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回到明朝做昏君 > 第二三八章 朕本淮西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第二三八章 朕本淮西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听到卢象升自报家门,朱由校就是一愣。

        卢象升这个名字,自己当然是听过的,而且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如雷贯耳。

        凡是对明末历史有一点点了解的人,都不会没听说过卢象升这个人。

        这个卢象升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他是文官,进士出身,从小就热爱武事。

        让卢象升出名的是领兵作战的能力,无论是在对战农民军的过程中,还是在对战建奴的过程之中,卢象升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战功彪炳,战无不胜。

        他最后的战死,也增加了这个人物几分悲哀的气质。

        朱由校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遇到卢象升,这让他多少有一些诧异,同时也有一些震惊。自己的皇家书院把卢象升这样的人物都给吸引来了吗?

        这倒是让朱由校真的没有想到。

        卢象升看到朱由校发愣的模样,不由得一皱眉头。

        眼前这位大少爷是怎么了?

        听到我的名字也不用如此吧?

        不应该啊,按道理说应该不认识我啊?

        “这位贤弟,你这是?”卢象升忍不住看着朱由校问道。

        “见到兄长如此打扮,有些吃惊罢了。”朱由校笑着说道“看兄台的打扮,应该是举人,像兄台这样穿着打扮的举人可不多。”

        听到朱由校的这一句话,卢象升笑着说道“那在贤弟看来举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闻言,朱由校笑得有几分开怀,这卢象升是个有意思的人。

        朱由校指的是前边不远处的一个人说道“不应该是那个样子吗?”

        前边那人一看也是一个举人,手中拿着折扇,穿着一袭淡色长衫,一副标准文人的模样。他身边跟着四五个书童,总体形象与卢象升完全就是判若两人。

        “谁说举人就要那个样子?”卢象升笑着说道。

        “举人是朝廷给的功名,是对学问的认可,可没说那样打扮的就是举人,我这样打扮的就不是举人。贤弟,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可如此,不怕有人说你有辱斯文吗?”朱由校又问道。

        “君子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射就是射箭,我身上背弓搭箭有什么不妥?”

        “至于我手中的这把刀,那就更没有什么不妥当了,这可是我今天要参加考试用的。”

        “你还知道考什么?”朱由校笑着问道。

        卢象升略微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朱由校,迟疑着问道“贤弟居然不知道?”

        “我应该知道吗?”朱由校笑着说道。

        “想来贤弟不是来考皇家书院的。”卢象升也笑着说道“如果贤弟是来考皇家书院的,那么就应该是知道的。”

        “此话何解?”朱由校看着卢象升问道。

        “因为凡是考皇家书院的人,每个人都详细的了解过考试的流程。大概一个多月之前,皇家书院就已经公布了考试流程,贤弟居然不知道?”

        “那就是说贤弟就没关注过这个东西。既然都没关注过,那自然就不是来考试的。”

        朱由校对着卢象升抱抱拳,笑着说道“兄台好眼力。我也想过来,奈何家中条件不允许,实在是有心无力,只能是今日过来凑凑热闹。既然兄台知道,能否和小弟说说?”

        听到陛下的这句话,周围几个人都无奈的看了一眼朱由校。

        的确是家中条件不允许。

        其中徐光启还比较担心,担心朱由校真的心血来潮跑到这里来读书。

        在徐光启看来,现在的这位陛下有一些武宗的意思。

        当年的武宗皇帝,做出来的事情可比这个过分多了。他给自己封了一个爵位,还给自己封了大将军,整日微服出行,和当今陛下也差不多,可以说不着调的很。

        再看当今的这位陛下,徐光启觉得还是略有相似的地方。

        如果陛下真的如此的话,恐怕以后自己这些做臣子的就有的头疼了。

        看来以后要注意一点,千万不能让陛下往这个方向发展。

        卢象升也理解了朱由校这句话的意思,他理解的是因为家里面不允许,所以朱由校没法来考皇家书院。

        这个家里面的条件不允许,指的自然不是条件不好,而是条件太好了。说不定朱由校家里就是皇亲国戚或者是哪一家的贵胄之后。

        于是卢象升笑着说道“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既然贤弟想知道,那我就和你说说。”

        “这一次皇家书院考试,不限文武,不限年龄,同时也不限制功名,只要是我大明子民就可以报考。”

        “除此之外,考试的科目也和科举不同,并没有分成几科,只要是参加考试的人就必须要考。考试分为几个项目,最后把几个项目的总分加在一起,才能够核定最后的分数,依照总分数录取。”

        “说起来这样的考试还是大明的第一次,很多人都想过来试一试。”

        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都考什么呀?”

        “今天考的和科举一样,只不过具体考什么还不知道,好像要考两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

        “明天考的是武事,总共分为两个部分,上午进行兵法战策的书面考试,下午则是进行马骑射的考试。具体的还要看皇家书院怎么安排,反正好像考的东西挺多的。”

        朱由校点了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笑着说道“原来如此。看到这么多人过来,想必竞争也十分的激烈,那我就先预祝兄台旗开得胜!”

        “承你吉言!”卢象升也笑着说道。

        眼前这个富家子弟,虽然衣着华贵,气度斐然,但却平易近人,言谈之间也没有倨傲的神色,倒是让卢象升觉得有一些喜欢。

        反正现在往前走的比较慢,有这么一个人陪自己聊天也挺好的。

        于是两人一边闲聊着,一边往前走,跟随着大队人马,很快就来到了门口。

        前面的每一个人都由守门人核查身份,他们会亮出一个号牌,待守门人验明身份之后才会被放进去。

        朱由校自然是没有这个号牌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报名。

        至于冒名顶替或者代考的事情,也有一套十分严苛的检查标准,但不至于出现这种事情。

        礼部组织科举已经组织过多少次了,他们自有一套流程。

        眼看就要轮到卢象升了,朱由校笑着说道“山水有相逢,小弟就先告辞了,预祝兄长旗开得胜,金榜题名。他日再见之时,兄长已经在朝堂为官,能够为大明尽忠效力!”

        “那为兄就多谢贤弟了!”卢象升也笑着说道,同时对着朱由校报了抱拳,十分有江湖气息的说道“山高水长,来年他日,自有相见之时。到时为兄请贤弟喝酒,咱们不醉不归!”

        朱由校笑着说道“这个邀约,小弟记下了,到时一定会找兄长讨要的。”

        两人互道珍重之后,便各自离开了。

        卢象升进去准备考试了,朱由校则是转身走到了另外一侧的偏门,直接进入了考场。

        卢象升看到这一幕,只能笑着摇头。

        自己认识的这个小弟身份果然不一般,考场这种地方直接就能够走后门进去,果然是非同凡响。

        只是不知道他究竟是哪一家权贵的子弟?

        不过卢象升很快就收回了心神。准备好眼前的考试最重要。

        在朱由校从另外一侧走进去的时候,卢象升已经做好登记进入考场了。

        朱由校没走进皇家书院多远,就已经有人跑到这边来迎接他了。

        为首的这个人自然是礼部尚书沈庭筠。

        这一次皇家书院的考试是大事情,所以沈庭筠要亲自过来盯着。

        在知道自家陛下到了皇家书院之后,沈庭筠丝毫不敢怠慢,连忙过来迎接。

        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冯从吾。

        这两人出现并没有让朱由校感觉奇怪。让他感兴趣的是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正是礼部侍郎赵秉忠,自己准备重用的臣子。

        赵秉忠推崇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法律,觉得就应该严格执法,严肃官场上面的纪律;同时十分推崇罚款,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就应该把你罚到倾家荡产。

        朱由校没想到赵秉忠也来了,看来他很得沈庭筠的器重。

        朱由校摆了摆手让众人免礼,笑着说道“该忙什么忙什么去,朕今天就是闲来无事过来看看,不要打扰你们办正事,让他们都散了吧。”

        沈庭筠连忙说道“是,陛下。”

        然后他就让众人都回去了。

        朱由校带着徐光启和沈庭筠往考场走。

        几个人很快就走到了考场的监考室里,朱由校问道“试卷都已经准备好了吗?拿给朕看看。”

        “启禀陛下,都已经准备好了。试卷全都封在箱子里面,等到开考就打开箱子。”沈庭筠连忙说道“如果陛下想要看的话,恐怕要提前开箱。”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直接摆了摆手说道“那就算了吧,等开考之后再看。”

        “是,陛下。”沈庭筠连忙答应了一声,脸上的紧张也慢慢消失了。

        如果陛下要是坚持的话,那么他必然是要打开箱子的。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出问题,陛下自然是不会泄露考题的,可是这个过程之中,可能就会有人趁机拿到考题,然后泄露出去。

        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允许的,所以现在沈庭筠见陛下没有坚持,便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朱由校也并没有等太久,外面安排好了考生和监考人员之后就开始考试了,考试的试卷也被送到了朱由校的手里面。

        翻看了一下试卷之后,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份试卷的难度并不大,前面一张全都是填空题,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之中抽出来的。

        后面一张则是默写题,这对于现在的读书人来说,已经是基础之中的基础了,如果这个你都不会的话,那你也就不用考试来了。

        至于第二张卷子,则是数学题。在朱由校看来,都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甚至有的直接就是照搬的一些题目,甚至连数字都没有改。

        显然这只是想要筛选一些有基础的人,拿掉那些不合格的人,也就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

        “试卷不错。”朱由校笑着说道“那下午考什么?”

        “启禀陛下,下午考的是策论。”沈庭筠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个倒是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朱由校抬起头看着沈庭筠,笑着问道“什么题目啊?”

        这个是朱由校关心的问题,他想知道他们出了什么题目。

        “启禀陛下,题目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沈庭筠缓缓的说道。

        听到这句话之后,朱由校就是一愣。

        他有些不敢置信的抬起头,定定地看着沈庭筠。

        玩这么大吗?

        朱由校又问道“这题目是谁出的?”

        “启禀陛下,是冯从吾冯大人。”沈庭筠说道。

        事实上,沈庭筠对这个题目是很不满意的,但这个题目是冯从吾提出来的,同时在内阁之中得到了韩爌和内阁大学士黄克缵的支持,所以就这么通过了。

        这句话,朱由校自然是不陌生的。

        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天论》,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这也是荀子思想之中的非常重要的观点,甚至很多的思想都是从这一思想之中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是荀子思想的基础。

        在荀子一书之中,开篇第一句就是这句话。它的地位就像是大学之中的那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句话可以说是荀子思想的总纲,朱由校没想到冯从吾居然会把这句话拿来做考题。

        看来冯从吾他们这是铁了心要推荀子的思想了,同时也是把皇家书院当成了他们推荀子思想的根据地。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和沈庭筠,笑着问道“爱卿怎么没把这件事情和朕说?”

        这句话其实是在问徐光启。

        朱由校的态度也很明确,他并不是在询问徐光启为什么没有向自己报告,而是在询问徐光启为什么没有反对。

        在朱由校看来。徐光启应该不赞成才对。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徐光启连忙说道“启禀陛下,臣觉得这一考题非常的合适。”

        “现在朝堂之上纷纷扰扰,士林之中也颇多争论。有人说要推荀子,有人说要学汉唐,更有人说要废除宋儒。纷纷扰扰的不辨前路。”

        “既然如此,那就让士子们考一考,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让他们畅所欲言一番也好。”

        朱由校听了徐光启的话之后,轻轻的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爱卿果真是有想法。如此也好,那就朕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至于最终怎么评分,朱由校并没有开口问。

        这道题目的答案其实是有两种,一种是赞成,一种是反对。

        如果要是赞成的话,就要写出来为什么赞成,那么就要从荀子的思想之中去找答案了。

        如果要是反对的话,恐怕就要从孟子的思想之中去找答案了。

        至于最后怎么评分,朱由校不用想也知道,从孟子的思想之中找答案的,最后肯定会被抛弃,因为这个道理在这里行不通。

        不过朱由校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他问道“朕记得当年太祖皇帝对孟子也颇有评价,哪位爱卿记得是如何评价的?”

        这个时候赵秉忠就站了出来,作为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铁杆粉丝,他觉得这个时候自己要发言了。

        于是赵秉忠向前走了一步,恭敬的说道“启禀陛下,臣知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随后就笑了,直接说道“那你就说来听听吧。”

        “是,陛下。”赵秉忠答应了一声,说道“太祖皇帝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太祖皇帝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

        “次日钱唐上疏力争劝阻,加之天文官也上奏文星暗淡无光,于是太祖皇帝又下一道谕旨‘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爱卿记得倒是清楚。”

        听到朱由校的这句话之后,在场上几个人脸上的表情神情都各异。

        这就已经算是一种表态了。

        因为在文人士子之前,太祖皇帝在思想之中的论述,基本上是很少被提起来的。

        原因无非有两个,一个就是因为太祖皇帝的论述和他们的论述不一样。如果按照太祖皇帝的论述,他们现在干的事情全部都是违反祖制的,全部都要抄家杀头,剥皮充草。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太祖皇帝的出身,没有人觉得太祖皇帝是大儒。只碍于他是太祖皇帝的面子上,不能明面的去反驳他的一些事情。

        当年有人想让太祖皇帝认宋代大儒朱熹为先祖,实际上也是在给太祖皇帝挖坑。

        这件事情朱由校是知道的,一旦当年朱元璋这么干了,那么后果就是大明一朝都摆脱不了朱熹的学说。毕竟你总不能反对你祖宗的学说吧?

        幸亏朱元璋比较机智,没有上这个当,而且来了一句非常霸气的话“朕本淮西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


  https://fozhldaoxs.cc/book/4203/30073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