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霸王! > 第303章 钱庄与禁奢令

第303章 钱庄与禁奢令


生儿育女的关键当然还是在于养的起,这不论是什么时代都是如此。

孙策府上添丁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溺婴一直是封建王朝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

渭水不洗,口赋起。正是人头税给这个时代百姓的巨大压力。

而由于江东不仅改革了田制,更是针对如今天下的形势将税赋制度从按人头征税转为了按田亩征税,人口就成了江东治下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

百姓都纷纷开始添丁,各家各户在极力的寻找青壮、增添丁口、雇佣佃客。

税收制度的改革,也使得统计重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那就是上计皆改为了以田亩和工商为主,再不精细统计人口数量,当然各个大户也没了兴趣去隐匿户籍,收藏隐户。

政治制度一环的改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由于人口无法详细统计,就注定了国家无法采用征兵制,只能采用募兵制。

宋朝一直没有完整的人口普查,朝廷对京都有多少人口从无定论,孙策现在也是逐渐有些相信了。

因为关于府中的财富,陈月回报也是以田亩为主。

“夫君,府中最大的财富自然是划分给府上的园林、苑郁、田庄等共计二十万顷。”

二十万顷,看起来不多,可换算一下也就是两千多万亩了。

当然这里面并不是都是皇庄一样的田庄,大部分还是建康一带的苑郁,里面有山林猎场,有矿山湖泊。

陈月接着说道:“其中田庄大概有五万顷,但佃客只有四千余户,哪怕有耕牛,能够耕种的面积也仅仅十分之一二,大部分都租给了百姓。每岁春耕之季,最难的便是雇佣佃客,不使族中良田荒废。”

孙策轻抚其后背,笑着说道:“夫人操持家业,亦甚是辛苦啊。孤能家和万事兴,皆赖夫人之力也。”

而陈月所言,也展现了如今国家盛世的基础。

大乱过后,良田远多于人丁。

讲道理,五万顷皇庄规模真的是小到不能再小了。哪怕大明的福王,一次被赐田就有四万顷。

明制一亩比汉制一亩大多了,也就是孙策的这五万顷良田可能还不如大明末期一位王爷的家产多。

但即便如此,孙策府上都找不到足够的佃客来耕种,不得不租赁出去,就可见天下百姓完全不缺田亩耕种。

封建社会,绝大部分的盛世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大乱之后,人口锐减,土地矛盾减缓,人人有田可耕,遂使民间富庶,国泰民安。

因而孙策叹道:“国家有田,百姓有业,此我江东大兴之肇也。”

“不过孤记得似乎有数万刑徒为隶臣妾?”

陈月点头,回道:“这数万隶臣妾有人在开金矿,有人在作坊,亦有人在盐场、果园、茶园、桑园,每年皆增府中财富,如今府库中各种金银首饰,委实难以计数,玉石瓷器要以册典籍。”

“其中之重,黄金约五千斤,钱三十万缗,布帛七十万匹,锦缎万余。”

孙策微微颔首,看得出来,随着大富豪财富的增多,钱财就开始堆积了,能够消费流通的财富肯定比不上大量百姓。毕竟将军府就这么多人,不论怎么吃喝,他消费的能力就那么大了。

这要是按以往,富豪之家积攒了这么多财富,那肯定就直接埋了。

随着族中长者去世,后代子孙讲究事死如事生,肯定埋下去几吨重的铜钱,和大量的金银珠宝陪葬。

除了肥了盗墓贼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益处。

因而孙策问道:“孤听闻建康城中子钱商人十分兴盛?夫人可曾向外借子钱?”

别说中原不重视工商,事实上中原子钱商人之所以兴盛,很大的比例就是借给了那些小工商业者。

随着经济发展,有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想要转型成为工坊主或者商人。

只是缺少资金,所以子钱商人便弥补上了这一块。

当然孙策也不是给子钱商人正名,因为他们也从来都是不仅仅从事这方面,更多的还是借高利贷,为害百姓。

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随着工商业兴盛,官府只能面对这个问题。

所以大宋一朝经济上面临的两个重大难题,一是房地产,二是高利贷。

于是才有王安石的改革,设置青苗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北宋“积贫”的现象。

当然,北宋的那个积贫跟其他王朝的积贫不太一样。

北宋所谓的积贫是指财政压力大,要缓解一下财政紧张的情况。像大明所谓的积贫,那是真没钱!税都收不上来。

而听闻孙策询问,陈月以为孙策是关心她有没有违法乱纪,她立即紧张的回道:“妾所做都是些清清白白的买卖,绝不曾违法乱纪。最违礼制的也不过是让下人在建康城中经商,可这又不止妾一人在做。各大族哪个不在建康城中建房舍几十、几百座,坐收赁钱?”

孙策笑着拍了拍其手,说道:“孤并非是要斥责夫人,这子钱商人其他人做的,难道我等做不得?”

“做!不仅要做!还要做大!”

孙策态度坚决,说道:“民间需要借贷,这是千古皆然的事情,放之四海而皆准。我等不借,亦有子钱商人会借。那倒不如堂堂正正的开门经营,就叫钱庄。我等规模更大,利息更低,则百姓将更加受益。”

“三十万缗家财,留在府中亦只是一堆铜铁,流通出去,方能促民间繁华。”

王安石想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理想无疑是好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他让官员去操控这一切,很容易就因为权力而产生了畸变和腐败。
孙策觉得还是后世中原自行发展起来的钱庄比较适合中原的风土人情。

由民间商人去推行钱庄,既能规范利息,又能防止腐败。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在后世这可能还司空常见。可在当下这可是三亿钱啊。

在灵帝朝,曹操的父亲曹嵩可是只花了一亿钱就买了个三公之位,担任了太尉!

说起民间繁华,孙策问道:“孤当初亲手种下的橘树也该丰收了吧?算时间到如今已经有七年了。”

陈月笑着说道:“去年就丰收了,府上吃不及,多分给各位大臣、列侯之家了,今岁更是送到了市肆之间售卖到城中。百姓闻是夫君亲自种的橘树,皆纷纷抢买。我闻城中已有几处摊贩都号称橘子是夫君所种。”

孙策摆了摆手,说道:“无需理会,这是商业买卖的手段罢了。”

就像后世阳澄湖大闸蟹实际产量只有1500吨,但打着阳澄湖大闸蟹名义卖出去的螃蟹有90多万吨。

也就是市场上99.999%的阳澄湖大闸蟹根本不是正宗的大闸蟹,有良心一点的商家是把大闸蟹用网在阳澄湖里过一下,缺德一点的是运过来一点阳澄湖水,往螃蟹身上洒几滴水,更无良的直接连洒几滴水都不愿意,拿着外地的螃蟹运到商家那里就号称是了。

反正买卖双方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卖个微薄利润,我买个阳澄湖的名声,大家都不戳破。

这橘子也是一样,孙策当初亲手种下去的橘树可能还没有一百棵,而且还是在吴郡。

但如今建康城内,到处都是孙策亲手种的橘子,就可见是怎么回事了,这背后展现的是江南的繁华啊。

孙策笑着说道:“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百姓田产丰富,这是与君侯之家相等的财富!孤希望百姓之家多几十户、几百户皆能与列侯相等。”

不立田制,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勤劳的百姓能够快速发家致富。

江东目前为止,哪怕建康城周围都还有大量的空地,只要一户百姓勤劳垦殖,拥有几百亩的果园、桑园,富庶堪比列侯绝对不难。

陈月则说道:“当今江南,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可谓天下无穷人矣。”

“当今之事,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夫君宜设禁奢侈之法令。“

陈月的建议,孙策觉得非常不错,正好逢年终即将召集天下各州的刺史,孙策觉得在建康城中形成一场崇尚节俭的风气非常合时宜。

于是次日,孙策便令周澄代笔写了一份禁奢令,告谕城中。

“奢糜之费,甚于天灾,淫侈之俗,是为大贼。古人有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人乃足。”

“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

“孤思还淳返朴,示天下以质素。如闻游手堕业,此类极多。时稍不丰,便致饥馑。其异色绫锦,并花间闲裙衣等,靡费既广,俱害女工。”

“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饰,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大羹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此节俭之德也。斯二者,荣辱之端。”

“奢俭由人,安危在己。五关近闭,则嘉命远盈;是以丹桂抱蠹,终摧曜月之芳;朱火含烟,遂郁凌云之焰。以是知骄出于志,不节则志倾;欲生于身,不遏则身丧。故桀纣肆情而祸结,尧舜约己而福延,可不务乎?”

之后官府下令对公侯、百姓的住宅、车马、服饰、婚嫁、丧葬皆颁布了严格的禁令,不得逾制而施行,一旦超过标准,则严厉予以处罚。

官府期望,能自此起,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而效果也是非常斐然,由于官府明确禁止了丧葬之费,不得奢靡,提倡薄葬,禁止大量将铜钱、金银下葬至墓中,倡议以陶器、瓷器等代替金银玉石,于是建康城中的金钱为之显著提升。

此前民间的钱荒,大为减缓。

尤其是在十月份开设钱庄之后,大量的金钱涌入市场中,城中的商铺、工坊蓬勃兴起。

钱荒一直是中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这是因为中原的铜钱会源源不断的流向四方,中原人用铜钱就买来其他国家的金币、玉石、玳瑁、象牙、香料等各种物品。

一个国家的钱币,在周围无数国家中流通,自然有钱荒问题。

再加上每个大户人家下葬,都葬下去大量的铜钱,甚至公侯之家,一次入葬就埋下几吨重的铜钱,钱是怎么铸都会短缺。

而江东的钱荒问题在历朝历代中都算是格外严重的。

江东的粮价正在不断下跌,已经跌到了30钱以下,一石粮才二十余钱。

除了因为江东粮食的丰收外,更重要的便是铜钱短缺。

江东的田税,每亩地纳多少是有定数的。

因而粮价太低也并非好事,毕竟谷贱伤农。

而随着江东向北北伐,打下了那么大的疆域,自然是需要更多的铜钱流通过去,才能稳定当地的物价。

江东通宝要取代北方的布帛成为货币,也就造成了江东治下的钱荒。

这导致,此前被孙策压下去的私铸货币,又再次死灰复燃。

江南大族再一次铤而走险,开始私铸货币,毕竟这个时代谁也不知道他们此前在族中地窖里面藏了多少的钱币。

现在正好借着这股春风,把私铸的货币和以前存的货币一同拿出来,流通到市场上。

北方各州的刺史们年终抵达建康之际,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携治下大族到建康搜罗货币,不管是官府铸造的还是私铸的,现在北方都奇缺无比。

有一种能通行的货币,就比众人用布帛当货币更方便,北方已经受够了钱货不通的情况。

在纷纷扰扰中,年末各州刺史终于汇集于建康,准备参与此次的朝议。(本章完)


  https://fozhldaoxs.cc/book/43359948/858041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