的善行善举而并不赞同类似的逼迫捐赠的行为。不过后来l市整顿,已经很少再看到这类乞讨者了。

        从山脚往上有一条石板路,蜿蜿蜒蜒地通到半山腰。在第一个拐角的地方,早些还会摆着个算命的摊子。撑着一张小方桌,桌上盖着张黑色的桌布,旁边竖着根扯着双面旗的杆子,上面写着“算命卜卦,不灵不要钱”。但后面也不见踪影,估计也是被城管带去交代了吧。

        北之很喜欢寺庙的氛围,满是令人安心的香火味。偶尔赶上寺内僧人的诵经念佛,那些伴着木鱼声的低声喃语仿佛能带去一身的疲惫。念念奶奶的经文念诵得很好听,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梵语,但用方言念着也别有一番滋味,是每次村里举办活动时念经的主心骨。念念奶奶去世后,念念妈则接着成为了村里念经的主力。

        龙兴寺祈求考运亨通的很多,中考那段时间,一间屋子挂了好几面写着考生名字生辰之类的红纸。倒不是迷信的原因居多,很多家长孩子为的也只是心理上的安抚,舒缓考前的紧张情绪,比如念念妈、丹妮妈。

        龙兴寺有一段在古长城根下。

        丹凤市有一段长城,检票口在景新中学操场旁的拐角附近。检票口前有一块空地,挺大的,傍晚吃完饭,便有住在周围的阿姨们拿了音箱过来跳广场舞。有时节假日还会有许多外国游客。北之还记得念念第一次遇见外国人时候的傻样。也是补课结束的时候,念念和丹妮看到一个长得很好看的外国人,剑眉星目,五官深邃,鼻梁高挺,加上想和对方交流英文的冲动,念念就拉着丹妮上了。然而,第一次总是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在跟着来到超市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勇气已经告罄,最后还是没能交流成功。话说回来,因为有一段城墙充当了阻隔的作用,加上非丹阳市的人爬长城的话要交一定的门票,所以总有些“聪明”的人在那块地方架起一把梯子,然后爬上去溜进去。

        如果往丹阳古街的北段走,则会碰到儒家的一个祠堂,这是为纪念在丹阳市开创了文教先河的郑老先生而建。北之知道有这个地方,但印象里不太记得自己有没有去过这个地方。不过倒是去过孔庙几次,也是为了考前祈福。说到孔庙的话就不得不提一句孔庙祈福这个牌子的水笔,出水顺滑,笔顺流畅,当年一度成为念念班级的奖品第一候选人。

        丹阳古街是古韵的,这种韵味带着包容性,不论是佛教的龙兴寺、道教的丹阳街还是儒家的老祠堂都能在这里汇集在一起,百川归海,殊途同归,都曾经,包括现在也给了丹阳市居民很多精神上的寄托和人文上的关怀;也永远给了穿梭在城市中,不断忙碌奔波的现代人一个暂时逃避世俗纷扰的桃花源。


  https://fozhldaoxs.cc/book/45355766/647878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