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帝皇 > 第一百二十九章:大运河与科举,笑话

第一百二十九章:大运河与科举,笑话


  说到隋炀帝,那么绝大多数人第一个能够想起的东西。
应该就是隋炀帝的大运河,以及科举制度。
首先是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想法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错误。
大运河的开凿,首先是为了加强统治。
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东西,因为在古代,道路的交通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
从南到北,是一个相当长的距离。
一旦叛乱,朝廷的军队要缓缓的开入到叛乱地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但如果有了一个连贯南北的大运河,那么通过水运来进行兵力的运输和投放,那就简单了太多太多。
每个地方可以抵达的时间大规模的减少,自然就能够进一步的维护统治。
因为一旦发生叛乱,朝廷的军队可以快速的赶到。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但问题是,隋炀帝开凿运河,真的就是纯粹为了加强统治吗?
不是的,其中还有着其他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享乐。
或者说,压榨江南的人民。
虽然说古代的大规模的劳役的征召,是一定会给粮食和给钱的。
但多少是一个很让人疑惑的东西,而且按照道理来说,如果工期不紧,钱粮管够,那也不至于死太多的人。
或者说造成太大的民怨。
很明显,隋炀帝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在之后的叛乱当中,民众起义的口号和其余朝代没有任何的区别。
就是开仓放粮,而开仓放粮就能够拉起一支反旗,并且有着大规模的人应从,那就代表,他们的确是有些活不下去的。
至于享乐,大业元年的时候。下令开凿通济渠,再派人前往江南。
开始打造船只。
这些东西,都是极尽奢华的。船只数万,同年通济渠开通,隋炀帝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享乐的旅途。
要说是船只的数量,数千艘,而其中的挽夫,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足足八万人。
这些人,是拉船的人。随后抵达那边,再次返回,走陆路又再一次打造车辇,征用役工十数万,三万六千余人的规模。
这些东西,自然是对于江南人民的压榨。
这样的游玩,对于周边的一切其实都是有着相当大的破坏。
这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而开凿大运河,也并不全部都是隋炀帝的功劳。
实际上来说,他只是占据了其中小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一点。
运河的开凿,自古以来就在不断的开始。
隋炀帝做的是靠北周留下的丰厚人力物力去疏浚从春秋到南北朝众多王朝早已开凿留下的旧河道。
而且这里需要分清的一个东西是,大运河有两条,一条是隋唐大运河,另外一条则是京杭大运河。
并且京杭大运河几乎和隋唐大运河没有任何的关系。
因为并没有沿用隋唐大运河的通道,是额外开凿的。
而隋唐大运河,几乎大量的运用了之前所有王朝开凿的河道。
例如邗沟这是东汉时候就开凿的河道;江南运河是疏浚吴国所开运河、秦丹徒运河等、汉朝以及六朝所开运河等;通济渠是疏浚阳渠故道、汴渠故道此外还用了黄河天然河道;永济渠是疏浚屯氏古渎、曹操等开的白沟等此外还用了沁水清水等天然河道。
所以,与其吹这个大运河的功绩,不如多吹一下京杭大运河。
因为隋唐大运河实际上捡了前人的功劳,而且不仅如此,隋唐大运河的作用,并没有大家想象之中的大。
因为就算是在开凿的时期,也就是隋炀帝的时代。
实际上,运河也已经是开始堵塞了。
在之后,要经常的进行疏浚才能够进行使用,可以说后世为了维护这条所谓的大运河出的力,要远比隋炀帝多得多。
而且这条大运河称之为隋唐大运河,也不能将功绩归在隋炀帝的脑袋上。
这是有关于运河的事情,即便是所谓的开创性的进行大运河的开凿,这个开创性实际上也不怎么样。
因为运河自古就有,大运河更像是一个一定会出现的东西。
而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无疑就是在急于求成,以至于这条运河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或许仅仅只是从隋唐大运河的名字,就可见一斑。
然后是另外一个方面。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开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所谓的一个皇帝一步到位,就将一切都做好了。
隋炀帝在其中,更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反而是因为某些原因,而不断的被人提起,从而让人觉得,他似乎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但实际上,科举制度的开创在于杨坚。更早的萌发应该要到南北朝时期。
而且这里的科举制度,和想象当中的科举,大相径庭。
可以说,除了有一个科举制度的名字在不断的沿用之外,实际上这个东西和真正的科举,没有丝毫的关系。
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或者说几乎是和汉朝的察举制度,是一模一样的。
这里面有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在于,既然科举制度的核心是在考试。
那么必然有人落选,有人中榜。
但在当时隋文帝和隋炀帝的时代,虽然有了分科考试的观念。
但没有罢黜这个概念,而且,这个科举的考试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够参加。
你需要的是别人的推荐。
是的,首先进入科举考试的资格,就是其他的大儒,或者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推荐。
而且考完之后,你就可以当官了,不存在没有考上的东西。
是不是和汉代的察举制差不多?
嗯,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现在说的科举制度一定是满足三个条件的。
第一,是不需要被人举荐,只需要自己赶考便可。
第二,是一定存在一个罢黜的关系,也就是中榜,活着落榜。
第三,则是这个东西,一定是定时召开,而且是一个无比盛大的规模。
但可惜的是,真正的扩大规模,要等到唐太宗的时候,而等到寒门取士,更是要等到武则天的时候。
他隋炀帝杨广所做的,不是推动了发展。
而是开了倒车,因为至少在之前,还有投牒自进这一个说法,但在隋炀帝的这一朝,却不被允许了。
所以,科举制度也和隋炀帝,几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随后呢?还有什么呢?当然还有更多的东西,类似于关陇集团。
类似于开疆拓土?以及类似于人口的巅峰数值,然而这些,都是扯淡......


  https://fozhldaoxs.cc/book/43577232/227539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