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一下···
新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不是戏神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无限)
赵刚秦兰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林七夜
伪装学渣
玄鉴仙族
三嫁咸鱼
铁血残明
魔鬼的体温贝瑶裴川
正文总觉得写的有点淡,就去重新理了一边大纲。
然后就发现:文帝朝的名人,书中还要过好多年才能上场······
思路稍微有些混乱,就介绍一下文帝朝的几位名臣,调整一下状态。
科普过渡章,不想看科普的看官老爷们可以不订阅······
·
贾谊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贾谊出生于洛阳,少有才名,师从荀子门徒张苍。
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即以能诵诗书善文闻名于当地,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
汉文帝登基,听闻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因势举荐贾谊。汉文帝征召贾谊,委以博士之职,当时贾谊21岁,在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
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出题让讨论时,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
贾谊初任太中大夫,就开始为汉文帝出策。
汉文帝元年,贾谊提议进行礼制改革,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以进一步代替秦制。
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针对当时“背本趋末”(弃农经商)、“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贾谊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
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
政治上,贾谊提出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
鉴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文帝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汉文帝四年(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
长沙地处南方,离京师长安有数千里之遥。贾谊因贬离京,长途跋涉,途经湘江时,写下《吊屈原赋》凭吊屈原,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时周勃被捕系狱,贾谊上疏《阶级》,建议文帝以礼对待大臣。
汉文帝时,把蜀郡的严道铜山赐给邓通,又允许吴王刘濞开豫章铜山铸钱,因此,“邓氏钱”和吴钱遍布天下。
汉文帝五年(前175年),贾谊在长沙又向文帝上《谏铸钱疏》,指出私人铸钱导致币制混乱,于国于民都很不利,建议文帝下令禁止。
贾谊做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鵩鸟(猫头鹰)飞入房间,停在座位的旁边。猫头鹰像鹃,旧时视为不吉祥之鸟。贾谊因被贬居长沙,长沙低洼潮湿,常自哀伤,以为寿命不长,如今鵩鸟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作《鵩鸟赋》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
谪居长沙三年后,汉文帝想念贾谊,征召入京,于未央宫祭神的宣室接见贾谊。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
贾谊详细讲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汉文帝听得不觉移坐到席的前端。谈论完了,汉文帝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
贾谊这次回到长安,朝廷人事已有很大变化,灌婴已死,周勃遭冤狱被赦后,回到绛县封地,不再过问朝事。
但文帝还是没有对贾谊委以重任,只是任命他为梁怀王太傅,任职所在地更近朝廷,而且梁怀王刘揖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也算是对他的一种重视。
贾谊任梁怀王太傅,虽在梁国封地,但仍体察政事,居安思危。这一时期,匈奴强盛,常侵犯汉朝边疆;汉朝刚刚建立,法规制度粗疏而不严明;诸侯王超越本身的权力范围,占据的土地超过古代制度的规定,淮南王、济北王都因为谋反而被诛灭。
贾谊因此多次上疏陈述政事(《治安策》),大体上围绕匈奴侵边、制度疏阔、诸侯王悟凝等三个问题而展开论述。
汉文帝前元七年(前173年),淮南王刘长阴谋叛乱,文帝把他流放到蜀郡(今四川中部),刘长在途中畏罪自杀。
第二年(前172年),文帝又把刘长的四个儿子封为列侯。贾谊担心文帝接着还要把刘长的几个儿子由列侯进封为王,上疏文帝,进行劝告,但是文帝并没有采纳贾谊的意见。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贾谊32岁,随梁怀王入朝,梁怀王刘揖坠马而死,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
梁怀王无子,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
贾谊认为,这样做对整个局势不利;建议为梁王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黄河,后者南到长江,从而连成一片。文帝听了贾谊的建议,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
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坚决抵御的作用来看,根据贾谊的这个建议所作的部署,确实是深谋远虑。
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贾谊在忧郁中死去,年仅三十三岁。
·
·
·
晁错
汉太祖高皇帝七年(前200年),晁错出生于颍川(今河南禹州),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
汉文帝时期,因能文任太常掌故(千石)。
朝廷征召研究《尚书》之人,济南伏生献藏壁之术,晁错受太常派遣,奉命去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受儒家思想;学成归来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为博士。
晁错任博士时,上《言太子宜知术数疏》,陈说太子应通晓治国的方法,得到文帝赞赏,拜为太子家令。
由于晁错能言善辩,善于分析问题,深得太子刘启的喜爱和信任,被太子家誉为“智囊”。
汉文帝前元十一年(前169年),匈奴屡侵边境,侵扰狄道,文帝发兵征讨,晁错乘机向文帝上了《言兵事疏》,提出“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指出在汉室对匈奴的作战中,器械要坚固锋利,士卒要精兵劲卒,将领要精通军事,君主要选择良将。
文帝很赞赏,赐给晁错诏书,以示嘉奖,但并未采纳晁错主动出击的建议。
晁错接着又向文帝上了《守边劝农疏》,提出用经济措施鼓励移民,用移民实边的办法抵御外患,被文帝所采纳。于是晁错又上《募民实塞疏》,对如何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汉文帝前十五年(前165年),晁错任太子家令时,文帝令大臣们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被推举为贤良,由文帝亲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体”等问题,提出征询(即‘策问’)。
当时贾谊已死,参加对策的一百多人中,以晁错的回答为最好(即《举贤良对策》),深得文帝嘉许,由太子家令升为中大夫。
此后,晁错曾多次上书文帝,提出削诸侯和改革法令的建议;文帝虽未采纳,但十分赏识他的才能。
太子刘启很赞成晁错的建议,而袁盎等大臣并不喜欢晁错,持反对态度。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提拔晁错为内史。
晁错多次单独晋见景帝,议论国家大事,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信程度超过了九卿,许多法令是经他的手修改订立的。
丞相申屠嘉心怀忌恨,以晁错擅自凿开庙墙为由,报请景帝处死晁错,晁错提前得到消息,申屠嘉未能得逞,只得谢罪而退,不久患病而死。
申屠嘉死后,景帝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地位愈加显贵。
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再次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奏章送上去,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集会讨论,因景帝宠信晁错,没人敢公开表示反对,只有窦婴不同意,从此和晁错结下了怨仇。
景帝诏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
晁错更改了法令三十条,诸侯哗然,都强烈反对,憎恨晁错。
景帝下达削藩令十多天后,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
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
时逢窦婴入宫,请求景帝召见袁盎。
袁盎曾当过吴国丞相,于是景帝问计于袁盎,袁盎认为吴楚七国造反不足为患,并请求景帝屏退旁人,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乱,兵不血刃。”景帝默然良久,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
于是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
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此时晁错毫不知情。于是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
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腰斩晁错,当时晁错尚穿着朝服。
晁错死后,校尉邓公从前线归来,汇报军情,景帝询问交涉进展。邓公认为诸侯叛乱,清君侧只是借口,诛杀晁错对内堵塞了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王报了仇,而叛乱并不会平息。
景帝深以为然,拜为城阳中尉。
其后景帝降诏讨伐,不到三个月就取得了胜利。
·
·
·
申屠嘉
申屠嘉是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小队长)的小官。
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
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唉西······)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都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
张苍任丞相之后,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
张苍免去丞相之后,孝文皇帝想任命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但是又说:“我很害怕这样做会使天下人认为我偏爱窦广国。”
窦广国这个人很有才能,而且品德也好,因此皇上才想任命他为丞相。
但是汉文帝经过长时间考虑之后,还是认为他不合适。而高帝时候的大臣又多已死去,活着的人当中看来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所以就任命申屠嘉为丞相,就以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
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在家里不接受私事拜访。
当时太中大夫邓通特别受皇帝的宠爱,皇帝赏赐给他的钱财已达万万。汉文帝曾经到他家饮酒作乐,由此可见皇帝对他宠爱的程度。当时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见皇帝,而邓通站在皇帝的身边,礼数上有些简慢。
申屠嘉奏事完毕,接着说道:“皇上您喜爱您的宠臣,就赐予他富贵,这是可以的,但是朝廷上的礼节,却是必须严肃对待的。”
皇帝说道:“请您不要再说了,我会私下里戒教他。”
申屠嘉上朝回来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让邓通到相府来,如果不来,就要把邓通斩首。邓通非常害怕,进宫告诉了文帝。
文帝说:“你尽管前去无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进宫。”
邓通来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脱下鞋子,给申屠嘉叩头请罪。
申屠嘉很随便地坐在那里,故意不以礼节对待他,同时还斥责他说:“朝廷嘛,是高祖皇帝的朝廷。你邓通只不过是一个小臣,却胆敢在大殿之上随随便便,这是大不敬之罪,应该杀头。来人哪,现在就执行,把他斩了!”
邓通磕头,头上碰得鲜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没有说饶了他。
文帝估计丞相已经让邓通吃尽了苦头,就派使者拿着皇帝的节旄召邓通进宫,并且向丞相表示歉意说:“这是我亲狎的臣子,您就饶了他吧!”
邓通回到宫中之后,哭着对文帝说:“丞相差点杀了我!”
后元七年六月(公元前157年),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之后,汉文帝去世了,汉景帝即位。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因为受皇帝宠爱,担任内史,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的权力。
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错。
内史府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使晁错进出有许多不便,这样,晁错就自作主张另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
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杀掉他。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晁错非常害怕,连夜跑到宫中,拜见皇上,向景帝自首,说明情况。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景帝说道:“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
退朝之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非常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却先报告皇帝,结果反被晁错给欺骗了。”回到相府之后,因气愤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
https://fozhldaoxs.cc/book/40586462/6919967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l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