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这个问题,对刘弘毅而言,其实是有答案的。

但他有答案没用。

楚州地区拿不定主意,静江省也拿不定主意。

“那楚州现在是怎么规定的?”

显然,徐启迪对此也有些不好拿。他虽然位高权重,但目前主要是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领域这一块,对这样的大事,也不能轻易表态。

刘弘毅说道:“楚州现在试行了一个办法,就是暂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六个人。不包括个体户本身在内。”

“乡村小集体企业,原则上不对外招工,优先满足本集体的成年者。如果因为技术和销售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必须要对外招工的,一是要报县里批准,二是招工总数不得超过企业总员工人数的百分之二十。”

“哦,这倒也是个办法……”

既不会过于限制个体户和小集体企业的发展,也不至于一下子就变成“资本主义”。

刘弘毅却摇了摇头,说道:“已经遇到问题了……”

“哦,遇到了什么问题?”

“许多个体户的作坊,六个人远远不够。楚新县小柳巷那边,有个做面条的师傅,面条做得特别筋道,很受欢迎。他雇了六个人,还是忙不过来,多次打报告说,要多招几个学徒,县里不敢给他批……”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军工企业退休的一位老师傅,是个八级工,水平很高。他回家搞了个小加工厂,专门为摩托车厂生产一种配件,就他那个作坊做出来的合格率最高,符合摩托车的要求。但这个六个人雇工的规定,限制死了他的产能,摩托车厂急得跳脚……”

“嗯?你们的摩托车厂,还有零配件加工外包的?”

徐启迪扬起了眉毛,显然有些意想不到。

“是的,徐书记,这是一早就定下来的发展策略。建工厂,不但是为了解决城市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把一些零配件外包给个体加工厂,一方面可以确保工厂的规模不至于太大。现阶段,我们极度缺乏大型企业的高端管理人才。”

“一个几百人的工厂和一个几千人的工厂,在管理难度方面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合格的营长,不见得就是一个合格的师长。

“如果每个工厂都搞全产业链,那楚州现在就会出现至少十几个大型企业,职工最少都得在三四千人以上。”

“但是楚州地区,找不到这么多能管大企业的人才。”

“这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

“毕竟几年之前,楚州都还是一个农业地区,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基本上没什么人有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只能赶鸭子上架。”

“所以艾高峰同志和我父亲,就定下来这样的策略,尽可能把一些零配件外包给个体加工厂。”

“在控制企业规模的同时,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这些遍地开花的小作坊小加工厂,不但吸纳了大批的劳动力,也极大地减轻了企事业单位职工编制的扩张。”

“同时,每个小作坊小加工厂都是一个小型的培训基地,可以为工业产业培养出大量的熟练工人。”

“等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之后,他们又会自立门户,开自己的加工厂。如果全部把他们都招收进国营和集体企业去,他们最多就是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却不会成长为企业家。”


  https://fozhldaoxs.cc/book/40917930/520246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